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89年,用一种概括性的表达方式来讲,是一个短暂世纪末期的巨大冲击。我和其他的当事人亲身经历了这一不仅对罗马尼亚历史而言,更对整个国际社会而言的高峰期。1989年的革命最终以苏联在1991年的颠覆作为终结,影响了整个当代历史。短暂世纪这个概念,是由艾瑞克·霍布斯邦在他的《极端时代》一书中提出来并加以解释的,这本书令人深思。直  相似文献   

2.
回顾·鉴衡·展望——台湾乡土文学论战20周年耀亭*人类的历史,只是整个宇宙历史的一个小小的段落。而每一种社会形态,又是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一个小小的段落。因而所谓漫长的岁月,都不过是历史的一个瞬间。1977年至1978年之间发生在台湾岛上的乡土文学论战...  相似文献   

3.
民社党是1989年两德统一时期成立的,其成员大部分来自民主德国的执政党统一社会党。因此它与民德的历史有着特殊的关系。在民社党成立之后,首要问题即是要反思历史,探讨社会主义在民主德国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徐水峰 《法制博览》2010,(15):72-73
1837年2月8日,历史永远记住了这一天,“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普希金停止了心跳,年仅37岁。当这一不幸的消息传出后,整个俄罗斯人民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相似文献   

5.
袁剑 《南风窗》2011,(24):68-71
在押上了全部家当,与金融危机缠斗两年多之后,中国宏观及微观经济中所显示种种证据正在告诉我们:中国经济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要更加准确地搜寻当下中国的历史行踪,一幅更加准确的历史地图是必备的。在这幅地图中,有两个较为恰切的历史坐标可以比照。1929年的美国与1989  相似文献   

6.
逍遥剑 《法制博览》2011,(11):68-69
为维护祖国的主权,打击越南地区霸权主义者的嚣张气焰,保障我西南边陲安全,我边防部队继取得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胜利后,又于1984年4月至1989年10月,集中优势兵力,经过5年多磨战,成功地进行了收复和坚守老山、者阴山的作战,为人民解放军的光辉历史又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7.
1989年,全世界目睹了苏联和东欧现实社会主义的崩溃.我的文章在于分析和解读这一历史事件.我想从两个方面来分析现实社会主义的失败:  相似文献   

8.
转轨的核心是摈弃原社会主义制度 人们普遍认为,中东欧国家后社会主义转轨始于1989年,首先出现在波兰。随后“现实社会主义的衰落”,或者有些人认为是“共产主义的垮台”遍及整个地区。随之而来的问题便由此产生。在欧洲及亚洲广大地区上运转了几十年的体制是因为自身运转不利而轻而易举地衰落,还是被外力推翻?如果是被推翻,是谁一手造成的,是内因,还是迫于外界压力?  相似文献   

9.
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1952年生于美国芝加哥,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曾任职于兰德公司、美国国务院和乔治·梅森大学,现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该校高级国际研究院院长。1989年,福山在美国《国家利益》杂志上发表“历史的终结?”(The End of History?)一文,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的讨论和激烈的争论。1992年,在前文基础上,福山出版了《历史的终结和最后的人》一书,进一步阐述了他的“历史终结论”。2003年3月17日,应北京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的邀请,福山教授在北京大学作了题为“‘9·11’后的世界:历史依旧终结?”(The World after September 11:Is History Still Over?)的学术讲演。在讲演中,福山教授结合“9·11”事件后新的国际政治形势,阐发了他对“历史终结论”的一些思考。本文即根据此次讲演的录音整理而成,供学界参考,以期引起讨论。需要指出的是,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观点有些是我们不能同意的,为尊重作者著作权起见,本文未加删节,请读者在阅读时注意。  相似文献   

10.
怅望新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对于中国而言,不再仅仅是国防前线,更是开放前沿和持续发展的战略要地,战略观察家几乎一致预言,未来15年,新疆在中国乃至整个亚洲腹地的地位将得到极大的提升。因此,如果恐怖与反恐成为了新疆的主要议题,这不仅是对新疆的损害,更是对整个国家的伤害。  相似文献   

11.
浅谈21世纪中德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是一个短暂的世纪,它在1914年才刚刚开始,而到1989年就已结束了。这是德国艾伯特基金会驻北京办事处负责人雷迪斯(Reddies)先生1999年3月16日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访问时说的一句话。他是从国际关系角度来论世纪之短长的,1914年以前国际关系还是沿袭19世纪的格局,而1989/90年以后,世界已经进入历史发展新纪元。此种看法有无道理,这里不作讨论,有一点可以肯定:德国是20世纪对世界发展起过决定性作用的重要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12.
作者注 :现在 ,给 2 1世纪起一个名字也许为时尚早。但是 ,2 0 0 1年 9月 11日的恐怖主义袭击使得这方面的所有发明都已过时。在 2 0 0 0年 1月 1日 ,多数人没有预料到 ,几大民主国家积极参与下的战争这么早就成为新世纪的主题。而有一件事情在世纪转折之前就已经很清楚地显露出来 :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 ,全球化现象将决定历史的议事日程。 1989年 ,不仅为欧洲的共产党国家打开了通往自由的大门 ,而且使那个几乎一下子就征服整个世界的力量获得了活动空间。这首先是经济力量 ,然后还有社会力量和政治力量。下面的文章是从描述这个力量开始…  相似文献   

13.
1989年柏林墙被推翻以及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世界上的共产党走上了消亡的道路。这样一种形势下,为什么在作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日本,共产党还能够继续存在呢?  相似文献   

14.
田磊 《南风窗》2007,(4):18-21
被金钱收买的,不仅仅是一群官员,更是整个国家历时8年、重金打造的药品监管体制。处置贪官,不仅仅是整顿吏治,更触发了整个行业的动荡与不安,这在中国反腐败的历史上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15.
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和1989-1991年的苏联解体可能是20世纪欧洲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它对欧洲劳工运动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对其邻国,即最受马克思主义影响、并组织得最好的德国工人运动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德国工人运动的最早理论家和发言人是罗莎·卢森堡.1917年的十月革命,这一预示着残酷的一战结束的伟大历史事件,向每一位社会主义者发出了号召,各就各位,准备战斗.但是曾经积极支持帝国主义战争的德国社会党右翼领导人却严厉地反对俄国革命,并反对德国共产主义者追随布尔什维克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以来的10年,台湾经济发展基本上陷于低迷甚至衰退的状态,增长率明显下降,失业率大幅提高,所得分配差距持续扩大,可谓是“困境十年”。2010年,在两岸关系加快发展,全球逐步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呈现复苏的背景下,台湾经济一举重返了久违的两数位高增长。马英九当局在这个时候力推“黄金十年”愿景正是表达了这种强烈的期盼与决心。台湾未来发展确实十分需要一个长远规划与愿景,而推进这一愿景也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但客观而言,这个愿景所面对的挑战却是极其严峻的。  相似文献   

17.
中东欧左翼政党是集社会民主主义政党、共产主义政党为主要组织类型的政党族群。自1989年开始,左翼政党开始以新的政党组织形态正式登上各国政治舞台,成为很长一段时间里唯一与右翼政党相抗衡的政治派别。在30年的发展过程中,左翼政党经历了组织危机、制度适应、左右轮换与总体低迷的阶段,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意识形态与政策主张。受社会主义历史遗产等因素影响,在当前整个欧洲左翼颓势明显,民粹主义、极右翼等极端性、反建制政党普遍崛起的背景下,中东欧左翼必然会维持相当长时期的低迷状态,处于一种党内分歧、党外多变的复杂环境中。左翼政党未来的复兴之路取决于它们能否通过改革适应新的政治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8.
匈牙利在1989年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政治剧变,是国内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党内改革派的发展壮大以及随之而来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开启了这场政治变革的序幕,而民间反对派的组织化以及进一步的联合,则推动了剧变的持续发展。在吸取以往历史教训尤其是"1956年匈牙利事件"教训的基础上,朝野双方达成了要在和平理性的框架下逐步实现制度转变的基本共识,进而致力于采用政治谈判而非暴力行动的方式来推进转变进程,使得整个国家跳出了以往那种"赢者通吃"的零和博弈的历史陷阱。  相似文献   

19.
张鸣 《法制博览》2011,(13):50-51
所谓历史,就是人的轨迹。人的路,经常有岔路口,历史也是。在以往的历史学家眼里,凡一件大事发生了,必定是必然的。他们的使命,就是找出为何必然的理由。但是实际上,历史中往往存在好些岔路口,之所以这样拐弯,而不是那样拐弯,往往取决于某些很偶然甚至很细微的因素。中国的辛亥革命,烈度不大,但却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也最具变化的一个事件。整个的发生发展过程,充满了变数,面临多个岔路口,  相似文献   

20.
中苏两国共产党的相互关系始于中共初创时期,并经历了曲折的历史。1919年7月—1935年1月,中苏两党关系相当密切,中共得益于苏共帮助同时也深受其害。自1935年起,中国共产党同苏联党和共产国际的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中共在实际斗争中逐渐争得独立自主地位。二战期间及战后初期,中苏两党相互关系主流是好的、健康的,尽管两党关系不无问题,但相互信任与真诚合作居于主导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两党关系逐渐发生变化。1949年10月—1956年1月,中苏两党友好关系续有发展但暗流涌动。1956年2月—1960年3月,意识形态分歧加剧导致两党关系日趋紧张。1960年4月—1964年10月,理论纷争与利益冲突相交织引发大论战。1964年10月—1982年11月,两党关系破裂导致两国关系全面恶化。1982年11月—1989年5月,两党关系正常化道路漫长且步履维艰。1989年5月—1991年8月,两党关系正常化后的友好交往好景未长。考察中苏两党关系不同发展阶段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我们可以认识到,中苏两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对中国革命、中苏两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世界社会主义进程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牵动了整个国际关系走势和世界格局的演变。对之进行梳理,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共产党对外关系史、国际共运史乃至当代世界史的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