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心态是指在一定时期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影响下形成的,弥散在整个社会或社会群体中的普遍的、一致的、对社会个体产生影响的社会共识、社会情绪、社会价值取向和行为意向;社会心态的结构可具有二维、三维或四维不同的结构观,研究社会心态结构的关键是找到构成社会心态的要素;社会心态的功能表现为社会组织和凝聚、社会引导和自我调节;社会心态的形成和嬗变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作用的过程,可从个人与群体、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社会心态测量的方法有抽样调查、访谈法、文献资料分析、心理测量和社会表征等。  相似文献   

2.
在创新社会治理大背景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会共治理念的缺失、社会组织自身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不足、社会组织扶持政策乏力,以及社会组织管理力量不到位与党建工作力量薄弱。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需要做到:一是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社会治理新观念;二是拓宽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三是提高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能力;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五是凝聚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合力。  相似文献   

3.
文化特有的社会功能,决定了它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中具有无可取代的作用:社会治理体系建构离不开文化共识的塑造;社会治理机制运行需要文化的整合、维系;社会治理效能提高有赖于文化的促进。有效激活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需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现代社会治理的价值共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培育、发展文化类社会组织,发挥其治理主体的作用;创新文化艺术活动载体,丰富社会公共服务的内涵与形式。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社会矛盾的变化与公共治理革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矛盾的变化分为两个阶段:1979-1991、1992-现在。每个阶段存在不同的社会矛盾。这一时期社会矛盾及其解决具有以下新特点:多因经济利益引起;发展较为缓慢,周期较长,较为复杂;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探索了一些新的解决办法。公共治理理论对于进一步解决当前社会矛盾具有重要启示:构建多主体的社会矛盾解决模式;营造有利于妥善解决社会矛盾的环境;使非政府组织、私人机构和公民社会承担起更多解决社会矛盾的责任;积极探索多主体解决社会矛盾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阶层群体冲突增加;社会更加活跃,开放性和流动性问题增多;社会诉求提升,维权意识强烈;社会转型社会价值真空,社会失范引发风险;必须要进行社会管理创新,在指导思想上要切实体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政府职能定位上要突出服务;在措施上要更加关注民生;在方法上要完善政策法规,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面提高社会管理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6.
论私营企业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的义务。我国私营企业是在较少承担社会责任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总体而言其社会责任感不强,当前有必要强化私营企业的社会责任。强化其社会责任必须明确社会责任的内容,根据我国私营企业发展水平在要求其承担社会责任时要科学地处理好相关问题,即承担社会责任面临的矛盾;私营企业负担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关于社会责任的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私营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其发展阶段、政府职能之间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7.
王曼 《行政论坛》2006,(5):80-82
节约型社会是创建社会和谐的前提。中国目前仍是非节约型社会,突出表现在:行政高消费和行政日常开支庞大;生产建设中的资源浪费;政绩工程、官僚腐败浪费巨大;商业服务业及公民日常行为的浪费;再循环产业落后造成资源浪费等。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从生产建设的源头把关;出台节能法,使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制度化、法制化;充分利用传媒优势;积极开发社区功能;将节约纳入行政管理;列为全民教育的必要内容;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强交流合作。由此节约的资金、资源可用于缩小两极分化、投资教育、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怡琳  叶丽敏 《学理论》2013,(8):307-308
大学生是社会的生力军,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其他环境下,接触做社会调查报告的机会较多,并用新一代人的视角去看待、分析问题。而对大学生自身来说,开展社会调查不仅让大学生对完成社会调查有一定的了解,也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用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正确认识社会调查报告;积极把枯燥转变为趣味;沟通你.我.他;学会借用外力达到更好效果;一切从实际出发;加强自我管理能力,抵制抄袭舞弊之风;客观分析问题制定合理方案。  相似文献   

9.
张哲 《求知》2014,(3):19-21
<正>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化改革的推动下,出现了大量新社会组织,使我国的社会治理结构由以往的"一元治理"转变为"政府、市场、社会"的三元治理体系。新社会组织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自治力量,是指在各级民政部门登记或者挂靠工商联,以服务政府、市场、社会为目标,而不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中介组织以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等。随着新社会组织的快  相似文献   

10.
创新社会治理机制是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新时期,内蒙古草原牧区要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应正视自身在社会治理方面所存在的差距和问题,进而从诉求吸纳机制;多元主体共治机制;牧民自治机制;绩效管理机制多方面着手创新社会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牛敏静 《学理论》2013,(23):11-12
在社会发展的双重转轨时期(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提出加强社会建设思想是由以下三个原因造成的。即,理论需求:科学发展观需要科学的管理方式;现代化建设需求;在逐渐改善民生的过程中需要社会建设。这种特殊的国情需要我们加强社会建设、改变管理方式、改善民生,具体来说有以下五个措施:教育是前提;就业是主要途径;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是基础;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保障;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是目的。  相似文献   

12.
胡剑 《行政论坛》2012,(5):84-88
十六大以来,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社会管理工作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表现,如何使社会管理在新的发展阶段达到最佳的社会效果成为一个新的课题。新的发展阶段,社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会管理与道德建设的结合有待深入;大包大揽和责任不到位的矛盾依然存在;旧的社会管理格局与新的社会生活存在冲突。产生的原因在于:各种社会不良思想对新时期社会管理提出了新课题;传统的社会管理理念满足不了新阶段的社会管理需要;传统的社会管理方法不能应对新阶段的社会管理实践;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不能契合人主动性、自觉性的发挥;传统的社会管理内容满足不了新时期人民群众的需要;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出的新特点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新挑战。新阶段加强和优化社会管理的新举措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社会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社会管理理念;把统筹兼顾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原则和根本方法;健全和完善社会自主管理;构建服务型的社会管理;加快构建公共应急体系和群体性事件处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年,记录了中国高校教师顺应时代潮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社会发展的演进历程,也承载了高校教师背负社会责任前行道路的曲折与艰辛。本文通过回眸改革开放30年高校教师社会责任的演进历程,分析了高校教师在履行社会责任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完善中国高校教师社会责任的路径选择,主要包括:树立全面的教师观;正确认识社会责任的无限延展性;推进高校教师管理体制改革;理顺教学科研与社会活动的关系;建立合理的社会监督体系等。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指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深入实际,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全面提高素质能力的教育实践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价值主要表现在: 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接受教育,认识国情,理解政策, 坚定信念;有利于增长才干,锻炼毅力,培养品格,提高素质;有利于奉献社会,展示风貌,服务群众,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15.
蔡达峰 《民主》2010,(11):3-6
<正>"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大力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增强社会组织的整体实力,使更多群众、单位和领域有组织,使社会组织在成员中、在社会中、在国际上有更高声威,使社会组织的每万人拥有量、专职工作人员占就业人口的比例  相似文献   

16.
善治展示出社会政治发展的趋向,对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建设产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借鉴善治理论与实践加强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建设,必须变革领导观念,科学处理党与社会的关系;发展民主法治,增强社会的创造活力与稳定;转变政党职能,实现社会治理的廉价与高效;培育公民社会,形成党、政府和公民社会的良性合作与互动;加强协调整合,在化解矛盾冲突中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社会建设的论述上有众多亮点。首先是新的历史方位、主要矛盾的转化、新的战略目标对社会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其次是阐发了民生建设的动力、原则、目标及新的部署;再次是提出了社会治理的新方略;最后是强调了来自各社会阶层的建设者在新时代下应有新作为。这些亮点是对社会建设历史规律的科学洞见和把握,对新时代中国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社会建设的论述上有众多亮点。首先是新的历史方位、主要矛盾的转化、新的战略目标对社会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其次是阐发了民生建设的动力、原则、目标及新的部署;再次是提出了社会治理的新方略;最后是强调了来自各社会阶层的建设者在新时代下应有新作为。这些亮点是对社会建设历史规律的科学洞见和把握,对新时代中国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殷保卫 《求知》2010,(10):29-31
<正>在现代社会,社区是一个国家社会结构与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社会实体,社区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社区以经济结构、人口密度和人口聚集规模的多元标准,分为城市社区、城镇社区和农村社区。城市社区是我国社会稳定的细胞,由于社会结构复杂,社会流动大,精神文化生活丰富,社会生活的节奏快,社会文化的变迁速度快,城市社区的建设有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中国社会空间结构中,社会矛盾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势态均呈现出一种流动的复杂面相。社会矛盾的基本特征是:社会矛盾生成领域拓展,呈现出由"点"到"面"的特征;社会矛盾爆发的"燃点"低;局部冲突程度的强化;基层政府化解社会矛盾的非制度化;移动互联网助推与放大效应的凸显。当代中国社会空间结构中的社会矛盾发展势态总体上呈现出社会矛盾的生成源和社会矛盾主体呈现出多元化;违法式抗争的社会矛盾数量不断增多;利益冲突型的社会矛盾将长期存在;生态环境、农村土地产权流转和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是诱发社会矛盾生成和累积的重要根源;绝大多数的社会矛盾依然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精准地判定社会矛盾的基本特征及发展势态,以期为谋划和设计科学的社会矛盾治理模式做出与现实经验相关的理论解释和奠定厚重的学理支撑,就成为学界的一种担当和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