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NGO是指在特定法律系统下,不被视为政府部门的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面前,它通过自身的特性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如提供信息、疏通瓶颈、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和谐等.同时,NGO作为我国相对年轻的公共事业组织在发挥其特有作用的时候也露出了一些不足之处,如内部管理机制滞后、与政府的协调关系不成熟等.  相似文献   

2.
文玉 《中国减灾》2008,(12):58-58
陈光标:在5月12日的强震发生仅两个小时后,他亲自率领由60辆挖掘机、吊车等大型工程机械组成的救灾队伍,浩浩荡荡开往四川抗震救灾。同时,他向灾区捐款近1000万元,现场救出1000多个孩子。  相似文献   

3.
何博 《中国减灾》2010,(4):32-33
在汶川的抗震救灾过程中,政府的快速反应和强烈的责任意识得到了国际社会、国内舆论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肯定,可以说是我国政府成功地形象塑造的一次“触底反弹”。  相似文献   

4.
陈晶 《中国减灾》2010,(7):32-33
<正>在汶川的抗震救灾过程中,政府的快速反应和强烈的责任意识得到了国际社会、国内舆论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肯定,可以说是我国政府成功地形象塑造的一次触底反弹。  相似文献   

5.
现在,有人开玩笑时会说我是"灾星"。因为我亲历了"5·12"汶川8.0级特大地震,"3·11"日本9.0级特大地震,以及2011年3月24日的缅甸7.2级地震。——杨婕  相似文献   

6.
蒋美华 《理论月刊》2009,(5):124-125
汶川地震对政府和社会来说是一场危难.在此次救灾过程中,政府和人民同心协力,有效地进行危机处理,组织工作井然有序,人性光芒得以彰显.我们可以从现代化视角来审视社会的这种变化,从社会设置视角来审视其间的组织和运作过程,从中可见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汶川地震灾后青少年心理重建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汶川地震已经过去了两年多时间,在灾后住房及生计重建的同时,针对青少年心理重建的理论研究及服务实践也不断深入.通过中国知网(CNKI)模糊检索中选取关于灾后青少年心理重建的专业论文103篇,通过对这些研究进行主题性总结与分析,把握目前研究现状并总结相关经验,以期引导更加成熟和深入的研究和服务拓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非政府组织(NGO)的发展态势呼唤 NGO文化的形成。NGO文化正如企业文化一样,是立足社会的精神标识、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品牌建设的形象展现。但是,目前我国 NGO文化建设面临着观念迟滞、政事难分、资源短缺和人才匮乏等问题,从现实的理论和实践来看,我国NGO文化构建应当确立的基本思路是加快制度建设,创立良好的制度环境;立足行业特点,凸显行业精神,形成独具特色的行业形象文化;建立现代事业制度,稳定文化底蕴,弘扬NGO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9.
NGO的三重功能——以地震救援经验为基础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汶川大地震救援行动中数以万计公民的积极参与,为中国NGO的发展和研究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在提供信息、快速反应、疏通瓶颈三个方面,NGO的独特作用是不可替代的.NGo的志愿精神、专业精神、合作精神等共同构成了公民社会进一步发育的要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减灾》2008,(7):24-28
汶川地震后,我国灾害管理体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更多关注。7月6日,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等单位主办的中国灾备管理战略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围绕汶川地震的灾后恢复重建,灾后安置,校舍建筑质量等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全程灾备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11.
3年过去了,当我再一次站在“5.12”汶川大地震遗址的废墟上,看到这里经历过苦难的人们,在新的家园开始了新的生活,我想,这应该是在地震中死难的同胞最愿意看到的情景。  相似文献   

12.
管雷 《青年论坛》2008,(4):23-25
汶川大地震以后,地震灾区青少年处于特殊的心理状态。青少年社会工作者可以根据地震灾区青少年所具有的优势、兴趣、能力、知识与技能,运用优势视角社会工作介入理论、理念和技巧服务地震灾区青少年,为灾区青少年探求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提高灾区青少年面对灾难、抵御灾难、不怕困难的能力,逐渐使灾区青少年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秩序。  相似文献   

13.
《中国减灾》2008,(6):60-64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已经2008年6月4日国务院第1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应急处置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已一周年,本人作为特大灾难的见证者和应急救援的参与者,在回顾救援历程的同时,总结了救援工作的得与失.并提出个人的应对思考.  相似文献   

15.
汶川地震抗灾救灾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8.0级大地震,是建国以来破坏性强、波及范围广的一次地震。面对如此巨灾,中国政府在救灾观念、救灾政策、救灾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使汶川抗震救灾给我们留下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汶川地震抗灾救灾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8.0级大地震,是建国以来破坏性强、波及范围广的一次地震。面对如此巨灾,中国政府在救灾观念、救灾政策、救灾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使汶川抗震救灾给我们留下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成长:对汶川大地震的人文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大地震这场罕见的灾难,给我们留下了悲壮的集体记忆,在这场灾难中所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是我们值得永存的宝贵财富.这场灾难毁灭了许多美好,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多反思.  相似文献   

18.
时光荏苒,距离“5·12”汶川特大地震已过去三年,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也已全面完成。而在一个个人间奇迹的背后,也映射出悄然崛起的中国民间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19.
汶川这三年     
3年前的5月12日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一场里氏8.0级的地震将四川,甘肃和陕西等地十几万平方公里的城镇顷刻间变成了废墟,3年后的今天在地震肆虐过的废墟上,“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安全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  相似文献   

20.
地震等特大自然灾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属于一种外部冲击.会导致经济系统和重要经济变量偏离原有的或正常的发展轨迹。它属于不确定性、随机性外部冲击。四川汶川大地震震惊中国和世界。那么.这一外部冲击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到底有多大?会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增长趋势?对此我作一简要的分析.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