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惯性"是指主导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变迁的各种方法和规范、精神和理念所恒久具有的保持自身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力量。中国传统的"三育合一"的教育制度、教育考试制度和课程设置制度具有强烈的政治教化色彩和明确的政治教育目的,其历史惯性作用显著;中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精神具有历史惯性的正负双向效用。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惯性效用,必须加强政治权力"双刃剑"特点教育,推行"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间性分开的理念;实行差异化思想政治教育考评机制;推行"协商教育";推行合理利己主义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更多是要问社会,而不要仅仅问大学。今天我讲的题目是《中国的教育问题还是教育的中国问题》,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国的教育问题"是发生在中国的,单纯是教育方面的问题;但"教育的中国问题",就不单纯是教育的问题,而是在中国有关教育的各种问题。"钱学森之问"不是问大学,而是问社会中国现在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在全国各地媒体和我们日常言谈中,教育是最容  相似文献   

3.
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包含着三个基本的层次"一般社会主义"的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现实社会主义好"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魏新龙的"怎样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水平"一文指出,根据当前中国社会和意识形态的现实,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水平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效性"教育;二、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性"教育;三、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合理性"教育。  相似文献   

5.
价值观教育是对人的价值认同和价值自觉的教育,"现实的个人"是价值观教育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归宿。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对人的本质的揭示为价值观教育提供了重要的价值观照,对"为什么教育""教育什么""如何教育"提供了根本的方法论指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价值观教育应当坚持一元主导,站稳中国价值立场;用真理的力量说服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切中中国社会现实,培养主体的价值责任感与理性自觉。  相似文献   

6.
"三个认同",即"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这是包括边疆民族地区在内当代中国大学生基本的思想政治素养要求。转型期中国社会"现代性"的发展成为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三个认同"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三个认同"教育,其根本目的在于解决边疆民族地区"现代性"发展问题。以"中国梦"为指导,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改革现行民族教育,开展具有民族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三个认同"教育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7.
戚中华  陈明华 《学理论》2010,(26):11-13
分析了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教育载体的现状,论述了中国红歌会的含义及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功能,指出"中国红歌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新型载体。并从要对红歌会进行艺术包装,使其时尚化;要让红歌会走进每个城市,使其全国化;要加强红歌手后期市场开发,使其道路明星化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和完善"中国红歌会"这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新型载体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屈青山 《学理论》2011,(14):273-274
教育理论界长期存在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关系相脱离问题,对此病症,笔者寻求一剂"药方":中国古代教育家"言行合一"思想做"药引";近现代教育家"生活教育"思想为第二副;第三副乃"有机教育"哲学思想。笔者嘱咐"患者"需坚持长期服用,无疗程,不间断,止于常态。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6,(3)
把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增强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实效性,坚定大学生中国梦的理想信念,要转变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增强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认同;推进"中国梦"主题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实践养成,开展"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要加强制度转化,使中国梦日常化;抓典型选树,注重榜样引领,发挥学生党员在政治上的核心作用、组织上的凝聚作用、道德上的表率作用、学习科研上的标兵作用,用典型示范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7,(6)
"微时代"悄然改变网络大众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扩大教育客体、干扰辨识能力、增加控制难度、提升沟通要求、冲击价值认同等严峻的挑战,结合《2015年中国社交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教育者转变教育理念,关注"微"话语,树立"微"权威;大学生提升媒介素养,争做"微"领袖,组织"微"活动;高校加强监督管理,搭建"微"平台,利用"微"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模式,丰富"微"内容,提供"微"载体,创新"微"方法。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必然要求"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的一个根本途径就是公民教育。当代中国公民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仍然存在不适应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方面,当代中国实施公民教育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现实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5年和2015年数据,分析青年自身及其父辈受教育程度对中国青年同居观念的影响与机制。研究发现,中国青年的同居观念在2005-2015年期间保持了相对稳定性且较为保守;青年自身更高的受教育程度有助于提高其对同居行为的接受度;父辈的受教育程度具有间接影响,表现为父辈小学教育程度对青年同居观念的正效应通过影响子代青年的受教育程度实现;父母受教育程度的影响不因子女性别存在差异;青年自身及其父辈的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均受到同居观念外在环境的调节,在同居观念较为开放的环境中,受教育程度对提升青年接受同居的正向影响更弱。  相似文献   

13.
日益增长的来华留学生群体,亲历一个真实发展的中国,完全有可能成为中国故事的"他方"讲述与传播者。为此,要注重通过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文化导入与社会实践课程,培养留学生良好的中国认知;借助社交媒体,由留学生尤其是"意见领袖"在国际舞台客观讲述中国故事,借声说话,借筒传音;要积极创新中国故事传播方式,构建多元务实的话语表达。  相似文献   

14.
《民主》2019,(5)
<正>【提案背景】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是整体性的,输出教育软实力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可以实现"民心相通",也是经贸深度合作的必然需要。教育部印发的《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有明晰的政策导向。【具体建议】1.关于教育的输出国。一是选择"友好度"较高的国家。2013年,苏州大学筹资在老挝开办分校,其他中国高校也宣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14)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下文简称"纲要")的实际教学实践当中,探求合理、有效的教学途径尤为重要。为提高"中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实践中渗透科学历史观教育的实际教学效果,重点归纳、总结出以下五种渗透科学历史观教育的途径:第一,提高对渗透科学历史观教育的重视程度;第二,完善课程体系与考试制度;第三,加强"纲要"师资队伍建设:第四,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第五,创新课外现场教学。  相似文献   

16.
刘灿华 《学理论》2011,(11):291-293
体育教育思想是陈独秀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针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陈独秀提倡取西洋之法,采用"兽性主义"的教育以改造国民性;主张德、智、体三者并重,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人才。陈独秀体育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吴文彦 《民主》2010,(3):19-20
<正>令人尊敬的霍懋征老师永远离开了我们。这位在小学教师岗位辛勤耕耘六十余载,被周总理称为"国宝"的民进会员,几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用一生的努力去推动中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她的教育思想影响了整个中国现代教育史。她不仅是全国人民的骄傲,更是民进人的骄傲。今天,  相似文献   

18.
<正>如果不是慕名来到斯宅村,或许永远也不知道在上世纪前半叶的浙东乡村,曾经存在过像斯民小学这样的乡村学校。她就像一枚活标本,昭示着那个年代乡村教育曾经有过的佳绩,也改变了笔者之前对乡村教育"落后",以及乡村"闭塞"、"保守"的印象。对比百年后今天中国乡村教育的普遍衰落,令人感喟无穷。创办于1905年的村小——斯民小学,位于浙江省诸暨市东白湖镇斯宅村。追溯这所小学的历史,不能不提到1904年中国  相似文献   

19.
《民主》2019,(9)
<正>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70周年。在中国共产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开展"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活动,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举措,是充分发挥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效能的必然要求,是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迫切需要,正当其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网络科技在给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带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其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强"四个认同"教育,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信念;加强中国通史和地方史教育,牢固树立科学的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构建"开放、平等、互动"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在落实高校党委主体责任的基础上,从教师人才和网络建设两方面构筑牢固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防火墙",是化解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危机可以尝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