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二战以后,美国一直掌握着国际关系研究的话语霸权,塑造了国际关系研究的基本范式并从学理层面论证其霸权合法性。冷战结束以后,出于理论发展的需要与国际政治现实的挑战,国际关系研究逐渐呈现出多元化态势,欧洲国际关系研究在研究取向、研究方法、研究议题、理论流派等方面与美国展开了积极的话语权竞争,成就了“欧洲视角”,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美国的话语霸权。近年来,随着国际政治格局的调整与地缘政治重心的东移,国际关系研究的亚洲意识也逐渐觉醒,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自主性建设已初见成效,学术自觉与学术自信有所提升。但中国国际关系研究在话语权建设上存在诸多不足,应进一步强化学科内涵建设,推动理论创新;寻找西方学术话语体系的突破口,挖掘新的研究支点;拓展话语平台,为外交话语体系提供学术支撑。只有制定正确的话语权战略并付诸实施,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际关系研究方法现存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国际关系学界既不讲求研究方法,也没有运用研究方法的自觉,造成国际关系研究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在不仅国际问题国际化,而且国内问题日益国际化的形势下,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必须改变轻视研究方法的态度,努力讲求研究方法,大力加强研究和运用方法的自觉性,力求走一条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道路,以此提高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整体水平,推动这一学科的发展、成熟与繁荣。  相似文献   

3.
达莎 《国际观察》2007,(1):17-21
近十多年来,在国内国际关系学研究走向多元化的总体趋势下,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研究的成果不断涌现,作为女性主义一个核心概念的社会性别与国际关系究竟存在怎样的联系的问题不能不引起学者的思考.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召开的"社会性别与国际关系"小型研讨会上,从事国际关系理论和全球化研究的学者围绕着社会性别与国际关系研究在国际关系学中的定位、其学术渊源、基本议题和关注热点以及在国内外发展的现状和国内学者的评价等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六种全国外交、国际关系核心期刊4 年(1995 -1998)中发表文章的 实证统计, 证明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活动并不活跃, 现状研究是国际关系研究的重 心;在研究方法上, 研究人员尚没有摆脱对历史研究的依赖, 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科 学性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建立时,冷战全面展开,新中国的学者没有可能接触、引进和借鉴西方的国际关系学科。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初,国内最初研究成果成就了新中国第一代研究中东问题的学者。1979年至今,中东国际关系研究可约略分为:(1)恢复发展时期,工作逐步走向正规。(2)较大规模发展时期,出版的学术著作多,涉及的研究领域宽,一些年轻学人试图通过学习、借鉴西方现代国际关系理论,以新的分析框架和理论方法解析与理解复杂、多变的中东局势。面对当今世界的复杂局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学习和借鉴西方国际关系理论,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学,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6.
<正>《国际安全研究》杂志(双月刊)由国际关系学院主办,是中国第一本以安全研究为特色的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国际关系、国际安全领域的一流学术研究成果,在中国学术界享有一定声誉。本刊提倡安全研究的中国视角、中国话语、中国议题,力争体现中国特色,将国际化和中国化结合起来,主要设有安全理论、安全战略和安全议题等栏目。安全理论涉及安全的基本概念、理论模式、流派、范式以及方法论等;安全战略包括在国际关系中如何实现安全目标、改善安全关系的策略、手段、途径和方法等;安全议题主要探讨在国际关系实践中出现的各种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安全和非传统  相似文献   

7.
虽然文化因素在国际关系中一直起着重要作用,但对国际关系学中的文化研究只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才真正地在国内学界兴盛起来。1993年,塞缪尔·亨廷顿发表《文明的冲突》一文,论述了伊斯兰文明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明的挑战。此文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深入和持久的论争,国内学者也发表了一系列论著和文章,或参与讨论,或加以批驳。一些学者透过“文明冲突论”敏锐地观察到,文化霸权正在构成当前国际关系领域中霸权政治和强权政治新的表现形式。“经济和政治军事力量强大的西方国家,运用文化强力来强制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的国际行为,甚至国内…  相似文献   

8.
跨国社会运动及其政策议程的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社会运动是国际非政府组织网络化、制度化发展的形式,它可以推动各种全球性问题进入各国政策议程。但不同议题领域的跨国社会运动所设置的政策议程存在着明显的有效性差异。本文从议题的性质出发并结合一些具体事例对有效性差异进行分析和解释。最后得出结论:跨国社会运动在国际关系中既有其不可低估的力量,也存在着自身力量的限度,无论是国家中心主义,还是社会浪漫主义都将不得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的要领。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广泛参与国际事务,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要求相关研究与之相适应;同时国际社会也希望听到中国的声音,因此中国有责任在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研究中提出自己的理念与构想。中国不仅掌握了西方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研究方法及相关理论,并对其运用、实践乃至拓展,且尝试以新的视角与思维方式,结合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及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实践经验,在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研究的中国化、范式与路径,核心概念的创造、创新及理论性突破与拓展等层面,不断发出学术探索的声音,并在基础理论、现实应用及对策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可观的学术成绩。  相似文献   

10.
博弈论自被引入中国以来,30余年间,中国国际关系学界的相关研究不断深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成果显示出不同学者对博弈论的研究和运用存在显著性差异,对博弈论的理解和解读也并不相同。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可以清晰地勾勒出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博弈论研究的发展轨迹。鉴于博弈论广泛的应用价值与重要的学术地位,展望未来,博弈论的研究前景广阔,研究领域将进一步拓展,理论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