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明 《民主》2007,(1):38-39
2006年3月4日,敬爱的叶至善伯伯去世了,我怀着悲痛的心情翻看他生前和我的合影及他赠给我的书籍。我与他交往二十八年,往事如画,一幅幅展现在我的眼前。大约1977年秋,我受叶圣陶公公的邀请,跟随我的老师叶至诚到北京玩,住在叶宅的客房里。中午,大门一响,一个高大的中年人推着自行车进门。老师喊了一声:“阿哥转来了!”我才知道他是师伯叶至善,是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头,给我寄过《李自成》;叶老寄给我的黑白照片,也是他与儿子三午一起冲洗放印的。进门他对我点点头,我朝他笑了一笑。饭桌上的交流涉及面很广,叶三午尤其健谈。叶老、至善伯、至诚…  相似文献   

2.
在大半生经历中,我最崇敬的是我大学时的校长马寅初先生。因为他不仅有学识,有思想;而且有正气,有铁骨! 一早在我上高中的时候,我就钦佩马寅初先生。我从书刊上得知,他与陆游、秋瑾、蔡元培、鲁迅同乡(皆生于浙江绍兴),是1914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1919年北京大学第一任教务长。抗日战争时期,他在重庆不顾生命危险,讲演着文揭露四大家族发国难财,蒋介石对他又恨又怕,秘密把他关进贵州息烽、江西上饶集中营长达两年之久,尔后又将他软禁于重庆歌乐山家中……铁窗生活与软禁岁  相似文献   

3.
贝璐瑛  秦海 《各界》2008,(6):76-78
不给锦上添花   大概是1972年,我还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院副院长是唐恺,他是一位有名的法语专家,<毛泽东选集>的法译本由他最后定稿.一天,在校园里他碰到我--给我的感觉是他在专门等我.……  相似文献   

4.
一九三四年,我刚来到北平学裱画的时候,就认识了周怀民先生。当时他在京华艺专任教,所画的画常送到我师傅张子华经管的柜上装裱。 因师傅忙,有时就将裱好的画让我给周先生送去。他的夫人见我穿的衣服鞋袜破烂不堪,每到换季的时候,就给我二元钱,叫我去天桥买双鞋穿。有一年冬天,周先生见我穿一件小棉袄,冻得直发抖,他对夫人说:多给他几毛钱,叫他买件绒衣穿在里边就暖和了。  相似文献   

5.
《民主》2021,(2)
正2017年5月某日,收到寄自河南安阳的书信,来信者是与我素昧平生的张平治先生。他在信中告诉我,多年来,他一直在关注研读我的诗歌,并正在构思撰写一本评论我的诗歌创作的书。张平治先生年逾八旬,20世纪50年代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是一位著述丰富的文艺评论家。他随信寄来了他的很多著作,其中有几本谈美学的书,如《美学趣谈》《美学有什么用》《情诗与审美》等。他在信中告诉我,他曾为台湾诗人席慕蓉写过一本《席慕蓉评传》,深得席慕蓉赞赏。他希望我像席慕蓉一样,也会欣赏他写的书。  相似文献   

6.
张继敏 《党政论坛》2009,(16):15-15
有一段很有名的对话,寒山子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我当如何处之?”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这样的弹语中其实包含了人生的很多哲学,而宽容则是一种很重要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7.
好几个月前,有一位中央美术学院的研究生来看我。他是通过颜文梁先生哲嗣振康君,探听到我的住址的。他正在写关于颜文梁的毕业论文,特来收集有关的资料。他说我写的发表在学林出版社出版的《颜文梁》一书内的《颜文梁先生年普》,是目前唯一的记载颜文梁生平事迹的完整传记,他希望我提供更多的有关材料。他还问我对颜老的评价如何,特别提到了同刘海粟、林风眠的比较。我很惭愧,自从写了那份年谱,  相似文献   

8.
王殊 《瞭望》1987,(19)
今年3月底,我在离开了维也纳一年多以后,又随代表团访问了这个古老而美丽的城市。刚刚在去年6月退休的奥地利前总统基希施莱格非常友好,盛情邀请我到他家里去吃午饭。我也十分高兴,能有这个机会同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再次相叙。我过去在维也纳担任大使,常常能看到他,并同他谈话。1985年9月,我又陪同他访问了中国。不久前,他接受了中国对外友好协会的邀请,于5月中再次来访。  相似文献   

9.
朋友,如果我问:您爱国吗相信在这个严肃而神圣的问题面前,你、我、他,都会毅然决然地回答,爱!可是,如果我问:怎样才是真正的爱国呢恐怕这个问题,不是每个人都能回答得好的。此时此刘,我不禁想起1987年到铁人的故乡——大庆钻井二公司井队实习的一幕。我所在的班有一名井架工,患有严重的胃病。和他接触10多天,我也没能发觉。在一次起下钻中,他独自一  相似文献   

10.
温暖的记忆     
秋末,我回了趟母校。作家宗璞正在写一部反映知识分子命运的长篇小说。我想同她聊聊。北大燕南园一带本来是熟悉的。由于翻修路面,我竟走错了路。不知怎的走到了王力先生家门口。 我崇敬的教授,王力先生自然是重要的一位。他是语言学大师,声誉不说,光他那一副敦厚的学者风度就使我敬重。我曾认认真真兴致极浓地听他讲过汉语诗律学。事隔二三十年,回想起来总觉得能听上他讲这门课是一种难得的幸福。 在学校生活了八、九年,由于我学习的专业是文学,是文学批评,同王先生的单独接触几乎没有。我和他有机会交谈上几句,还是前些年的事,是沾了叶圣陶老先生的光。81年4月23日那天,叶老和长子叶至  相似文献   

11.
读书时间越来越少,一年读不上几本书。《瞭望》要我推荐一本好书,真难为了我。最近去澳门,旅途上读完了萧乾同志送我的他的近著《搬家史》(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他只用了5800个字写出了他自从1957年后的那一段漫长的苦难历程,一只无枝可栖的小鸟的自白。我读着读着,眼前却竟全是我久已埋在心底里,又经常在半夜里惊醒我的那些憎人的阴影;这如梦  相似文献   

12.
严隽琪 《民主》2008,(8):5-5
我眼中的朱永新同志,对工作勤奋认真、热情似火.无论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还是一名地方政府官员,都是如此。更难得的是他一直保持着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锐气,因此工作业绩斐然。刚过去的五年中,他又多了一重身份——全国政协委员,他同样尽职尽责干得有声有色。现在,永新同志要我为他的新书《我在政协这五年》写个序,作为民进会员,他积极履行民主党派成员的职责,取得的成果和所做的理性思考令人感到高兴,所以我欣然奉命。  相似文献   

13.
华丁 《瞭望》1993,(13)
相声大师侯宝林去了,别离了千千万万被他称为“养我爱我帮我”的观众。在弥留之际,他呕心沥血,留下了一段段发人深省的警世之言: “相声决不是耍贫嘴。观众是决不可以欺骗的。”“你们要送去高格调、健康的相声。”(1992年10月2日,侯宝林一边打着点滴,一边对前往医院探视他的冯巩、牛群和侯跃文这样说。) “观众是我的恩人、衣食父母,是我的老师。我总觉着我再说几十  相似文献   

14.
阿拉男爵     
很久以来,我就想写点什么来纪念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比利时王国阿拉男爵(BARON ALLA)了,但总是害怕我的文字难以表现出他的风貌和他对中国的深情厚谊.他已经去世好几年了,当来北京访问的比利时朋友告诉我这个消息时,我感到巨大的悲痛.我记得,初次同他结识是1973年秋在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的一次招待会上.他身躯伟岸,红润的面孔衬着白发、白须,不时发出琅琅的笑声,豪放而又热情.他在比利时是贵族又是知名的画家,是原来保卫世界和平理事会的理事,同郭沫若、齐白石都是好友.他多次访华,还担任  相似文献   

15.
邂逅海明威     
<正>我出生于1922年,今年(2009年)已87岁了。回首一生,我曾邂逅过不少名人,在我的生活中留下了不可抹灭的记忆。在西班牙接待台湾名人上世纪50年代初,我在西班牙陆军大学就读期间接待和接触过一些名人。首先到西班牙访问的是陈立夫夫妇。陈立夫到台湾后,对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感到痛心和灰心,决定不再过问政治,便跑到美国纽约搞实业,办了个养鸡场,不料养的几万只鸡因鸡瘟死光了,他十分沮丧,于是他到西班牙散心,并要我接待陪同。一天,我陪他玩到深夜,当我把他送回饭店时,他留我住下,夜半,我一觉醒来,见他仍坐在对面的床上,我问:"陈先生怎么还不休息?"他答道:"人老了总会这样。"  相似文献   

16.
《瞭望》1987,(36)
来信编辑同志: 我的朋友曾为一位著名科学家作传,1985年6月,这部传记著作在国内出版发行。一年后,我的朋友突然收到一封陌生人来信。声称他是某大学教师,业余从事翻译工作。他之所以冒昧致函,是因为他将我朋友所著的书翻译成外文,已经在国外某杂志连载,引起热情的反响,为此,杂志社应读者要求要介绍原作者的情况。这才写信通知我朋友写份简历寄上。  相似文献   

17.
每谈及自己的国画创作,张仃先生总说:“我给自己出了一个难题。” 我不止一次听他这么说过,在他家的客厅,在中国画研究院的画室里,在有关中国山水画的讨论会上,乃至在近期举行的《张仃山水写生画展》的展厅里,我又一次听他这么说。于是,我“追问”他。他回答我: “1932年,我考入北平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学  相似文献   

18.
<正>不知不觉,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剧组杀青至今已经快一年了,而我现在依然清晰地记得当年接到剧组邀请,让我扮演邓小平的情景。2013年我回贵州老家探亲,接到一个摄影朋友的电话,他说现在有一部讲邓小平的戏,他觉得我能演邓小平。我当时对他的回答是:你别开玩笑了。因为我觉得我对邓小平是很敬佩的,但这种敬佩是有距离感的,让我不敢接近他,就更别说饰演他了。可是没  相似文献   

19.
于小东 《各界》2014,(5):11-12
经济学研究的几个特点 我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父亲身边,到现在快五十年了,相对来讲对他有更多了解与观察的机会。我知道他是一个不平凡的人,在心中我很少把他当做一位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他所给予我的,更多的也不在专业方面,而是在他的道德文章和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20.
<正>胡耀邦同志辞世已整整十五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他的人格魅力、他的丰功伟绩、他的人民公仆的品质至今仍然深深铭刻在人们的记忆里。1981年3月,我在列席中央书记处会议时,第一次与胡耀邦握手。在多年的接触中,我对胡耀邦不仅有着较深刻的了解,而且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与胡耀邦同志相识是1981年春。当时我已被任命为国务院副秘书长,协助总理、副总理处理一些经济方面的事务,中央指定我列席中央书记处的会议。1981年3月,我第一次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