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雪丽 《学理论》2009,(17):199-200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方式和认知现象在语篇中尤其是政治语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政治隐喻通过对词语和结构的选择,可以起到衔接和连贯的作用;通过其框架功能以及其对民众的价值观和情感的掌控,政治隐喻还能起到游说的作用。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观为理论基础,尝试性的探讨隐喻在政治语篇这种特殊文体中的特殊语篇功能。  相似文献   

2.
赵宁霞  李娜 《学理论》2010,(18):282-282,298
语篇分析的出现使语言教学从句子层面上升到语篇层面上,从表层的句子分析到深层语篇的分析和理解,从微观结构的分析到宏观结构的分析。利用语篇分析进行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论述了语篇分析在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操作和运用。  相似文献   

3.
英语课文教学是英语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课文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来源和手段。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好课文是英语教学成败的关键。本文旨在根据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Stephen D.Krashen)"语言输入假设"理论,重点探讨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文语言信息输入理解质量的一些具体做法和尝试,以期与同仁一起商榷。  相似文献   

4.
张鸣瑾 《学理论》2011,(33):248-249
通过分析认知心理学家Anderson提出的感知、解析和运用三步骤结合的听力理解过程,结合实际听力教学经验,总结了现有听力教学模式所忽略的问题。同时联系所教学生的实际听力水平及所作的调查分析,从语篇认知视角对听力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为英语专业听力的教与学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5.
黄赤强  刘斌贤 《学理论》2010,(15):236-237
现代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正由从词到句的操练教学逐步转向新的模式——语篇教学。根据阅读整体教学理论,结合阅读教学模式,针对目前英语语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基于语篇分析的整体阅读教学模式,旨在倡导基于语篇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语篇意识,以期他们实现对阅读材料有整体和立体化理解。  相似文献   

6.
涂锋 《政治学研究》2021,(3):141-154+164
身份政治已日益成为西方政治的重要特征。身份政治在西方国家引发国民身份的普遍性危机,导致民粹主义和政治极化泛滥,冲击并削弱了整个治理体系,进而开启了政治衰败的进程。本文基于国家建构视角,梳理身份政治、国家建构、政治衰败等关键概念,立足历史与现实经验来解释身份政治引发西方国家政治衰败的一个基本路径。本文的基本结论是,外部环境和内部制度是西方政治衰败的两个发生机制,而身份政治则是将这两者联系起来的关键一环。在当代西方国家,身份政治一方面加剧了外部环境的冲击效果,另一方面又放大了其制度自身的内部缺陷。身份政治激进化与制度性缺陷之间彼此震荡且相互强化,从而开启了政治衰败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付小平 《学理论》2010,(2):188-189
学生在学习外语过程中所犯的错误通常被分为语际错误和语内错误(inter-lingual and intra-lingual errors)。我国大学生英语写作水平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法和句法方面的表达习惯认识不足,同时,谋篇布局又受到汉语思维的影响。因此,要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写出地道的英语作文或论文,必须首先进行语际语内错误分析(analysis of inter-intra-lingual errors)和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以充分发挥非本族语学习者学习英语时的正向转移(positive transfer),有效排除思维模式差异引起的负向转移(negativet ransfer)或干扰。  相似文献   

8.
杨艳 《学理论》2015,(6):215-216
针对长期以来大学传统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弊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思考,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将语篇分析理论应用到课堂中。通过分析文章,将保证语篇连贯的各种衔接手段介绍给学生,进行衔接手段的练习,目的在于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连词成句、连句成段,并最终连段成篇的读写能力。同时,真实情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整体上用英语进行构思和表达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崔燕 《学理论》2012,(11):158-159
深度的高端访谈是一场智力角逐,也是语言的激烈交锋,是通过被采访者与记者的话轮转换而实现的。用系统功能语法中语篇分析的基本理论、Grice的会话合作理论,来分析此类访谈其独特的会话特点、宏观的语篇结构以及政治人物鲜明的语用策略,以此来提高记者对其语篇结构深层次的把握以及对被访者语言的敏感性,从而来提高记者深度提问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33)
随着世界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进一步联系,人类必须要具备更好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从而应对从世界各国涌入的文化信息,商务活动是目前交流最密切的方式之一。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更需要这种交流能力的提升,了解不同文化在商务活动中的认知方式,则能够有效促进交流能力的发展,隐喻视角就是一种表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方式。本文将从隐喻角度分析商务语篇中的中西方文化的共同点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22)
"生态文明建设"被正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五位一体"总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这一话语上升为一种政治话语。文章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视角,阐释了"生态文明建设"同我国社会、意识形态和权力规范之间的关系。并结合《习近平同志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要点》的文本进行分析,揭示话语策略的使用在凸显我党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和增强全国人民共同建设凝聚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谢群  袁靖 《学理论》2013,(10):155-156
《政府工作报告》是我国政府部署工作、总结成果的重要公文,具有明显的体裁特征,是政治语篇的重要代表。从话语分析的角度着手,批判借鉴体裁分析的观点与模式,探究《报告》的语言选择特点以及结构特征,以期揭示政治语篇的体裁框架,为政治语体写作与教学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呼唤着政治沟通机制预期功能的“在场”和“到位”,政治沟通机制契合了前者的诉求而同时本身预期功能的弱化甚至阙如的现实矛盾又呼唤和压迫着一种完善的政治沟通机制的生成。依托于这两者的这种相关关系的详尽学理分析,我们尝试探讨和谐社会视阈下政治沟通的建构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4.
政策工具选择的视角、研究途径与模型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煌  杨代福 《行政论坛》2009,16(3):21-26
就理论上而言,政策工具选择具有经济学视角、政治学视角、规范视角与法律视角等四种视角;存在传统的途径、修正的途径、制度主叉、公共选择与政策网络五种最为典型的研究途径.政策工具选择的特质在于该选择不仅应考虑政策工具本身还须充分考虑政策工具运作的环境.考虑政策工具本身须运用理性的思维,而当前政策工具运作的"核心环境"为政策网络.因此,对政策工具的选择须基于理性与网络的考虑.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的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对教育对象施加一定的影响,从而在他们之间所形成的关于思想信息相互转移或交流的过程。从理论上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过程包括思想信息发出和思想信息接受两个阶段,体现为确定概念、编码、传递、接受、译码、应用、反馈等七个环节。而在实践中,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效果,必须关注教育者、教育对象和传播过程等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和谐政治生态的形成机制是政治生态良性运作的秩序保证,是政治生态系统性和相互制衡的重要保障.和谐政治生态正是从构建政治生态的监督制衡网、形成和谐政治生态的价值观、践行公务员轮岗制度和运用制度建构与和谐政治生态环境形成之方法上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新时期,社会贫富差距逐步加大,主流意识形态淡化以及党自身建设中出现的腐败和参与渠道的狭隘、参与机制的不合理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不断造成党执政资源的流变.以“公正”、“公平”、“宽容”为发展宗旨的包容性增长,能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包容市场经济多元价值理念,拓宽人民群众的参与渠道,多角度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成为当下有效巩固党执政基础和提升党执政的合法性最佳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为了考察政治关联影响民营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行为的内在机理,基于资源依赖理论视角,利用A股重污染行业268家民营企业数据,运用中介变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政治关联对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政府补助在政治关联和环境信息披露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政治关联能否影响环境信息披露取决于政府能否提供民营企业所需的资源,民营企业主动披露环境信息是一种自利行为,本质上是从政府手中获取资源,政治关联仅仅为政府与企业的资源交换和信息交换提供了通道。本文的研究成果拓展了环境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研究视角,深化了对于政治关联的认识,为环境治理和优化政企关系提供了理论参考。民营企业披露环境信息还处于起步阶段,受限于此,本文样本数偏少,无法进行面板数据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对人的主体性价值的论证,奠定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理论基石,也是当代中国以人为本价值观的重要思想资源。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对人的关注和思考始终具有优先的和终极的价值。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把人的政治主体性的真正确认和建构作为本质规定,把确保按人民的意志配置和使用政治资源作为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20.
关于政治合法性问题,不同学科对它的解释都代表着一种对建构政治合法性理论的研究图式.伦理学以道德理念为逻辑起点,形成政治对正义等基本价值的信仰,成为衡量现实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是否具有合法性的终极价值标准;合法性在法学中保留有"与法律一致"的涵义,因而法律实证主义将合法归结为合乎法律;社会学家认为,在符合一定价值规范基础上的支持和忠诚或依据于被统治者是否相信或赞同某种统治,来确认政治统治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