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易显飞  张昊天 《求索》2011,(11):138-139
传统技术评估只注重技术的经济价值,有必要对传统技术评估理论进行价值反思,从而实现技术评估的价值转向与重建,从追求经济价值为中心转向追求技术的生态价值。在生态文明理念下,现代技术评估必须遵循生态性、综合性、客观性、微观性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生态文明的生态化技术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3.
蓝强 《岭南学刊》2020,(4):116-122
人通过劳动为中介把人与人的关系同人与自然的关系联接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且人与人的关系同人与自然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这是人—自然系统演化的社会环境。价值动力、实践动力和认识动力的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人—自然系统的演化动力系统,推动着人—自然系统的社会演化。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发展、生态关系的发展和劳动的发展是系统发生、协同进化的过程,并且人的发展程度和劳动的发展影响着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劳动的发展大体经历了被动劳动、异化劳动和自由劳动三个阶段;相应地,人—自然系统在以劳动为核心的动力系统的推动下经历了前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三个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并不是要回到前资本主义社会人与自然田园牧歌式的低级和谐,而是要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人与自然的高级和谐。  相似文献   

4.
李淑文  李彩丽 《前沿》2012,(15):114-117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批判与反思,我们在兼顾人与自然关系、优化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强调国际环境责任的前提下,还应该关注到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矛盾冲突问题.社会强加于弱势地区、弱势群体与其环境权利相比过度的环境义务和环境负担,实质上是一种环境不正义.在环境正义视域下鼓励环境赋权是化解环境矛盾冲突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加强生态建设,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正在成为当今世界的共识。通过加强生态建设构建生态文明,是当今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非传统模式的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发展道路的本质与核心。  相似文献   

6.
徐艳芳 《传承》2010,(36):44-45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生态问题日益突显,生态文明成为世界发展的潮流。在中国,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和谐社会实现的重要因素。因此,党的十七大审时度势地将生态文明提高到了战略高度。经济是基础,科技是关键,法律是依据,制度是保障。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应从多方面入手,大力发展经济,促进科技进步,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运用经济、法律、制度等各种手段,将解决生态问题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应考虑建立高效生态经济系统机制,即可以与生态相融合的生态经济建设。金融是经济的核心,生态金融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效推动生态金融建设,需要明确生态金融概念,协调生态与金融的关系,全面建设生态金融体系,运用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功能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布局,实现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消费伦理是建设生态文明必不可少的道德支撑。工业文明时代的现代性消费伦理是人类中心主义在消费领域中的体现,由它主导的消费方式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巨大的威胁。超越现代性消费伦理,倡导生态消费伦理,将会引导人类走向生态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是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和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和重大举措,是中国发展模式的新探求.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将会极大促进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人与自然矛盾的二律背反,表明了人类正面对着严峻的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人与自然的这种二律背反迫切地呼唤着人类的理性思维和哲学意识。马克思自然观中蕴含着许多难能可贵的解决生态问题的思想、意识、理念和路径,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启示和实践启迪。  相似文献   

11.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深化认识。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我们应把生态文明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需要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形成完善的体制机制保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转变;加强领导干部的生态素质教育,提高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张大方  仲鑫 《前沿》2013,(17):146-148
伴随着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侵袭,传统生产方式对环境的破坏,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的建立,我们正面临着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严峻挑战。勤俭道德作为构建生态文明的道德基础、理论基础、价值观基础,在生态文明构建的过程中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建立勤俭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价值观导向,都将有助于实现生态文明,使中华民族得以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模式,以生态伦理为其思想活水源头,贵州少数民族生态伦理中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对自然的亲情与伙伴意识、知恩图报意识.以及维持可持续发展的生存智慧必将给"生态贵州"的建设提供新的视角和无限想象的思想空间,必将随时代的演进而体现出巨大的精神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中国必须走生态文明的建设之路。这是中国的需要,也是世界的需要。建设生态文明,要准确理解其内涵、特征及意义,要从全局着眼,宏观把握,建立科学的机制来系统推进,才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6.
黄娟  张涛 《湖湘论坛》2015,(4):77-82
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荣为基本特征和目的、体现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方向的文明形态,生产方式的进步与变革是人与自然关系变化的决定性力量。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于经济建设之中,构建绿色生产方式,是我国应对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形势、顺应国际发展潮流、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态需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必然选择与根本途径。实现价值观念的绿色变革、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建立生态产业结构、发展绿色科技创新、形成绿色消费模式、确立政策引导与制度保障将是构建绿色生产方式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涨,生态文明应运而生,这是不同于工业文明的另一种进步,但在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和激烈竞争的今天,生态文明和工业文明存在诸多矛盾和冲突,使科技创新面临着发展困境。对此,可结合我国工业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情况,应将生态伦理纳入科技伦理的范畴,在价值观上将科技创新与生态文明进行统一;加强科技创新与生态学相关领域的结合,向绿色科技方向发展;注重对传统科技领域的创新升级,使其与新兴科技领域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8.
鲁雁 《求索》2011,(2):21-23
产业集群存在空间演化与产业演化两个主要方向,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产业集群形成、扩大与演化,而对产业集群的衰退、危机及更新方面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拟从生态学视角,分析产业集群演化过程及行为特征,进而解释产业集聚的内生机制以及外部动力对产业集群及其演化的影响,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一部分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有必要走一条不经过成熟的工业化,直接从农业文明迈向生态文明的跨越发展道路。探寻文明形态跨越要有一系列基本思路:吸收外界文明发展成果的思路;综合发展的思路;以人为本的思路;发挥特有优势的思路;新型生产力的思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国家战略,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和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判断.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致力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育全体国民良好的生态文明素养既迫在眉睫,又任重道远.客观认识和科学把握中国梦视域下生态文明素养的内涵,有利于培育良好的大国国民素养和民族心态,加速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