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国方式多种多样,法治是治国方略之一,其本质特征是法律是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现代法治的主体仍是人,是民治与官治的统一、治官与治民的统一、以法治国与依法治国的统一.建设法治国家应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相似文献   

2.
关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治与德治的选择 ,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曾有过大量的论述 ,他们的观点虽见仁见智 ,但都表明 ,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 ,法律与道德已成为社会调控机制中的两大法宝 ,德治法治并举是正确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3.
对于国家的治理,法律与道德向来是相辅相成的.江泽民提出"以德治国",把道德建设提到治国方略的高度,这是对我国优良道德传统和伦理治国传统的批判继承,是对西方现代法治文明的批判汲取,也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深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个历史过程.贯彻江泽民"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主要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党政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从严治党,从严治政;二是努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配套的思想道德体系,提高广大群众的道德修养与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选择“法治”为治国方式的坎坷历程证明:对法的继承没有辩证的“扬弃”,对法的价值缺乏正确全面认识,是前期中国法制基础匮乏,“法治”受“人治”禁锢的重要原因;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是法制建设健康发展的关键;理论创新,实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是完善治国方略的保证。历史回眸得到的重要启示是:法治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为中国的未来发展绘就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蓝图的实现,事业的推进,离不开一个庄严而神圣的使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依法治国已成为一种社会共识。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首先需要让法治成为一种思维方式。法治思维,就是按照法治的观念和逻辑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它要求思维主体崇尚法治、尊重法律,自觉将法律付诸实践,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7.
8.
试论邓小平法治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飞 《理论月刊》2002,(6):13-14
邓小平法治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的法治思想零散地分布在他的讲话、著作中,但总体而言,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为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来源。本文以法理分析法,从五个方面提出了邓小平法治思想的理论框架,并进行了初步论证。  相似文献   

9.
刘武俊 《北京观察》2007,(12):15-18
十七大报告对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首次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提出了"弘扬法治精神"的重要命题。报告通篇融汇了法治的精神,堪称是一篇弘扬法  相似文献   

10.
西部开发不仅仅是西部经济的崛起,更重要的是要推动西部社会整体的全面进步和协调发展,最终实现西部人口、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形成西部社会良好法治环境和秩序为目的的区域法治建设,自然也就成了西部开发的题中之义了。...  相似文献   

11.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深刻总结古今中外一切治国经验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正确理解和全面贯彻这一治国方略,对于推进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中西方古代社会,分别出现了两种法治论:中国古代法家的"以法治国"法治论;古希腊雅典的思想家的"法治优于一人之治"的法治论。通过对貌似相同两种"法治论"的解析,可以发现中西"法治论"在内容和精神实质上存在着很大差异,这正是中西走上两条不同的"法治"之路主要原因。研究中西法治理论起源的差异,可以为当代我国法治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法治是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标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为各国人民所向往和追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深刻反省自身几十年建设的得失和客观审视西方发达国家在当代迅速发展的现实之后。在政府主导下开始了法治化建设的转型,并取得了巨大成就。这种法治化转型是社会自身发展的客观理性需求,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并最终转化为推动现代社会变革与发展的巨大历史动力。  相似文献   

14.
自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基本治国方略以来, 依法治国已经成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识。“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写进宪法, 使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中共十六大则进一步提出依法执政的理念。如何推进依法治国和法治国家的建设, 社会各界开展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 作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取得了不少积极的成果, 诸如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加强人们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严格依法办事、加强宪法监督建立健全违宪审查和宪法诉讼制度、制定政党法等等。然而, 笔者认为: 推进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应该是积极推…  相似文献   

15.
罗高利 《中国人大》2013,(13):50-51
在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个长久的历史性过程。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2012年党的十八的召开,经过三十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将依法治国方略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  相似文献   

16.
陈发桂 《桂海论丛》2021,37(1):92-10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用“十一个坚持”对新时代如何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进行了系统阐述和全面部署,这“十一个坚持”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新时代指导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是学懂弄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抓手,必须准确把握和深入理解。具体而言,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包括:党法统一的政治观、以人为本的主体观、领航引行的方向观、宪法至上的权威观、国家治理的依托观、总揽全局的统筹观、治理方略的整体观、尊法崇法的信仰观。  相似文献   

17.
培育公民社会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就没有现代法治国家。然而当前我们仍没有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建设法治政府的实践过程中,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也不够健全与完善。如面对现代社会治理,大多数地方政府官员并不熟  相似文献   

18.
“法治国”的实现是一个过程,它离不开法治的运作。地方法治是法治国的基础,其法治的运作状况关系着国家的法治过程,而地方法治目前又面临着诸多难.点。为此,本文试从地方法治的难点入手,提出解决这些难点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提高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环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保障。全面认识和把握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基本特质与要求,是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的前提条件。提升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要从营造政治氛围、健全法治制度、完善党内法规建设、加强理论培养和宣传等多个维度综合推进。  相似文献   

20.
张瑞祥 《群众》2014,(11):26-26
<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各项法律法规日益完善的今天,信访信闹不信法、中国式过马路、司法腐败、公权力缺乏有效制约等现象屡见不鲜,法不责众的观念依然存在。所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规则悬空、制度空转折射的是法治信仰的缺失。人无信仰,就会心无畏、言无忌、行无序,变得恣意妄为、不加约束。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是要靠党和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全体公民来推动和实现的。只有让法治成为全民信仰,民众才能认同法治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