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青年就业状况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这是一次针对中国青年就业问题的调查:采取问卷方式抽样调查,调查共选取了大连、天津、长沙和柳州4个城市的7000个青年样本和220个企业样本。内容涉及城乡青年受教育情况、青年劳动力市场情况、就业青年的总体状况以及青年自主创业面临的问题等内容。调查对象为15岁至29岁的青年以及他们的雇主。张丽宾是这次调查的主要负责人,她介绍说,这是在中国开展的有关青年就业问题的首次较大规模的调查,正好满足研究中国青年就业问题的紧迫需要。  相似文献   

2.
在青年工作中,青年就业培训变得愈来愈重要,在我们思考“政府为何推行青年就业培训计划”的同时,“政府是如何推行青年就业培训计划”这一类问题却鲜有人提及。“政府如何推行青年就业培训计划”是一组问题而非一个问题,因为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一连串具体而又互相牵连的问题,其中不但牵涉到“工作”的意义、工种、社会结构、全球就业环境等宏观层面的变迁,而且也涉及到香港政府应以何种措施、推行哪种角度的青年职业训练计划,以及这些措施正在塑造怎样的青年劳工。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青年的就业与人力发展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就业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严重问题。为此政府向来把就业特别是青年就业提到重要地位,一方面积极发展经济扩大就业门路,另一方面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努力为青年创造就业条件。1989年在全民所有制单位、城镇集体所有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就业问题出在哪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年已成为我国失业人群的主体,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上的求职者中,青年占到了七成。正因为如此,青年就业问题引起了青年学界的广泛关注。上个月的6号到7号,中国青年少年研究会在成都召开了全国青年就业问题与对策研讨会,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130余人参会,就“青年就业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10月份中国青年少年研究会在北京召开的一个大型国际研讨会也是关于青年就业问题的,会议的主题是“全球化背景下的青年就业问题”。在两次研讨会上,国内外学者在讨论青年就业问题时,都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给予了特别关注。中国青少年研究…  相似文献   

5.
张颖 《人民论坛》2023,(7):107-109
青年就业力是青年作为就业主体在择业就业过程中呈现的各种能力的总和,它既包括促进职业选择、职业适应、职业提升的软实力,也包括岗位胜任、职业潜力发挥等硬实力。青年就业力的提升,关系青年群体就业问题的解决,也关系青年劳动力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坚持“一个观点”,建立“双向认知”,培养“三种情怀”,修炼“四项技能”,是提升青年群体可持续就业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青年应具备的就业能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年作为人力资源中的优质资源,其就业问题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我国总体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青年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但是就在青年抱怨工作不好找的时候,许多用人单位也在叫苦不迭,感叹招不到满意的人。“过剩”和“短缺”同时存在的现实,意味着青年本身离市场上合格劳动者的要求还有距离。因此,提高青年的就业能力是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实际上,在争夺职场门票中发挥着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作用的往往不是一个人的专业技术或能力,而是那些被我们的求职者们所忽视的一般就业能力。所以,青年求职者除了要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  相似文献   

7.
观点     
▲中国青年就业态度积极务实在由团中央、全国青联、联合国青年就业网络共同举办的“青年就业与和谐社会国际论坛暨联合国青年就业网络年会”上,首次发布了中国青年就业状况调查报告。调查结果表明,青年人整体上积极、务实、向上。大部分青年都希望通过工作实现美好的生活,对社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从2003年开始,青年及大学生就业问题又成为人们关注的新焦点。因此,在2004年,广州市团校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对广州青年进行了一项有关青年就业问题的追踪调查,本次调查采用1995年的调查问卷,并作适当修改。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年龄介于18至35岁的青年共500人进行问卷访问,收回有效问卷424份。调查对象中,男性占52.1%,女性占47.9%,接受调查的青年的文化程度是高中(含中专、技校)占43%,大专占13.2%,本科或以上的占40.1%。调查对象的职业是:公务员占12.8%,专业技术人员占13.3%,事业或企业单位行…  相似文献   

9.
郑磊 《青年探索》2009,(2):28-33
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其农村青年就业、创业问题在目前形势下有其新的特点。从该问题的“特质”和“主、客观角度”,具体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及其渊源,科学的分析相关调查数据,提出了吉林省农村青年就业、创业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我们所面临的知识经济时代 ,把知识的掌握者———人才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当前 ,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迅速 ,职业流动日趋频繁 ,在这一迅速发展的形势下 ,青年人首当其冲 ,就整体而言 ,青年就职者小到换岗、“跳槽” ,大到区域流动呈现出“高频”状态 ;从抛弃“铁饭碗” ,到“围城”现象的出现 ,充分显示出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加剧和能力的较量。本文对青年职业流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认为 ,青年职业流动呈“双向性”与“双为性”特点 ;青年职业流动的负面影响必须引起重视 ;要引导青年职业合理流动 ,应充分发掘青年人力资源。改革使中国劳动…  相似文献   

11.
《今日中国论坛》2005,(9):42-42
全国大学生“创建节约型城市”社会调查活动近日启动,旨在激发高等院校的青年学生积极投身到创建节约型城市和节约型社会的活动中,做“文明、科学”的传播使者,并推动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进程。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张庆风在启动仪式上作出上述表示。据张庆风介绍,这次调查活动是由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和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联合举办,以创建节约型城市为主题,围绕城市中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等内容,要求青年学生深入政府机关、科研机构、厂矿企业、社区等进行调查研究,写出调研报告。张庆风说…  相似文献   

12.
沈毅 《人民论坛》2023,(1):70-73
“选择恐惧症”日益成为当代中国青年面临的突出问题。每一代青年都有每一代的“选择”,当代青年群体拥有相比于过去青年更多样的就业道路,却也更加不知、不敢做出人生中适合自身的各种选择,特别是一些学历较高的青年甚至出现了“逃避就业式考研”以至“逃避就业式读博”等新现象。部分青年在职业或学业方面的“选择恐惧症”,常常是各个行业过度“内卷”的后果,而客观层面较低的退出可能性与主观层面家庭主义导向的过度成就动机则进一步加剧了这种过度“内卷”的再生产。“选择恐惧症”不是当代中国社会的特有现象,东亚地区日韩等国早已显现了“内卷”现象与青年“选择恐惧症”问题。某种程度上,缓解青年对于未来焦虑而难以决断的“选择恐惧症”,需要更为完善的分配制度与更为宽容的多元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观的发展经历了初步确立、曲折发展、不断深化、守正创新四个阶段,形成了关于调查研究的系统观点,成为党的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加强党在青年工作上的调查研究是“党的调查研究观”在青年工作领域的具体化。青年调查研究工作是青年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青年工作实际,加强青年工作领域的调查研究,既有助于发挥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又有助于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创新青年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国外促进青年创业的措施及对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就业是全世界青年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1]几乎在所有国家,青年失业率都要比该国总人口失业率高(毕先萍,2004)。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青年失业不仅仅作为经济问题,更作为社会问题引起各国的广泛关注。就中国而言,每年新增劳动力数以千万计,青年就业问题日益突出。[2]全社会应该共同努力构建青年就业扶持体系,这样不仅能减少资源的浪费,更能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构建青年就业扶植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首先就国际社会促进青年创业的措施展开分析,最后就中国问题给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名大学老师,也是《今日中国》的读者。贵刊第7期《关注“新失业群体”》的报道刊出时,正值一年一度的大学生毕业,读完这组文章,感触良多: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关注青年就是关心我们的未来。从“青年就业”这个实际问题着手,实实在在地关心青年人,体现出《今日中国》作为国家级刊物的责任感和良心。  相似文献   

16.
国外促进青年创业的措施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就业是全世界青年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1]几乎在所有国家,青年失业率都要比该国总人口失业率高(毕先萍,2004).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青年失业不仅仅作为经济问题,更作为社会问题引起各国的广泛关注.就中国而言,每年新增劳动力数以千万计,青年就业问题日益突出.[2]全社会应该共同努力构建青年就业扶持体系,这样不仅能减少资源的浪费,更能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构建青年就业扶植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首先就国际社会促进青年创业的措施展开分析,最后就中国问题给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编读往来     
回声:年轻人,别老站在圈外宋延阿我是一名大学老师,也是《今日中国》的读者。贵刊第7期《关注“新失业群体”》的报道刊出时,正值一年一度的大学生毕业,读完这组文章,感触良多: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关注青年就是关心我们的未来。从“青年就业”这个实际问题着手,实实在在地关心青年人,体现出《今日中国》作为国家级刊物的责任感和良心。  相似文献   

18.
“成家”和“立业”都是青年步入成年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中国青年的就业和婚育均面临着推迟、不稳定、多元化的挑战。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4—2018的追踪数据,文章从青年-成年转变的角度探讨了青年就业转变与婚育转变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中国青年的就业与婚育行为的关系呈现弱势模式的特征,成功就业是其进入婚育的重要基础;(2)在学状态会推迟青年进入婚育,且对男女青年的影响趋同;(3)受母职惩罚影响,婚育是女性成为不就业“尼特族”的重要原因。文章表明,促进和保障青年就业不仅有助于经济民生发展,对营造生育友好型社会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劳动就业问题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一个重要议题,《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并提出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所谓“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就是政府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把增加就业作为政策的重点,并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通过政府政策的引导,来改善就业环境,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这是党和政府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作出的号召和决策,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就业问题的高度关切和重视。一、为什么要把就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就业是民生之本,重视就业、促…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1—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以及2021年新青年市民群体发展状况调查数据,描述青年农民工就业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并重点分析青年农民工就业状况影响因素的时期变化情况。结果显示:2011年以来,中国青年农民工的就业状况有所改善,表现为其在业比例较高且较为稳定、职业层次略有提升、就业稳定性有所改善、工作收入持续增加、劳动保障水平在波动中上升,但是也存在工作强度普遍过高、就业状况的性别差异和队列差异依旧明显等问题。进一步分析发现,青年农民工就业状况的变化是农民工就业保障政策和教育事业发展等宏观背景以及个体人力资本、家庭经济禀赋和家庭压力等微观因素共同形塑和影响的结果。因此,本文认为需要健全劳动权益保护机制、构建多元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个体化”向“家庭化”转变,以切实和系统地推动青年农民工就业状况的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