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线》2006,(6)
近年来,北京市财政局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方略,坚持工业支持和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和带动农村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财政支农政策,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推进首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农民持续增收2005年,市财政投入资金1.15亿元对种粮农民进行补贴,涉及农户47万户;投入资金1900万元,用于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人才培养等三项工程;拨付山区生态林管护补偿资金1.66亿元,聘请42990名农民管护山林,使山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300元…  相似文献   

2.
王胜 《探索》2011,(1):94-99
本文考察了分税制以来我国区域财政支农资金的配置状况,发现我国区域财政支农资金配置存在着增长不稳、支出上移、功能失衡等问题,其根源在于区域财政收入的不均衡性、财政支农体系的复杂性以及农业公共产品的特殊性。在此基础上,从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政府、政府与农民、政府与社会以及政府内部关系这五个方面,提出了构建市场衔接、分工协作、激励引导、内在约束、监督调控五大提升区域财政支农资金配置绩效的机制设计构想。  相似文献   

3.
美国、日本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乡村振兴过程中,不断推进财政支农政策结构性改革;实施财政支农投资计划、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项目;优化、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加强财政支农资金整合与管理。美国、日本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为财政支持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力制度保障;财政支持乡村振兴政策的目标、重点适势调整;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工具多样,具有阶段性和系统性的显著特征。这启示我们,有序高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立法,强化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与法治保障;明确财政支持乡村振兴政策的目标和财政支持的重点领域;建立健全稳定的乡村振兴投入优先保障机制和增长机制,持续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优化调整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的结构;创新、优化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工具和资金投入方式。  相似文献   

4.
《先锋队》2006,(22)
财政支农资金是各级政府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扶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多年来,为农村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随着党中央对“三农”工作日益重视,各级政府在此方面的投入愈发加大。然而在县级基层财政支农资金的分配和使用上,当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须解决。问题一:基层单位申请立项难,无形成本大。由于财政支农资金涉及的主管部门较多(有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农机、科技局等),各部门管理职能交叉重叠各自为政,多头争取上级资金。国家每年下拨到地方的可支配资金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村村普及,但申请扶…  相似文献   

5.
《党的建设》2010,(4):26-26
上情下达财政部:将继续实施农作物保险保费补贴政策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日前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指出,2010年,财政部门将在提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比例、扩大补贴范围的基础上,继续实施农作物保险保费补贴政策。一是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政府公共投资等要向农业农村倾斜,提高支农资金使用的规模效益。二是促进增加农民收入。增加涉农补贴规模,完善补贴政策。落实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健全农作物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制度。支持提高主要粮  相似文献   

6.
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切实加大投入,财政要充分体现职能,农业财政尤其要发挥先锋作用。一“、十五”农业财政工作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十五”以来,我省农业财政投入持续增长,规模不断扩大,全省农业财政支出累计276.99亿元,财政支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1)支农政策措施更直接、更有力、更有效。2004-2005年,全省减免农业税、免征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全省农民因此减负49.08亿元;发放粮食直接补贴9.76亿元、水稻良种补贴12.13亿元、农机具购置补贴2910万元,三项补贴达到22.18亿元。(2)农业财政支出方向更加明确。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公共…  相似文献   

7.
财经热读     
正宁夏今年投资1.47亿元扶持67个农业产业化项目围绕自治区确定的13个特色优势产业,宁夏今年将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1.47亿元,优先扶持67个与特色产业发展和种植结构调整的产业化项目。2009年以来,宁夏累计投入财政补助资金1.89万元,贷款贴息1.1万元,累计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354个。通过贷款贴息和财政补助相结合的手段,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基地建设和  相似文献   

8.
袁青峰 《唯实》2011,(5):57-61
工业对农业的反哺,很大程度体现在中央和地方财政对三农的支持上,然而现在我国的财政支农存在着力度不足、结构不合理、相关体制和制度不健全、资金管理和使用混乱、与国际接轨不够等问题。财政支农制度的这些弊病严重制约和束缚了工业对农业的反哺,因此,应该采取相应的举措,建立更完善的制度。  相似文献   

9.
初秋时节,我们在川南宜宾县采访时获悉:2016年,该县以12亿元各级财政资金,成功撬动金融及社会资金70余亿元支持"三农"建设,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12亿元撬动70亿元,相当于财政每投入1元钱就撬动6元社会资金,这对于资金不足的"三农"行业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宜宾县是怎样做到的呢?  相似文献   

10.
我省历届省委、省政府都把发展旱作农业放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突出位置来抓,坚持多年修梯田,调整种植结构。特别是依靠科技,于2003年成功总结了具有明显抗旱增产双重功效的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面积由12万亩增加到今年的1258万亩,6年累计增产粮食约320万吨,为我省粮食相继跨上900万吨、1000万吨两大台阶做出了巨大贡献。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示范推广,资金从2007年的1000万元扩大到2012年的2,8亿元,6年累计投入资金9.4亿元;市县配套资金由2007年的815万元增加到2012年的3.3亿元,6年累计配套资金12_2亿元。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必须得到政府的财政支持。但是,我国财政支农工作目前尚存在总量不足、结构失衡、配套资金投入渠道不畅、未充分利用WTO规则和管理体制混乱等问题,未能适应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因而,必须在财政支农工作的增长机制、引导机制、支出结构、管理体制和金融信贷支持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政策调整与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华亭县用发展工业的思维谋划农业,以上年地方财政收入的15列支支农资金“反哺”农业,制订了支持特色产业、新农村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扶持政策。累计投入近3亿元,用于支持农业特色产业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走出了一条集工业成果哺育新农业、聚全县之力建设新农村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3.
财政支农资金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工作重心是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财政支农资金“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统筹城乡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战略方针的提出和实施,财政支农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其目标由提升农业生产力扩展到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直至较为全面地支持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这种变化在浙江省尤其如此。因此,需要结合新的目标,重构财政支农的评价体系。依据新的评价体系对浙江省财政支农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显示,除了农村公共医疗卫生产出总体呈下降态势外,其它类别的投入与产出都呈增长态势。相对于基础教育和基础设施来看,对科技文化服务、医疗卫生服务以及农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支持更应加强。在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力度持续加大的背景下,更应注重在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基础上进行支农资金的效益评价,并且适当调整支农资金的投资结构。  相似文献   

15.
徐小军  屈耕乾 《唯实》2007,(12):82-84
现有财税体制造成基层财力紧张、支农资金分散等问题,成为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实践中亟待破解的难题。只有整合支农资金,理顺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渠道;调整现有财税体制,增加县乡可用财力;开征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财政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6.
宋兰萍 《学习月刊》2010,(18):71-7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财政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对解决“三农”问题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黄冈市财政部门始终把支持“三农”摆在财政工作的突出位置.不断总结支农经验,落实支农政策,缝全投入机制,创新支农手段,完善支农资金管理,支持“三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7.
“上面一盆水,下面毛毛雨”。长期以来,我国支农资金因投入分散、管理交叉,使用效率低下,“跑冒滴漏”问题突出。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中央和地方政府对“三农”投入大幅增加,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迫在眉睫。基于这样的思考,记者深入到全省17个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县之一的赫章县进行调研,从项目选择到产业构建,赫章的探索和试验都具有前瞻性。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带来了农业投资主体地位的深刻变化,形成了以财政、银行、农民等为主体的多形式、多渠道的农业投资新格局.财政也从过去单纯直接组织供应农业资金,变为通过发挥财政支农资金导向作用来实现国家对农业投资的调节、控制;从过去扮演的农业投资总供给角色,转化为农业投资调节中心的角色.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导向作用,已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这就向我们进一步提出了如何跳出就财政资金论  相似文献   

19.
正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和小康社会建设是衡量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两把尺子。如何弥补这两块"短板",这是当前摆在小康社会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就这个问题我们对兴仁县进行了调查研究。一、同步小康创建工作成效斐然兴仁县是黔西南州的一个资源、农业、文化县,拥有"中国薏仁米之乡"和"中华诗词之乡"等金字招牌。2014年上半年,全县地方生产总值38.34亿元,同比增长15.4%;财政总收入9.92亿元,同比增长3.47%;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41.31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完  相似文献   

20.
农业生产的弱质性和财政支农的"缺位"与"错位",引发了农村金融发展中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农村金融发展滞后。为促进农村金融发展,应该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支持多层次金融体系建设,增加需方补贴,强化供方激励,完善风险防范与补偿机制,释放金融供给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