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建文  车璇 《团结》2012,(3):68-70
袁琨是武汉中心医院有名的"拼命三郎",腿上打着石膏还坚持为患者做手术;她还是远近闻名的廉医,拒收红包20年,赢得无数患者和同行的敬意。仁心廉医,巧拒红包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医患关系十分紧张,医生的整体形象受到公众前所未有的质疑,然而袁琨20年如一日拒收患者红包,赢得了患者的尊重,向社会传递了温暖、希望和向善的力量。2012年4月18日,64岁的老杨因鼻息肉住进武汉市中心医院,主治医生正是袁琨。做手术前,老杨听闻有些医院的医生要收红包才好好看病,为了让医生把手术做好,他找到袁医生,并塞给她一个500元的红包。袁医生  相似文献   

2.
民营医院激活一潭死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个消费者都渴望自己被奉为上宾,享受优质高效的服务。在许多服务行业,人们为能感受这样的服务而欣喜。但一进医院,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许多人都或多或少地遭遇过就医之苦:要么是医生脸色难看,要么是等了半天被三言两语给“打发”了,做手术送“红包”更成了公开的秘密……“在医院享受优质高效的服务”几乎成了一种奢望。  相似文献   

3.
收钱的理由     
汤礼春 《侨园》2012,(1):44
我的宠物狗不小心摔断了腿,要做手术,我挑选了全市最好的一家宠物医院。我抱狗刚进医院,就听见一位老先生在那里冲护士小姐直嚷嚷:"你们这是什么服务态度,我的狗吐了还要我自己擦!我在家里可是什么都没做过的,进门脱鞋,马上就有保姆把它拿走!"院长走过来说:"老先生,你既然喜欢狗,给他擦擦有什么下不得手嘛?""自己擦,那你们请护士小姐干嘛?  相似文献   

4.
李玉林 《慈善》2018,(1):35-35
打开并未尘封的记忆:2009年8月15日,一位肺腺癌病人正情不自禁地表达对樊青霞医生的感激之情。2008年,这位肺癌晚期患者到医院做了切除手术,而后又接连化疗4次。也就半年之后的2009年元月份,患者又出现咳嗽,痰里有血等症状。他只好到医院检查,拍CT片后,确定是病情复发了。得到这个消息,他的心凉透了,觉得没有什么希望...  相似文献   

5.
正公元2020年3月4日10时,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医院的大夫手捧文件兴冲冲来到病房,他对我宣布:"易俗,恭喜!你正式出院了。"当他"出院"二字一出口,联想到我的两位家人已经先我痊愈出院了,感激的话喷涌而出:"你们不仅治好我们的病,还救了我一家三条命。尤其是,我病危时情绪不好,你们又给我举办了77岁生日的庆祝活动……"  相似文献   

6.
由医疗事故导致的医疗纠纷,此起彼伏。有些事故听得令人瞠目,诸如医生误瞎一只眼、误切一根手指、误锯一条腿、误聋一只耳朵的坏消息。本该左腿截肢,医生却把右腿给锯掉了;本应切除阑尾,医生却把卵巢给切掉了(患者还是一位少女)……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诚然,要保证手术百分之百地成功,是不太现实的,这里既有技术上的因素,也有不可预知的因素,但上述医疗事故,只要医生责任心强,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老实说,时下有些医生的责任心实在太差,简直视手术为儿戏。有一家医院给病人做手术时,竟敞开手术室大门,医护人员边手术,边聊…  相似文献   

7.
2000年5月24日上午11时20分,我85岁的母亲解兆荣肺癌手术奇迹般地成功。据说该医院如此高龄开胸手术尚属首次。我耐不住情感的冲动,把我所见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2医院胸外科主任李光德同志的施治经过披露如下,让人们品味一名合格医务工作者身上美好的东西。确诊入院 我母亲已由我供养21年,批准随军办有医疗包干手续,享受随军家属免费医疗。今年三、四月份她频感身体不适,5月12日经202医院门诊作痰培养和螺旋CT拍片确诊为左下肺鳞状细胞癌。呼吸内科门诊医生建议看肿瘤科。。肿瘤科门诊医生认为病人85…  相似文献   

8.
《侨园》2018,(11)
正十几年前我就查出糖尿病,但我有点讳医,不敢正视现实,自己偷偷到药店买点消渴丸服用,而且还不是按量服用,自己觉得口渴了就服点消渴丸,感觉不渴了就不吃。就这样拖了5年,妻子见我日渐消瘦无力,就催着我去医院检查。经医生检测:我空腹血糖已达15 mmol/L,餐后血糖已达23 mmol/L,我不得不按医生的指导服药,服了一段时间,血糖达到了  相似文献   

9.
如果我们的医生都像汪忠镐一样对待病人,那才是患者的福音有些医生不会老,比如汪忠镐。他70岁了,仍坚持做手术、写论文、带学生。一个半小时的采访中,电话铃一响,他推开椅子,小跑着就去接,全无老人的衰态。近日,他从5位业内顶尖高手中胜出,摘得首届吴阶平医学奖。他最欣赏的却是2005年《中华医学杂志》颁发的金笔奖。"它  相似文献   

10.
游戏手术?     
桃源  力扬 《瞭望》2008,(16)
医学更加发达了,各种疗法也相继发明出来了,诸如音乐疗法、诗歌疗法、水疗法等等。而无论是什么疗法,都要对治疗有用。近来有媒体披露的一种另类疗法,引起了网民的众怒。据悉,有的医生在给病人做手术时,于手术  相似文献   

11.
书到用时方恨少,我算体会到了这句话的深刻。在国外每次我去医院看病,都会遇到类似的尴尬情形,即当医生问我问题时,简单一些的我还能理解和回答,但遇到难些或很专业的问题时,我就会感到茫然无措了。更让我困惑的是,我不知道如何用英文准确表述我的病症。虽然每个医生的脸上始终都挂着谦和的微笑,却没有给我任何帮助,相反更加让我觉得自己像个傻瓜。每每此刻,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在国内看病就医时的种种方便,起码在语言上没有任何障碍。为了方便起见,我选择了一个和我有着一样黄皮肤的华人医生做我的家庭医生。遗憾的是他不会说普通话,就诊时间也在我最不方便的下午,而且每周只有星期三一次。十多年了,都是我在迁就他的时间,而他那张黄面孔不过是我自欺欺人的一种自我安慰而已。说心里话,我早就想换个医生,起码不用在时间上迁就他,但总是碍于面子,  相似文献   

12.
《民主》2020,(3)
正正在大家欢欢喜喜为过新年做准备时,新冠肺炎疫情悄然来袭。自2019年12月发现疫情后,武汉协和东西湖区医院各科室都陆续收治了一些疑似病人,麻醉科也就多了一项任务,到各科室为呼吸衰竭的疑似患者插管抢救。我和在同一个医院工作的老公,预料到这个年恐怕要在医院过了,为了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在疫情爆发前就把年幼的孩子托付给了老家的老人。  相似文献   

13.
韦玲 《民主》2020,(3):33-33
正在大家欢欢喜喜为过新年做准备时,新冠肺炎疫情悄然来袭。自2019年12月发现疫情后,武汉协和东西湖区医院各科室都陆续收治了一些疑似病人,麻醉科也就多了一项任务,到各科室为呼吸衰竭的疑似患者插管抢救。我和在同一个医院工作的老公,预料到这个年恐怕要在医院过了,为了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在疫情爆发前就把年幼的孩子托付给了老家的老人。  相似文献   

14.
看病难,尤其是在大医院看病更难,这在北京已经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其起因很多,确非短期内所能解决。但是,只要下决心改革,难和易还是可以尽快转化的。记者最近在北京最大的首都医院的所见听闻,就说明了这一点。 去首都医院看病,历来要排长蛇阵。现在这种紧张情况缓和多了。我看了几个科,诊病、领药秩序井然。医生、护士主动招呼病人,尽可能为患者送方便。现在,这个医院的门诊量已经从过去的每日二千五百人次,增加到三千二百人次。住院患者也比去年增加了百分之十七。有些科室还特别增加了星期天做胃肠镜检查以及体格检查等新项目。  相似文献   

15.
人很难不生病。假如你在美国生病,就会体验一次非常有意思的看病经历。 首先,你不用起大早排队挂号。看病之前你只要点击医院的网址,选中你所要见的医生,马上就会看到这位医生哪一天的哪一刻已经有病人了,你只要挑选一个还没有病人的时段,网上与医生的预约就算完成了。 如果你是一位糖尿病患者,平时自己在家里监测血的含糖量,你  相似文献   

16.
桃源  于多 《瞭望》2007,(13)
报载,卫生部发布了新的《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医生开处方不得写“天书”,要使用药品通用名称。公众对这一规定叫好。去医院看病的患者大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医生开的处方很难看懂,字迹潦草,无法辨认。有的医生习惯用代码,更是让病人不知所云,就像是看“天书”,患者甚至因此蒙受损失。  相似文献   

17.
说精神支柱     
那是一次出差。车厢里坐在我对面的是一位肿瘤医院的医生,闲聊中,不知怎么聊到精神支柱上来。他说,这种现象在一些癌症患者身上最集中,有一次,一个患者到医院看病,先前不知道自己患癌病,精神很好,后来他的亲属不慎漏了消息,这个病人马上瘫倒在地,从此卧床不起,不到  相似文献   

18.
汤礼春 《侨园》2014,(2):34-34
去年夏天的一个早上,我感觉右手食指有点痛,几天后仍不见好转,而且,手指看上去有点红肿,里面开始发黑.我不敢掉以轻心,赶紧到我的医保医院去看.医生给我做了各项检查后,并没有发现什么实质性病变.医生给我开了三天的消炎输液针,又开了一点敷的药,他说:"你先打几天针,敷点药看看."  相似文献   

19.
闲聊监督     
N:可以吸烟吗?X:请便。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地方法规,给老兄这样的烟民带来了许多不便吧?N:弄个“请勿吸烟”或“无烟室”的标志就可以了,还立什么法?管得太多了!抽烟的人受到的限制越来越多了!别扭!X:我的妻子前些年发生多痰、剧咳和憋气,医生怀疑是肺有毛病,我生怕她得肺癌,经过活检取样诊断是肺结核。大夫问她,你吸烟吗?不。家人有抽烟的吗?没有。那么您同一个办公室的人有吸烟的吗?有好几个,而且都是大烟囱。原因找到了!长年被动吸烟也可以酿  相似文献   

20.
随感二题     
一张 《瞭望》1994,(28)
住医院多时,其间护士小姐曾两次持《病人意见调查表》来,要我做这样的“选择题”——项目有二三十个,都是关于服务质量的:一、满意,二、比较满意,三、一般,四、不满意。平心而论,医护人员对住干部病房的病人,是另眼相看的;对一般大病房的普通病人、特别是一些久困床褥的病人如何,就难讲了。我的选择题做得既省力,又得人心,不是“一”,就是“二”当面交卷。凡病人都抱“多栽花,少栽刺”的哲学,身在医院,谁也得罪不起呀! 出院不久就在报纸上见到了一个全市规模的调查统计数字:病家对若干家医疗单位服务质量的满意率,已达到百分之九十几。我看了于心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