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中国在全球事务中地位和影响不断提高,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但中国外交话语的"短板"问题也日益突出。外交话语是体现国家文化传承、意识形态、重大利益、战略方向和政策举措等官方基本立场的表述,而话语权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中国在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与独立自主外交时,更需在大国外交的丰富实践基础上,厚植中国特色外交理论基础,加强外交话语体系建设,提高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和世界意义,以有效应对相关挑战,实现中国外交话语权的历史性提升,推进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2.
凌胜利 《国际问题研究》2022,(2):20-36+153-154
外交能力是主权国家有效制定和执行对外政策的能力,是国家战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外交理论创新能力、外交谋划能力、外交机制建设能力、外交协调能力和外交执行能力等要素。加强中国外交能力建设是时代发展的要求: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中国外交能力提出了新考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中国外交能力提出了新期许,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外交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中国外交转型对外交能力提出了新课题。中国外交能力建设具有长期性、系统性、复杂性、阶段性等特点,对此要在理论创新、战略运筹、机制建设、统筹协调、政策执行等方面不断加强,促进外交能力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3.
刘莹  关海庭 《东北亚论坛》2015,(1):72-85,128
新时期俄罗斯外交转型始于2012年开启的普京第三个总统任期,对国内形势、地区局势和国际格局的再评估促使莫斯科开始注重通过软实力建设与多极世界中的不同行为体进行合作,转型首先从软实力政策调整开始。新时期俄罗斯的软实力政策调整主要在对外宣传、教育国际交流和国际发展援助三个领域展开,在对传统公共外交领域进行政策调整的基础上,俄罗斯更加注重公共外交与国际发展援助的机构功能整合,以更有效地兼顾国内发展和国际影响,提升国家软实力,为整体外交战略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4.
金砖国家合作是全球化发展的产物,也是新世纪中国战略调整的产物。在全球化浪潮推动下,新兴经济体国家群体性崛起,成为国际政治经济体系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尽管某些战略界人士鼓噪"金砖褪色论",事实上,金砖国家非但不会褪色,反而战略影响力将日益提升,成为新兴经济体国家战略协调的载体和"抓手"。中国是推动金砖国家合作的重要战略力量,金砖合作既属于新时期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外交的实现形式,也是多边外交的重要实现形式。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金砖国家合作在中国奋发有为的国际战略中居于更加重要的地位,金砖国际合作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将进一步凸显。为适应此种变化,中国将坚持正确义利观,积极推进金砖国家合作,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增强金砖国家的战略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农业外交是一种古老的外交形式,也是一项崭新的研究议题。当前正在推进的"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开展与沿线国家的农业外交提供了新契机——为加快中国农业的国际化经营及农业外交注入了内动力,沿线国家对于发展对外农业合作的强烈需求为中国的农业外交提供了外推力,中国与沿线各国资源的契合为中国推进农业外交搭建了牢固的桥梁。当然,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开展农业外交也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包括对象国的农业基础设施落后、中国与对象国之间在农业合作中的技术层面问题、自然灾害与动植物疫情风险以及国内部门利益竞争等。要搞好农业外交,中国需要做好农业外交的顶层设计,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有效的双边及多边农业合作机制,扩大与涉农国际组织与相关金融机构的合作。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社会文化大发展、国际秩序大变革、国家间关系大调整,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多边主义面临危机,全球治理遭遇挑战。面对大变局,美国采取了逆全球化政策,欧盟、日本采取迂回多边主义政策,俄罗斯主张重构世界规则秩序。与之不同,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践行合作共赢的开放战略,坚定维护多边主义。中国要继续加强研究世界正在发生的大变局,对外交往中保持务实、自信、低调,全面深化国内改革,顺应"大变局"塑造和延长战略机遇期,适应"大变局"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相似文献   

7.
"结伴外交"是新时期中国外交最鲜明的特色之一,呈现出多层、多样、多元性的特征,体现了中国接触世界、融入世界、塑造世界的努力,有助于避免体系性对抗冲突,推动国际体系变革朝着健康稳定、良性互动的发展方向。选择"结伴外交"有历史和现实的必然性,它深刻反映了国际环境变化、中国发展需求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表明中国采用更加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以适应更为复杂和不确定的国际体系,为改革发展稳定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展望未来,中国要推动"结伴外交"继续深入发展,持续打造发展更高层次、更富内涵的伙伴关系,突出支点国家作用,运筹大国竞争合作,构建遍及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锻造出中国特色的大国新外交。  相似文献   

8.
城市外交为何会蓬勃发展?其动力机制与全球化、信息化存在密切联系。全球城市网络对城市拓展全球联系形成一种外部"牵引力",国家权力一定程度上向城市集中产生内部"推动力",使城市外交成为可能。外部和内部的动力形成合力,使城市在全球化时代的外交舞台上获取施展空间。城市如何施展外交功能?理想的路径选择是将城市外交与国家对外战略有效对接,使城市外交成为国家融入国际体系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渠道。改革开放后,城市成为中国发展的核心场域和连接世界的关键节点。提高中国城市外交的水平既要顺应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转型趋势,也要遵循城市外交发展的机制性规律,从国家和城市两个层面共同努力,为构建立体化的总体外交格局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外交是一个长期被混淆的概念,中外学者均将外交与对外政策等概念等同起来,严重影响了对外交的学术解释。事实上,外交在本质上是一种执行国家使命的代表行为,在不同历史阶段,外交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全球化和信息革命塑造了国家间关系的新情境,推动现代外交发生结构转型。主导国家间关系的传统职业外交范式正在向传统外交与非传统外交并重的范式转型。政府垄断外交的格局被打破,媒体、企业、利益集团、非政府组织、宗教等成为外交圈中影响巨大的行为体。然而,迄今为止,学界关于非传统外交还缺乏研究,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和理论界内部的学科分化严重制约了对非传统外交的研究。中国外交学界应重视对非传统外交的研究,将非传统外交作为当代外交理论研究的一个新维度,大力推进非传统外交。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世界是我国外交战略的重要创新.中国主张的和谐世界是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的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和谐世界理论的提出及其在我国对外关系实践中的应用为我国发展新时期对外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推动我国外交战略理论实现了重要的发展.和谐世界视角下我国外交战略的理论创新既有思想观念上的重要发展,也有处理对外关系基本原则和解决国际问题实现路径的发展与拓展,奠定了全面推进我国外交战略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Under the shadow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the year 2009 presented numerous signs that the world is polarizing in terms of power balances, strategic readjustments by the world powers, and relations between these world powers. Meanwhile, despite intense competition, new advances may be perceived in the peaceful and incremental evolu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in terms of mechanisms, concepts and the realignment of forc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world order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a systematic evolution will inevitably result in power vacuums and disorder. Together with the growing negative effects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this will further complicate the international security situation. As an emerging center for this great transformation, Asia serves as a symbol of turbulence, realignment and uncertainty in the areas of international strategy and security. Interac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is taking place across all sectors, at all levels, and with growing intensity, all amid great risks.  相似文献   

12.
International order is the norm,standards and corresponding guaranteeing mechanism,decision-making process,and rule of procedures established by member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to coordinate and deal with various international affairs,in order to maintain stability and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As an international public product,international order is usually supplied by the major actor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i.e.the great powers.  相似文献   

13.
14.
Lu: We must have a good grasp of the world scene while talkingabout the global trend in 2004.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major powerrelations demonstrates that since the Iraq war did not break the cooper-ation among big powers, the United States, Russia, European nations,Japan, China and India will continue their cooperation and even estab-lish closer ties in the coming, years. In the decisive period of"reshaping" of global trends, it seems inevitable for all countries in theworld to have co…  相似文献   

15.
16.
20 0 2年 4月 2 9日 ,拉美所社会文化研究室举行了“墨西哥哲学家塞亚思想研讨会”。会上 ,拉美所研究员徐世澄、刘承军和助理研究员林华先后发言。之后 ,与会代表就塞亚的思想进行了讨论。墨西哥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门多萨也在会上讲了话。下面刊登的是上述 3位学者在研讨会上的发言。  相似文献   

17.
东盟推行大国平衡战略是以实力相对弱小的自身充当"平衡手",维持各大国在东南亚地区影响力的平衡。实践表明,东盟推行的大国平衡战略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使东盟在多极化的趋势中赢得了"重要力量"的地位。随着国际形势的变革,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也面临着挑战。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对中国的影响亦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8.
On the occasion of 60^th anniversary of new China, China NGO Network for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CNIE) and China Great Wall Society have cosponsored the "Great Wall Peace Forum". Friends, experts and scholars from China and abroad are gathering here in Shanhaiguan to exchange views on the topic of peace. We hope that everyone speaks his mind freely, offers advice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cause of world peace.  相似文献   

19.
20.
欧盟与俄罗斯之间快速发展的能源合作,带动双方能源互联互通的不断深化,但在能源对话机制建设上陷入瓶颈。俄罗斯依托其巨大的油气供应能力,通过在欧洲政商界建立利益网络、支持能源领域的欧元交易、与德国在能源问题上维护共同利益等方式在欧洲能源贸易中长袖善舞。欧盟对于与俄罗斯开展能源合作心态矛盾,采取措施降低对俄罗斯能源依赖。美国在加大对俄罗斯制裁的同时,积极发展自身对欧盟液化天然气出口,并推动欧洲国家减轻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由于美国搅局能力有限,欧俄能源合作有望长期持续,但难以实现进一步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