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时下,一提起房价,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这样一个感觉,那就是太高了。房价的上涨牵动着上至中央领导、下至黎民百姓的神经,成为全社会瞩目的焦点。房价问题,早已越出单纯的经济范畴而成为一个兼具社会政治属性的全局性问题。2006年,中央政府加大了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但这些措施并没有抑制房价的上涨态势。在北京、深圳等地甚至出现了越调控涨速越快的情况。2007年初,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上任伊始便向房价开战,把住房作为上海当下急需解决的民生问题之一;青岛市针对房地产方面出现的问题,推出“房产新政”抑制房价上涨;广州市市长也高调“较劲”房价,政府推出了七大措施来解决群众住房问题……然而这一系列的举措,并没有阻挡房价的持续升温。据国家发改委报告分析,2007年一季度,房价继续保持较高的上涨幅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一季度房价平均涨幅为6%,而中心城市则保持更高速度,其中深圳同比上涨10.7%、长沙同比上涨10.1%、北京同比上涨9.9%、广州同比上涨8.6%。而一度被认为调控已经见效的上海市场,也在3月份出现量价齐升的局面,有人担心上海楼市有可能进入新一轮上升通道。面对着居高不下的房价,人们陷入了困惑:房价缘何如此之高?究竟是什么力量,让房价在强大的宏观调控压力下坚挺依然?究竟有什么良方,能让“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千古夙愿变成现实?又有谁能来破解房价的迷局呢?  相似文献   

2.
“蜗居”、“蚁族”、“房奴”……2009年的流行词折射出中国人的住房之痛。过去一年,中国房地产市场购销两旺、房价飙升的背后,是城市中低收入阶层的无奈和辛酸。进入2010年,从中央到地方都加大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有媒体据此认为,今年或将成为城市中低收入阶层住房困难户的圆梦之年。  相似文献   

3.
让几年来一路飙升的商品房价格向真实价值回归.是中国“无房族”的迫切愿望,中央政府从实现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的目的出发.继2005年颁发调控房地产业的“国八条”之后.2006年再次出台“国六条”及其十五条实施细则.目前来看,少数城市的房价出现了有限下降.在更多人期盼房价理性回归的同时.也有人担心房价大跌甚至崩盘,从而让有房产者、房地产企业以及整个经济体为此付出沉重代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房价,这个让我们很多人投去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高房价:中国经济的潜在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房价问题一直是国内房地产市场关注的中心,也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中心。在2005年的“国八条”中,就明确以稳定房价为主旨。房价为什么下不来呢?问题就在于我们稳定房价的宗旨只是让房价上涨速度减慢,而不是让现有的房价向下运行,或向下调整。这势必导致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风险会越来越大。如果政府对房地产宏观调控认识不清楚、不全面、不深入,也就无法真正认识到国内房地产市场所面临的深层次问题。政府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到底是调控什么?是调控房价吗?其实,在任何一个市场经济中,价格问题都是市场的行为,政府是没有能力也不可能调控的。政府…  相似文献   

5.
当“建设节约型社会”成为最新流行的“关键词”,一些人围绕“关键词”上演的作秀闹剧便也随即粉墨登场了。7月5日的《天府早报》报道,为响应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成都市政府机关的节约措施已细化到细微倍至的地步。比如公文传递,搞无纸传输,实施公文网上单轨传输;比如文印,双面打印,三次校对同用一稿。我相信,在各地政府机关之间,以此为节约“基点”的“节约竞赛”或“节约秀”,很快便会遍及大江南北和长城内外。但我们不妨冷静地思考一下,这是政府机关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最紧要的措施吗?不错,节约的文章就应从小处着手、从细微…  相似文献   

6.
《党课》2013,(2):122-124
幼儿教育是每个人成长的第一步,这一步能否走好与人的性格形成和命运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德国人认为,孩子长大了早晚要离开父母自闯一片天地,与其让他们面对挫折惶恐无助,不如从小摔摔打打,“撞”出直面人生的勇气和本事。因此,“挫折教育”在德国的幼儿教育中成为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7.
2007年是宁夏的“重塑白衣天使形象年”。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老百姓心中的“白衣天使”?马玉鹏,一名南部山区的村医,何以成为“2006年感动中国”年度候选人物?让我们走近他,解读他,这位——  相似文献   

8.
公元745年,在京城长安呆了三年的李白还是在满腹郁闷中离开了长安。虽说他从此可以过上逍遥自在的文人生活了,但内心落寞却无人知晓。从“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到“遥望长安日,不见长安人。长安宫阙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近臣”,再到“却望长安道,空怀恋主情”,这一步一回头五里一徘徊之中,李白向我们所展示的是一颗多么孤愤的心啊!想当初,年轻气盛的李白一心想的是“羞与时人同”,心中充盈的也是“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海水”。三年前,上路入京时,他告别孩子时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  相似文献   

9.
民生为天     
开局之年话开局,形成了众声,形成了大势。紧迫感,使命感,激荡在心头。满载对“十五”成就的喜悦,怀着对“十一五”目标的憧憬,中国人民站到了新的历史阶段的新起点。站在新起点,面临一件要事是,正视问题,关注民生。要把心思用在为老百姓排除困难上,用在让农民口袋鼓起来的事情上。民生无小事,聪明才智用在这里才是用得其所,用得适时。前些时,中国政府网推出大型网上调查:2006年你最关心哪些问题?反馈信息是:看病难,看病贵,排在第一位。接下来的是,教育收费贵、贫富差距大、房价过高、社会保障不到位、就业难等。这些问题,不是个别存在,而是…  相似文献   

10.
最近,有人别出心裁,在网上专门为流动党员建起了“党委”,让那些长年出门在外的流动党员有了活动的“家”,确实让人耳目一新。可一细想,又觉得“网上党委”有不少疑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住房已经被列为重要民生问题之一,高昂的房价让很多老百姓买不起房。新加坡上个世纪60年代的经济发展不好,政治也不稳定,为什么能建立“居者有其屋”的体系呢?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新国十条”)已经出台数月,但一些地方偏离老百姓购买力的房价未见明显回落,仍处在买卖双方持续观望的深度博弈期。人们对房价会否逆势上扬的担心,让房产税俨然成为此轮房地产调控能否压死高房价这匹“疯狂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相似文献   

13.
同吃饭、穿衣、出行一样,住房也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之一。在任何一个文明社会,离开了个人最基本的生存权利,其他的一切权利也就无从谈起。然而,目前竞相攀升的房价,却把普通百姓拒之于门外。如果房价在目前的高价位状态下,依然持续上涨,那么很可能会出现那种“强者拥有房千间,弱者身无片瓦居”的局面。这样,社会和谐又从何谈起?“高热”房价是到“降温”的时候了,不论是从经济自身的发展看,还是从经济发展的本来目的看,当前,抑止房价上扬,无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县委书记,胶鞋布衣,田间地头拉家常,像咱农民的亲兄弟。县委书记,西装革履,招商引资谈项目,是咱老百姓当家的。"神马?肉麻?这是流行在网上的一段MV,主角是张北县县委书记李雪荣,一举成为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09,(9):119-120
【热词】“不差钱” 名词解释:小沈阳、赵本山的小品《不差钱》一炮打响,“不差钱”迅速成为一个流行词汇,让人惊讶的是,2009年的市场上,消费者和商家都“不差钱”。  相似文献   

16.
“治国之道,唯在用人”。任何决策目标的实现,一切方针政策的施行,都必须依靠人的活动。因此,如何识别和使用人才,历来是领导者的重要职责。正如邓小平同志强调的那样:“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一、“没有大批的人才,我们的事业就不能成功”作为领导者,主要职责是什么?毛泽东曾将其精辟地概括为“出主意”和“用干部”。“出主意”就是对整个组织进行目标决策,而“用干部”则主要是将人才安排到适当的岗位上,做到知人善用,用其所长。那么,为什么“用干部”如此重要呢?邓小平则认为这主要在于“任何…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作为新经济的一种表现形式已经无处不有 ,上网已成为一种时尚 ,一种生活的必须。然而 ,网络上也越来越多地发生许多让人难以理解的怪事———黑客、病毒、信息炸弹等等。作为未来的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 ,谁也无法阻挡互联网以它固有的速率向前推进而更为普及 ,每天上网的人数及时间也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作为普通的上网冲浪者或者网上用户 ,你是否意识到应该多少采取一点措施以防日后在网上遭受意外呢?事实上 ,网上的意外是很多的 ,不管你是否在意 ,如果采取一些积极的防范措施 ,对日后在网上畅游是大有裨益的。“安全第一”不但对从…  相似文献   

18.
马群 《廉政瞭望》2011,(9):67-67
“县委书记,胶鞋布衣,田间地头拉家常,像咱农民的亲兄弟。县委书记,西装革履,招商引资谈项目,是咱老百姓当家的。”神马?肉麻?这是流行在网上的一段MV,主角是张北县县委书记李雪荣,一举成为了网友们心中“史上最伟大”的马屈。  相似文献   

19.
潘坚 《党建文汇》2005,(9):50-50
几乎每个欧洲人到夏天都要休长假。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换房度假”已成为人们出外旅游的时尚,这种原始而又新潮的“以物易物”模式让越来越多的家庭尝到了甜头,并出现专门的“换房度假”中介机构。  相似文献   

20.
最近在网上看到两条新闻,一条是“贫困男子跳江救起3名女孩拒绝酬谢”,另外一条是“贫困大学生冰窟救人”。好了,光是这个标题就让人感到不舒服,救孩子本来是好事,却被编者用贫困作为人的定语使之低人一等。救人跟贫困有什么联系?如果跳进河里救人的是个富人或者是一个中产阶级的人,编者会不会加上“富人”或者“富裕家庭的人”呢?贫困学生和富裕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不应该去区分这种差别。我们还常常看到新闻中讲到大学中贫困学生的事情,社会上的贫富差距已经严重地冲击着校园,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产生着巨大的负面影响,也阻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