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瞭望》2010,(37)
<正> 说起上海世博会,许多人愁眉紧锁:那么多的人,那么长的队,别去凑这个热闹吧。这些,多是媒体留给人们的印象。特别是那些所谓的热门馆,动辄排队三四个小时。此等事件,一旦媒体也来凑热闹,队就只能越排越长了。  相似文献   

2.
茫茫太空,浩浩江河,纵横千秋,绵延万里,美好的大自然,或静似明镜,或动如涌泉,或素淡清雅,或瑰丽奇伟。然而在21世纪,世界将进入后现代时期,面对自然界随时有被毁灭的危险,后现代人的根本使命是“由世界征服者转变为家园的守护者和照料者”。本来,人应该是一个“自然之子”,但是,近百年来人类在征服自然的同时,也不断地毁坏着自己生命活动的自然基础。当人类凭借高科技手段妄图使自然沦为自己的仆从时,人类自身也在异化,身不由己地沦为自身欲望的奴隶。“目前富裕社会或高消费的生活方式是以压榨所剩不多的自然资源为代价的”,“20世纪是人类通过不断地牺牲自然界即自毁家园来纵欲的时代”。当文明开始服务  相似文献   

3.
田甜 《学理论》2013,(12):225-227
家园共育是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关注的话题,以什么样的方式真正落实家园共育的目标是家园双方共同探究的课题。通过园本教研发现,儿童成长反馈表对儿童、家长、教师三个群体发挥了重要的教育价值,是家园共育的抓手和载体。  相似文献   

4.
太空蕴藏着取之不尽的宝贵资源。茫茫太空为人类提供了高远位置、微重力、高真空、无污染、太阳能和其他丰富的物质资源,概括起来包括轨道资源、环境资源和天体矿物资源。这些太空资源的探测和开发利用,将带来人类文明的新进步。从太空观测地球是太空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个重要内容。在高远的太空轨道上,运行的人造卫星、空间站等航天器观测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可以快速地追踪地球的变化,监测和预报台风、飓风、火山爆发、森林大火、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可以穿云破雾观测大气地表的变化,对大地和海洋进行高精度测量,成为气象预报、地球资源勘…  相似文献   

5.
人类是必须有家园的,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一个民族也必须有他的家园,中华大地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家园。但这只是一种在地域意义上的自然家园,无论是人类还是民族还必须拥有他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新总统布什一再宣称将推进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NMD)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主持召开了航天工作会议,决定在 1年之内组建一个新的军种——航天部队。 俄罗斯现有的战略火箭军主要由战略导弹部队、导弹太空防御部队和军事航天部队等力量组成。根据俄通社—塔斯社的报道,未来的航天部队将以战略火箭军的军事航天部队和导弹太空防御部队为基础组建,担负的主要任务是负责组织和实施太空作战。而太空作战的一项主要行动就是攻击敌方包括各种航天器和地面控制站在内的太空系统。由此来看,俄罗斯组建“天军”的一个重要意图…  相似文献   

7.
美国所追求的不是一般太空优势,而是追求能全面控制太空,确保美国在太空活动的绝对自由,并剥夺对手利用太空的权力,进而独霸全球。  相似文献   

8.
柴歌 《侨园》2013,(9):79-79
<正>8月29日,随着二期展馆六大馆的整体亮相,中国工业博物馆正式宣布对外全面开放。9月1日起,游客就可以领略到博物馆的全貌了。据中国工业博物馆馆长申维民介绍,截止目前,博物馆总体投资已达到2.1亿元,收集实体文物3万余件。开馆一年多来,博物馆参观人数超过10万人。二期展馆六大馆各具特色此次二期开放的展馆包括铁西馆、香港馆、冶金馆、重装馆、机电馆、汽车馆。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对太空力量的再次重视,是因为太空资源不仅仅是兵力倍增器,而自身也将是一种决定性力量。俄罗斯是前苏联太空战略的衣钵传人。前苏联作为发射人类首颗人造卫星的国家,其太空力量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盛到衰,再由今日的俄罗斯急欲重振雄风,其发展轨迹可谓曲折。研究前苏联和今日俄罗斯太空战略的演变,观其得失,对发展中国家的航天力量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岩 《瞭望》2020,(4):54-55
美国新一轮军事转型将太空作为应对大国军事竞争新形势的重要领域.美国2020财年《国防授权法案》将太空认定为“作战领域”,批准设立太空军。太空军是美国1947年设立空军以来首次成立新军种,也是继美国陆军、空军、海军、海军陆战队和海岸警卫队之外的第六大军种。从世界范围看,美国太空军的成立,标志着世界第一支独立成军的太空军事力量正式面世。  相似文献   

11.
《民主》2015,(8)
<正>6月11日,绍兴民进"国政馆"开馆。民进中央副主席王佐书、蔡达峰及部分民进中央常委,绍兴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倪善贵,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马利远,民进绍兴市委会主委华小洋,出列席民进十三届十一次中常会的部分同志,民进绍兴市委会副主委孟建新、沈荣根、陈小伟、吴勤波参加了开馆活动。"国政馆"是由王佐书副主席亲自撰稿、设计、命名、布展,由民进绍兴市委会社会服务处处长曹兴强倡议并出资筹建的,旨在宣传国家的政治制度、基本国策、重大战略等内容,以进一步在全社会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国政馆"的成功建设,为中国民主  相似文献   

12.
二十八年前,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开创了人类征服太空的新时代。也就从那时起,太空里的人造“垃圾”与日俱增。这主要是由于两个超级大国在离地球一百公里以上、广袤无垠的太空加紧军备竞赛和争夺的结果,把“洁净无瑕”的“玉宇”搞得乌烟瘴气。  相似文献   

13.
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利用太空原则开展太空研究,面对来自太空的挑战,构筑我国科学合理的太空战略势在必行。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中国航天在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形成了研究论证、设计生产、试验应用相结合,比较完备的航天工业体系。在运载火箭、卫星应用、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以及空间科学等方面初具规模,已经具备了全面探索和有限利用太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美国《华盛顿邮报》10月18日报道说,美国总统布什8月签署了一份新的《国家太空政策》。同克林顿政府1996年提出的“和平利用太空”的政策相比,新太空政策在内容上已经发生了变化。美国修改其太空政策除了经济因素之外,军事因素显然占有重要的地位,反映了美国控制太空的长远战略企图。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之际,仰望太 空,20世纪人类在和平利用 空间方面硕果累累,熠熠生辉;展望未来,航天技术、太空探索和应用将会更快发展,令人可喜。同时,蔚蓝的太空被涂抹的军事色彩日益浓重,太空垃圾污染已成重大隐患,令人堪忧。航天技术太空探索和应用将迅速发展 前苏联1957年10月 4日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新时代。40多年来,人类探索太空、开发太空、拓展自身生存空间,取得了辉煌业绩。展望21世纪,航天技术、太空探索和太空应用会发展得更快,将为人类生活提供越来越多的服务,对世界产…  相似文献   

16.
为期3天的太空非军事化国际会议4月11日至13日在莫斯科举行。会议就制止太空军备竞赛及和平利用太空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来自104个国家和地区以及联合国等一些国际组织的250多名官员和代表出席了会议,而作为世界太空大国的美国却没有派代表参加,这就格外引人注目。作为人类的共同财产,外空理应为谋求全人类的福祉而完全用于和平的目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对外空的军事利用总是被置于首要地位。据不完全统计,自1957年10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至今,美苏(俄)共向外空发射了数千个航天器,其中以军事…  相似文献   

17.
葛伟武 《民主》2022,(7):14-15
<正>2018年以来,民进湖南岳阳市委会以家庭亲情为纽带、以文化交融为重点、以主题活动为载体、以基层组织为依托,组织会员与岳阳市一中西藏部的学生结对,打造“藏汉牵手·同心家园”社会服务品牌,铺设了一条民族团结的天路,让雪域蓓蕾绽放在洞庭之滨。  相似文献   

18.
世界各航天大国纷纷调整航天计划,争夺太空位和主导权近一年来,人类航天事业取得众多突破,成就巨大。首先就是中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飞行,可谓一飞震惊全球; 其次是美国“深度撞击”号探测器“冲撞”彗星成功和欧美对火星和金星探测的此起彼伏;当然还有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重返太空,欧洲阿丽亚娜火箭发射表现神  相似文献   

19.
正自1998年探索创立"时间储蓄银行"志愿服务模式起,虹桥街道始终注重志愿工作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将其作为创新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予以推进,以志愿服务工作四个"链"为抓手,有效推动"三情家园"建设,即传统居民区的"亲情家园"小区自治建设、国际社区的"融情家园"共治交流融合以及商务区的"暖情家园"区域化党建联建。组织链:建立"1+16+13"多层级志愿服务组织链,即1个彩虹之桥志愿者协会、16个居  相似文献   

20.
1994年7月8日,举世瞩目的STS-65哥伦比亚号航大飞机载着7位太空人从佛罗里达太空发射场升空。这7位太空人中,有一位就是著名的华裔科学家——焦立中。早在孩提时,焦立中就有飞驰太空的梦想。自六、七岁起,他就开始注意电视新闻中双子星号遨游太空的活动,有关太空的小说和电视他更从不放过。25年前,也就是他9岁的时候,美国太空人登临月球,他就立志当太空人。上中学后,他又在制造飞机及火箭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