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规律是客观存在的.选调生的成长是个体素质能力提升和职务晋升相作用的过程,是个体素质、组织培养和社会环境综合塑造的结果,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选调生政策是以培养人而不是以做事为中心,在少数民族这种独特的政策环境和定位中,他们的成长呈现出独特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对选调生工作愈加重视,培养和鼓励优秀大学毕业生赴基层工作,需要对选调生成长的因素和规律进行有效探究并提出针对性的举措。根据实践可知,在选调生选拔培养过程中,切实发挥高校源头培养的作用,坚持政治引领、加强组织领导、突出能力培养、强化跟踪关怀,才会更好地让优秀大学生在基层施展才华、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选调生应具备能力和素质进行了分析,指出新时期选调生应该具备较强的政治鉴别能力、终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具备可靠的政治素质、过硬的业务素质、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健全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4.
莫坷  徐国红 《传承》2010,(21):44-45
通过对选调生应具备能力和素质进行了分析,指出新时期选调生应该具备较强的政治鉴别能力、终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具备可靠的政治素质、过硬的业务素质、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健全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5.
罗国谣 《传承》2010,(24):100-102
选调生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干部人事制度,是组织人事部门从高等学校挑选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到党政基层工作,使其在实践中接受培养,历经磨练,积累经验,逐步造就我们党和国家事业接班人的重大举措。实践调研表明,选调生成长过程中主要存在着影响其健康成长的五大客观因素和两大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6.
资讯综合     
《当代广西》2023,(11):60-61
<正>梧州强化到村任职选调生培养管理今年以来,梧州市出台强化到村任职选调生工作措施,围绕提能力、增本领、激活力等方面,强化到村任职选调生的跟踪培养管理,推动选调生在基层一线历练成长。一是培训帮带提能力。组织开展到村任职选调生大培训行动,对新到村任职选调生开展针对性全覆盖分类培训。建立“N+1”导师结对帮带机制,明确1名处级领导干部、1名乡镇科级领导干部、1名村党组织书记作为选调生到村任职导师。安排不同领域的专业导师,  相似文献   

7.
如何加强跨世纪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大多数研究文章都是从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入手的,这无疑是正确的,因为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依据。本文拟从另一角度,即怎样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入手来探索,因为外因是事物发展的重要条件,在特定的情况下,也可能是决定的因素。在二十世纪的最后两年中,如何批准着力点,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战略问题之  相似文献   

8.
公务员群体素质是一国公务员角色意识的彰显。根据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要求,我国公务员群体素质的形成是环境、个体素质、群体绩效和公务员制度、结构等因素交互作用的循环系统过程。锻造良好的公务员群体素质需要行政环境的优化、个体素质的强化、公务员制度的完善和公民认同感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认为,任何人到达一个陌生的环境,都有一个从不适应到逐步适应再到完全适应的过程,并在适应的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点。地方入伍大学生干部的出现是军队发展过程中的新鲜事物,其心理的发展变化有其特殊的成长规律。加强其心理特点的研究并针对这些特点开展工作,必将有利于我们全面做好对大学生干部的培养使用工作。  相似文献   

10.
文学作品在人文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霞 《前沿》2006,(12):224-225
人文素质的培养以人文知识的积累与熏陶为基础,多种人文知识广泛生动地集中于文学作品中,阅读各种典范优秀的文学作品为个体心灵的成长接受人类文化奠定基础。人文素质的养成以精神滋养为内涵,心灵世界受到感染与震撼,其教化作用是形成个体稳定健康的内在品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正>"独特优势",体现的是一事物相对于他事物所具有的突出优点、长处和能量,是此事物能够胜于和超越他事物的重要条件。一个政党的独特优势,也是在与其他政党相比较中显现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从一个只有几十人的区区小党,发展壮大为拥有八千多万名党员的世界上第一大党,从一个在白色恐怖下受尽压迫打击的党,成长转变为在拥有十三亿多人口的世界上最大国家执掌政权的党,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党具有其他一切阶级的政党所没有的独特优势。这种独特优势,是党在  相似文献   

12.
QQ群聊天本来是交流感情的好方式,可对于苍梧县选调生而言,QQ群聊天不仅聊深了感情,更聊出了提高工作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服务群众的好点子。2007年苍梧县将选调生实行分组管理以来,全县选调生纷纷以小组为单位设立  相似文献   

13.
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动力系统是用来描述动力系统在运转过程中,成长动力诸要素之间、要素与环境之间所形成的互动关系以及相互作用过程和规律的总和。首先,提出了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动力系统的内涵。其次,构建了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动力系统,分析了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动力环境,其中,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动力系统包括激发动力子系统和维持动力子系统。最后,在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动力系统的基础之上分析动力系统的结构,即动力要素、系统环境间的关联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有关孙伏园的编辑思想的启蒙意识形成的研究,以往多注重五四时代思潮对报刊编辑的影响,我们在承认这种时代文化大环境对群体和个人影响的同时,在考察个人的思想形成的时候,也一定要从每个人独特的生活、学习经历入手,既注意到时代对个体影响的共性特征,又要充分认识到个体经验形成过程的独特性,对孙伏园自由主义编辑思想的形成过程的考察也是这样。本文就尝试结合孙伏园独特的教育经历和成长过程来研究孙伏园编辑思想的起源。  相似文献   

15.
刘国章 《湖湘论坛》2008,21(4):112-114
现实世界中的任何事物都处在差异统一的状态之中,正是差异性的前提才有了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了相互作用才有了事物的运动,有了运动也才有了事物变化的规律。但是,相互作用及其过程可以呈现矛盾对立的统一,也可以呈现平衡互利的和谐统一。这是两种不同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不论是自然事物还是社会事物,在事物与环境的关系中都不能摆脱这两种规律,无论是遵循哪一种规律,都会获得相应性质的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性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体现在个体对待现实的稳固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之中。性格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一定的稳定性,它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明显标志。在个体的发展中,生活环境中的各种信息通过个体的加工处理,不断地渗透到生活经历之中,使个体形成了对待事物的独特态度和反应方式,这些态度和反应方式巩固下来之后就成了性格。当个体生存的社会环境发生变化时,性格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所以性格是可塑的。性格的稳定性,一方面表现在要改变个体的已有性格需要经过较长时期,另一方面表现为人在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17.
梁小娟 《求索》2012,(5):123-124,101
身体作为生命存在的根本性物质形式,与个体成长密不可分。本文以1980年代以来的女性成长小说为研究对象,考察文本中的身体镜像、身体创伤和身体境遇,细究身体与权力、革命、性、心灵间的复杂纠葛,挖掘女性成长过程中的性别诗学与主体建构,探究女性成长过程中个体认同与身体间的隐秘关系,把握身体的本质和女性成长的真谛。  相似文献   

18.
王顶岐 《今日浙江》2006,(11):45-47
干部的成长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上讲,干部的成长指的是干部知识、能力的提高,经验、政绩的积累,职务的升迁。狭义上讲,就是职务的升迁。从道理上讲,广义上、狭义上的干部成长是一致的。干部成长与万事万物一样是有规律的。对这个规律,每个人有不同的认识,从不同的角度也有不同的论述。我认为领导干部成长应顺应规律处理好以下几个辩证关系。一、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大家都学过哲学,都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内因与外因关系的原理: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毛主席在《矛盾论》中用合适的温度可…  相似文献   

19.
浅析青年人才成长的心理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年人才的相关概念◎青年人才成长的心理环境的内涵和类型◎研究青年人才成长的心理环境的意义◎非良性环境对青年人才成长的心理环境的影响◎创设有利于青年人才的心理环境青年人才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希望,肩负着祖国的未来。由于青年人才具有独特的心理特点,容易受到所处心理环境的影响,构成了人才链上的特殊环节,因此教育、培养青年人才,为青年人才成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对人才资源的建设和利用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人才是指那些具有良好的素质,能够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不断的取得创造性劳动成果,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的人。”…  相似文献   

20.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之一。它是从历史的角度,即从事物发展完整过程的角度来描述事物运动的。事物发展的完整过程,往往要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即在完成一个发展周期的时候才显现出来。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也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才能表现出来。由于这个规律不象对立统一规律和质量互变规律易于被人们理解和把握,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