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党和国家反腐败和打击经济犯罪的力度不断加大,一些利用职务进行贪污受贿的犯罪分子为了逃避打击,也在不断地变换着犯罪的方法手段。其中一个显著的动向是,一些手握实权的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进行贪污犯罪的时候,不再使用虚报冒领等方法进行犯罪,而是通过采取签订假合同的方法来实施贪污,采取这种方法进行贪污的,一般都是精心策划,即事先找到其亲朋好友或者可与其沆瀣一气的关系单位签订虚假合同,然后,犯罪分子利用职权有意识地违约,使对方得以按合同规定的违约条款,堂而皇之地将犯罪分子单位的定金、预付款或违约金占…  相似文献   

2.
贪污犯罪一直是社会最关注的腐败现象,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机构改革,使得贪污犯罪有了更复杂的变化,犯罪手段具有高智能性和高隐蔽性的特点,而且此类案件犯罪分子反侦查能力较强,这就给这类案件的证据收集带来更多的困难。本文笔者试从贪污犯罪证据证明力的判断角度寻求对该类案件的证据认定,从而实现对贪污犯罪的有效正确打击。  相似文献   

3.
贪污犯罪同其它刑事犯罪一样,是一种社会现象,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研究和总结贪污犯罪的规律特点,对于同这类犯罪作斗争有其现实意义.一、贪污犯罪的特点贪污犯罪的主体是特定的,因而这类犯罪的另一个特征是:犯罪分子都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法律常识和社会阅历.因此,相对而言,这类犯罪分子善于钻空子、寻时机、巧伪装、或找靠山.作案手段大多数隐蔽而巧妙,不易被察觉发现.这给侦破工作在客观上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4.
赃款、赃物既是盗窃、诈骗,走私、贪污、受贿等犯罪所追求的目标,也是证实这些犯罪的主要证据之一。有效、及时地查获赃款、赃物是证实犯罪,揭露、打击犯罪分子的重要手段;也是使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减少或避免财产损失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5.
试论洗钱罪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忠民 《法学杂志》2003,24(2):36-38
根据我国刑法关于洗钱罪的规定 ,结合打击洗钱犯罪的需要 ,借鉴联合国和有关国家的立法经验 ,我国刑法规定的洗钱罪应将贪污贿赂罪纳入洗钱罪的上游犯罪 ;实施上游犯罪的犯罪分子本人对犯罪所得赃款、赃物进行清洗的 ,应定洗钱罪 ;在对犯罪收益没收上 ,采取混合没收和举证责任倒置原则。  相似文献   

6.
关于合同诈骗犯罪的认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对利用经济合同诈骗犯罪,在修订后的刑法实施前均按诈骗罪定罪量刑。由于近年来此类犯罪现象日趋突出,为加强对这类犯罪的打击力度,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专门规定了合同诈...  相似文献   

7.
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的职务犯罪,大多体现在贪污和挪用公款的犯罪上,涉及贿赂犯罪的不多,即便有,也是在挪用公款犯罪中牵连出来的。所以说,对财会人员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主要是对这类人员贪污和挪用公款案件的侦查。财会人员利用职务进行的贪污、挪用公款犯罪,是一种运用专业知识进行的智能犯罪,常常令不懂财会专业的侦查人员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由此便有人认为不懂财会业务就查不了财会人员贪污和挪用公款等犯罪案件。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很多实例说明,对财会知识了解不多的侦查人员,同样可以查破财会人员贪污、受…  相似文献   

8.
当前虚假信息诈骗犯罪的发展趋势犯罪活动范围扩大,危害升级从福建情况看,不法分子原来相对固定于某一区域实施虚假信息诈骗犯罪,随着省内加大打击力度,犯罪分子四散流窜,侵害对象范围和作案区域发生变化,呈现出三个新动向:一是由重点整治区域向周边蔓延;二是由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向西部内陆经济欠发达地区蔓延。近年来东部  相似文献   

9.
新规     
《法人》2004,(8):12-12
《反洗钱法》启动我国《反洗钱法》起草工作,已进入研究草案框架结构的阶段。近日,起草小组再次举行全体会议,进行专题研究。从近几年的司法实践看,贪污、贿赂、腐败犯罪有不断上升的势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对这类犯罪所得的洗钱活动打击不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逐步与全球经济体系融合,走私、贩毒、偷税逃税、贪污受贿、金融诈骗等活动也大量产生,洗钱活动在海内外日益猖獗。业内人士认为,应考虑将贪污、贿赂、腐败犯罪和其他严重犯罪规定为洗钱罪的上游犯罪。  相似文献   

10.
我院属林区院,基于林区本身的特殊性,大部分的犯罪案件都是发生在木材流通领域当中。过去,我们是通过打击来震慑那些在犯罪边缘的人,控制减少犯罪的发生。落后的工作方法,使我们的预防工作收效甚微。同时,一些单位滞后的管理制度,也使犯罪分子钻企业的漏洞,大肆进行贪污、贿赂等违法犯罪活动。为了从源头上遏制此类犯罪的发生,我院向林业局提出建议,运用信息技术对林业管理制度进行革新,即对传统的木材生产、贮存、销售环节进行全面的改造和创新,用信息、网络化取代旧的滞后的管理体制,最终达到堵塞体制上的漏洞,  相似文献   

11.
浅谈洗钱罪     
近年来,许多地方出现了贬毒、走私的犯罪分子通过存款、投资等方式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钱物的非法性质和来源的“洗钱”行为。为了打击这类犯罪,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1990年12月28日第十七次常委会会议上作出的《关于禁毒的决定》中将毒品犯罪分子的洗钱行为规定为犯罪。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专门设一条规定了“洗钱罪”,刑法第191条规定:“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  相似文献   

12.
电子商务安全的几点刑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子商务领域的计算机犯罪问题严重威胁着电子商务的正常发展 ,由于立法的滞后 ,我国现行的法律难以有效地打击这类犯罪。本文对这类犯罪中的电子商务虚假认证犯罪、盗用电子资金犯罪、电子商务诈骗犯罪和非法截取复制数据类商品犯罪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刑法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这些年,国家对拐卖儿童的犯罪团伙加大了打击力度,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犯罪行为就已经销声噩迹了。事实上,我们周围时时处处都存在这类犯罪分子。我们做父母的不要给他们创造犯罪的机会,要教会孩子如何防范坏蛋,从源头上有效地遏制了这类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贿赂犯罪是一种常见的经济犯罪,也是反腐败斗争的重拳打击方向。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新类型受贿表现出犯罪手段间接化、隐蔽化的特点。为规避法律,逃避打击,行、受贿犯罪分子采取的犯罪手法也不断翻新,抗侦查、审讯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单位实施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越来越多,为此,我国现行刑法首次明确规定了单位犯罪有效地打击了单位犯罪行为。但是,现实生活中出现了许多由单位实施的盗窃行为无法适用单位犯罪制度,一定程度上放纵了犯罪分子。本文试就单位盗窃本身的分析来寻求更为合理的解决方案来更好的保护法益。  相似文献   

16.
贪污、贿赂犯罪心态成因浅见孙宝民,彭彤近年来,检察机关一直把打击贪污、贿赂犯罪作为工作重点,但贪污、贿赂犯罪仍持续上升,大要案的比例增大,犯罪金额越来越高。经济犯罪居高不下的原因是复杂的,探讨产生、形成贪污、贿赂犯罪心态方面的原因,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  相似文献   

17.
贪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该罪侵害的直接客体是公共财物所有权。本单位的公共财物可以成为贪污犯罪侵害的客体,无可非议。但是非本单位的公共财物在特定条件下是否可以成为该罪的直接客体呢?由于无明确的司法解释,放实践中争议较大。笔者认为,非本单位的公共财物也可以成为贪污犯罪的直接客体。因为从犯罪构成理论看,贪污犯罪的直接客体既包含本单位公共财物所有权,又包含非本单位公共财物所有权。当然,在司法实践中绝大部分的贪污犯罪侵犯的是本单位公共…  相似文献   

18.
关于行贿罪的若干问题探讨戴长林,宁诗敏当前,行贿、受贿犯罪非常猖撅,已成为一种社会公害。由于我国刑法及有关司法解释没有对行贿罪作出较为具体明确的规定,较之贪污、受贿等犯罪,缺乏可操作性,难于执行,因而不利于对这类犯罪的打击。司法实践中,对行贿犯罪加以...  相似文献   

19.
流氓犯罪从发案数来看,活动最为猖獗,从危害性来看,对社会治安的威胁最大,从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以来的打击数看,数量最多,而且今后仍然是打击的重点。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两个决定是我们严厉打击这类犯罪的有力武器,我们必须牢牢掌握。  相似文献   

20.
刑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该条规定对司法机关打击贪利性犯罪,使犯罪分子不致因其犯罪行为而得到财物上的利益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证。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现实中并非所有犯罪分子其违法所得的都是财物,除财物之外,还包括有其他非财物的物质性利益。对于这类违法所得,尽管刑法分则的部分条款也作了一些明确的处罚规定,但相对司法实践来说仍嫌太少。刑法第一百六十四条、第三百八十九条规定的商业行贿、行贿犯罪,该类犯罪都是犯罪分子为谋取不正当的利益而给予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