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不能忽视农村灰色势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但由于历史、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导致农村灰色势力长期存在。所谓灰色势力就是游离于正规的社会控制力量之外,但又能对农村的社会秩序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势力群体。灰色势力对新农村的建设的各个方面产生的不良影响已使其成为不可忽视的势力群体。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正视并且有效地治理农村灰色势力。  相似文献   

2.
农村社会的安宁对国家政权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如何维护农村稳定,很多学者从多个方面展开分析,如取消农业税后产生的问题、农村灰色势力、农村法制建设困境等等。近几年来部分农村地区出现治安不稳定状况,其深层机理与区域经济发展进程、生计模式的更替密切相关,如"赌博经济"的出现,环境污染与村民环保维权意识的萌生。整体而言,社会治安管理应当从农村社会利益格局的变迁、村民观念意识更新的角度审视农村社会稳定问题。  相似文献   

3.
共产党的执政权威在农村基层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权威是在长期斗争中考验出来的,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权威受宪法保护。但在社会结构的转型期,共产党的执政权威在农村基层受到了来自包括治理资源缺失、农村家族势力复兴、农村社会阶层分化等方面的挑战。权威在基层的弱化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社会冲突,进而破坏整个社会的稳定,这就要求我们重视转型过程中的权威弱化现象,积极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4.
正长期以来,扶贫开发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农村空心化增加了精准扶贫难度。一是换届选举中宗派势力、家族势力严重,有的农村政权把持在少数人手中,有利可图时很难做到公平、公正,以致引发了一些新的社会矛盾;二是随着青壮年劳力大量流入城市,农村常住人口大都剩下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实际长期居住人员不足三分之一;三是一些农村干部工作方式方法不能适应新形  相似文献   

5.
《传承》2016,(7)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都认识到了农村政权和农民问题在中国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国民党选择了传统的保甲制,选择依靠原有的农村基层政权体系,依靠地主、豪绅等势力来控制农村。共产党选择依靠广大中农、贫雇农等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最低的农民来支持其农村政权,效果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6.
当前,农村地区社会邪恶势力活动猖獗,已经成为危及基层政权建设的“毒瘤”,直接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治安大局的稳定。笔者结合“严打”夏季攻势收集的资料,就农村地区社会邪恶势力状况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农村地区社会邪恶势力的概念和特征 笔者认为,农村地区的社会邪恶势力是指利用暴力以及暴力威胁等手段,称霸一方、欺压百姓、为非作歹、践踏法律的犯罪势力。从其总的行为特征看,既具备流氓、抢劫、敲诈勒索等个案犯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社会资本状况及其对村民自治运作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农村的社会资本状况,认为经济能人、宗族和宗教势力等传统社会资本对村民自治的影响是双重的,关键在于能否正确引导和约束;目前在部分农村地区重新蔓延的黑恶势力的增长,是对村民自治提出的严峻挑战,应该通过发展农民协会等农民组织、进一步规范村民自治的民主规范来消除这些不良社会资本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农村地区社会恶势力活动猖獗,并向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团伙化方向发展,且涉及成员多、活动范围广、社会危害性大,有的已演变成一股横行乡里、称霸一方、欺压民众、无恶不作的黑社会势力,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安全和治安大局的稳定,成为影响农村社会治安的一个非常突出  相似文献   

9.
基于农村治理的视野,作为中国土地制度改革重要内容的农村集体林权改革政策对山区农村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和深刻的。林权改革改变山区农村的社会结构,影响基层组织与农民的关系、农民之间的关系以及村落社会的内外关系。林权改革冲击山区农村的社会秩序,民约秩序日趋瓦解,灰色秩序渗入村庄,大量的林权纠纷影响村庄社会稳定。林权改革影响村级组织的运转、农民政治心理和村级民主成长,对农村政治生态产生一定的形塑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许勇 《前沿》2011,(16)
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和谐、政治稳定、各民族之间团结互助,已经建立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制度与民族关系,但个别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政治稳定形势依然严峻,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国际恐怖组织势力仍采取各种形式,制造分裂舆论及恐怖活动,以破坏社会安定,个别地方还发生了严重的暴力恐怖打砸抢或群体性事件。因此,研究民族问题与政治稳定这一问题在当前具有紧迫性。  相似文献   

11.
刘峰 《求索》2013,(2):55-57
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为了救济衰败的农村.消弭共产党在农村的影响,加强其农村政权基础,为救亡图存创造条件.倡导并推行农村复兴运动。国民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复兴农村.但由于农村复兴运动没有触及到农村的土地问题,地方势力强大,基层政权被土豪劣绅把持.农村复兴运动最终没能使农村走向复兴。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后 ,农村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加 ,政府的治安成本大幅度提高 ,而群体性事件的诱发因素与乡村地痞、宗族群体、宗教势力这三种社会力量的推波助澜紧密相关。要降低农村治安成本 ,除应加强对乡村“黑白合流型”恶势力的打击 ,摧毁其“保护伞”外 ,还应更新对宗族、宗教势力的观念 ,在团结教育的基础上 ,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 ,规范管理 ,允许其处理族内、教内事务 ,在礼仪层面发展。这样不仅可以大大减轻治安工作量 ,避免政府与乡民间的正面冲突 ,还有可能减少宗族间械斗及法轮功等邪教的生存空间 ,从而降低农村的治安成本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农村犯罪逐步向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团伙(集团)化演化发展,且涉及成员多,活动范围广,社会危害性大。有的犯罪团伙已演变成一股横行乡里、称霸一方、欺压民众、无恶不作的“黑社会势力”,严  相似文献   

14.
宗族势力是宗法制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由于农村里没有农民自己的阶级组织,宗族有时能在同族人中起一点互助作用。但宗族的领导权通常掌握在有钱、有权势的人手里,所以农村宗族势力主要是地主阶级借以维护其统治的社会力量。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组织农民协会,进行土地改革,民主选举村政权,宗.族势力逐步销声匿迹。但是,近年来农村的宗族势力再度抬头,并有继续扩大之势,成为农村基层生活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潜在的破坏性力量。自然村是宗族势力形成的环境基础宗族是由同姓同一祖先的人构成…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面临的暴力恐怖主义威胁主要来自于西藏独立势力、新疆"三股势力"。其中,最具现实威胁并已经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是新疆的"三股势力"。"三股势力"是指暴力恐怖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目前我国的反恐工作在法律保障、反恐机制建设、反恐安全防范措施等方面不尽完善。进一步探讨、完善反恐的应对措施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解决好村委会直选后出现的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委会直选后,一大批年轻、有文化、群众拥护的优秀人才当选为村委干部,为跨世纪的农村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但由于大规模直选村委干部在我国历史上尚属首次,因而这项工作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地方村霸势力、帮派势力、宗族势力干扰选举,出现了“霸者为官”、“富者为官”、“庸者为官”等情况,从而给农村党建和政权建设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有的地方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受到冲击。村委会直选后,有的村委曲解“村民自治”的含义,公开提出“村民选干部,不要党支部;支书管党员,主任管村务”,使农村党支…  相似文献   

17.
台湾的“第三势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岛内民意代表、台湾地区领导人两大选举临近,台湾诸多政治势力再次打出“第三势力”的招牌,力求在政治博弈中分得一杯羹。由于岛内复杂的政治、社会环境及“第三势力”自身缺陷,其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但它的出现必将对蓝绿阵营产生“分票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选情。  相似文献   

18.
今天,宗族观念和文化的影响仍时隐时现,在我国广大的城市和农村都有体现,具体有这样几个方面:有组织的宗族活动、自给自足的城镇社会组织、有形无形的家庭势力、根深蒂固的宗法观念。这些残余影响极大地阻碍了我国政治生活的现代化和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1968年爆发的学生运动最终酿成了"特拉特洛尔科惨案",拉开了民众与政府对抗的序幕。事件发生之后,左翼势力活跃、城市和农村游击队活动趋于上升,墨西哥社会正在经受着战后前所未有的考验。"分享发展"战略的推出并没能根本扭转局面。  相似文献   

20.
<正>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国外势力的影响固然重要,但国内发展才是一个国家命运的根本近期,乌克兰局势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在大国"拉锯战"的影响下,乌克兰的处境愈加艰难:社会动荡、克里米亚形势剑拔弩张、经济雪上加霜、本币贬值、财政吃紧、国债猛增等问题集中爆发。不管俄罗斯与西方的"拉锯战"最终赢家是谁,乌克兰都会元气大伤,成为牺牲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国外势力的影响固然重要,但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