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通过论述徇私枉法罪的犯罪主体方面、犯罪主观方面、犯罪的客观方面及徇私枉法罪与相关罪名的区别与联系,从而能充分地了解徇私枉法罪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2.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是现行刑法规定的一种犯罪。该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国家行政执法机关正常的行政执法活动和国家司法机关依法对犯罪进行刑事追诉的正常活动。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徇私舞弊,且情节严重。其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行政执法人员。对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认定,要注意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徇私枉法罪、包庇罪等的区别。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在立法上仍需完善。  相似文献   

3.
司法人员作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的政局稳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特别是近年来司法人员徇私枉法犯罪有上升趋势,因此,针对个别司法人员的徇私枉法犯罪情况,进行实事求是的剖析,从中找出特点和成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显得非常必要。本文通过对司法人员徇私枉法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遏制司法人员徇私枉法犯罪的对策进行分析,论述了司法人员徇私枉法犯罪的防范机制。从而有效防止司法人员徇私枉法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设立 ,对打击犯罪曾经起过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 ,腐败分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的现象却屡禁不止、愈演愈烈 ,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刑法规定的该罪的量刑幅度畸轻。这不仅违背了罪刑相适应的原则 ,放纵了犯罪 ,而且为执法者徇私枉法开了方便之门。建议立法机构比照贪污、受贿罪的量刑进行修改 ,提高法定刑、增加量刑档次。  相似文献   

5.
洗钱罪的客体是双重客体,即金融管理秩序(主要客体)和司法机关追赃,打击犯罪的正常活动。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以各种方法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犯罪、走私犯罪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行为。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单位也可成为主体,应排除“上游犯罪”的主体。在主观方面必须是出于“明知”。洗钱罪的认定要注意本罪与“上游犯罪”的界限、本罪与伪证罪的界限。本罪与包庇罪的界限、本罪与窝脏、销赃罪的界限。  相似文献   

6.
1997年10月1日,新刑法实施以来,检察机关在查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方面更加规范,增强了打击渎职犯罪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这是不容置疑的。但在办案的实践层面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仅就渎职犯罪章节中第399条第一款枉法追诉罪的有关问题提出几点看法,以期研探: 刑法第399条第一款徇私枉法罪即枉法追诉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在刑事诉讼中,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  相似文献   

7.
渎职行为中的“前案”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渎职罪中的"前案",是指渎职行为成立犯罪的前提条件。在渎职罪中,"前案"只存在于徇私枉法罪、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放纵走私罪、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和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之中。"前案"的范围,既包括有关案件,也包括涉案人员;既包括有关罪案,也包括一些非刑事案件,需要在司法实践中根据一定的标准具体进行分析判断。"前案"的性质既非罪案或罪犯,亦非一般行为或人员,也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涉嫌犯罪的行为或犯罪嫌疑人,而是作为渎职行为成立犯罪的前提条件的行为或人员。认定涉嫌犯罪的"前案"的正确标准应当是: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而且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其依据则是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8.
自1997年刑法设置非法经营罪以来,对非法经营罪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从一般的学理解释到全面深入研究的发展过程。学界对非法经营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非法经营罪的界定、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观方面以及其设置的合理性等问题上。其研究成果有许多值得肯定之处,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9.
分别属于贪污贿赂罪和侵犯财产罪的挪用公款罪、挪用资金罪和挪用特定款物罪,有必要修改为同一犯罪——挪用款物罪。在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面的同一性,是挪用公款罪、挪用资金罪和挪用特定款物罪归并为一罪的理论依据,也是挪用公款罪、挪用资金罪和挪用特定款物罪统一归并为一罪的客观事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有关货币方面的犯罪越来越多,持有、使用假币的犯罪也时有发生。在司法实践中,在认定持有、使用假币罪的时候,存在许多容易使人们混淆的认识。文章主要探讨了在认定此罪时应注意的持有、使用假币罪与其他犯罪的界限以及罪数形态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认定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司法治理的核心环节。搜集2011—2021年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裁判文书,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罪名分布与各罪名裁判文书数量进行梳理与统计,发现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在此罪与彼罪、主观故意、主犯与从犯、一罪与数罪、既遂与未遂等方面存在诸多认定分歧。这主要源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为二元链条式结构,该组织形态与传统犯罪存在根本差异,对传统犯罪认定模式的犯罪构成要件造成挑战。鉴于此,将电信网络诈骗独立成罪是解决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认定分歧的首要制度改进路径。  相似文献   

12.
影响力交易罪的国内立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启俊 《求索》2007,(12):84-87
影响力交易罪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规定的一种新类型腐败犯罪,其犯罪客体是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客观方面有两方面的行为表现,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为故意。影响力交易罪与我国刑法相关、相近的犯罪有一定的交叉或重合,但仍有很多方面未被我国刑法所调整,因此,在将影响力交易罪国内立法时应作出相应的变通规定。  相似文献   

13.
盗窃罪和侵占罪是侵犯财产罪中两种不同的犯罪形式。两罪相同与相似之处表现在:两罪侵犯的是公私财产所有权,在客观方面都以“数额较大”作为构成犯罪的必要要件之一,在主观方面都以“非法占有”作为行为目的。两罪在行为对象,行为方式、犯罪形态和诉讼程序方面都表现出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非法采矿现象的蔓延源于暴利,刑事打击不科学反而助长了非法采矿的势头。非法采矿的危害不仅仅是国有矿产权,还包括对矿业市场进入制度、公众健康与安全、生态环境权以及社区关系等方面的危害。非法采矿属于系列犯罪,必须对非法采矿进行综合惩治,并依罪数理论评价和处断,才能及时、准确地惩治犯罪。非法采矿罪是基本罪,由此导致共同犯一罪或数罪、牵连犯罪、想象竞合犯罪以及异质数罪等。对非法采矿的罪数处断,分别从一重罪处断后进行再处断,这就依靠罪与罪的平衡原理去体现罪刑相适应原则。非法采矿犯罪具有许多其他领域不存在的犯罪特色。  相似文献   

15.
严法 《人大建设》2001,(5):34-35
2000年8月19日,福建省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吴金美徇私枉法案作出终审裁定,驳回吴金美上诉,维持光泽县人民法院对吴金美犯徇私枉法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并处没收非法索取的3000元的判决。至此,南平市、光泽县两级人大对原光泽县公安局预审科科长吴金美徇私枉法一案经过近两年的监督,终于有了一个比较圆满的结局。  相似文献   

16.
在国际刑法学上,存在着一个与恐怖主义犯罪相似的罪名——危害人类罪,两者都属于国际刑法中最为严重的几类犯罪。从概念、犯罪构成及其特点看,危害人类罪与恐怖主义犯罪都是在"明知"的心理基础上,依据某种政策或者理念对广泛的平民进行伤害的犯罪行为,但两者在行为主体、行为对象、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细微的差别。危害人类罪和恐怖主义犯罪是交叉关系,不是简单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串通投标罪的刑事立法检视及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海燕 《公安研究》2008,(10):36-38
近年来,我国招标投标市场中的串通投标犯罪呈猖獗之势,严重危害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标投标市场环境,但串通投标罪刑事立法的滞后性与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打击串通投标犯罪的力度,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与犯罪形势发展的需要。检视现行《刑法》有关串通投标罪的具体规定,可以看出与当前的实际情况存在着一定的脱节缺陷,主要反映在犯罪的主体、犯罪手段、犯罪情节三个方面的规定局限上。根据串通投标罪的刑事立法缺陷,相应地提出扩大犯罪主体范围、扩充犯罪手段外延、明确犯罪情节与后果、提高法定刑、增设新罪名等五项完善立法建言,以期对惩治与防范串通投标犯罪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智敏 《文明大观》2003,(1):36-38
被告人孙林宽犯循私枉法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两年;被告人姜国良犯徇私枉法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半……”  相似文献   

19.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理论研究重心已逐渐从早期的罪性之争转移至探究本罪的解释与适用,主要是"明知""情节严重"与"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解释与适用。本罪的"明知",仅指明确知道,在行为人否认"确知"或辩解仅"疑知"时,应结合相关认定标准,通过司法推定方式证明其"确知"。对"情节严重"的认定,应从非法获利状况、帮助行为情况、帮助下游犯罪造成的损害以及再犯罪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关于"同时构成其他犯罪",不应对此处"犯罪"进行限制解释;本罪可以适用从旧兼从轻原则,但最终仍应根据本罪第3款规定择重罪处罚。  相似文献   

20.
2000年8月19日,福建省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吴金美徇私枉法案作出终审裁定,驳回吴金美上诉,维持光泽县人民法院对吴金美犯徇私枉法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并处没收非法索取的3000元的判决.至此,南平市、光泽县两级人大对原光泽县公安局预审科科长吴金美徇私枉法一案经过近两年的监督,终于有了一个比较圆满的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