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相统一的现代化新道路,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最优选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在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下,以社会全面进步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全方位的现实保障。同时,要发挥人在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的主体作用,以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相统一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将人的发展概述为人的依赖性、物的依赖性以及自由、全面发展的个人三大阶段。物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的基础 ,但物化社会关系又造成了对人的奴役。因此构建科学的人“物”观 ,对于人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意义是十分深远的  相似文献   

3.
李韬 《人民论坛》2024,(4):51-53
现代化最为重要的是人的现代化,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目标。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没有数字化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的蓬勃发展。数字社会视域下,需要进行一种适应性变革和调适,进一步释放数字生产力,夯实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加强数字可行能力建设,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保障;提升数字文化力,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精神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4.
李纪才 《长白学刊》2003,1(1):49-51
人的需求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历史发展的归宿是使人的各种正当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由此决定了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致性,也决定了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为人服务”的人本属性。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特别是其活的灵魂为人的全面发展赋予理论滋养;中共第一代领导人的成才过程实际上是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共及其人民军队是人走向全面发展的“大熔炉”;毛泽东思想带来的成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前所未有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易玉梅  彭志明 《求索》2010,(6):175-176
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教育必须立足于人的发展、人的生涯发展。为了人的生涯发展的教育应是这样的一种系统完整的教育构想:它保守着人性中的真善美,使人的本源不致丧失,使人仍为人;它注重人的发展潜能,立足于人的自主构建;它坚持人的理性发展与感性发展相协调、社会化与个性化相统一。  相似文献   

7.
论物的依赖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社会是一个物的依赖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 ,其实质是物质利益对人的社会生活的统治。这一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表现为 :一方面 ,物是支配一切的标准 ,在此条件下 ,人是自由、独立、利己的 ,人与人之间是隔绝、对抗与冷漠的 ,由此也对经济生活的健康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 ;另一方面 ,以物的交换为基础的、客观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又为人的利他行为 ,为人与人之间的亲近、合作与关爱创造条件 ,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要尽可能避免其消极方面 ,并创造条件促进其积极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肖萍 《理论月刊》2005,(11):107-109
文化既是“人化”,又有“化人”的功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我国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飞速的提高,但精神文化的发展却相对滞后,使人日益走向片面化、物质化。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提升文化的品质,引导文化的正确发展方向,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使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和谐一致,是我国当前主流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提出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中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立足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重大丰富和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事业的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在新世纪,必须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0.
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现实条件,而人的全面发展则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重要动力,人的发展状况直接制约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程度。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全社会,要通过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先进文化教育事业发展,造就出更多的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是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对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全面继承,并且被赋予了崭新的时代特点和丰富的时代内涵。它体现了总体与个体的统一、整体与部分的统一、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以人为本,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必然涉及到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社会全面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各个方面的条件;只有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才能消除分工所带来的人的片面性。社会的公平正义是实现以人为本的基本条件,也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发展与公平是互为前提的,片面强调发展而忽视公平,最终会使发展付出沉重的代价。公平与发展两者应当是统一的,统一在社会主义的目标之下。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力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合理性的评价尺度,合理发展既是生产力不断取得进步的过程,同时也是由人的片面发展走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过程,而生产力的发展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离不开共同体,只有在共同体中,生产力才能得到不断的提高,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为虚幻共同体走向真实共同体提供物质条件;应当最大限度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正确解决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的矛盾提供前提;应当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真实的集体,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对经济行为的公正追求,乃是对人的关怀,经济公正的道德源于现代社会发展的平等要求,共同富裕的追求及人们在具体经济行为中对公正诚信、自由平等及和谐的追求.其载体包括作为实体的经济制度和体制,作为观念的经济思想和经济行为主体的经济活动.它的人文价值主要体现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它为人们提供平等发展机会;保障个人的自由和尊严;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缩小贫富差距、增进人与人的平等.  相似文献   

14.
以强调个体理性和科技进步为价值取向的现代性为人自身的发展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外部环境。现代人在专注于自我占有、自我规定、自我塑造、自我发展的同时,已不知不觉将自己从确定性的传统价值信念中剥离出来,成为一堆零乱的、孤独的、原子式的无根基性的存在者。他们试图依靠控制自然、标榜自我的方式去确证个体的存在价值、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结果却又陷入了信任危机、价值观扭曲以及存在感缺失的困惑之中。只有缔造全面化和互动性的交往关系,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才能真正解决现代性生活方式给人的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5.
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新的发展观的形成入手 ,阐述新的发展观的内涵 ,发展过程形成的条件和发展的目标 ,对人的全面发展进行理性的思考 ,进而确立的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新的发展观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指人在自由人联合体内能最大限度地克服外在条件限制,自主自愿地发展自己的脑力、体力的过程,其前提和真实性体现在劳动实践。元宇宙概念的提出、应用使得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不断交互、融合、发展,甚至演变成共生状态,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全新契机。从物理人到数字人再到沉浸人,让人的发展中的思想情感、认知体验、创新思维、现实需求等方面得到了超越现实空间的自由延伸,以在环境转变的新场域为基础激发人可能发展的无限潜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然而,元宇宙虚拟技术作为成长型新数字技术,其建构的虚拟空间存在未知变数,在人促进全面发展的无限制自由意识下衍生出系列消极行为。要有效遏制消极影响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不断扩散,就需借助技术辅助治理,并依靠强制力作为保障措施,加强元宇宙虚拟空间相关的道德教育,建立健全元宇宙虚拟空间运行规章制度,在外部环境变化与内部自我建设中展现出人全面发展的主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高燕 《求索》2011,(10):132-133
阿伦特的政治思想直接来源于对欧洲现代性危机的思考,并在对人的研究上采用了现象学的方法,在继承和批判海德格尔的基础上提出了她自己的现象学人学观,为人的尊严和权利的讨论开启了一条新的可能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与人之为自由个体有效连接的关节点之根本,以及教育主体之间相互主体性对待和圆融理解之实质所在.在人本文化视阈下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审视与反思,找寻迷失的人,并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主体性建构,按照人的方式,把人实现为人,将思想政治教育应回归幸福本真,实现人的生存与发展内在要求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并由此产生的幸福之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9.
他性格直爽、为人热情,结交了许多朋友;他办事干脆,工作起来没日没夜;他管理科学,深谙市场发展规律;他爱兵如子,带出一支5000人的保安队伍;他倾心保安事业,一千就是十九年。他就是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怀柔分公司经理沈亚彤。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 ,在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解上突破了“人是手段、物是目的”、只从“物”的方面理解生产力、“受动式”实现人的发展等传统观念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作出了新的概括 ,提出了在主客体的良性互动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