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商法》第9条第1款、《物权法》第24条构成了我国船舶所有权变动的基本规则.法释[2012]8号第10条有违登记对抗主义的基本价值,不利于保障交易安全,贬损我国船舶登记制度;法释[2016]5号第6条将转让人的债权人排除在“善意第三人”的范围之外,同样难以贯彻登记对抗主义的本旨.我国船舶所有权变动模式的完善应当坚持“交付生效+登记对抗”的立法模式,贯彻登记对抗主义的立法价值,重新认识船舶与机动车的属性差别,审慎考量法学理论与交易安全的价值取舍.  相似文献   

2.
非法经营罪是在投机倒把罪的基础上,增列的新罪名,学界争论的焦点是非法经营罪是否又是新增的口袋罪。本论文在对非法经营罪"口袋化"表现基础上,论述了非法经营罪的三个方面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法释[2000]33号规定了损害赔偿在一定条件下影响交通肇事罪的定罪量刑.此规定的积极意义在于以被害人利益为导向的刑事政策;符合现代刑法的谦抑原则;符合对交通肇事罪刑事政策的发展趋势;符合过失损毁财物不负刑事责任的刑法基本原理;暗合了恢复性司法的精神.但是,这个规定由于将金钱与犯罪直接联系起来,对传统司法观念的冲击过大.同时,由于规定本身的不完善,使其在司法实践中也存在某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合同法》第286条规定了建设工程价款优先权,对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产生了广泛影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的批复》(法释[2002]16号)以司法解释的方式对该条的适用进行了细化,但实践中也存在种种问题。本文选取这一  相似文献   

5.
6.
对于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适用原则,从刑法典层面而言,无论是1979年的《刑法》,还是现行的《刑法》,只有一个条文四款的规定(1997年《刑法》第17条;1979年《刑法》第14条,条文内容一致),再无其他规定。就司法解释层面而言,虽然1995年9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关于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1995年解释”),但其中的诸多规定过于原则化,缺乏具体操作性,其诞生不久,又由于立法机关对刑法进行了修正,加之个别表述与现行刑法中的规定冲突,所以,实践中并没有切实地贯彻这一司法解释。一些地方司法机关对未成年人…  相似文献   

7.
最高人民法院[2004]14号司法解释以施工合同是否有效来区分“施工人”和“实际施工人”,并规定“实际施工人”可以起诉与之没有合同关系的“发包人”,违反债权相对性原则,也导致诉讼秩序混乱。必须予以匡正。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应根据合同性质和建设工程实际确定当事人的名称和诉讼权利,在遵循法律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探寻完善保护工程承揽人、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制度和路径。  相似文献   

8.
民间借贷与买卖合同混合的案件复杂多样,宜对案例进行类型化区分研究,立足合同解释论视角,对混合案件中买卖合同的性质作出判定.其主要可分为四种基本案型:让与担保型、以物抵债协议型、名为买卖实为借贷型、买卖合同型.以物抵债协议系无名合同,目前已形成代物清偿型、代物清偿预约型、债之更新型、新债清偿型等子类型.法院在识别时应首先按照让与担保型一以物抵债协议型一名为买卖实为借贷型一买卖合同型的顺序予以检索.其次采用合同解释方法审视个案,综合个案的具体情况,最终确定买卖合同性质.法释[2015]18号第24条的“担保”性买卖合同并非担保,更不是让与担保,而是指以物抵债协议型案件(不包括代物清偿型案件)中的买卖合同.  相似文献   

9.
王军 《法学》2007,(12)
"企业债务随企业财产变动原则"误解了"一般担保"理论。反映该原则的司法解释(法释[2003]1号)界定"逃债"只以债务人行为外观判断而不考察是否涉及到债权,正常的企业经营或投资行为可能因此受阻。该司法解释保全债权的方式不是撤销债务人行为,而是责令相对人在接受财产范围内承担连带责任,特定债权人因此有权就债务人所转移财产优先于债务人和相对人的其他债权人受偿。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若干判决显示,"原则"和法释[2003]1号司法解释的理论误区已导致法律适用和审判中的不确定性。建立在理论误区上的一般性规则创新对已有的债权保护秩序将会造成严重冲击。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公证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对经公证的以给付为内容并载明债务人愿意接受强制执行承诺的债权文书,债务人不履行或者履行不适当的,债权人可以依法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公证法》第四十条规定,“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对公证书的内容有争议的,可以就该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据此,就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而言,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非法经营罪有演变为“口袋罪”的趋势,坚守“违反国家规定”是改变这一趋势的首要关口。通过对《刑事审判参考》刊登的非法经营罪案裁判理由的分析,发现即便经过最高人民法院审核的案件,也并非全部意识到“违反国家规定”这一要件在认定犯罪中的意义。本文在详细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刑法》第96条的规定逐一评析,建议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各地法院在裁判文书中明确引用“国家规定”的名称和具体条文并展开分析,这不仅能改变该罪“口袋罪”的形象,也有助于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相似文献   

12.
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以下简称优先受偿权),是指一以特定的物,即已经竣工验收合格的不属于不宜折价、拍卖的建设工程为标的物,担保承包人的特定债权即工程价款的实现。该权利属于法定担保物权,但源自于债权。因此,这项权利的行使应当受到时间上的限制。由于《合同法》对此  相似文献   

13.
丁锦希 《河北法学》2011,29(3):93-99
在实现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背景下,探讨修改专利法或其司法解释,明确药品专利不侵权诉讼案件的受理条件。基于专利法基本理论,运用案例分析、法条分析、经济分析及国内外法律制度比较分析等论证方法,剖析我国专利不侵权诉讼制度。根据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结合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实际水平,适当拓宽药品专利不侵权诉讼的受理范围,提高药品的可及性。  相似文献   

14.
非法经营罪司法适用的急剧扩张引发了当下的实务困境,尤其是非法经营罪第四项堵截条款的“口袋罪化”更一再突破刑法的底线.困境映射了当前司法认知的混乱和基本立场的偏离,突破困境,路径上需要立足刑法基本立场,遵循罪行法定原则、刑法谦抑原则和体系解释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慎重控制非法经营罪“口袋化”的刑事司法政策,规范解释非法经营罪.  相似文献   

15.
为正确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工伤保险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结合行政审判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一条人民法院审理工伤认定行政案件,在认定是否存在《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本人主要责任”、第十六条第(二)项“醉酒或者吸毒”和第十六条第(三)项“自残或者自杀”等情形时,应当以有权机构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结论性意见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等法律文书为依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事故责任认定书和结论性意见的除外。  相似文献   

16.
权利要求中的功能性技术特征是指在权利要求中仅使用功能或者效果来限定的技术特征。功能性技术特征以说明书中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及其等同的实施方式确定保护范围;如果该功能性技术特征在专利申请日已经成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约定俗成、普遍知晓的技术名词或者上位概念,则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专利申请日所普遍知晓的具体实施方式及等同的实施方式确定保护范围,不以说明书是否公开为限。将此类特征的保护范围限定在实现该功能或者效果的具体实施方式及等同的实施方式,意在合理界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使保护范围与技术贡献相一致。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是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阅读说明书后,能够概括出的实现该功能或效果的必要技术手段;等同的实施方式应当根据等同原则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劳动力市场逐渐壮大起来,外出务工人员的数量逐年增加,缓解了农民的就业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与此不和谐的现象在近几年频频发生,特别是务工人员工资被拖欠的案件时有发生,并由此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虽然,政府、劳动、政法等各级部门根据现有的法律,通过民事、行政等多个途径积极对恶意欠薪案件予以处理,但效果并不明显。至此,许多专家、学者建议将恶意欠薪行为入罪,纳入刑法典的管辖范围,给恶意欠薪者以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本文以此为契机,对恶意欠薪行为的入罪问题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8.
权利要求中的功能性技术特征是指在权利要求中仅使用功能或者效果来限定的技术特征功能性技术特征以说明书中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及其等同的实施方式确定保护范围;如果该功能性技术特征在专利申请日已经成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约定俗成、普遍知晓的技术名词或者上位概念,则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专利申请日所普遍知晓的具体实施方式及等同的实施方式确定保护范围,不以说明书是否公开为限。将此类特征的保护范围限定在实现该功能或者效果的具体实施方式及等同的实施方式,意在合理界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使保护范围与技术贡献相一致。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是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阅读说明书后,能够概括出的实现该功能或效果的必要技术手段;等同的实施方式应当根据“等同原则”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19.
为正确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根据刑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现就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第11条第1款即“非法所得罪”法条自1988年1月21日公布实施后,法学界对其论者云起,见仁见智褒贬兼之.鉴于该法条在惩腐倡廉方面的作用巨大.值此反腐倡廉声势浩大之际,有必要对其作进一步的研究,阐明立法本意,澄清错误认识,以完善立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能与威力.笔者在此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取其合理,析其不足,井就该法条的适用与修改方面略陈己见,愿与专家同仁再商讨.一、实体方面的适用在“非法所得罪”法条的实体适用方面,争议较大的主要是对该法条所规定犯罪的行为方式、对象范围以及罪名确定等几个问题的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