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屠善澄,我国人造卫星工程开拓者之一,“863.”计划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载人飞船的倡导者之一。屠善澄院士今年86岁,他这大半生,几乎都奉献给了中国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他参与了每一次航天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的研究开发:导弹、人造卫星、载人飞船、探月工程,对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2.
《天津政协公报》2013,(6):49-50
<正>从1999年的"神舟一号",到今年6月11日成功发射的"神舟十号",短短14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让世人惊叹。载人航天工程神速发展的背后,经历了哪些鲜为人知的曲折和考验?不搞奥运会也要搞载人飞船20世纪80年代,中国发射了一系列的返回式卫星,十几年前关于载人飞船的构想又被重新提起。但是,根据当时的国家经济条件,上这一项目是否有必要?"我们组织了一个庞大的论证组讨论要不要搞载人。多数人认为中国应该搞,当然也有个别人认为时机不成熟。"时任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  相似文献   

3.
《时事资料手册》2005,(6):24-32
继神舟五号2003年10月15日-16日圆满进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后.2005年10月12日-17日,我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又取得了圆满成功。从“一人一天”到“两人五天”,这一伟大壮举标志着我们在探索太空的征程中取得了重大进展.是我国高科技发展新的伟大里程碑。 参与这项伟大事业的我国航天工作者励精图治,奋发进取,从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列入国家计划开始,短短11年就突破了载人航天技术,又仅用2年时间就实现了承前启后的重大发展。他们不仅创造了彪炳史册的非凡业绩。而且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本刊特编辑一组资料,记录下这历史性的事件。  相似文献   

4.
学习载人航天"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崇高精神境界,为推动铁路安全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学习载人航天勇于创新不断追求完美的精神,有助于提高铁路科技保安全的能力;学习航天人精细化管理、质量管理和不断推进管理创新的科学方法,将为铁路安全发展注入新的管理活力。  相似文献   

5.
《时事资料手册》2010,(3):97-97
4月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布了美国的新太空探索计划。表示美国将放弃旨在重返月球的“星座计划”。将火星作为美国载人航天计划的目的地。  相似文献   

6.
石磊 《时事报告》2006,(2):23-25
金秋十月,我国的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即将发射。这既是我国空间技术实力的又一次大规模展示,也是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又一个新起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要在不久的将来发射载人宇宙飞船的消息一公布,中外读者非常关心中国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情况。不久前,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所长和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宿双宁。下面是记者与宿总的对话。  相似文献   

8.
历史将记住这一天 历史将记住这一天 公元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上午9时9分50秒,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16日上午6时23分,载人飞船返回舱安全着陆。此一刻,中国沸腾了,神州大地沸腾了!中国为这一天的到来,盼望得太久了,但这天终于到来了。 去年夏天,当本刊获悉,中国载人航天已经进入倒计时时.立即组织了一组有关中国航天的报道,在2002年第8期,在《直上九天揽明月——中国载人航天进入倒  相似文献   

9.
《精神文明导刊》2011,(7):21-21
载人航天精神,本质上也是民族文化传承、积淀和培育的结晶。在我国航天事业的功勋史册中,闪耀着彭桓武、周光召、吴岳良的名字,这三代师生先后在不同的年代求学于海外,又都是在祖国最艰难、最需要的时候毅然回国效力。40年代回国的彭桓武,当时在英国剑桥大学已经取得两个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0.
载人航天精神是当代中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我们党、国家、军队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也将赋予铁路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吸收载人航天精神的精髓,凝练并弘扬新时期铁路精神,对坚定铁路干部职工的思想信念、实现铁路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载人航天的自主创新的管理实践,构建了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文化体系,涵盖了自主创新的理念、自主创新的管理标准和有助于制度创新的政策导向等丰富内容。我国铁路没有载人航天的自主创新能力强。加强铁路自主创新文化建设,要树立自主创新意识,营造促进自主创新的精神文化环境;要建立人才考评体系,培育适宜自主创新的制度文化导向;要加强队伍能力建设,培育勇于自主创新的团队文化。  相似文献   

12.
李智 《小康》2006,(3):70-70
2005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NO.1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2005年10月17日“神六”的成功返航,是我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等方面的又一个重大胜利。NO.2青藏铁路全线铺通该工程攻克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NO.3我国首款64位高性能通用CPU芯片问世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制出“龙芯2号”,功耗远低于国外同类芯片。NO.4中国科考队首次登上南极冰盖最高点2005年1月18日,科考队登上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海拔4093米。NO.5全球记载种类最多的《中国植物志》全部出版126卷册的《中国植物志》是我国近百年来最全面系…  相似文献   

13.
秦洁 《两岸关系》2014,(5):66-67
<正>2013年6月17日,应中国航天工程指挥中心之邀,由著名书法家、北京书画院院长、刘炳森书画艺术研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张惠臣创作的《中国载人航天》、《中魂之梦》、《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等书法作品,伴随3位航天员同游太空。这是我国首次将书法作品载入太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介绍说,张惠臣的书法"端庄、方正、刚劲",代表中国厚重的传统艺术文化。神十发射当天,张惠臣应邀亲临酒泉卫星发射现场,亲眼见证神十顺利升空。搭载出舱作品《中国载人航  相似文献   

14.
学习载人航天精神是培育凝练新时期铁路精神,团结带领全路干部职工凝心聚力、团结拚搏开创铁路现代化事业,实现铁路科学发展的需要。学习践行载人航天精神,要坚持从我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自觉践行,在推进铁路科学发展的征程中建功立业。  相似文献   

15.
《时事资料手册》2010,(5):84-84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8月17日表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个空间交会对接目标——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完成总装,全面转入电性能综合测试阶段。在完成一系列电性能、力学性能和热性能测试后.飞行器将于2011年发射进入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16.
深空探测分为三个阶段:人造卫星、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经过50余年的努力,中国人凭借自己的力量,成为世界第三大航天力量,在外层空间探测方面取得了丰盛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弘扬载人航天精神是开展党员教育和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平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载体,也是学习宣传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新举措。载人航天精神与铁路精神所体现的精神实质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8.
《时事报告》2006,(3):5-5
点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众所周知,载人航天是一个国家政治、军事、经济和科技等领域发展的集中体现,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更重要的是,中国进行航天飞行科学实验,完全出于和平的目的,是对人类科学与和平事业的贡献,中国愿与世界人民一道,为和平利用太空而携手共进。神舟六号顺利升空,成功返回,迈出了航天飞行极为重要和关键的一步。  相似文献   

19.
余华 《时事报告》2005,(2):63-63
1969年4月,美国宇航局提出建造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工具的计划。1972年1月,美国正式把研制航天飞机空间运输系统列入计划,确定了航天飞机的设计方案,即由可回收重复使用的固体火箭助推器,不回收的两个外挂燃料贮箱和多次使用的轨道器三个部分组成。经过不懈地努力,1981年第一架载人航天飞机顺利升空,这是航天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20.
期盼二00九     
若干年后,当人们回望2008年的中国,会看到这样的历史印记:雨雪冰冻灾害的突袭,特大地震带给国人的悲恸,奥林匹克盛会在中国举办的喜悦,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的振奋,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的坚忍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