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京日记     
千百年来,中国人吃够两个民族的亏:早先是蒙古人,近世是日本人——坦白交代,我最近又去内蒙,又去日本。去内蒙是带学生下乡,不是画草原——我再也不想画少数民族——而是内蒙矿区画矿工。我回国,一半就是为了怀那"文革"下乡写生的旧。五月长假,偷闲去日本一周。我久不愿去日本,想起倭寇造的孽,心里有障碍。几次经  相似文献   

2.
明朝是汉人抗异族(元蒙)统治取得胜利后建立的皇朝,但却是中国历史上最专制的朝代。洪武十三年(一三八一年)宰相胡维庸造反,明太祖朱元津逐取消宰相职位,集军、政、财、立法、司法、监察权于一身,并嘱咐子孙永远不准再立宰相。自此明朝帝集中了远比汉、隋、唐、来诸代皇帝更大的权力,成为国家一切事务的独裁者。洪武二年,倭寇(日本海盗)侵扰山东和我国东部沿海,明朝历代皇帝虽然加强海防,但由于倭寇的航海技术较为先进,对我国沿海的侵扰历时二百年而不衰。为了对付倭寇不仅迁徙沿海村庄,甚至“禁止片板出海”,实行锁国政策…  相似文献   

3.
正读完曾纪鑫的《大明雄风·俞大猷传》。该书吸引我眼球的不仅仅是资料之翔实、视野之开阔、述评之精当,更主要的是从字里行间,吹来一股振聋发聩的雄风,奏响一曲撼人魂魄的乐章。说来惭愧,之前,我还以为明代的倭寇全是日本人或者绝大多数是日本人。在阅读该传后,我才知道,明朝时在中国沿海一带烧杀掳抢无恶不作的倭  相似文献   

4.
尤中 《思想战线》2002,28(1):71-78
明朝时期史籍对台湾的记载有不同的称谓 ,“琉球”指的是今台中以南地区 ;“鸡笼”指的是今台北之基隆市 ;台湾的称谓则出自闽音“台员” ,指的是今台北。这一时期 ,台湾与明中央王朝有着亲密的“封贡”关系。有明一代 ,台湾的历史是一部日本“倭寇”及荷兰、西班牙殖民主义者入侵和大陆与台湾人民反抗侵略的历史。至清顺治十八年 (16 6 1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建立政权 ,此后台湾得到更进一步的开发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为纪念戚继光逝世四百周年(1587—1987),以继承和发扬这位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作。(一) 元末明初之际,日本处于南北分裂的混战时期。战争中失败的武士流落海上,伙同浪人和奸商海匪,走私掳掠,侵扰我国沿海地区。这伙凶恶的盗匪被当时的中国人民称为倭寇。明朝中叶以后,在日本封建诸侯的暗中支持下,倭寇有恃无恐,更加猖獗。我东南沿海不法官僚势家和流氓盗贼等民族败类,引狼入室,更使得倭寇肆无忌惮。他们乘风而来,趁潮而去,以掳掠分脏为目的,往来游弋于江浙闽粤等沿海地区,蹂躏城乡,屠杀吏民,抢劫财物,甚至惨无人道地“束  相似文献   

6.
日本人的国民性所体现出的“缘人”特征与武士道精神,对上下位序非常敏感;自我定位对日本人十分重要,因为上下位序是通过自我定位而决定的。传统华夷秩序所体现的位序,乃中国在上,日本在下。日本的儒学者对传统“中国”一词所预设的华夷之辨与东亚政治秩序,不管是在“文化认同”或“政治认同”上,均难以接受。通过不断地对“中国”一词提出臆想性的解释,日本的儒学者缓解了“文化自我”与“政治自我”割裂所造成的自我定位困境,并让中国经典得以适应于日本的整体文化(自信)之中。日本的国学者排斥儒释文化,认为必须立足于日本的价值之上,才能够认识到中国的“道”误在何处。日本学者对“中国”一词诠释的嬗变,对日本人的自我定位与国际关系,均带来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倭寇变乱是明王朝最重大的外患,根据史料可以知道始于明初洪武之世;盛于明代后期嘉靖之世;延至万历年间的朝鲜之战,甚至可以说和明代相始终。倭寇“起源于九洲及山阴、山阳二道,根据壹岐、对马二岛,侵掠亚洲大陆及沿海地方,……沿海数干里,备受荼毒。”(陈永恒《明代倭寇考略》)就中国而言,大抵由河北、山东沿海而至江、浙、闽、广、而安徽等内地省分,也遭波及;就外国而言,朝鲜首当其冲,印  相似文献   

8.
日本质量管理的三个层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产品质量好,于当今世界有口皆碑。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日本产品质量也有过不光彩的历史,也经过了一个狠抓产品质量的过程。战后初期,日本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几乎与“劣质品”是同一名词。“Made in Japan”——“日本制造”往往意味着“质量差的便宜物”,在国际市场上根本没有什么竞争力。许多为中国产品质量头痛的人可能并不知道日本产品的这段“走麦城”。最初令世人改变这个观念的是日本的索尼公司。当年,两位创办人盛田昭夫和深井大,拿着录音机、晶体管收音机到美国市场去销售,面对美国人对日本货的鄙夷,他们从第一笔推销开始,诚心诚…  相似文献   

9.
日语中没有“崛起”一词,但却有“世界第一”的说法。随便找一家日本企业去参观,主人在介绍时,都有可能提到他们公司的某个“世界第一”或“日本第一”。日本媒体常用“世界第一”来形容日本的某一事、某一物或某一人。用得那么多,日本人、在日本的外国人都听习惯了。在日本,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想  相似文献   

10.
<正>明清以来,日本海盗经常烧杀抢掠,侵扰、骚乱中国沿海。当时人们称日本海盗为"倭寇",那是因为他们长得矮小丑陋,行为实比盗匪有过之而不及,故予此名之。可到了近代,人们却称日本侵略者为"鬼子",何也?中日甲午海战前夕,清廷委派一位大臣出使日本。当时的日本不但在世人面前炫耀武力,还妄想在文化上玷污中国。当记者汇聚集齐之时,日方突然提了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我们日本有一个上联却对不出下联,只好求于汉字发源地的人了。"说完以后,日本人亮出上联: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并肩居头上,单戈独战!  相似文献   

11.
日本古代大陆移民在日本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称谓从“归化人”、“渡来人”到“大陆移民”的演变反映了大陆移民研究的定向历程;大陆移民东迁的主要流向是“中一朝一日”路线,移民东迁符合“推一拉”理论。  相似文献   

12.
二战以后,日本的资源条件和地理环境并不具备在世界范围内“崛起”的条件,而日本人却创造了“日本奇迹”,这难道是一种偶然现象吗?  相似文献   

13.
戚继光(公元1528—1587),字元敬,今山东蓬莱人,祖籍安徽定远,出身名门。他自幼受家庭影响,饱读兵书,练兵习武。一生为保卫东南海防、抗击日本倭寇侵犯和镇守北线边防、抵御鞑靼进犯作出了卓著的贡献。他一生写下了大量军事著作,《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是其中最著名的。其军事实践和军事思想给后人留下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台湾的统独之争,只是一种表面的假象。“台独”在岛内的兴风作浪,有着浓厚的日本因素。二次大战,日本败降,台湾复归中国的版图,日本军国主义者至今仍然是贼性不改,野心未已,他们运用战后遗留在台湾南部的日本人后代连同台湾亲日派的一些“假皇民”,假独立为名制造台湾内部的纷乱,从而于中图利。一旦台湾独立得逞,那将是二次大战以前的“满洲国”,名虽独立,实则“臣附”,日本人可以予取予求,台湾人民又将成为日本的二等皇民、“清国奴”。那些亲日媚日的汉奸们又可以在日本人的卵翼之下,狐假虎威,残虐自己  相似文献   

15.
中国历史悠久,海岸线绵长,海盗活动自古有之,有关“海贼”、“洋匪”的记载不绝于史。大致说来,东汉至宋元时期山东胶州湾至渤海湾为早期海盗活动的主要海域,后来东南地区社会经济长足发展,四方商贾云集,海盗活动南移到东南沿海。在中国历史上,“海贼”的情况比较复杂,其中既有海上的农民起义,也有杀人越货、残害百姓的强盗。在明清时,比较典型的海盗是明代的倭寇与清代的旗帮海盗。明初,明王朝实行闭关锁国,厉行海禁,不准通商海外,朝廷在浙江宁波、福建泉州和广东广州设市舶司,主持外国“贡市”,规定宁波通日本,十年一贡(后改为三年一贡),…  相似文献   

16.
论“台独”“台独”是要台湾永远独立于中国之外,另建国家。其构成分子大约如后: (1)华皮日骨者:日本据台半世纪,日本战败投降后,一些苗裔仍留在台湾,多改名换姓成为假中国人。骨子里怀恋日本,仇恨中国,他们大多成为“台独”的死硬派。(2)被“皇民化”而认贼作父者:日据时期强行“皇民化运动”,部分人中毒过深,习性难改:崇拜日本,  相似文献   

17.
钓鱼岛问题是中日关系的难点,也是当今世人关注的热点。1996年7月14日,日本政治团体“日本青年社”在钓鱼岛北小岛设置灯塔;7月18日,中国外交部表示抗议,声明日本侵犯了中国领土主权,引起全世界关注。8月8日,“日本青年社”撤回  相似文献   

18.
去过日本的人都知道,在日本生活的第一课就是学会丢垃圾。日本人将垃圾分为“可燃”、“不可燃”、“可以回收”三大类,从政府部门到饮食店,从学生宿舍到每一个日本家庭,垃圾桶上都贴有分装三类垃圾的标识,而且装垃圾的袋子都是透明的(以便清楚地看到里面的东西)。如果谁将“可燃”与“不可燃”  相似文献   

19.
宗鹰 《统一论坛》2001,(5):21-22
“台独”是岛内一些人的“日本情结”“皇民情结”,与日本军国主义阴魂不散的“噬台情结”“反台情结”相掺合的怪胎或鬼胎。“皇民情结”是台湾独立的基因和血缘,台湾独立是“皇民情结”的体现,互为表里。没有“皇民情结”,“台独”必  相似文献   

20.
任峡风呼叫,历史的隧道中,两岸定格成一种距离。戈矛相煎声里,海在颤栗,海在诉说…… 都从祖先的汗滴浊泪里爬行过来,都不休吟唱“子曰诗云”、“大江东去”,亘古之衰的民族精魂在游荡,倭寇折戟沉沙的海岸,随处摭拾都是充塞天地的昂扬诗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