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人的“自由”问题是萨特毕生最为关注的问题 ,它构成了萨特从事哲学、文学、戏剧乃至社会政治活动的一个中心论题。在哲学上 ,他从多方面的关系对自由问题进行了探讨。“自由”这一概念在萨特的哲学体系中占据着一个中心位置。正是由于他对自由的强调 ,在存在主义流派中显示了自己的独特性。萨特的自由学说是本体论与自由、伦理观的统一。强调人的绝对自由是萨特哲学思想的核心 ,也是他的伦理学的基础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 ,萨特的哲学被西方一些哲学家称之为“自由哲学”。萨特本人也被称为是一个不断地以人的自由的名义向世界提出异议 ,以恢…  相似文献   

2.
王秀娟 《探索》2007,(3):174-177
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大师、上世纪西方哲学家中最有个人魅力的人之一萨特,曾经影响一代中国人的思维,被誉为“20世纪人类的良心”;这不仅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远去,而是像那陈年佳酿,愈益散发出耐人寻味的芳香。再读萨特,其与马克思思想火花的碰撞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3.
仰海峰 《探索》2002,(1):64-68
本文从文本解读的视角,指出了在《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一书中,海德格尔与萨特的区别以及海德格尔与马克思的根本差异。萨特将人道主义奠基于人的生存这一基础上,而海德格尔则认为对存在的历史性领悟才是人道主义的真实基础,萨特的人道主义只是传统形而上学的翻版。海德格尔认为这种历史性的观点也是马克思哲学中最深刻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在萨特和马克思的哲学中,异化都是一个重要概念,然而两者的异化理论从根本上讲还是有区别的。萨特从个体的人出发,把异化理解成人的生存的普遍形式,没有超出存在主义的范围,而马克思则把异化的产生归于私有制,从而指明了消除异化的途径。本文从异化的概念、产生异化的根源和克服异化的途径三个方面入手,阐明了两者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5.
萨特虚无哲学认为,作为人的主体性的存在,是虚无化自在存在的自为存在,人基于此拥有了自由的可能性,而自由承担的道德责任是自由选择的价值取向。他基于虚无观塑造的人物形象,直面人的本质存在和从虚无发展起来的情感渴求,获得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审美意义。虚无与自由、审美的内在相关性使萨特哲学具有超现实的乐观主义精神,给存在主义哲学的发展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审美批评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董小玉 《探索》2001,(6):67-70
作为存在主义的代表萨特曾宣称"存在主义是人道主义".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中的人道主义分为精神探索的三步曲即以人的"自由观"为基石,开始寻找自我;然后从人的"异化观"中发现人已失去自我;第三步就是在人的"价值观"中进一步发现自我.  相似文献   

7.
隋保禄 《理论学刊》2003,2(4):35-37
哲学与生存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人的活动产生并不断地推动哲学的发展。无论哲学“爱智”的本意以及哲学家对哲学的看法 ,还是哲学主题的转换 ,都与人的生存密切相关。马克思的实践哲学 ,从感性的实践活动出发 ,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矛盾关系中理解人的生存 ,使哲学成为人的解放的头脑 ,为真正理解人的生存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从这个意义上说 ,哲学是对人的生存境遇和生存方式的反思 ,生存哲学将成为新世纪的主流哲学。  相似文献   

8.
一、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的基本特征一、所谓哲学上的人本主义(Humanism),泛指直接从人本身出发,研究人的本质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强调人的地位、作用及价值的一般学说。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属于这种理论范围。它肇始于19世纪中期,主要包括以叔本华、尼采为代表的唯意志论,以狄尔泰、柏格森为代表的生命哲学和以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它成为一个广泛的哲学思潮,对西方社会的各个文化领域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理论特征。  相似文献   

9.
王卓斐 《理论学刊》2004,(9):117-119
萨特的美学思想和他的哲学思想一样,均以人的自由为旨归。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认识的不断深入,萨特的哲学“自由”观先后历经本体论和实践论两个阶段,其美学思想也相应地由以“想象”为核心的现象学美学理论向以“介入”为核心的艺术社会功能理论演变。  相似文献   

10.
袁祖社 《求实》2004,(2):31-34
意义论哲学认为 ,哲学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超越现实 ,创造生存的终极意义 ,是对人类生存意义的总体性阐释。意义世界 ,是由价值评价而形成的。正是意义世界的构成 ,体现和展示了人类实践活动的能力、过程和结果 ,使人真正成为有思想、有精神生活、有“意义世界”的人  相似文献   

11.
吴学丽 《理论学刊》2008,(4):124-126
进入20世纪,西方社会兴起了各式各样的新人本主义思潮和生命生存哲学,冲击和震撼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也促成了大量表现世俗人生题材的文学作品的产生.美国作家阿瑟·米勒的剧作<推销员之死>即是这样的一部作品.剧作通过对推销员威利寻找自身价值过程的叙述,展示了他的人生追求和美国商业化社会的本质冲突,从人的生命价值层面暗喻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2.
陈立影 《世纪桥》2010,(17):47-48
20世纪西方哲学正在实现着人类理性向生活世界回归的理论转向,开始关注人的现实生活。胡塞尔的现象学、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后现代主义思潮都开始关注回归生活世界的问题。回归生活世界思想的提出为当代人拯救"意义世界"的危机指明了方向,同时拓宽了人们对社会结构的认识,更为人的生存、发展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3.
袁祖社 《理论学刊》2004,1(6):57-60
在人学理论发展中 ,马克思以”实践人学”观实现了对古代”自然人学”和近代”理性人学”的超越 ,以实践的思维方式取代了实体思维方式 ,实际上确立了哲学思维的实践 -生活即主体性的生存论维度 :从对”人自身”的”实体 -属性”式研究转变为对人的生存、生活的”实证 -批判”(或”描述 -规范”)式研究 ;此一新思维方式的确立 ,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体的根本而鲜明的理论立场即人类学的思维方式紧密相关 ;现代哲学承诺人为生活世界之根 ,对人文世界的理论澄明则构成现代生存 -生活本体论的理论意旨。 19世纪的马克思的人学理论通过”实践”走进人文世界 ,对 2 0世纪的西方哲学意义本体论的确立和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刘伟 《理论导报》2010,(7):44-44
从古至今,人有两大问题:一是生存问题;二是发展问题。前一个问题是科学问题,后一个问题就是哲学问题。从这种意义上说,哲学是指人们对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反思。  相似文献   

15.
在近代以来的社会发展中,自由哲学及其行为选择是一个永恒的历史话题。处于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中国,随着经济利益的多层次、多元化发展和不同利益群体的日渐形成,拥有不同经济利益和教育水平的社会群体有着相应的自由观和行为选择。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自由哲学对萨特的自由哲学进行了分析批判,澄清目前我国公众对"自由"的模糊认识,从而有效地校正人们在自由问题上的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16.
理性主义文化哺育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也支撑着整个现代工业文明。技术理性主义就是传统理性主义同文艺复兴的人本精神及其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体。不可否认,科技以及建立在科学技术发展之上的技术理性主义文化信念在现代工业文明条件下推动人类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生存的面貌。然而,以功利目的和技术手段为核心的技术理性在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正在悄然走向异化,开始成为独立的制约人的统治力量。19世纪下半叶起,西方许多哲学家开始宣告技术理性的极限。面对技术世界中人的生存困境,20世纪的哲学界兴起了声势浩大的技术理性批判思潮,其中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就是法兰克福学派对技术理性批判的典型表述形态。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大进展之一,就是开始涉足自觉形态的人学领域,把理性目光投射到人本身,对完整的人进行综合研究。近几年,人们更把目光集中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学形态和实践唯物主义的人的主题上来。这一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只从哲学的社会功能层面来定位法兰克福学派的哲学观,还不能从根本上把握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的内在本质,容易忽视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的生存论基础,把哲学变成理论上的虚无主义。应该从生存论出发理解和阐释法兰克福学派的哲学观,因为法兰克福学派的哲学观继承了马克思哲学的批判精神,体现了对人的现实存在状态的关注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状态的批判。在今天,法兰克福学派的哲学为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新的哲学视野,同时也为在现实生活中彰显人的生存,实现人的价值与意义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分析了萨特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一文中,对传统人性理论的批评,以及这个批评在西方文化中的意义,并结合海德格尔《论人道主义的信》,简要揭示了萨特与海德格尔哲学间的区别。作者认为,萨特的人道主义说到底是一种传统人性论的颠倒,并不能真正地担负起重建欧洲文化价值的使命。  相似文献   

20.
黑格尔哲学超越了传统哲学对人的理解,深刻地揭示了人的历史生成过程,构成了对现代哲学的直接影响。同时,由于黑格尔的辩证理解,人的生成是充满了变化发展的过程,这样,黑格尔哲学中的人的生成思想与现代哲学家的观点也有了显著的不同。黑格尔是从人与动物共有的非理性的欲望切入开始考查人的,由于人的欲望的辩证运动,人的具体的、历史的、生存状态被黑格尔一一展示于人们面前,其中尤其是黑格尔论述的“他人”的地位、主奴关系、死亡意识、劳动等思想,既显示出黑格尔对现代哲学的直接影响,同时也包含了黑格尔哲学与现代哲学不同的别具特色的对人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