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戊戌变法是一场科举知识分子激进派掀起的激进政治改革,在改良主义的理论框架内讨论这一历史事件,具有不太准确的性质.导致变法运动失败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改革内容与传统制度文化的矛盾,特别是传统皇位权力的制度障碍.从政治合法性的理论角度分析,改革运动明显资源不足:但是顽固派对改革运动的颠覆,则是对大清王朝政治合法性的彻底剥夺.  相似文献   

2.
戊戌变法作为中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进行政治变革的初次尝试,只存在了很短时间,它的失败延缓了中国的近代化,然而,它的影响并不因它的失败而告终结。戊戌时期所介绍的西方学术思想,适应了由物质层面改革向制度层面改革转变时期的社会需要,打击了“君权神授”思想,唤醒了人民的自主意识和竞争精神,为民主的变政方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苏新华  张晓辉 《前沿》2010,(24):132-134
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国在甲午惨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民族生死存亡之际而发起的一次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社会改良运动。在民族危难的紧要关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社会结构中最敏感知识分子阶层,率先觉醒,毅然挑起了改造中国、挽救民族危机的历史使命。但在其慷慨激昂付诸救国行动的同时,一方面,惨败的现实和严重的民族危机,使知识分子产生了激进的求变心态。另一方面,传统的思想文化、传统的官僚集权,落后的社会心理,又制约了知识分子的前进与转型,使他们产生了保守、回归的心态。采取相对保守、迂回方式进行的改革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4.
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原因错综复杂.从道德角度研究不失为有价值的一种尝试,若将道德与法制结合起来加以研究则更能揭示其深层次原因.戈尔巴乔夫的道德优先原则在实践中遭遇诸多尴尬,而法制改革的滞后,不重视维护法制的权威性,没有依法运用宪法赋予的权力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宪法的尊严等等缺憾,最终导致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5.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两项变革一成一败,结果截然不同,除开地理、文化、历史传统等因素外,两国变革主体及其力量差异也是变革成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唐平 《前沿》2012,(6):28-30
伴随中国近代化的历程,爱国主义也实现了由传统的"天下观"向近代化的民族国家观转变。这种转变是在时代潮流的主导下,一次又一次地被推到风口浪尖上,被动地完成其近代化。在此过程中,虽然伴有主动的探索,但长达80年的时间内,并没能把握住时代的主题,因而导致了这几十年时间里的一系列的失败。这些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没有找准爱国的路线,把握不了时代主题则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有人称林权改革为第二次土地革命,其重要性及其深远意义不言而喻。而改革就有成功,也可能有失败,或者兼而有之。把林权改革纳入法制化轨道,是改革成功的最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8.
19、20世纪之交的中华帝国,黑云压城,风雨如磐,似乎看不到半点希望与光明。戊戌变法失败,义和团运动失败,唐才常创自立军起兵“勤王”事泄失败,孙中山领导发动的惠州起义失败,八国联军攻陷洗劫北京……  相似文献   

9.
医改中医疗费用控制的方法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世界各地的医疗改革尝试了多种模式,获得预期效果的不多。在医疗改革失败的诸多原因之中,医疗费用失控是最明显的原因。医疗改革所追求的改善社会公共健康水平、改善医疗服务的可及  相似文献   

10.
清末新政中,清政府对中国社会各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从清末改革者的本意和结果来看,这次改革是失败的。但就司法改革而言,主要是对刑法修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这些积极努力和影响为后世司法革新留下了较好的参照,开启了中国司法改革早期现代化的闸门。  相似文献   

11.
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一场新型的以政治改革为主轴的思想启蒙运动,也是世界上难度最大、时间最短的变法.由于它自身的文化缺失,没有实现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创造性转换,也埋下了戊戌变法遽然夭折的深层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2.
卢世荣在元世祖时期进行了一次以理财为中心的经济改革,改革重点是通过发展生产、裁抑权势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文章对这些经济政策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力图深刻理解卢世荣改革的意图.并试图从这些政策所影响的阶级的角度分析卢世荣改革失败的原因,指出其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提速,在收费改革、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和招生规模上齐头并进。三项改革失败了两个所谓招生并轨,简单地说,即取消公费生、自费生.实行缴费上学。这一改革,打破了上大学免费的格局,旨在探索中国教育的成本分摊机制。客观上说,当年招生并轨,社会舆论与老百姓意见很统一,  相似文献   

14.
李文珊 《求索》2008,(7):209-211
吏治腐败是清末新政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新政时期,腐败痼习恶性发展,各级官员大肆贪污受贿、卖官鬻爵,吏治腐败呈现出结构性、整体性腐败的严重状况。同时,由于腐败的形式、领域是在进行近代化改革与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发生的,因而吏治腐败又具有社会改革转型时期的特征。吏治腐败对清末新政危害很大,它阻碍了新政措施的推行,破坏了新政的预期效果,极大地削弱了民众的改革向心力。究其根源仍在于封建专制体制及其衍生出的特权制度。衰朽的清政府虽然在面临危局时被迫选择了改革,但腐败之极的官僚队伍却无法积极履行改革者的职责,终使改革失败。  相似文献   

15.
邓璟 《同舟共进》2008,(2):23-24
近年来法国的内部局势颇不平静。从前任总统希拉克到现任总统萨科齐,法国政府多次欲推行增强法国竞争力的改革措施,然而却在2005年导致巴黎郊区的骚乱,又在2007年10月引发了法国大罢工。这期间,上到前任总理拉法兰,下到政府几位部长都因为改革失败而辞职。一个个领导人"悲壮"地倒下了,但依然  相似文献   

16.
针对公安警务体制、机制存在的诸多问题,2003年以来我国多地公安机关积极推行警务改革并形成了压缩层级型、流程再造型和创新理念型三种改革模式。但是,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改革举措大多以失败告终。在现有警务时空背景下,应坚持把内部结构调整和业务绩效提升作为警务改革的基本选择逻辑,同时充分关照、协调处理内部与外部、效率与效果两对矛盾,坚持“小步快跑式”的渐进型改革,在改革制度的细节设计上坚持法制原则和吻合警务时空原则,把以接处警运行机制改革为抓手实现警务扁平化、以能力培养与工作机制创新为导向推进社区警务、以专业化与社会化共进实现警务集约等作为警务改革基本向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湖北咸安横沟桥镇改革的调查,试图揭示"咸安政改"的增量改革过程.作者认为,这一增量改革之所以成功,与其由"内核"启动并逐渐由"内核"向"边层"扩展(即道德竞争性选举乡镇领导人,交叉任职,再从乡镇政府内设机构改革向外围站所改革发展)的改革路径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8.
海外资讯     
《干部人事月报》2010,(11):57-57
法国艰难通过退休改革法案 近日,经过漫长的辩论,法国参议院终于通过了退休改革法案。法国人领退休金赋闲的年龄,将从目前的60岁推迟到62岁。至此,法国民众为推翻这项改革所进行的大罢工、大游行的努力基本宣告失败,总统萨科齐获得了艰难的胜利。但有评论称,  相似文献   

19.
在指导下属进行生产改革的过程中,有些经营者总是缺乏忍耐力。 我所推进的生产改革采用的方式是让员工“自己寻找答案”。员工在反复的试验和失败中不断摸索,这一过程多少需要耗费些时间。有时候,上级会觉得还是直接下达命令,告诉员工“这里应该这样做”速度更快。事实上,的确有不少希望早日看到改革成果的领导者更愿意采取这种直接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我军对改革本身的思考和认识,对改革规律的探索和总结,是在实践中逐步明晰和高度凝炼的.随着改革的推进,我军对改革的认识不断深化,改革的视野不断拓展,从改革到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我军改革逐步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在改革发展的征途上,我军从中国国情军情出发,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走出一条独特的改革之路.改革必须作为长期工程,改革必须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必须把握和遵循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