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靳萱 《民主》2003,(12)
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不仅是我们56个民族精神情感、道德传统、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亲和力的载体,也是普通百姓世代相传的文化财富,更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精神资源与民族根基。随着我国经济的突飞猛进、人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多元变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以农耕文明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受到了强烈冲击,许多传统的民族文化艺术已逐渐萎缩,大量的民族艺术项目和技艺正走向消亡。为了避免重蹈西方工业革命使欧洲文化艺术严重受损的覆辙,调查、抢救、保护、发展、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已迫在眉睫,为此,民进中央于11月17日—18日首次召开民进民族文化保护研讨会。抢救民族文化遗产、倾情打造社会主义大文化的急切呼唤声声入耳,深深的文化情怀令人为之动容。保留民族走过的痕迹一个物种的消失,只让我们失去一种动人的风景;一种语言的消失,却让我们永久失去一种美丽的文化。但民族文化不能像断线的风筝,随风而逝,这已成为与会专家学者的共识。  相似文献   

2.
每个民族都流传着富有本民族特色的动画故事。而动画作为一种视听艺术和大众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已经跨越了民族语言的障碍,在文化传播的意义上具有其自身的万能性。通过对中俄传统经典动画片的对比来看两个民族的文化差异,从而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和了解中俄传统动画片的特点以及中俄两民族的智慧与文化。  相似文献   

3.
《侨园》1998,(6)
古往今来,人类历史上任何一种文明的滋生与发展几乎都与一些大江大河的名字紧紧相连。有着五千年古老文明史的中华民族,视黄河、长江为自己的母亲河。母亲河不仅以其宽容博大的胸怀孕育了华夏大地上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还用甘甜的乳汁滋养着繁衍不息的炎黄子孙……母亲河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在摇篮里一代代长大。母亲河是每个华夏儿女的骄傲。而今,当我们再次冷静地面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的舞蹈艺术舞台上,可以看到维吾尔族、塔吉克族、蒙古族、朝鲜族、傣族、藏族等少数民族或欢快、或舒徐、或妩嵋、或典雅的舞蹈艺术,但人们大概还很少看到,作为我们民族大家庭一员的满族舞蹈。难道满族人不善歌舞吗?当然远非如此。同各兄弟民族一样,满族也是个多才多艺的民族,其民间文学和民族歌舞之蕴藏极为丰富。象人们熟知的“东北大鼓”、“北京单弦”、“八角鼓戏”以及民间流传的“抓鼓舞”、“莽势空齐舞”皆为满族特有的艺术。 最近,从满族兄弟的聚居地传来喜讯:建国以来第一部满族舞剧——《珍珠湖》公演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5.
何鹏  郭聪 《学理论》2012,(16):167-168
建筑是民族文化的结晶,也是民族文化的象征。传统建筑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当前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的关键时刻,国内传统文化艺术正遭受西方文化意识的侵蚀,我们要掌握文化领域里的领导权,在建筑艺术领域就要复归中国传统建筑艺术。  相似文献   

6.
王晶 《学理论》2010,(19):183-183
风景画作为西方传入中国的艺术门类,如果我们完全按西方模式发展下去,其发展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必定难以继续向前推进。风景画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情感的融入正是风景画的表达方式之一。当我们的民族情感一次次的震撼世界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情感的伟大,更感受到了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风景画创作也应如此,要想使风景画在世界之林更加闪亮,就必须融进我们自己的东西——民族情感!  相似文献   

7.
孟和 《学理论》2013,(17):256-258
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有许多少数民族生存、发展。其中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为"三少民族"。由以下三个方面论"三少民族"在传统音乐、在艺术教育中的生态保护:内蒙古自治区三少民族当下民俗背景简况;内蒙古自治区三少民族传统音乐及艺术教育当下背景简况;对三少民族传统音乐在艺术教育中生态保护的再关注。  相似文献   

8.
会晤锡绣     
《民主》2016,(6)
正这是一桩深藏在远离人间烟火的桃花源中的事情——不足为外人道也。但是经陶渊明般好事的国人或外国友人路过青睐,它便显耀了一道迷人的灿烂。堪称世界一绝的柳富式锡绣,与独具特色的稿旁式红绣,如姊妹般在芦笙的曲调和银镯银圈碰撞的旋律中,缓缓登上苗族文化艺术殿堂,从而走进世界文化艺术殿堂,被众多国内外人士喜爱和收藏。它是锡绣支系苗族祖祖辈辈遗存的财富,是民族繁衍凝结生命般沉重的衣钵。——《剑河写意》  相似文献   

9.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没有积极振奋的民族精神,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邓小平同志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实践中,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丰富和发展了我们的民族精神,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邓小平同志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陆晨琛 《学理论》2012,(23):173-174
聊城八角鼓是流传在聊城、临清地区的颇具地方特色的说唱艺术。经过对聊城八角鼓发展过程以及现状的分析,我们发现,聊城八角鼓面临着观众日趋老龄化、地方特色削弱、时代性缺失、后继无人等诸多问题,虽然国家有保护,但是受众人群没有定位,或者说是已经失去。聊城八角鼓是聊城地区民族民间艺术的代表,是研究运河文化的活的资料,我们必须加强对聊城八角鼓的保护与研究,使得聊城八角鼓的音乐价值、史料价值、学术价值在21世纪进一步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二大确定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之一,是要解决好农业问题。农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则是充分合理地利用和管理好现有的耕地,在有限的耕地上生产出更多的粮食和经济作物,满足工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需要。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耕地,可以说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耕地的消长瘠腴,关系着民族的生存和繁衍、国家的发展和盛衰。我国要在本世纪末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就不能不把解决耕地问题看作是整个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战略课题。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20年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进展。与此同时,社会精神方面尚存在不少问题,有的还相当严重。精神文明建设未能尽如人意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很好地认识和把握精神文明不断生长、繁衍、发展的规律,尤其是没有找准精神文明建设繁衍和发展的起始点。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以及当代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笔者认为,党政机关应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起始点,是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龙头和关键。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及其国家机关建设的理论,是我们把执政党的党政机关确立为精神文明建设起始点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几千年来,她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为人民群众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中药现代化是一件功在民族,利在国家,造福人类,继往开来的伟大事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药行业积极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成为我国少数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14.
范震威 《学理论》2008,(6):77-80
沿着松花江母亲河一路走访,望着她那涛涌流奔的雄浑与美丽,我愿用心底的声音呐喊:松花江,我们北方民族的母亲河,我们热爱你!这种热爱不是空泛的,而是实实在在的,有七千万母亲河流域的儿女们作证,更有她周边的青山、绿树、草原和湿地作证。儿女们的繁衍剧增,过多地消耗着母亲河的资源,以至于让今天的母亲河不时发出伤痛与叹息。  相似文献   

15.
祁嘉华 《理论导刊》2007,1(5):109-112
一个民族的历史性,说到底取决于民族文化的生命力。中国文化对人类社会和历史的影响重要而又深远,引发着国内外学者从各个角度进行过深入分析。从美学的角度对中国文化进行审视,我们不难发现审美精神在中国文化中的无处不在以及对民族发展产生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们对现时代的最深刻体验是“社会体制和价值观念的整体转型”,其深度和广度是民族5000年文明发展史上绝无仅有的,是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的彻底变革。技术、观念、制度、全球化以及民族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富裕,在短短的30年间对我们的精神状态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物质与精神的张力迫使我们寻求并固守我们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族传统戏曲历史近千年,只是在近百年——特别是近50年中才同世界其他国家有较多的接触和交流。但从“全球”观点看,其规模、深度仍很小很浅。即以戏曲剧种说,出国交流的很少,就是京剧,比起日本歌舞伎也还远不如。 如今,面对声势浩大的全球化潮流,我们的民族戏曲将何以自处,何从适应,何以发展?我想,我们的任务应是让过去长期闭塞的许多剧种通过各种方式被更多世界观众所见所知,由见知到理解,由理解到喜欢,使这些剧种的艺术成为世界性文化艺术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何勇海 《民主》2007,(2):11-11
春节将至,南京大学民俗艺术研究所主任、中国年俗文化研究资深专家陈竟教授近日表示:“中国现在还不启动春节申遗工程,还要待到何时?”“城市的发展对传统文化的忽略、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以及商家对洋节的炒作让传统的年俗文化越来越消退,中国应当尽快启动春节申遗工程。”几千年来,春节一直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标志性符号。然而近年来,诞生于农耕社会的春节,已很  相似文献   

19.
艺术情怀和哲学智慧的结合,成就了中国画的灵魂思想。在纷繁复杂的现代,我们追寻探索中国古代哲学精神,从"道"、"气"、"象"、"自然"、"虚实变化"、"淡泊致远"中,探求中国艺术中反映民族与文化精髓的艺术表现"语言"。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3,(29)
契丹人是一个骁勇善战的民族,同时与生活在北方草原上的其他民族一样,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它不但广博地吸纳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其表现乐舞方面也是如此。辽王朝存续二百多年的时间里,我国北方的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开创了新的历史时期,与此相对应的音乐歌舞艺术也得到空前发展。以诗词歌赋鉴赏作为印证,对诗词歌赋中音乐的记录和舞蹈的描述两个方面进行檀溪,进一步说明辽代乐舞艺术的辉煌和巨大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