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于今年三月召开了“关于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学术讨论会。这是劳动法学研究会自去年成立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学术讨论会。参加者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经济学院、劳动人事部、中共中央党校、全国总  相似文献   

2.
1986年8月2日至6日,中国刑法学研究会与北京市刑法学研究会在京联合召开了“经济体制改革与打击经济犯罪”学术讨论会。开幕式由北京市刑法学研究会理事长周道鸾主持,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干事长高铭暄、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朱剑明、北京市法学会会长陈守一等在会上讲了话。到会的还有王斐然、刘云峰、薛光华、余叔通、孙再雍等法学界知名人士。  相似文献   

3.
由广东、陕西两省社联和哲学学会联合举办的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问题学术讨论会五月上旬在西安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百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我院七名教师参加了会议并提交了五篇论文。哲学教研室刘本炬同志作了大会发言。  相似文献   

4.
上海法律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第5届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10月20日至21日在该校(院)举行。会议主题为:法学研究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服务。来自全市各有关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本校的专家学者近60人出席了会议,共收到论文26篇。会议就以下问题进行了研讨: 第一,关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问题。大家认为,企业转换经营机制,首先应肯定国营企业法人财产的独立性,经营权的完整性,使企业能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生产者、经营者。但也不能排除国家的有效管理。如对企业的宏观管理的方法可以是:(1) 设立  相似文献   

5.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邀请华东六省一市各法律院系、科研单位的法学基础理论教学和研究人员,以及上海市政法部门的领导同志,共30余人,于今年10月17日至20日举行了一次关于法的本质属性问题的学术讨论会。到会同志提出论文18篇,发言热烈,深入交换了意见。这里先发表潘念之同志在开幕会上的发言、齐乃宽同志的文章和这次讨论会的论点综述。其余文章,本刊下期继续选载。  相似文献   

6.
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律化、制度化,以使社会主义民主建筑在牢固的法制根基上,这是最近由中国法学会法理研究会、重庆市法学会、西南政法学院联合在重庆召开的“全国法学理论会”所探讨的中心议题。来自全国30多个高等政法院校系、法学研究部门、中央有关党政部门及政法专业刊物的60位代表参加了这次盛会,收到论文48篇。会议洋溢着探索与开拓、争鸣与切磋、民主与奋进的热烈气氛,着重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受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委托,中国农业经济法研究会、上海市经济法研究会和上海市农业经济学会召开的“贸工农”生产结构与法律问题学术讨论会,于八月八日至十一日在上海市崇明县举行。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改革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牧渔业部以及北京上海等十多个省市从事农村经济和农村经济法工作的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研究讨论在新形势卞,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如何在经济特区、开放城市、经济发达的三角洲和半岛逐步建立“贸工农”型生产结构,并运用法律手段调整和理顺许多新的经济关系,如“贸工农”综合生产力与农业生产力的关系;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林喆 《法学》1991,(11)
法学理论的更新与发展关系到我国法制发展的方向,关系到我们法律传统的确立等问题。因此,这一课题又是常新的。法制要发展,法律要健全,法学理论就必须不断地更新。本刊笔谈栏将不定期地以“法学的困惑与发展”为题,展开讨论。欢迎法学界、司法界的专家、学者,特别是中青年学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为发展、完善法学理论、为法制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关于法学方法论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对法学方法论的基本问题的诠释。作者认为 ,法学方法论是一种具有实践功能性的、体现学术立场、哲学假定的有关法学方法的研究程序与科学叙述。从内容体系上说 ,法学方法论包括基本理念、具体内容、法律解释方法等主要方面。对于法理学研究来说 ,法学方法论构成法学理论的硬核 ,有助于法理学研究的深化 ,并且作为法理学的必备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0.
公法学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国务院在国家治理层面上确立的一系列新目标、新思想和新方法,为中国公法的崛起创造了良好环境,同时也对公法提出了新使命。目前,“公法”已经成为当下中国法学界的流行话语,“和谐社会的公法建构”、“公法与政治文明”等文章已不断见诸报端,各类“公法研究中心”和“公法评论”纷纷面世,而“公法导论”也已成为一些学校的专业课程。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学界提出了“建构统一公法学”的设想。为促进学术争鸣的开放、深入,更理性、科学地认识与“统一公法学”有关的问题,推动我国公法和公法学的发展,本刊编辑部特邀请部分中青年学者就“统一公法学”若干问题加以研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活跃学术空气,促进法学发展,并提高教学质量,武汉大学法律系、国际法研究所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精神鼓舞下,于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十日起,举行重建法律系和新建国际法研究所以来的首次学术报告会。报告会每周进行一次,历吋一个月另五天,至十二月十五日胜利结束。  相似文献   

12.
编者前言: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①。对于法学,尤其是法学的基础性研究来说,若不能有所创新,研究、著述和发表就都成了没有多少意义的事。二十年来,法学真正有创新的东西是不多的,不少被当成是创新的东西,实际上...  相似文献   

13.
1993年8月23日至25日,由中国政法大学主办、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等单位协办的海峡两岸法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这是两岸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法学交流盛会。参加这次研讨会的代表都是两岸颇有名望的法学教授和法务界的专家,其中台湾人士60余人,大陆人士100余人。研讨会的议题有17个,内容涉及法学教育、国际贸易  相似文献   

14.
从引证看法学——法学引证研究的三个基本方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引证的规范和统计,是测度知识形态和知识影响的重要分析方法,在法学研究中也越来越多地被运用。结合法学的特点,法学引证研究在形式、内容和结果评估等三方面需要特别注意。引证在形式上的规范化是重要的,但没有必要夸大法学在引证方面的特殊性和统一性;内容上自我引证和反面引证对法学引证研究的干扰不大,比较复杂和重要的是甄别互惠引证和权威引证;在影响法学引证研究结果评估的诸多因素中,品牌、年龄、专业和装饰效应值得注意。这些体现了引证研究难以避免的局限,有必要结合对被引证资料的实际使用进行考虑,避免简单通过被引证率进行学术评估。  相似文献   

15.
<正> 中国法学会于今年6月17日至24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了一次毛泽东思想法学理论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法学教学、研究人员、政法机关从事政策、法律研究人员、有各地法学会的代表,共150多人。中国法学会和河北省政法部门的领导同志参加并主持了这次讨论会。这次讨论会共收到论文113篇,作者既有老法学家,也有刚刚走上法学研究道路的年轻同志。会议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双百”方针,充  相似文献   

16.
魏建国 《北方法学》2014,(2):117-131
当下中国法学研究学术性不强的原因主要在于法学研究者自身,因此需要将视线转向学术本身。基于学术史方法是学术最基本方法的判断,可以发现中国法学研究学术性不强的原因在于学术史方法的缺失,这使得中国法学研究中的学术性与非学术性混淆不清;法学难以确立自己学科的独立地位;法学研究中引证混乱并难以发挥学术评价功能;法学研究中学术传统西化倾向严重。而当代中国法学研究学术性完善之路在于:实用标准与学术标准的适度分离,确立学术的独立性与学术评价的独立标准;增强对学术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学术史意识,强化学术规范;自觉推动法学学术传统的中国化。学术性、学术史方法并不是我们对法学研究的更高要求,而只是提醒我们在法学研究中首先要回到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然后再谈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 一个时期里,由于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学术界一些同志对法学研究应不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观点与方法产生了怀疑,也有人持完全否定态度,甚至公开加以反对。这种现象恰恰说明了坚持阶级分析的重要性。一、是否坚持阶级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法学同剥削阶级法学的根本区别。马克思主义法学同资产阶级法学及一切剥削阶级法学的根本区别,并不在于对法律现象的外部特征的描述,也不在于对法的一般功能的看法,更不在于法律和法学的许多专门名词、概念上的分歧。其实,在上述的许多问题上双方都有着共同之点,例如都认为法具有特殊的  相似文献   

18.
19.
<正> 根据什么原则确定一门科学的对象?恩格斯说:“每一门科学都是分析某一个别的运动形式或一系列互相关联和互相转化的运动形式的。”①毛泽东同志说:“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例如数学中的正数和负数,机械学中的作用和反作用,物理学中的阴电和阳电,化学中的化分和化合,社会科学中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20.
一、由法学学科功能谈起 在一次较高层次的法学学术研讨会上,一位从事法理学研究的学者提出一个关于“法律移植”问题的报告,内容涉及到“法律移植的科学内涵”,“法律移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法律移植的基本模式和内容”以及“法律移植必须注意的问题”等等。接着一位从事比较法研究的学者也谈了他对当今中国法律移植问题的研究体会,认为应将重点放在对一些具体的法律制度问题的比较、分析以及法律移植的具体操作层面上,而不宜过多的去考究法律移植的内涵、必然性、必要性等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