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我国现行政治体制下,县委书记是中国共产党纵向领导体制架构中起着承上启下重要作用的关键环节,不仅地位独特且权力较大。近年来县委书记成为了腐败的高发层、重灾区,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和担忧。从数据和案例透视县委书记权力腐败的体制机制根源主要有:权力配置不够合理、权力监督不到位、权力运行不透明。因此,要切实把县委书记的权力"关进笼子里",需科学配权,改革县委书记权力过于集中体制;适度分权,规范县委书记权力运行机制;严格监权,创新县委书记权力监督制度;阳光晒权,建立县委书记权力透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县委书记岗位成为腐败的重灾区,成为舆论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县委书记作为我们党执政治国的骨干力量,一头代表执政党形象,一头连接着基层百姓,对县委书记权力的规范和监督需要继续加强。一是要分解书记权力,防止县委书记权力过大。为了分解县委书记的权力,建议参照一些地方的做法,实行不直接分管的权力制衡机制,即书记不直接分管财政、物资、人事和工程,  相似文献   

3.
县级政权的效率和稳定影响到全国政局的稳定与发展。县委书记权力运行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国的法治建设进程。近年来,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过程中,各地在规范县委书记权力运行机制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县委书记权力运行机制仍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优化县委书记权力运行机制,必须在县委书记权力运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县委书记权力运行逻辑,深入剖析其腐败成因,健全预防和惩治体系,以期"选好""用好""管好"县委书记,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权力的支配性和扩张性预设着权力腐败的空间和可能,腐败治理自始就寄托着人们的期待。对于县委书记权力腐败这个突出问题的分析和解剖不能仅仅局限于权力监督制约的视角,在全面、透彻地分析后,还应看到它与政治生态之间二元相向的关系,从政治生态的角度研判其权力腐败的内在机理。政治生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概念,包含体制、文化和过程等三维要素。体制浸润在政治生态深层,对政治生态发挥根本意义上的规制作用;文化既型构着政治生态的基本内涵,也构成政治生态的外在表征;权力行使过程则对政治生态的形成和运行及其绩效产生直接影响。就县委书记权力腐败而言,体制层面的制约主要集中在权力高度集中体制和压力型政府体制;文化层面的规制主要集中在滞后型文化和断裂型文化;权力行使过程层面的影响则体现在公器私用和硬权力大行其道上。这三大要素虽然共同对县委书记权力腐败施加影响,但并非等量齐观,而是存在分殊差异。相比较而言,文化的影响是更深层次的,体制的影响是中观层面的,权力行使过程的影响则更为显性。  相似文献   

5.
权力的支配性和扩张性预设着权力腐败的空间和可能,腐败治理自始就寄托着人们的期待。对于县委书记权力腐败这个突出问题的分析和解剖不能仅仅局限于权力监督制约的视角,在全面、透彻地分析后,还应看到它与政治生态之间二元相向的关系,从政治生态的角度研判其权力腐败的内在机理。政治生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概念,包含体制、文化和过程等三维要素。体制浸润在政治生态深层,对政治生态发挥根本意义上的规制作用;文化既型构着政治生态的基本内涵,也构成政治生态的外在表征;权力行使过程则对政治生态的形成和运行及其绩效产生直接影响。就县委书记权力腐败而言,体制层面的制约主要集中在权力高度集中体制和压力型政府体制;文化层面的规制主要集中在滞后型文化和断裂型文化;权力行使过程层面的影响则体现在公器私用和硬权力大行其道上。这三大要素虽然共同对县委书记权力腐败施加影响,但并非等量齐观,而是存在分殊差异。相比较而言,文化的影响是更深层次的,体制的影响是中观层面的,权力行使过程的影响则更为显性。  相似文献   

6.
<正>从近几年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农村腐败呈现出一些新态势:腐败案件占比提高,涉案金额攀升;村"两委"一把手腐败占比提高。腐败主体泛化多元;扶贫、惠农、征地拆迁等成为新的腐败多发、易发重点领域;腐败形式趋于多样化;腐败手段更加隐性变异。农村腐败的生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村干部各项待遇偏低,心理失衡;监管乏  相似文献   

7.
县委书记职务犯罪是指县委书记以贪利为目的利用职务之便或者非为贪利而亵渎职务,给国家、社会或集体利益造成重大损害行为的总称。县委书记职务犯罪风险点主要存在于干部使用与招录、重大工程招投标及招商引资、生活作风及亲情关等方面。为有效防控县委书记职务犯罪,省级以上党组织应探索制定党内特别法规规范县委书记权力运行及监督,上级党组织应建立健全提高县委书记法律、道德素养制度等,积极构筑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有力屏障。  相似文献   

8.
县委书记职务犯罪是指县委书记以贪利为目的利用职务之便或者非为贪利而亵渎职务,给国家、社会或集体利益造成重大损害行为的总称。县委书记职务犯罪风险点主要存在于干部使用与招录、重大工程招投标及招商引资、生活作风及亲情关等方面。为有效防控县委书记职务犯罪,省级以上党组织应探索制定党内特别法规规范县委书记权力运行及监督,上级党组织应建立健全提高县委书记法律、道德素养制度等,积极构筑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有力屏障。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一些典型腐败大案要案中,"裸官"腐败的现象较为严重。"裸官"腐败的黑洞,不在"裸",而在"逃"。"裸官"腐败的生成主要源自理想信念缺失,监管制度存在漏洞,"裸官"出逃的高收益、低成本等多因素的驱动。因此,有效治理"裸官"腐败现象,要在强化制度反腐的同时,更加注重制度防腐。一是注重制度建设,不断提高"裸官"腐败的预见性;二是加强监管,大力提升"裸官"腐败的防范性;三是协作联动,全面强化"裸官"腐败的控制性。  相似文献   

10.
据报道:安徽以阜阳为中心的皖北地区,近年有18名现任或原任县委书记因腐败被查处。其中,定远原县委书记陈兆丰,以受贿283.7万元、800美元,不明财产545万元、美元0.6996万元、港币1.677万元,被号称为"千万县令"。由此引出一个话题:管管"县太爷"。  相似文献   

11.
频发的腐败现象反映出新时期腐败的一些特点及其生成机理,只有实施"零容忍",才能实现"零腐败"。当前,在我国推行"零容忍"反腐败具有可行性,但也会存在"零容忍"反腐败的目标侵蚀、舍本逐末和饮鸩止渴问题。解决推行"零容忍"反腐败问题的出路在于:坚定对腐败"零容忍"的目标;加强政府反腐防腐能力建设;构建政府、公民、社会参与与合作的零容忍反腐败系统。  相似文献   

12.
沉默最可怕     
读了陈先发、包永辉两人的文章《县委书记岗位缘何成了腐败重灾区》,我认为,他们把这个岗位与腐败重灾区的关系说得比较透彻了。这篇文章揭示出了现象,是篇好文章。但是,对于这样的现象,现在很多人选择了沉默,我认为是很值得深思的。腐败于国于民,都是  相似文献   

13.
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腐败者常常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腐败,"无意"之中身陷腐败,不仅自身后悔也令其他人惋惜.我们且将其称之为"无知"腐败.  相似文献   

14.
基于前景理论的腐败行为分析与反腐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景理论以"有限理性人"为假设前提,对风险决策行为作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并作出了合理的解释.腐败行为是"有限理性"的风险决策行为,公务人员在价值函数作用下的腐败行为分析表明它源于公务人员的"风险追求";公务人员在面对同等价值时决策选择往往"青睐"于腐败行为;公务人员决策时的"腐败诱惑力"与基于参考点的价值是成正比;公务人员腐败行为的心理强化过程"快"的特点反映了腐败敏感性递减规律.公务人员在权重函数作用下的腐败行为表明,在廉政高压态势下仍敢于"顶风作浪"反映其低估腐败风险的心理特性;腐败行为还表明,在公务人员心中腐败收益是确定性事件而廉洁则具有一定风险;公务人员腐败行为也反映了当前社会的廉洁环境并不理想.基于前景理论对公务人员决策行为的分析表明,要预防和遏制公务人员腐败的发生,应做到:严格制定关于腐败的规定并严惩腐败犯罪,使其在廉政高压下不敢腐败:强化公务人员的优越性,使其珍视廉洁收益不愿腐败,建立廉政预警机制,在预测警示下不让其腐败;严刑峻法并加强宣传力度,增大腐败风险的主观概率,使其不肯腐败;加强公务人员自身教育,使其不愿腐败;营造廉洁的社会环境,使其不会腐败.  相似文献   

15.
<正>1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座谈会,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进行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做县委书记就要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习近平指出,我对县一级职能、运转和县委书记的角色有亲身感悟,听了大家的发  相似文献   

16.
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中共四川省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鲜明提出并整体推进"积极预防腐败"战略,逐步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四川特色的预防腐败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坚持以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为龙头,推进全域预防;坚持以建立健全惩防体系为主线,推进系统预防;坚持以强化权力监督制约为重点,推进科技预防;坚持以实施系统化防治腐败为抓手,推进重点预防;坚持以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教育为抓手,推进思想预防。通过这一系列的创新工作,一些领域的腐败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全省良好从政环境和政治生态正在逐步形成。针对实施中存在的纲要性不高、前瞻性不够、系统性不够、针对性不强等问题,进一步实施"积极预防腐败"战略需要构建以下方面机制:抓住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全面构建齐抓共管的履责机制;坚持用好纪律审查这个"杀手锏",全面构建"不敢腐"的惩戒机制;着力盯住权力运行这个"关键点",全面构建"不能腐"的防范机制;坚决贯彻思想建党这个"总方针",全面构建"不想腐"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7.
本报告收集了改革开放以来在市"一把手"岗位上腐败的142个案例,采取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定量数理统计与定性逻辑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试图通过对这些"一把手"的基本信息、腐败领域、腐败状况等进行分析,来观察其腐败状况、特征及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一把手"腐败涉案时间跨度和潜伏期长、涉案金额大,区域相对集中;受贿是主要腐败方式;经济上插手房地产、企业经营、工程项目,政治上买官卖官,生活上包养情妇是较为集中的三大腐败领域;边腐边提、带病上岗现象突出;家人涉案、窝案串案较多。这表明目前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本文探讨了"一把手"腐败根源,提出了治理"一把手"腐败的机制对策。  相似文献   

18.
高校基建腐败是高校腐败的重灾区,高校腐败案件的研究是高校发展的重要课题。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基建腐败具有群体案件多、作案时间长、腐败形式多样等特征。通过实证分析高校基建腐败的原因主要有:个人理想信念缺失,法制意识淡漠;法律实施不力,惩戒机制不健全;政治生态净化迫在眉睫等。预防高校基建腐败案件的发生需要加强教育和培养,形成"不想腐"的价值体系;强化制度建设,构建"不能腐"和"不敢腐"的法治体系;优化政治生态环境,塑造"不易腐"的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9.
《求知》2016,(8)
正长期以来,我国在县委书记这一级接班人的培养和建设方面曾经一度关注得相对较少。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县委和县委书记工作,补齐了党的建设中的这块短板。他指出,县委是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县委书记是"一线总指挥",县委书记要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县委书记队伍。这些重要论断大大推进了新时期党建工作的纵深发展,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报复性腐败"是指某些政府公务人员认为自己长期勤恳清廉的工作,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升迁或重用,为报复单位和领导而大肆贪腐的现象。"报复性腐败"产生的原因,一是因为这部分官员的做官目的偏狭,导致心理严重失衡乃至极度扭曲。二是官员基本人生观、价值观的迷失导致极端的贪婪腐败。三是一些政府部门内部的民主行政不够健全,普通官员维权通道不畅通。因此,必须加强"报复性腐败"的防范机制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廉政文化氛围;要建立公正公开的人事提拔任用机制,超越"天花板"逻辑,设置多维的正激励路径;要建立官员的精神干预和心理疏导机制、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对官员的民主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