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难忘延安     
自从少年时学了著名诗人贺敬之的那首脍炙人口的《回延安》 ,这几句肺腑之言像奔腾的热浪 ,一直在我的胸中翻滚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40年来 ,延安行一直成了我一种久久不能释怀的政治宿愿。今年 ,机会终于来了。过了黄河 ,车行在宜川县境内那沟沟岔岔和黄土丘陵时 ,我的心就开始突突跳个不停。朱家佃、十里河、秋林 ,我不敢放过每一个村、每一堵墙和每一行大标语式的字。我要在这60多年前红军落脚和长时间驻扎过的地方 ,在毛主席艰难转战过的每一寸土地上 ,寻觅革命领袖和前辈英雄们的足迹。眼前的景物在缓缓地移动 ,…  相似文献   

2.
赵兵 《共产党人》2016,(5):52-53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每每想到延安,脑海里就会想起贺敬之先生《回延安》的诗句。从1935年到1948年,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我们党由弱变强、由小变大,中国革命由挫折转为胜利。我们党实现了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积累了治党理政的宝贵经验,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领  相似文献   

3.
延安风姿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党中央、毛主席曾在这里生活战斗过13个春秋。延安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建国后,由于历史、地理和自然条件等原因,长期以来经济发展十分缓慢,一直是我国的重点贫困地区之一,甚至到了80年代初,延安农村人均纯收入也只有53元。  相似文献   

4.
《湘潮》2020,(3)
正来到延安,印象最深的要数那些依山而建的窑洞了。绿树掩映下,一孔孔土窑洞、砖窑洞、石窑洞随处可见,几乎布满沟沟岔岔、坡坡坎坎,形成了陕北黄土高原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土窑油灯与精品文献延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刘少奇等党的领导人,都和当地百姓一样住在土窑洞里。那时候,还没有用上电灯,走进窑洞里黑乎乎的,照明就用小煤油灯或普通马灯,豆大的火苗发出微微亮光。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在这样异常简陋的窑洞里,党中央、中央军委发出了那些关乎我党我军战略战役问题、指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取得节节胜利的电令文件;毛泽东胸有成竹,写出了指导中国革命的雄文巨著。《毛泽东选集》四卷共159篇文章,其中有112篇出自延安革命时期。毛泽东曾风趣地说:延安的窑洞里有马克思主义。全国人民的希望寄托在延安的土窑洞里。  相似文献   

5.
在我的心目中延安一向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还在上中学的时候.我就知道延安是革命圣地.延安有宝塔山.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在那里领导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随着以后对革命史、党史的学习.我对延安的了解和认识逐渐加深.向往之情也油然而生,很想在有生之年.能到延安、井冈山、西柏坡等对中国革命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地方.亲眼看一看.领略一下这些地方的精神风采,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宝塔山下的女兵们文/刘风梅图/郑彤这是一首拥军曲。50年前,它从宝塔山下飞出,回荡在解放区的山山岭岭,沟沟岔岔,传播了一曲曲拥军爱民的乐章。今天,它再次萦绕在宝塔山下。人们用歌声表达着对子弟兵的一腔爱心,叙说着一曲拥军之歌。呼唤延安精神踏上开往延安的...  相似文献   

7.
宝塔山下的女兵们文/刘风梅图/郑彤这是一首拥军曲。50年前,它从宝塔山下飞出,回荡在解放区的山山岭岭,沟沟岔岔,传播了一曲曲拥军爱民的乐章。今天,它再次萦绕在宝塔山下。人们用歌声表达着对子弟兵的一腔爱心,叙说着一曲拥军之歌。呼唤延安精神踏上开往延安的...  相似文献   

8.
高宝军 《党建》2021,(1):59-60
跨过一条条沟,翻过一道道梁,沐着白云悠悠满山谷的神韵,伴着《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的信天游,我回到了黄天厚土的大陕北。汽车还在高速路上飞奔,宝塔山已进入我的视线。这座因唐代之塔而得名的山,目睹过党中央在延安13年间,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并最终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它不再是一座地理概念上的山,也不再是一座建筑层面上的塔,而是中国革命圣地延安的标志和象征。  相似文献   

9.
5月26日至6月1日我们中青班的学员到我国的革命圣地——延安进行社会实践,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我们先从深圳坐飞机到西安,再从西安驱车三百多公里到达延安。虽然旅途很疲惫,但是到了延安我仍然很激动。很小的时候就读过《保卫延安〉)这部长篇小说,知道延安是中国的革命圣地,中国共产党曾经在这里指导中国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  相似文献   

10.
陈文清 《党史纵横》2011,(11):18-21
延安,这一令人瞩目且富有传奇色彩的中国革命摇篮,是当今国内许许多多人都向往的神圣之地。1943年在延安出生的老伴,虽已于10年前陪同老岳父去过延安,但仍割舍不得与我一起重晤圣都的急切意愿,也许是一种情感的眷恋和难忘的追忆使然吧。为了使时间更充裕一些,把想去、想看的地方都去到看到,我们舍弃了旅行社,专门搞了一辆车子,请了...  相似文献   

11.
生活在秦岭深山的丹凤县黄柏岔群众,自发地为商洛地区纪检委、监察局立了两座石碑。这是为什么?在酷暑炎热的夏日里,我们进山去寻访。这是一个沟沟岔岔长满黄柏的小山乡,1997年乡镇机构改革后隶属峦庄镇。乡名变了,意思未变,位置更不会变,依然蛩居于层峦叠嶂之...  相似文献   

12.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这是几代人儿时课本里的记忆,虽然许多年过去了,都还能背上几句.这些情感真挚、令人激赏的诗句,让大家记住了诗的名字徊延安》,也记住了这首诗的作者——贺敬之.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民的心里,永远铭记着延安,铭记着延安所在的西北革命根据地,因为它对中国革命作出过特殊贡献。在这里,革命由失败走向胜利。在这里,毛泽东思想发展成熟,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在这里,党和人民创造了革命的优良传统,被称为延安精神。产生于延安的这种精神财富应该世代继承下去。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人,尤其年轻人,对此已经知之甚少了。令人欣慰的是,《西北根据地的历史地位》一书,经过老同志吴志渊长期苦心经营,终于写成,即将问世。我衷心祝贺这本书的出版。  相似文献   

14.
面对权力与金钱杨林森,傅诚创业人生自觉地顶住来自各方面污泥浊水的侵蚀,使这块曾经养育过中国革命的土地,保持了延安时期的圣洁,陕西省军区榆林军分区党委"一班人"在黄土高坡引吭出一曲曲廉政劲歌。自觉地顶住来自各方面污泥浊水的侵蚀,使这块曾经养育过中国革命...  相似文献   

15.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的眼睛挡住了……千声万声唤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5月20日,太原市工商局晋源分局32名党员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呈现在大家面前是:“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作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部分,组织这次活动的目的就是要让分局广大党员进一步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了解延安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加深理解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以及她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大家怀着专注的目光和执著的眼神,在枣园、杨家岭的窑洞…  相似文献   

16.
延安是历史的教科书,有关中国革命运动的问题在这里都有它的章节,有着极为详尽的阐释和说明。革命选择了延安,延安孕育了革命,哺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传家之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的形势和条件同延安时期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中国共产党人无论现在和将来都必须坚持和弘扬延安精神。我认为要弘扬延安精神,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7.
王道生 《求贤》2012,(11):48-51
最近几年,天津延安精神研究会每年暑假都组织天津大中学校师生赴延安参观学习,今年是第四次了:我有幸应邀随团去延安考察,收获颇丰,感触颇深。大量的历史事实使我认识到,延安,不仅是中国革命出理论、出路线、出政策的革命圣地,同时它又是出干部、出人才的圣地,延安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为中国革命培养人才的历史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认...  相似文献   

18.
延河流水哗啦啦响本刊记者明祥站在延安市的延河大桥上,看延河水的奔涌,看宝塔山的巍峨,看来来往往、穿行过大桥的车辆和人流,我禁不住情思激荡,浮想联翩。延安,这一喂养过中国革命的圣地,几乎每一寸土地都曾有过血与火的记忆,几乎每一寸土地都曾有过历史的辉煌。...  相似文献   

19.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圣地,再次来到延安,愈感亲切温暖。远眺见证过战争烽火的宝塔山,近抚滋养了革命前辈的延河水,瞻仰安葬着革命英灵的“四·八”烈士纪念碑,思绪不由自主地穿越历史的时空,飞到党中央和毛主席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那波澜壮阔的13载岁月。  相似文献   

20.
1940年底,杨尚昆从太行回到延安,一直到1947年撤退,在延安工作、生活了六七年。在“难忘的延安岁月”中,杨尚昆直接参与了许多重大决策的制定与实施,对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延安整风是很伟大的,不然全党的思想统一不了” 杨尚昆是1940年底回到延安的。那时,延安正紧锣密鼓地准备七大,把各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