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碘醚柳胺,又名重碘柳胺(Rafoxanide),始用于1969年,英国兽药典1985年版收载此药,我校中心实验室也于1987年合成。大量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资料表明,该药对牛、羊肝片吸虫病成虫和童虫及血矛线虫具有很高的杀虫效力,对仰口线虫和羊鼻蝇蚴等也有一定效果。被视为一种很有前途的抗肝片吸虫药。  相似文献   

2.
我省牛、羊肝片吸虫病流行的面积较广。每年春季牛、羊由于肝片吸虫侵害而死亡的数量相当大,直接影响着畜牧业生产的发展。为控制本病流行,我们于1988年采用对肝片吸虫发育各个阶段(感染后1~4周的早期幼虫、4~8周幼虫、超过8周的成虫)均有作用的肝蛭净,进行防治肝片吸虫最佳时间的观察,以在适当月份进行驱虫,达到羊只春季无肝片吸虫寄生。  相似文献   

3.
我们于1983~1984年先后对56只人工感染肝片吸虫绵羊和4只自然感染肝片吸虫绵羊,应用陕西省化工研究所1981年合成的可利苄(Coriban)进行了驱虫试验。随后又于1984年底到1985年初,对28只人工感染肝片吸虫绵羊进一步用可利苄做了最小有效剂量的试验,同时对4只健康绵羊做了毒性试验。在肯定可利卡对不同日龄(特别是幼龄)肝片吸虫有特效、毒性低、安全系数大的基础上,采取小剂量、连续给药的方法,探讨了其对肝片吸虫感染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4.
我们继研制“肝-15”之后,又合成了两种苯磺酰替苯胺卤代衍生物,并进行了对肝片吸虫的驱虫药效试验。试验表明,这两种药物对肝片吸虫成虫和童虫均有很好的驱杀效果。(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药品:(1)氯溴苯磺酰替苯胺,化学名为2-羟基3,5,6-三氯-2’,4’,6’-三溴苯磺酰替苯胺,试验室合成编号“肝-27”。本品为白色结晶状粉末,不溶于水,溶于乙醇,熔点156~158℃。  相似文献   

5.
过去防治家畜肝片吸虫病主要使用硫双二氯酚、硫双三氯酚、硝氯酚、肝三号和肝九号等药物,这些药物主要用于驱杀肝片吸虫成虫,对童虫无效或效果不理想,最近国内出现的驱杀肝片吸虫新药双酰胺氧醚,因剂量太大而推广困难。肝15号是内蒙古兽医药品监察所研制成功的一种磺酰胺的卤化衍生物,是目前可用于临床的高效低毒兼具驱杀肝片吸虫成虫和童虫的特效药。羊按2~6毫克/公斤,牛按12毫克/公斤的剂量一次口服对4周龄肝片吸虫童虫具有100%的驱杀效果,所有受试动物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拜耳9015”是一种比较新的驱杀肝片吸虫的药物,近年来,国外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应用此药物对牛、羊肝片吸虫病做了不少的工作。从我们看到的部分文献资料中,给牛投予3~4毫克/公斤体重,对驱除肝片吸虫成虫具有很高的效力,而7.7~8.0毫克/公斤体重时效果更好。驱除童虫则需较大剂量。目前应用的剂型,有粉剂、片剂和注射剂等。给药方法为做成悬浮液灌服、整个片剂口服或行皮下注射等。给药后一般无反应,大规模应用时,有发生乳量降低、食欲减退或稀便等情况,可自行恢复。  相似文献   

7.
Closantel(译名伏基弗)是比利时杨森制药公司生产的一种能杀多种家畜寄生虫的有效药物。该药对肝片形吸虫成虫有效已有记载,但对日本血吸虫是否有效尚未见报道。本试验拟以日本血吸虫成虫和4周龄肝片形吸虫人工感染黄牛,以观察该药对这两种寄生虫的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8.
1983~1985年,我们应用陕西省化工研究所1981年合成的可利苄(Coriban),对84只人工感染肝片吸虫绵羊和4只自然感染肝片吸虫绵羊进行了驱虫效果试验,并对4只健康羊做了毒性试验观察。确证可利苄对不同日龄肝片吸虫有很高的疗效,且用药安全。随后又对19只人工感染肝片吸虫绵羊进行了小剂量多次连续给药预防肝片吸虫感染的试验,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为了验证可利苄在田间的应用效果,在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于1985年11月,1986年9月分别在四川、吉林及甘肃省的部分肝片吸虫病流行区对绵、山羊进行了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最近3年间,较系统地应用肝15号(F-15)对自然感染肝片吸虫的绵羊进行了驱虫效果观察试验,其近期和远期效果均佳。 (一)肝15号不同剂量的驱虫效果 选同群放牧的自然感染肝片吸虫阳性绵羊23只,分设20、10、5、4、3、2mg/kg 6个试验组,分配给各组的羊依次为2、2、5、3、3、2只;空白对照2组,各有羊3只。各试验组均按体重、剂量经口投服肝15号粉剂,观察120小时后,连同对照组一起剖检。结果:各试验组均未见到肝片吸虫的活成虫和活童虫杀死的成虫和童虫全部解体为粘液样,各剂量驱杀成虫及童虫的效果均为100%;而两个对  相似文献   

10.
旨在筛选出肝片吸虫诊断候选抗原,拓展诊断肝片吸虫感染引起的肝吸虫病的靶点。通过蛋白免疫印迹试验从肝片吸虫成虫噬菌体展示cDNA文库中筛选出肝片吸虫特异性抗原基因,对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克隆特异性抗原基因,并连接表达载体pET-32a(+),构建重组质粒,转化至BL21(DE3)感受态细胞,通过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用SDS-PAGE和Western-blot验证其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共计获得了18个阳性克隆。通过候选抗原核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发现肝片吸虫假定蛋白D915_000758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蛋白cDNA全长为345 bp,编码114个氨基酸。成功扩增出该特异性抗原基因,SDS-PAGE结果表明重组蛋白pET-Fh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分子质量大小约为32 ku;Western-blot证明该重组蛋白可以被肝片吸虫阳性血清特异性识别。结果提示,假定蛋白D915_000758可作为潜在的肝片吸虫病诊断候选抗原,应用于肝片吸虫感染引起的肝吸虫病的诊断技术中。  相似文献   

11.
三氯苯唑(Tricl Abendazole),商品名肝蛭净,是一种合成化学药物。自80年代初问世之后,经过世界一些国家实验证明,对反刍类动物感染肝片吸虫的任何阶段,都具有极强的杀灭作用。我们于1987年9月4日至1988年3月3日对自然感染肝片吸虫病的延边黄牛进行了用药剂量的研究试验。 (一)材料与方法 1.药物及投药方法:药物从瑞士汽巴——嘉基(CIBA—GEIGY)有限公司进口的肝蛭净10%悬液。根据试验要求确定的每头牛的用药量吸入装甲注射器内,经反复振荡后于清晨空腹时经口1次投服。 2.试验动物:选用患肝片吸虫病的延边黄牛82头,经粪便检查虫卵30个以上、并经过临床检查无其他疾病的成年牛作为自然感染肝片吸虫病牛供试验用。  相似文献   

12.
我县延边黄牛肝片吸虫病流行严重。据报道,稻草上附着的肝片吸虫囊蚴是感染的来源之一。为此,我们进行了冬春季节(10月至次年5月)饲喂蒸稻草和生稻草牛只的硝氯酚驱除肝片吸虫的对比试验。试验中只均为自然感染肝片吸虫的阳性牛,其中试验组10头牛,对照组24头牛,均每公斤体重投药6毫克。试验组于投药后7~125天、对照组于4~130天扑杀,检查肝脏、胆管及胆囊中的虫体,判定疗效。结论如下:  相似文献   

13.
卤代水杨酰替苯胺化合物在兽医抗寄生虫中已被广泛应用,国外商品很多,并且大多对肝片吸虫有优良的驱杀作用。 三氯柳胺(肝三号)化学名称为:3,4',5-三氯水杨酰替苯胺。是我们在筛选牲畜抗肝片吸虫药物中发现的一种新药。其对肝片吸虫成虫作用显著,对童虫也有一定的驱杀效果,是一高效、低毒的抗肝片吸虫药物。其生产工艺简单,原料易得,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一些研究报告表明,丙硫苯咪唑(Albendazole)对肝片吸虫成虫具有很好的疗效,对童虫也有所涉及,但尚无系统、完整的资料,所得结果也不甚一致。本实验以人工感染肝片吸虫的绵羊为对象;进一步探讨一定剂量的丙硫苯咪唑对不同日龄童虫的作用结果,力图为临床实践提供可信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笔者应用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研制的锥—蛭(伊氏锥虫、肝片吸虫)双联诊断液,用干血纸间接血凝试验检查牛伊氏锥虫病和肝片吸虫病,与单项诊断液间接血凝试验相比,可减少工作量,节省诊断液,具有快速、简便、特异性强、检出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六十年代后期提出,七十年代得到较全面发展的新的诊断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方面,收到良好的效果。近年来,国外用于检测实验动物和牛羊肝片吸虫感染,能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而且适用于预测化药治疗的效果。国内肝片吸虫病流行严重,但缺少早期诊断方法。为此,我们于1984年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羊肝片吸虫病,现已明确本法检测实验感染羊对肝片吸虫抗原的抗体应答。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生物学试验和形态学鉴定对甘肃省甘南牧区肝片吸虫中间宿主的种类进行了调查,首次发现青海萝卜螺Radix cucunorica(M(?)llendorff)为肝片吸虫的中间宿主,并证实了狭萝卜螺R。Lagotis(S'chrank)也是该地区肝片吸虫的中间宿主。根据试验结果对狭萝卜螺的地区性差异以及中间宿主螺与肝片吸虫病流行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可利苄(Coriban)又名双乙酰胺苯氧醚或联氨酚噻(Diamphenethide),系英国Wel-lcome公司的产品。此药对绵羊的急性和慢性肝片吸虫病有较高的疗效。1980年以来,苏联及东欧国家试验性的报道较多。先后用可利苄对人工感染肝片吸虫绵羊进行了驱虫试验,综合其效果,亦较为理想。尤其对童虫疗效极为显著。国内仅见闵正沛等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可利苄对不同日龄虫体的最小有效剂量,寻求对童、成虫适宜的良效剂量及了解其对动物的毒性作用,在前次试验(见本刊1984年第12期)的基础上,用28只实验感染肝片吸虫绵羊和4只健康绵羊分别柞驱虫效果试验及毒性试验观察。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药物 可利苄(Coriban, Diamfenetide)系前次试验同批产品,为陕西省化工研究所1981年合成。六氯酚(Hexachlorophene)系西南制药厂产品,批号为640503。  相似文献   

20.
微量补体结合试验诊断边虫感染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边缘边虫DS—1株接种除脾易感牛,制备出补体结合试验诊断抗原,并建立了边虫感染牛总量为0.2ml的微量补反诊断法。所制备的抗原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对实验室条件下人工感染牛的补反检查,符合率为100%;自然条件下感染牛补反检查的符合率为92.3%;安全区牛无假阳性反应。人工感染牛于第10天可测出补反抗体,30~40天抗体滴度达到高峰,60天后开始下降。边虫补反抗原与瑟氏泰勒虫、双芽巴贝西虫、牛巴贝西虫、伊氏锥虫、肝片吸虫、日本裂体吸虫感染牛血清无交叉反应,与正常红细胞免疫牛血清反应为阴性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