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连合 《侨园》2007,(6):28-29
昔日乡镇企业家无奈沦为"政治庇护者"说到刚刚走过的两年人生经历,来自江南水乡的王先生似乎有道不完的苦水。一身农民装束的他告诉我说,他没有读多  相似文献   

2.
梁军 《各界》2009,18(8)
沈从文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民族文化背景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审美观,湘西优美的原生态自然风景的影响和沈从文对原始生命力的肯定以及他对人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形成了他美在自然,美在自由生命,美是引人向善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3.
<正>五十年并不遥远——《冰河》自序如果一个人要写他半个世纪前的生活,你一定认为那生活已经像历史一样遥远与模糊,多半已经看不清了。不不不,你肯定没有那样的经历。那经历一直像"昨天"那样紧随着我,甩也甩不掉。是什么样的感受叫人无法把它推去、推远?是由于自己说过那句话——"没有答案的历史不会结束,没有答案的历史不能放下"吗?  相似文献   

4.
贬谪诗是王维诗歌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王维贬谪诗的价值和意义,不但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其贬谪生活的情形和他的心路历程,还在更高层面上反映了人的命运的屈曲微危,以及隐含的人与不公的命运相抗争的精神.这段人生经历对于王维后期思想的形成、生活方式的选择及山水诗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是吴波去世十周年,"晚春蚕老丝难尽,孺子牛亡汗未消"。他以99岁高龄谢世,享受了人生的高寿。他的放弃、他的无欲,使他享受到了人生的快乐,也活出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他不仅对自己"严苛",对子女更是"冷酷无情"。他鼓励子女们到艰苦的地方生活锻炼,做普通人、朴素人、靠双手创造的人、与百姓亲近的人。大儿子吴本宁当年支边去了甘肃,临行时吴波只送了他一句话:"去,就一定要坚持到底,不能回来。"就这样,吴本宁在甘肃舟曲县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直到退休也没有回到北京。吴波的一位老战友曾想把吴本宁调到兰州市,吴波知道后马上拦住了,说绝不能用自己的影响为孩子谋  相似文献   

6.
黄冰 《瞭望》1988,(Z1)
今年3月5日是周恩来同志90周年诞辰。90年前,周恩来同志诞生在淮安县城西北隅一条叫做驸马巷的小巷里。童年,他在淮安、淮阴两地生活了十二个春秋,此后就踏上了艰苦曲折、英勇壮阔的人生历程。战争年代戎马倥偬,建设时期国务繁忙,直到他离开人世,整整66年,没有重返故乡。  相似文献   

7.
安替 《党政论坛》2014,(8):36-37
人生是一段喜怒哀乐的过程,不同经历的交织,形成了精彩纷呈的生活,为社会刻下了斑斓的历史。历史上,有无数的人追求人生的完美,但最终呈现给自己的乃是一段虽散发着生活自然美感,仔细一看却是“千疮百孔”的充满了遗憾的生活。或许,这才是生活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8.
欧阳健发现,他一生中最悲惨、最难熬和最壮丽、最辉煌的岁月都是在沙漠中经历的。他是1968年12月31日,以18岁之龄离开了故乡北京,直奔青海省一个处在沙漠边缘的军马场。经历了整整10年的知青生活后,他回到了北京,顶替父亲当了一名建筑工人。1984年,他所在的建筑公司输出一批劳务人员到非洲的马里共和国去修建一座发电站,对于马里,他没有什么认识,上学时学的地理几乎忘干净了。令他心灵怦然一动的是地图上所标明的撒哈拉沙谟,他觉得那里有什么神秘的东西在吸引着他。  相似文献   

9.
悼念赵朴老     
朴老涅槃,我心实悲。我曾在什么地方看过一幅壁画,画的是如来佛涅槃时的情景。如来佛右胁在下侧卧在那里,身旁围了一大群弟子,大多数是痛哭流涕,悲哀难抑。独有一位弟子站在那里,凝然无动于衷。他大概是已经参透了人生奥秘,领悟了无常是生命的正道。他也许正是这一幅壁画的核心人物,他是众生的楷模,他是众生的楷模。我个人一个凡夫俗子,远远没有参透人生的奥秘,我宁愿归属痛哭的众僧之列。提到赵朴老,我真是早已久仰久仰了。他是著名的身体力行的佛教居士,中国佛协的领导人,造诣高深的佛学理论家;他又是蜚声书坛的书法家;他还是有悠久革命经历的国务活动家。赵朴老真正是口碑载道,誉满中外,成为人们景仰的对象。可就是这样一位名人,一位大人物,却丝毫没有名人的架子,大人物的派头,同他一接触,就会被他那慈祥的笑容所感动,使人们如坐春风,如沐春雨,感到无比的温暖和幸福,我个人  相似文献   

10.
埃内斯托·切·格瓦拉(1928.6-1967.10)牺牲40多年来,虽死犹生,每当他的生辰、忌日,古巴、拉美地区、世界各国都会掀起悼念、缅怀格瓦拉的热潮.他头戴贝雷帽、身穿T恤衫、双眼深邃凝视远方的伟大形象的照片、画像、塑像到处可见;歌颂他的唱片、宣传他英勇事迹的论著、描述他传奇式人生经历的各种版本的传记成为畅销品.他是当今世界最靓丽的明珠.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评价他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说他是"我们的榜样"、"他没有死,他跟我们在一起,他在我们身心里".是的,格瓦拉没有死,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人格魅力,精神世界,反倒愈加高大.  相似文献   

11.
1人生中一切美好的时刻,我们都无法留住。人人都生活在流变中,人人的生活都是流变。那么,一个人的生活是否精彩,就并不在于他留住了多少珍宝,而在于他有过多少想留而留不住的美好的时刻,正是这些时刻组成了他的生活中的流动的盛宴。留  相似文献   

12.
高荣伟 《侨园》2012,(9):26-27
洪森,1951年4月4日出生于柬埔寨中部磅港省栋德朗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因家里贫穷,小时他曾出家当过和尚。离他家乡不远的地方,至今还有他当和尚化缘的雕塑。出家的经历对洪森的人生影响很大,托钵化缘使他广泛接触到了下层社会。  相似文献   

13.
正《北京日报》2016年12月12日刊文介绍陈云曾在"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20世纪60年代初,经历了"大跃进"的挫折,中央召开7000人大会,统一思想,共渡难关。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人们急切地想听一听党内经济专家陈云的意见。不过,陈云没有在"大会"上讲话,更没有谈经济,但他在参加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的陕西省全体干部会议时讲话了,是关于党内生活的。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几年我们党内生活不正常。  相似文献   

14.
菲华诗人若艾诗歌中明显流露出的孤客情怀和对故乡欲归不得的寂寞与无奈,是他诗歌的主要命题。他借各种特殊的意象和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语言,将自己漂泊异乡的人生旅途尽数展现在诗歌中。他借许多中国元素细致地刻画了华侨离乡背井在海外打拼的艰辛与不易,以及作为番客生活的两地为难。无论是短诗中情感的浓缩还是长诗中孤客情怀的跌宕起伏,无不是他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他以独特的视角和真切的语言,细腻地捕捉了心灵世界中的回归情愫,注重想象的丰富性和意象的典型性,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一、尼采人生哲学的出发点——悲观主义年轻的尼采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时,就接触到了叔本华哲学,并且默默地接受了他的悲观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前提。但是,尼采认为叔本华的哲学最后导致了对人生意义的否定,这是他所不能容忍的。在他看来,纵然人生本来没有任何意义,我...  相似文献   

16.
一名一度失足、七进七出公安局的青年,正当他踯(?)迷惘于人生十字路口的时候,一位温柔善良的姑娘,突然闯进了他的生活,唤起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感。于是,发生了只有我们这个时代才能发生的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侯宗宾是一位热爱生活的儒雅人士。他青年时代参加革命,在近60年的革命和建设中,经历了解放战争和剿匪反霸。新中国成立后又在工业战线上工作奋斗了30来年,之后又在省委、省政府、中纪委和全国人大分别工作过好几年。可以说,侯宋宾的人生经历是不平凡的。2003年离休  相似文献   

18.
亚里士多德和孔子同处在奴隶制逐步瓦解、封建制尚待确立,社会动荡不安的历史背景之下。对他们的人生哲学进行考察,对我们今天社会主义人生观的树立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二者人生哲学的相同之处在于:认为人生的处境有其必然性;要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来面对人生处境;要采用中道的生活方式;推崇沉思的生活;德性可以改造;德性可以带来幸福,强调精神幸福。不同之处在于:亚里士多德的人生哲学是建立在其四因说、潜能与现实说等形而上学基础之上的,他人生处境观虽然包含有宿命论的观点,但更强调人具有自由意志;他怀着积极的悲观主义的人生态度来面对人生境遇,富有理性主义色彩;他认为人生的最高目的是幸福,幸福是一种最高的善;而思辨是幸福中最本质的东西,他推崇思辨的生活方式;幸福的获得是灵魂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需要外在的条件和运气。而孔子人生哲学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他的人生处境观包含有循环论的观点和天命论的因素;他所主张的积极入世人生态度,更具有进取性和现实主义色彩;在人生方式中,他推崇中庸之道,重视用感悟来体验中庸的精神;他的仁学思想构成了他的德性论的核心,并贯穿于他的理想观和幸福观,他强调以仁来德化人,把仁作为理想的人格品质,把恢复周礼作为自己的政治抱负,认为德性就是仁。幸福是依附于仁之上的,达到仁的境界,人就能享受安贫乐道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19.
齐先予 《各界》2010,(9):10-12
一个西南偏隅农村的半文盲,竟能变成家喻户晓的经典人物,人们在感叹命运造化的同时,也很好奇他的人生轨迹,也许从他发家致富的经历中能有所心得?  相似文献   

20.
步国祥 《各界》2013,(6):13-16
20i3年2月10日,世乒赛三连冠、中美乒乓外交的功臣庄则栋在北京逝世,享年73岁。在经历了人生数次跌宕起伏,晚年与癌症抗争了5年后,希望“有尊严地长眠”的他找到了解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