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理论与当代》2006,(6):53-53
马涛在4月20日的《社会科学报》上撰文指出:西方经济学研究中有一个核心前提假定:人都是自利的,都是追逐个人私利的理性利己主义者,“经济人”是人亘古不变的、永恒的本性。几乎所有的西方经济学家都把“人的本性是自利的”这一论断作为研究一切经济问题的出发点。但在西方,“经济人假设”是被严格限制在经济学理论研究领域内的。而在西方经济学传人中国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将这一理论“假设”滥用的现象。一些人从“人的本性是自私的”这一假设出发,公开宣传“人为财死”的“经济人”价值观。在这一价值观的驱动下,社会上形成了一种急功近利、推崇私利的社会价值观取向。其实,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就已意识到了“经济人假设”将带来的不利后果,从而把注意力转向了经济学研究中应如何去建设作为市场经济基础的道德伦理问题。针对中国社会存在着的“经济人”概念被滥用的现象,布坎南就警告说:“在转型期社会里(例如眼下的中国大陆),  相似文献   

2.
刘国光同志《对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一些问题的看法》一文,对当前经济学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十分流行的一种错误倾向提出了批评,那就是照搬西方经济学,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他指出,“有人认为,西方经济学是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一些经济学家也公然主张西方经济学应该作为我国的主流经济学,来代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经济学研究工作和经济决策工作中都有渗透。对这个现象我感到忧虑。”[1]在这篇文章中,刘国光同志对西方经济学作了科学的分析。他说,“现代西方经济学也有科学的成分,有反映现代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3.
“经济人假说”的演变及其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方主流经济学关于人的问题假设即“经济人假说” ,已经历了三次抽象或三个发展阶段 ,“经济人”也由“传统经济人”演变为“新经济人”。“新经济人”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复兴了新古典经济学 ,使经济学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但是“新经济人”也并非完美无缺。要想进一步推进经济学研究 ,就必须对人做出正确的抽象。对此 ,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4.
当代西方经济学从“凯恩斯革命”到现在,其间多有流派纷争与主次变迁。这里,笔者不揣浅陋,作一次拂光掠影的浏览,目的在于探寻其发展中的特点。一.“凯恩斯革命”和主流派经济学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方经济学也在不断发展,并形成了众多的流派。尽管如此,每个时期总有一个在理论上和方法论上统治舞台的派别,他们的学说往往为西方主要国家所采纳,成为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这便构成了经济学的“正统派”或“主流派”。  相似文献   

5.
对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不足或问题应力争体现学术分析的穿透力并倡导理性。“反思改革”不是为了赶时髦,而是要用哲学思维审视改革,关键在反思的理论基础与逻辑。如果不以坚持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解放与发展生产力为基础逐步解决改革本身之不足,“反思改革”弄不好会搞成指责改革或空谈改革。当前“反思改革”的矛盾焦点是如何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市场经济体制本身及其所谓“主流经济学”只擅长解决效率问题。公平在经济学中实质是“福利”问题。西方是在国力强大后建立政府主导的福利制度的。中国今天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1千美元,…  相似文献   

6.
王东京教授的新著《与官员谈经济学名著》、《与官员谈西方经济史》,最近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同时推出。作者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评介“沉闷”的经济学名著;以轻松自如的笔调,勾勒西方经济发展历程。晦涩难懂的经济学著作,纷繁复杂的经济发展史,在作者的生花妙笔下,飞扬灵动,鲜活自然,读来如清风扑面,令人耳目一新。自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为经济学大厦奠基以来,历经两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经济学已贵为显学,被称为“社会科学之王”。经济学名著浩如烟海,洋洋大观。常言道,隔行如隔山。非专业人士读经济学原著,如同老虎吃天…  相似文献   

7.
《理论与当代》2009,(9):51-51
全球化背景下,“新奴隶”激增。海盗重新在公海上为所欲为。对金矿开采权和贸易路线的争夺引发连绵不断的战乱,西方烟草业跨国公司比石油公司更富有,消费债务正使得美国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陷入破产的窘境,金融危机爆发而西方政府束手无策……身为世界洗钱和恐怖主义融资问题专家,《瑞典日报》记者拿波里奥尼在《无赖经济学》一书中探讨的是“无赖经济势力如何改造着我们的生活”这一新话题。  相似文献   

8.
西方公共行政的新视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钧 《新视野》2000,(5):45-47
从70年代末开始,西方各国出现了公共行政改革的浪潮,如重塑政府运动、再造政府运动、新公共管理运动等;推动西方公共行政改革的因素,除了丹尼尔·贝尔所预言的“后工业社会”的到来和各国政府普遍面临的危机之外,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前沿理论出现了相互融合、渗透,相得益彰的局面,影响较大的如公共选择理论、产权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组织经济学)、博弈论等;与此同时,热情洋溢的“真正创新的思想家”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以及热衷于缔造“数字神经系统”的比尔·盖茨等大胆地预测了关于公共行政改革…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经济学同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对物背后的生产关系(或制度)的研究,而在生产关系即社会制度的分析过程中则无处不渗透着其深切而炽烈的人文关怀,那就是关注人的生存、发展、前途以及命运。马克思制度分析的初始点源于对人的“实然”与“应然”矛盾的释解,...  相似文献   

10.
二百多年前,亚当·斯密提出了利己的、理性的“经济人”假定基本思想,建立了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半个世纪以后,约翰·穆勒概括出“经济人”概念,并丰富了它的内涵。新古典经济学家马歇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用“效用最大化”和“完全理性”发展了“经济人”假定,推动了经济学的发展。现代西方经济学家从追求目标、理性、行为及其后果以及运用等方面对“经济人”假定作了进一步修正、补充和发展,带来了经济学的繁荣。“经济人”假定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有局限性,对于我们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理论中有一些观点发生了重大变化。有些西方学者甚至把一些传统的西方经济学的理论观点推翻了,提出了完全相反的理论见解,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平等经济学。传统的西方经济学认为,效率与公平是绝对对立的,要提高效率,就不能兼顾公平。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时期,各国必须付出贫富差距拉大的代价。”理由是:拉大贫富差距,可以“向企业家们提供致富的刺激”,从而刺激整个经济的发展。就是说,要用不平等来“刺激”经济的发展。这叫做不平等经济学。1994年1月,美国召开全国经济学会会议时,发现此种观点…  相似文献   

12.
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时,有人认为,“只有西方经济学才能解救中国”。这显然是错误的。旧中国的经济论坛和大学讲坛,欧美经济学占据霸主的地位,但它救不了中国。解救中国的,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是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那末,对西方经济学究竟应该有个怎样的基本态度?这倒需要作一番了解和研究。现将在当代西方资产阶级国家中有较大影响的经济思潮逐一作些简要的介评,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林黎 《探索》2005,(4):107-108
信息社会经济学将人类社会划分为物质社会和信息社会两个阶段。在物质社会,经济活动遵循一成不变的模式;而在信息社会,经济活动处于不断的变化中。目前西方的主流经济学属于物质社会经济学的范畴。本文旨在说明继李嘉图和萨伊之后,边际效用学派是如何强化西方经济学的物质社会属性的。  相似文献   

14.
书山径     
作者小传 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美国芝加哥洛约拉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社会政治哲学、经济学以及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5.
西方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大致从刀年代开始,目前这一理论的发展正方兴未艾,处于当前经济学研究的前沿,鉴于此,199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英国剑桥大学的詹姆斯·莫里斯教授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威廉·维克里教授,以表彰他们对西方信息经济学研究作出的贡献。西方信息经济学主要研究在非对称信息情况下,当事入之间如何制定合同(契约)及对当事人行为的规范问题,故又称契约理论或机制设计理论。从本质上说,西方信息经济学是非对称信息博奕论在经济学上的应用,是微观经济学的新发展。博奕论研究的问题是决策各方的行为发生相互影响时…  相似文献   

16.
六十年代末期,西方国家相继出现的经济滞胀,动摇了凯恩斯主义在当代西方经济学中的地位。在对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进行反思时,许多西方经济学家逐渐认识到:要摆脱滞胀,就必须“回到亚当·斯密去”,即给私人经济以更多的自由,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他们奏起了七十年代自由放任思潮复兴的序曲。现在,自由放任思潮风靡着整个西方世界,成为“凯恩斯革命”以来西方经济学界最值得注意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张建君 《探索》2006,(4):183-186
结合刘国光教授经济学新论所涉及的问题,发表几点自己的意见,即经济学的意识形态特征和政治行为框架特点;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关系,不能把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当作“好的市场经济理论”来宣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创新要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生、发展和改革的实践经验相结合;反思经济学发展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现状的破题之处在于彻底否定整个新自由主义谱系的思想基础和理论主张。  相似文献   

18.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确定政府职能的理论前提 ,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不同主张 ,深刻影响着政府管理经济的模式和方法。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作为“新凯恩斯主义”的代表人物 ,立足于美国的现状 ,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 ,以不完全信息和不完备市场为分析前提 ,重新审视了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论述 ,提出政府与市场之间应建立新型伙伴关系的模式。本文试通过分析斯蒂格利茨的政府理论 ,对我国的经济转型提供一些现实的借鉴。一、西方经济学说中的政府与市场在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史上 ,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争论的一…  相似文献   

19.
本世纪30年代初期,由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出版,西方世界骤然刮起了一股重新解读马克思的旋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又面临了“马克思的第二次降世”; 引人注目的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后,当以“胜利者”自居的西方意识形态宣称“马克思主义已经死亡”之际,面对新科技革命和全球化时代出现的新问题,西方世界掀起了一股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热潮。  相似文献   

20.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观点、意义和范畴公共选择理论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分支.这里我们把它和公共行政理论放在一起考察,是因为它把行政学的研究对象政府主体及其活动规律纳入到自己的分析框架之中.它运用现代经济学的逻辑和方法,如经济人的假定、效用最大化、交换及供求分析等要素,分析现实生活中与民众相关的政治个体的行为特征,以及由此引出的政府及各种政治团体的行为特征.研究的范围和重点已不在经济学领域,而是延伸和扩展到政府公共政策的制订和执行当中.用该理论创始人布坎南的话来说:“公共选择是政治上的观点,它从经济学家的工具和方法大量应用于集体或非市场决策而产生”,“它是观察政治制度的不同方法”.因而公共选择理论又被称为“政治经济学”、“行政经济学”、“官僚经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