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周禛翔 《法制博览》2024,(1):139-14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自建房的数量随之攀升,在农村建房中产生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数量也随之增长。在法律关系认定方面,房主与包工头之间构成承揽关系,包工头与施工人之间构成雇佣关系。在责任划分方面,房主作为定作人,原则上不承担责任,但若房主存在选任过失,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包工头作为雇主,对于施工人的损害应当承担主要的赔偿责任;施工人对于其损害,若自身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过错,应根据其自身的过错承担次要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宋琦 《法制博览》2023,(6):157-159
在社会实践中,针对极为特殊的未签订劳动合同,无法对于受伤职工进行权益保障的问题,当前法律建设法制优化中要正视这一存在的现实问题。用人单位拒绝承担工伤责任、拒绝对于员工进行后续的权益保障等,不符合法律要求,但针对工伤认定中存在的事实劳动关系无法确认的情况,有必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在明确事实劳动关系具体形式的基础上,使各个认定主体各自承担责任,确保工伤认定过程中认定的有效。  相似文献   

3.
毒品代购者刑事责任的认定目前是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不少代购行为无法受到法律的追究,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代购者刑事责任认定遇到的问题,明确代购者不同行为方式所应承担的刑事责任,同时对打击零包贩毒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谋虚伪行为情形下,伪装行为无效,隐藏行为的效力要根据真实民事法律关系的效力来认定.在"名为买卖实为借贷"案件中,应认定买卖关系无效,表述为"《买卖合同》显示的买卖关系无效".担保人知道通谋虚伪的,应对隐藏行为负担保责任.  相似文献   

5.
法律责任是行为人由于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当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法律规定的法律责任,不仅包括法律规范中所明确应当承担的后果,还包含法律规范明确的违反约定时应当承担的约定的不利后果。各实体法都对违反本法的行为,赋予了权利人相应的救济途径,规定了行为人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的责任,均由不同的要件构成,涉及归责原则、责任形态、责任方式、责任标准、责任范围等因素,这些因素构成了具体的法律责任。责任的是否承担和如何承担是法律责任的形态和方式,也是民事请求权实现的最终目的。本文以季某的纠纷为例,阐释侵权或合同的法律责任的标准和范围均应当符合法律规范中的构成要件,反之,行为人不承担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6.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妨害信用卡管理的司法解释一概将POS机持有人的套现行为认定为非法经营罪,既未考虑POS机套现行为是否存在禁止性的"国家规定",也未考虑对是否造成实质损害的情况作区别处理,如此不符合罪刑法定的要求。对于POS机持有人套现行为,在没有造成实质损害的情形下,作出罪处理;在造成实质损害的情形下,与信用卡持有人构成共同犯罪,此时POS机持有人按共同犯罪中的帮助犯处罚,可能构成信用卡诈骗罪或骗取贷款罪。  相似文献   

7.
主客观相一致原则是刑事司法的一个基本原则,认定行为构成某种犯罪,既要求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这样的行为,也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对危害后果有认知。如果在认定犯罪上不考虑行为人的主观过错,难免陷入客观归罪。  相似文献   

8.
意思表示作为民法的核心要素,其真实性和自由性对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的认定极为重要.通谋虚伪行为也称虚假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法理基础在于表意人与相对人通谋为虚假意思表示,行为虽表面符合民事法律行为构成要件,但因当事人内心真意并非追求行为发生的法律效果,因此归于无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延续了我国原...  相似文献   

9.
张一扬 《法制博览》2023,(5):103-105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十一)》)实施以来,全国各地的袭警罪首案频现。但在司法实践中司法实务人员对袭警罪的暴力袭击行为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导致出现追诉标准过低的情况。暴力袭击是袭警罪构成要素中关键的一环,暴力袭击行为的认定直接关系到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本文通过厘清暴力内涵入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条文中的规定,结合司法实践,认定袭警罪中暴力行为为硬暴力行为,不包括软暴力行为。在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定中提出应当以“轻微伤”作为入罪标准,这也是确保在袭警行为过程中不会放纵犯罪抑或是加重刑罚,也符合《刑法》中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最后对暴力袭击的特点进行总结,认为袭警罪中的暴力行为实际上是一种突袭性行为,具有主动、突发、针对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违反国家规定”是确定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的前提条件,但并非唯一条件,除此之外,还需要考察行为是否符合《刑法》第225条规定的四项行为方式。行为即便“违反国家规定”,符合《刑法》第225条规定的行为方式,也不一定构成非法经营罪,还需考虑是否存在出罪事由。依据司法解释追究被告人非法经营罪的刑事责任,前提条件是涉案行为符合司法解释的规定。  相似文献   

11.
刘洪波 《法制博览》2008,(24):45-45
还是说点鸡毛蒜皮的小事。 北京申女士在银行存款上百万元,取款时银行拒绝支付,理由是申女士使用了假身份证。申女士将银行告上法院,法院判令银行向申女士返还这笔款项。这是《新民晚报》9月17日的报道。  相似文献   

12.
运用整罪分析模式认定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故意时,无法合理解释“情节严重”的认识问题以及“刑事推定下明知的过失化”现象,造成本罪故意认定困境。与整罪分析模式截然不同的要素分析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要素分析模式下,故意的成立仅需行为人对构成要件行为不法性有“明知”即可,其他犯罪事实要素的主观心态在所不问。以此为准,当行为人对自己所提供帮助行为违法性以及他人网络犯罪行为有所“明知”时,“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中的“明知”即使因刑事推定方法而过失化,也不影响本罪故意认定。“情节严重”的各项情节中,除与帮助行为非法性提升存在密切关联的情节需故意心态外,其他的只需过失心态即可。  相似文献   

13.
谈晨逸 《国际展望》2022,(6):129-148+154-155
鉴于恐怖分子伪装为难民跨境流动并发动恐怖袭击的事件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执行安理会第1373号决议中关于难民认定的恐怖主义例外规则,以预防恐怖分子进入本国。但这项规则在适用过程中存在被扩大解释之虞,导致部分本应受到难民保护的申请人可能会被认定为与恐怖主义存在关联进而被排除出难民保护的适用范围。为了在预防恐怖主义和保护难民间取得平衡,各国首先应认识到恐怖分子在难民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小,难民在很多情况下是恐怖主义的受害者,即便是受恐怖人员暴力胁迫而为其提供帮助的平民也是如此;其次应厘清国家主权和国际人权保护的协调关系。基于这一认知,各国在适用恐怖主义例外规则时应严格解释相关术语,探寻其在国际法上自洽的含义,并将申请人畏惧遭受迫害的程度与恐怖主义行为的严重性进行衡量,确保符合相称性原则。这种做法背后的价值取向符合《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兼顾保护难民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维护国家利益的现实需求的目的和宗旨。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开发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许多开发商由于资产或者信用等原因无法通过正规手续取得贷款,于是通过民间借贷或者从银行骗贷等方式进行非法融资,假按揭行为成为开发商从银行骗取贷款的一种方式。假按揭行为严重破坏了我国的金融秩序和诚信制度,如何准确认定假按揭行为的刑事责任,对于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毒品犯罪情势不断变化,毒品案件审理中所遇到的法律适用问题也日益复杂。对于以吸食为目的互易毒品的行为、毒品代购者“蹭吸”的行为应当认定为贩卖毒品罪;对于同城运输毒品行为,要结合运输毒品的数量、频次、目的以及获取报酬的情况,认定是否构成运输毒品罪;对于吸毒者的运输毒品行为,需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认定构成运输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或是无罪;对于盗窃、抢夺、抢劫毒品的行为的量刑标准的认定,要坚持“现实危害+可能性危害”相结合的认定标准。在毒品犯罪案件涉案财物处理上,要明确违法所得及收益的外延,建议在特定情形下实行有限的举证责任倒置,由被告人证明相关财产不是毒品犯罪收益,同时完善案外人的救济制度。由于贩卖毒品属于抽象的危险犯,其既遂可以“以交易为目的的控制”为参照。  相似文献   

16.
徐浩程 《法制博览》2023,(14):160-162
涉外定牌加工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出口型经济发展建设作出了长足的贡献,但涉外定牌加工却一直存在境内注册商标与境外注册商标相冲突的现实法律问题。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涉外定牌加工中商标贴附行为的法律性质界定上长期是百家争鸣之态。解决涉外定牌加工中商标贴附行为的定性问题,要避免涉外定牌加工模式特殊性因素给法律定性带来的蒙蔽,应回归到对商标侵权法律构成要件的一般规定中去,坚持商标地域性基本原则,认定境内贴附行为与商标性使用行为之间的关系,以期在类案中作出恰当的裁判。  相似文献   

17.
文丽萍 《法制博览》2023,(36):25-27
民事不作为侵权,是指具有某种民事法律关系的一方当事人或双方当事人,根据法律规定或当事人合同约定,本身负有作为义务,但因主观故意或过失,不履行法律规定的法定作为义务,或不履行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作为义务,给相对方当事人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害,应当承担相应民事法律责任的情形。民事不作为侵权应以侵权责任人负有法定或约定的作为义务为前提,并应满足《民法典》关于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相关规定。司法实践中,个别人民法院在审理此类民事不作为侵权案件过程中,未严格适用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法律规定,主观扩大民事不作为侵权行为的范围,加大了无民事作为义务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引发当事人的上诉或申诉,增加了当事人的讼累。本文以一起损害生命健康权侵权纠纷为例,分析了民事不作为侵权的法定构成要件及司法确认标准,以期在司法审判过程中,对民事不作为侵权的认定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郭丽丽 《法制博览》2022,(10):92-94
当前实务中对洗钱罪的认定存在难点,已成为影响我国洗钱罪适用效率的重要原因.其中,针对行为人主观"明知"和客观行为两要件的认定,系洗钱罪适用的争议所在.具体而言,对行为人主观"明知"的证明,可综合全案基本事实采用刑事推定的方式进行间接认定,且应允许行为人提出证据进行反驳和辩解.对行为人客观行为的认定,应重点审查有无通过资...  相似文献   

19.
谋取不正当利益是行贿罪的构成要件,它是犯罪人行贿的动机和目的。对"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理解和适用标准,一直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发生着改变,也影响着司法实践中对行贿罪的认定。本文分析了不正当利益的定义,分析了该如何界定不正当利益,并且为司法实务中认定不正当利益提供了一些认定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学分银行"具有银行的功能,如存储、汇兑等,但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银行,它存储的不是货币是学分,汇兑的不是金钱而是学习经历。"学分银行"的构建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该计划在实施过程中由四个方面的制度构成:学分认定制度、学分累积制度、学分折算制度和学分兑换制度。一、学分认定制度。学员以往获得的非学历培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