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革命,给中国带来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伴随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实现了从“征服自然”到“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性转变。回顾和总结这个历史转折历程,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改革开放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2.
“绿色理念”不断提升的“贵阳共识”“2012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以全球变局下的绿色转型和包容性增长为主题,顺应了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潮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对2012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作出的重要批示中如是说。  相似文献   

3.
蒙珺 《当代贵州》2011,(21):22-23
“2011年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于7月中旬如期在“中国避暑之都”贵阳举行。在与会者们达成的《贵阳共识》中,有一个结论: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不是选择之一,而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正赞皇是全山区县、老区县、国家级贫困县,地貌格局大体是"七山二滩一分田"。20世纪80年代,为加快脱贫致富步伐,该县发挥矿产资源丰富和毗邻"煤海"山西的优势,曾鼓励支持矿山开采和煤炭营销业。虽然经济在短时间内得到一定发展,但资源类高污染产业在全县财政收入中的占比一度高达70%左右,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2012年底,一个25万人口的小县,贫困人口就有12.67万人,占总人口的50%以上,是全省贫困人口  相似文献   

5.
从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到“三个文明”,将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提并论,是江泽民十六大报告在理论上的一大亮点。它凝聚着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社会主义文明体系探索的艰难历程,反映了我国当前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迫切需要,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人类文明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长期实践中积累下来的智慧结晶,其内容十分丰富。根据其分布领域和历史作用,文明成果有经济方面的、政治方面的、文化方面的,我们分别称之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其中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11月,我省文明城市创建取得历史性突破:唐山复检蝉联,石家庄、秦皇岛、邯郸和正定、迁安入选"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实现复检城市、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级市、县城全部项目的"大满贯",获评地级以上城市全国第二位,累计获奖城市数量由全国倒数第4位跃升到全国第8,我省已进入新时代全国文明创建的"第一方阵"。实践证明,"创城"已经成为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7.
哈文丽 《当代贵州》2012,(28):48-51
绿色理念不断提升的贵阳共识2012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以全球变局下的绿色转型和包容性增长为主题,顺应了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潮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对2012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作出的重要批示中如是说。2012年7月27日,2012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在贵阳召开。从2009年第一届开始,每年的生态文明贵阳会议,都会形成一个贵阳共识,这些共识,让人们看到了生态文明理念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8.
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建设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转变发展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首要任务.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10.
江泽民时期的生态文明思想表现为由“发展主义”向“可持续发展观”的“范式转换”.“发展主义”是一种“以物为本”——以财富的无限增长为目的的发展模式,其结果只能因无限剥削大自然而引发生态危机.“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立足于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基础上的“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观”对“发展主义”实现了由“发展的物的本质”向“发展的人的本质”、由“劳动及其建构的生产力标准”向“生态平衡”前提、由“高代价”的发展方式向“低代价”的发展方式之“范式转换”.“可持续发展观”奠定了科学性发展的三大原则:“生态可持续性原则”、“经济可持续性原则”、“社会可持续性原则”,并为接踵而至的胡锦涛时期的“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对于"可持续发展"概念的错误定位导致了应对生态问题的失败,生态环境问题被逐步边缘化。"生态文明"可以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替代模式。如果"生态文明"这一概念在西方兴起,中国将会在生态治理的国际舞台获得更大话语权,也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生态文明"使人类重新思考生命的基本目标,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生态蓝图,并激励人们创造一个新文化、新秩序,从而为社会以及经济转型提供文化基础,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美创造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力度之大、生态文明政策法规出台频度之密、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需求的日益增长,我们的生态环境质  相似文献   

13.
尹辉 《当代贵州》2012,(28):21-23
在贵州这样一个山地、丘陵占国土面积92.5%、且基础设施薄弱的地方,发展现代农业的难度可想而知。如何才能扬长避短?现实倒逼着贵州去找出一条自己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贵州农业找到"特色"要改变贵州农业弱而不强的现状,就必须突出贵州的生态特点、山区特点,突出气候多样性、生物多样性、资源多样性,进一步深挖潜力,走出一条具有贵州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哪些才是贵州农业特色优  相似文献   

14.
1993年3月,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任命我为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不久,宏观经济过热的问题摆到了国家计委面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统一认识,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搞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总量平衡  相似文献   

15.
正河钢邯钢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了从"绿色制造"向"制造绿色"转变。走进今日河钢邯钢,林木葱茏,鸟语花香,一步一景,一区一林,厂区绿化总面积达396.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超过55%,有"森林钢厂"之誉,年产1300万吨钢仅相当于年产300万吨钢厂排放水平,被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为"绿色工厂",荣获了"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称号。  相似文献   

16.
战略概念的演变:从“战略”到“大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战略"概念到"大战略"概念的演变是一个重要的事件.大战略概念诞生的历程表明,战略的概念从战争艺术到总体战、全民战争,直至大战略,它极大拓展了战略思维的对象、空间和方法.在"大战略"观念诞生的历程中,一个最关键的要素就是民族国家成长的经历."大战略"体现的是,处于国际无政府状态中的国家综合运用各种力量以实现国家利益和目标的规划,它的核心目标是国家利益,基础是综合国力,手段是战略方法和谋划,针对的是处于民族国家体系中的祖国与外部世界的互动.所以,大战略的实质内涵必须根据民族国家同外部世界间关系的角度来把握.  相似文献   

17.
“地县工作”与大家见面了。它是本刊为进一步联系基层、宣传基层而开辟的一个园地。希望广大读者,特别是基层领导同志都来做园丁,把这个园地装点得花团锦簇、生气盎然。  相似文献   

18.
《求实》2014,(2)
"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四大工作部署之一被首次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国已经进入以制度创新为推动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在此背景下,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维度和参与主体维度回答什么是生态文明制度,深刻剖析当前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政府层面、市场层面、公众层面面临的"制度陷阱",并提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制度红利"的具体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生态文明”观的基本内涵和传统“生产力”定义 1.“生态文明”观的基本内涵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霞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生态兴则文明兴——推进生态建设 打造“绿色浙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末期,随着全球性的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人类经过对传统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开始探求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我国亦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国策。为了把这一基本国策更好地落实到浙江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之中,2002年6月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绿色浙江”的目标任务。党的十六大以后,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进一步明确,要以建设“绿色浙江”为目标,以生态省建设为载体和突破口,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进生态建设,打造“绿色浙江”,已成为我省加快全面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