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达州入围"成渝经济区"规划区域,对达州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既是重大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紧紧抓住机遇,勇敢直面挑战,是达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健康、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达州作为川东北中心城市,是成渝经济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成渝经济区中具有区位、资源等比较优势,但也存在城市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不高和产业层次低等比较劣势。因此,达州在成渝经济区中的战略定位是:川渝经济合作的示范区和桥头堡、重庆城市发展和都市生活的后花园、环渝经济区块最具实力的中心大城市。  相似文献   

3.
我国西部的两个特大城市重庆和成都分别坐落在四川盆地的东部和西部。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重庆和四川共同提出川渝联手以成渝两市为基点构筑成渝经济走廊。本文拟首先对成渝经济走廊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阐述,在系统分析成渝经济走廊建设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后,提出建设成渝经济走廊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分析成渝经济走廊建设应选择的突破口,指出加强内江段开发,辅助永川段建设是建设成渝经济走廊的关键,进行两端区域经济合作是贯穿走廊建设始终的主线。  相似文献   

4.
成渝经济区公共服务一体化既是国务院批复要求,也是成渝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的突破口.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有利于促进成渝经济区的要素流动,有利于推进成渝经济区公共服务资源共享,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有利于全面推进成渝经济区城乡统筹,促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成渝经济区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必须把握整体性原则、前瞻性原则、重点突破原则、城乡统筹原则四个原则;紧紧抓住交通和通讯一体化、就业保障和医疗保障一体化、现代服务业一体化三个重点;充分发挥政府在成渝经济区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的主体作用,发挥工商联和行业商会协会组织的助手作用.  相似文献   

5.
成渝经济区以成都和重庆两个特大城市为核心,涵盖了四川和重庆主要的城市群和产业聚集区。为促使成渝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并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遵照省委指示,省政协专门成立调研组,组织有关专家分专题进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研究报告》。报告博采众长,内容翔实、观点鲜明,为国家制定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为了让读者了解成渝经济区建设这一重大战略部署,本刊特对报告予以解读。  相似文献   

6.
<正>依托重庆,走进重庆,融入重庆,是达州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达州建设秦巴地区经济文化强市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正>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两个大局”、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重大战略决策。川渝两地紧扣“两中心两高地”战略定位,紧密协作、相向而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从夯基垒台、重点突破,迈向全面提速、整体成势,取得了一批阶段性重要成果,合作之路越走越宽广。下一步,  相似文献   

8.
<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成渝地区发展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望。肩负时代使命、担当历史责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两年多来,成都锚定“一极一源、两中心两地”目标定位,扎实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下一步,成都将进一步深化认识、强化责任,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做强极核位势能级,服务全国全省大局,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落地见效夯基成势贡献成都力量,用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相似文献   

9.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着眼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成都市属国企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及成都东进重大战略中,承担了一系列重大项目,发挥着骨干支撑、示范引领、开放带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达州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中国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川渝鄂陕结合部大城市、秦巴地区经济文化强市”三大目标,全面落实建设“活力达州、开放达州、和谐达州”三大任务,聚精会神抓发展,一心一意谋跨越,战胜了两次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全市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1.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即将出台。在此背景下,省内与重庆接壤的泸州、内江、资阳、遂宁、广安、达州等市作为川渝合作"桥头堡"地位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2.
阎星  姚毅 《先锋》2020,(4):40-42
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指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成为继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一体化之后,第四个在新时代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这需要我们进一步科学研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现实特征,主动作为高质量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相似文献   

13.
易小光 《当代党员》2022,(12):31-32
<正>重庆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书写重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篇章,必须突出抓好“奋力书写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新篇章,奋力书写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新篇章,奋力书写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篇章”三项重大任务。书写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篇章,必须进一步提高战略站位,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努力建设“两中心两地”,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为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正>常言道,近水楼台先得月。这句话放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区圈建设中同样适用。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进程中,重庆主城都市区、成都市两大“极核”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两省市毗邻地区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不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一些远离川渝两地交界地带的县市,同样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四川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低碳产业协同发展,加快推进国家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构建成渝"电走廊""氢走廊""智行走廊"等.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两周年之际,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四次会议也提出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路子,协同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共建"绿色经济圈".  相似文献   

16.
攀西城市群是成渝经济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攀西城市群有利于加快成渝经济区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增强成渝经济区发展聚集力和带动力,形成整合效应,促进成渝经济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攀西城市群建设应明确战略定位,突出特色和重点,推进核心城市与城市群双向互动,增强攀西城市群建设的协调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正在2020年1月3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党中央赋予成渝地区的重大责任和重要使命,是成渝地区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川渝山水相连,人缘相亲,  相似文献   

18.
<正>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战略部署。重庆、四川两省市从2020年开始互派年轻干部挂职,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奋力推进"两中心两地"建设,合力打造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  相似文献   

19.
达州古时称“通州”,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今的达州是川东的工业重镇,是农业资源的大市,是川东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中心,矿产资源富集,也是中国革命老区,旅游发展新市。达州及其周边有得天独厚的天然气资源,经过深度综合利用和多方面开发,经济总量必将占达州未来经济的重大份额,将达州未来经济支撑力量锁定的天然气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上已成必然和现实的选择。达州市情决定了达州经济属于资源型经济,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点在于时达州地矿资源和农副产品资源的深度综合开发利用。把达州建设成为中国西部的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的奋斗目标,标志着达州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中,找到了结构调整的着力点和新型工业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是达州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为积极推动达州县域经济的转型升级,需要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产业集群发展、品牌建设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