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适当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可比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复杂为简明,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更正确地运用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一、集合的韦恩图韦恩图是表示集会之间关系的图。用韦恩图进行政治课教学,可以形象地揭示概念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概念。因为概念是抽象的,概念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有同一关系、属种关系、交叉关系、并列关系等等。如果从抽象到抽象讲概念,学生难以理解;若运用直观手段教学,则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如高…  相似文献   

2.
在给高一学生讲“商品”这一概念时,我结合课文上的图示,运用教学中有关的“集合”知识来阐明商品的内涵与外延。下课后,有几位学生问我:“老师,您是教政治的,怎么也懂数学?”语气中带着几丝怀疑、惊奇和敬佩。时下,一些人包括不少学生对政治教师存在着一种偏见,认为教政治的“不过会讲几句干巴巴的空道理而已”,没有(也不必要有)其他什么“本领”。因而瞧不起“教政治的”。针对这一偏见,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来改变一些人的错误看法,以改变政治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一是从道理上向学生讲清,政治教师不只是会讲“大道理…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向全党提出了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的要求,这是新时期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根本措施,对于全面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那么,我们如何理解和把握“讲政治”这个概念?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我这里所说的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在政治问题上,一定要头脑清醒。”江泽民同志的这一精确概括,既完整准确地揭示了“讲政治”的深刻内涵,也对领导干部以及各行各业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深人学习…  相似文献   

4.
政治理论课的特点是抽象性,课文中出现的概念、原理,不可能直接在课堂上演示出来,更不可能在课堂上进行实验。为了使抽象的概念、原理具体化,在教学中要善于使用多种形式的直观教具。实物,是最形象的直观教具。利用实物作为教具,常常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讲“什么是纸币”这个内容时,我并没有急于提出概念,而是先出示了一张面值10元的人民币。然后我问学生:“这是什么呢?”顿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都把眼光集中到这张  相似文献   

5.
幽默可以帮助政治教师更生动、更灵活、更巧妙地实现自己教育、教学的意图。学生普遍欢迎富于幽默感的老师,乐意听从这样的老师的指导,而对于那些过于严肃、不苟言笑的老师,则大多抱一种敬而远之、不得不服的态度。一次,我在讲“法人”这个概念时,提出了“法人是法国人”、“法人是说法语的人”、“法人是守法的人”、“法人是有办法的人”等一连串的荒谬定义,让同学们否定后,再弄通弄懂课本定义,就易为学生们接受了。寓教于乐,深受学生欢迎。又有一次,我请一名女生起来讲“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的关系。她一边说,一边在偷…  相似文献   

6.
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必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激素”,是老师手中的“指挥棒”怎样进行提问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选择新颖奇特的角度。提问“切入”的角度不同,效果迥然有別。如“什么是商品?”这种提问,只能引导学生机械地啃书本、背定义;“农民在责任田里种的西瓜是商品吗?”回答这个问题,不仅要对概念深刻理解,还必须学会灵活运用。二是选准突破口,即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进行提问。如在讲  相似文献   

7.
概念教学切忌肤浅。雷同,应针对具体概念采用一种或几种方法从多个角度进行讲授,达到概念教学的精、细、全、透的要求。一、化整为零分解讲将一些内涵丰富的概念,通过分解还原成内涵单一的知识点,然后逐个击破,形成对概念要点的细致准确的认识,再经过知识点的综合形成完整、科学、准确的概念。二、设疑释疑启发讲对一些内容相对直观但内涵较丰富的概念,可通过恰当的层层逼近的质疑,以引起学生思维冲突,引发学生兴趣,然后因势利导,点拨启发,在思考中把握概念。三、旁征博引趣例讲一般对简短但又抽象、晦涩难懂的概念采用此法,如…  相似文献   

8.
概念教学容易平淡而枯燥,为了使概念教学生动、具体,收到实效,特别是能给学生以启迪和思想教育。我在讲“规律”概念时做了一些尝试。我是分四步来进行“规律”概念教学的。第一步:先由学生讲什么是规律。“规律”二字,学生十分熟悉,也经常使用,但是大多数学生不能真正懂得规律的含义。让学生先讲必能暴露学生对“规律”的误解。果然,学生所举的实例,有些是符合规律定义的,如说  相似文献   

9.
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这是第十二课难度较大的一节。讲好这一内容,将为本课后几节及第十三课的教学打好基础。为此,在教学中必须要抓住以下几个问题。一、面向学生,紧扣教材。本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认清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发财致富的源泉,认清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因此,面对初二学生年龄小、知识面较窄,而又对这一基本原理感到生疏、较难理解的情况下,应以教材分析的内容为尺度,紧扣教材,引导学生通俗地去理解。  相似文献   

10.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便没有对真理的追求。政治教师教学的创造什和艺术性.就在于他能将自己丰富的情感融进抽象的理论中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思想鸣.使教师和学生双方处于高教学的实效性。学中,怎样体现情的点滴体会。一、创设意境,激发情感。政治理论观点的提出,但缺少意写,这往往使学生感到这些理论和观点离生活太远。教师在讲这.些观点时,应尽可能创设意境,让学生神游现实。如我讲到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要素时,我不急于讲解,而是要求一位学生讲买灯泡的过程。然后,我接着问学生,售货员为什么要试灯泡?…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1995年第5期上发表李学注同志的文章,其中提到:“走出思想政治课的低谷主要靠政治教师自己。”我以为这常说的一句话:启发式教学。是非常深刻的体会、十分高明的见解。我在教学实践中也有同感。归纳起来,也就是具体分析”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例就在身边在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时,教材中提供了一些典型例子,如“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等。让学生对这些成语进行讲解,并让他们各举一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例子,以加深他们对这个观』安的理解。有的学生说:“我爸…  相似文献   

12.
高三《思想政治》指出:“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为了使学生能较完整、准确地理解国家这一概念,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它的内涵。一是从它的基础上看,国家这一概念揭示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国家建立在一定社会的  相似文献   

13.
在高三政治课复习中,我特别注意要求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在此基础上再着重考虑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我注意做到“三结合”、“五落实”和“一强化”“三结合”就是根据“结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的整体性原则,坚持由点入手,串点成线,联线成面,也就是做到点、线、面三结合,使学生头脑里的零碎的知识条理化,分散的知识网络化。如我在讲“人民民主专政”这一概念时,首先将它进行分解,要求学生弄清五个方面的问题:①领导——一工人阶级;②基础—一工农联盟;…  相似文献   

14.
精心设计恰到好处耐人寻味的结尾,使学生体验到政治课“言虽尽意无穷”的勉力,对所讲授的知识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促使学生思维能力进一步增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以下几种结尾方式:一、总结概括式在新课终结时,对教学目标中的思想内容、知识要点、能力要求,做一个简明扼要的浓缩,梳理知识,强调重点、难点,帮助理解和强化记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的能力。例如在讲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后,我概括归纳如下: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要掌握三个概念,即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相似文献   

15.
概念是理论体系的单元或细胞。概念明确是人们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因此,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使学生完整而准确地掌握概念,这是深刻理解、牢固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运用此原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运用“种差十属概念”的逻辑方法讲概念,是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记忆和运用概念的有效方法之  相似文献   

16.
一、时间近距离效应。政治教材因其相对稳定性而有着明显滞后的弱点。要弥补这一缺陷,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要“言新”,紧扣时代脉搏,随时向课堂注入时代活水,不断用国内外形势变化的最新材料补充教学内容,缩短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时间距离。这样既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又增强了政治课的说服力和吸引力。 二、空间近距离效应。政治教材中所选用事例的空间距离往往离学生较远,直观性不强。要弥补这一缺陷,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应多“言近”,尽量讲一些身边人、身边事,用学生耳熟能详的人和事结合教材分析论证,使学生倍感真切可信,再经过…  相似文献   

17.
“经济效益”这个概念,是高一《思想政治》第五课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学生读书、看报、听广播经常会遇到这个概念。这个概念的教学还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重大经济现象的正确认识。教学中,我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对这个概念作了适当扩充,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解除困惑,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讲清经济效益这个概念的含义。经济效益就是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有用劳动成果同劳动消耗之间的对比关系。用公式表示:经济效益一_“““——一劳动消耗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有用劳动成果的“有用”…  相似文献   

18.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Ⅰ《经济生活》(人民教育出版社),用直观的教材语言介绍了诸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如价格与价值、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收入与消费、需求与价格等,学生非常容易理解。但在实际教学中,同样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如果换成非教材语言来表达,学生就云里雾里很难搞懂。其实,同一知识往往有许多不同的表达方式,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变量关系以及其他理论,还可以培养其良好的经济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9.
1.概念的讲述应从直观的东西入手,从具体的生动的实例讲起,启迪学生自己归纳出概念来。如讲“道德”这一概念时,我先举了两个例子。一个同学在路上拾到伍角钱,到学校交给老师。我们大家来“衡量”一下这种“行为”好不好?大家立即回答:“好!”这时我把“衡量”和“行为”四个字写在了黑板上。接着又举一例,  相似文献   

20.
一秒钟回答     
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一秒钟回答”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一秒钟回答”,即将一些容易混淆、难于理解、比较枯燥的知识点,用很简单的判断题拟出,要求学生在一秒钟内回答“是”还是“不是”。如,提问:“意识是大脑的机能”,这个问题很简单,但部分学生容易将“人脑”与“大脑”混淆或等同,从而出现错误。这类题在教学内容刚讲完时以一秒钟回答方式提出,可大大提高学生的辨别力和理解力。又如,“价值是疑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这是个关系题,比较抽象,不太好懂。一秒钟回答提出后,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势必引起学生在课堂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