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郭象的独化说由"有"、"无"以及"玄冥"三个方面的内容构成。郭象以"有物之域"来揭示"性分"是"独化"之"有"的方面,以"自得之场"来揭示"性极"是"独化"之"无"的方面,以"玄冥之境"来表征"独化"是"有"、"无"统一的圆融状态与精神境界。郭象的"独化"既是一种本体,又是一种精神境界,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生命的存在和意义问题,实现"有"与"无"、"有为"与"无为"、"名教"与"自然"、"社会体制"与"个人自由"的统一,最终达至"独化于玄冥之境"。  相似文献   

2.
肖华 《乡音》2011,(10):20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两次"改词"引起广泛关注。汪洋强调要变政协委员"建言献策"为"建言谋策",要从"依靠群众打天下"向"依靠群众治天下"转变。这虽是一家之言,但汪洋"改词"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深入思考之后的执政理念之变。汪洋认为,他改"献"为"谋"是翻过字典的,因为"献"是"恭敬庄严地送给"的意思,感觉有"居高临下"之意,与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  相似文献   

3.
基层政府如何执行存在"张力"的政策?既有研究关注到基层政府在"压力型体制"下通过"变通"、"共谋"等非正式运作执行被上级"加码"的政策。由于"加码"导致既有政策"张力"的增加,作为权力末梢的基层对于"加码"避之不及。吊诡的是,基层时常主动"加码"存在"张力"的政策。如何解释基层主动"制造困难"?本研究以H省J县的村干部选举为案例,揭示基层政府主动"加码"存在"张力"政策的逻辑:主动"加码"被认为是下级向上级"讨价还价"的重要方式,这基于主动"加码"符合上级对完成任务以及晋升的渴求,当基层官员执行存在"张力"的政策时,主动"加码"能够规避政策执行中的潜在风险。简言之,主动"加码"有利于基层官员"卸责"。这对既有研究提供了新的补充:对于存在"张力"的政策,基层政府通过主动"加码"可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相似文献   

4.
巷议二题     
高平 《北京观察》2014,(4):73-73
正关于"利润最大化"有企业负责人堂而皇之地宣称:"我们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乍一听,觉得完全可以理解,甚至无可厚非,市场经济嘛,当然是赚钱越多越好。再一思考,其中就有问题了。我认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一定要有前提,在它的前面应当加上"合理化"与"合法化"这两"化"。所谓"合理化"的"理",就是做事要合乎道理,要有准则,要守住道德底线,要"取之有道",不可以"见利忘义",牟取"不义之财"。所谓"合法化"是用不着解释的,守法是一切公民的义务。搞经营者不能无视市场的法规,不能违法牟取暴利。要互惠,共赢。  相似文献   

5.
“人本”与“物本”的二律背反及其解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本"与"物本"之间存在着一种悖论。人原本是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物只是客体、受体。然而,在"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物却成为主体、本体,而人却沦为客体、受体,不断出现"物本"打压"人本"的现象。要解答这种悖论,需要我们准确把握马克思关于"人—实践—物"之间的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重建"人—实践—物"之间的合理秩序。在现实生产和生活中,则要求我们实现价值观的根本转换,确立以"劳动"为价值本位的对于人的全面关照,确立"劳动—人本"的逻辑而不是"资本"或者"权势"的逻辑,并且贯彻落实"四个尊重"的方针,让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快乐劳动"、"自由劳动"。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应坚持"守"与"变"结合、"虚"与"实"交融、"刚"与"柔"互济、"内"与"外"联动以及"点"与"面"共振的辩证要求。"守"与"变"结合,意味着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既要坚守住基本政治立场,又要在变革创新中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和因势而新。"虚"与"实"交融,意味着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应将对高校教师思想政治问题之解决有机融入对其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刚"与"柔"互济,意味着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既要依托于制度的刚性规约作用,又要诉诸榜样示范、说服教育、人文关怀等进行柔性纾解。"内"与"外"联动,意味着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既要致力于激发高校教师的内在自我省思和思想政治自觉,又要注重对高校教师进行外部的教育管理。"点"与"面"共振,意味着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既要进行专项性实施,又要实现"联合作战"。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从人的历史生成过程中理解人的意义,这样的理解是一种"信仰"。觉"知"人的"自由自觉"的本性,怀"为人类福利而劳动"之"情",立"人类解放"之"意"——这是一种"知"、"情"、"意"相结合的"信仰"。基于人的生存实践来解读"信仰",这既立足个人的"感性"的生存体验,又阐明了人的历史生成性,同时又强调人的"类"的"继承性"。以历史的"类"的"继承性"和基于能动的实践生成性来对应所谓纯粹逻辑的或者直觉体悟的"先在性",无疑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个体"与"类"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声音     
<正>中华文化强调"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义以为质";强调"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德不孤,必有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贫济困"、"不患寡而患不均",等等。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发表讲话,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邓帮云  俞理明 《求索》2012,(9):203-204
"名"与"实"是语言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长期以来,"名""实"关系的讨论很多,一般多从宏观的角度展开。我们以"枷"和"连枷"的关系为例,从微观上论述名实的动态变化及相互适应。学界多认为"枷"就是"连枷",两者完全是一回事。我们分析认为"枷"本指单木式脱粒农具,它指"连枷"是在连木式产生以后。从"枷"与"连枷"的关系上,论述"名"滞后于"实",当"实"发展变化到一定程度,"名"才发生变化,以适应"名副其实"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实现"中国梦"是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坚定道路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精神气度。在"寻梦"、"追梦"、"筑梦"的历史进程中,道路问题至关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逼"出来的一条正路,也是"闯"出来的一条新路。在实现"中国梦"的重大政治语境下,这条新路为实现"中国梦"指明了方向。坚定道路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梦"的动力源泉。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共同发力,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整体推进,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拜物教批判内含着事物化与物化两个向度。一方面在"事物化"的层面看,价值概念构成了人对"事物"依赖性社会中"个人受抽象统治"的建构原则;另一方面从"物化"的意义上讲,价值往往被"非批判实证主义化"、"实体化"、"先验化"、"非实践化",从而使得仅具"历史正当性"的资产阶级价值获得"永恒信念"的外衣。如今,在社会现实中进行价值再造,不可能以"灵知主义"、"救赎"等观念来补救。我们需摆脱"观念批判"的套路转而植入政治经济学批判,方能真正理解"高位阶"的价值概念,同时必须在"人类感性活动"中辩证处理"低位阶"与"高位阶"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2.
詹贤武 《新东方》2004,(12):27-33
"诚信"一词的产生,孕育于商朝晚期至春秋时期,形成于战国时期。现代汉语语境中的"诚信"基本含义是"诚实守信",这与古代的"诚信"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中国古代的文字使用,以单音词居多,因而"诚"与"信"最初是单独使用的。由于"诚"与"信"的意义和使用有许多相同相通之处,因此后来逐渐结合,形成了双音词"诚信"。它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的主流精神之一。  相似文献   

13.
熊树文 《创造》2013,(7):100-101
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智者乐石。"若说"乐石",我推崇的当属昆明白鱼口云南省交通休养院石文化博物院的"三希堂"奇石珍品了。"三稀堂",是石博院的专题精品展区。据说,名受乾隆皇帝的御书房"三希堂"启示,只是他们将"希"变为"稀",意在说藏品稀有、稀奇、稀罕。展区设有"寻根堂"、"佛缘堂"、"百鸟堂"、"观鱼堂"、"文宝堂"。是否"三稀"?你不妨随记者一道走走看看,再下结论不迟。不过日前,听说一位韩国女士参观后,很是兴奋。她说:"韩国也玩石。石有质、形、弦、色与呈像和意境六美。但这里的神妙,可能是独到的。"  相似文献   

14.
赵恒君 《湖湘论坛》2015,28(2):119-123
关于儒墨两家思想比较研究,学界多有讨论和辩争,有主张二者是异名同实、本质为一的,也有认为原则有别的。对此,在立足前人之论的基础上,分析儒墨两家"仁爱"与"兼爱"的异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儒家讲"爱",发自人之内在性情,以"情"说"爱",由"爱"而"仁’;墨家讲"爱",以"情"为"理",由"理"说"爱"。儒家讲"爱",严于"利"之界限;而墨家"兼爱",则以"交相利"之"利"来诱导。儒墨"爱"之学说的差异使得儒墨两家不仅各趋一途,而且其现实性与理想性的亲和程度也大大影响到儒墨两家在后世的存续。  相似文献   

15.
散木 《同舟共进》2008,(7):43-46
暑天,看了蒋泥的新著《老舍之谜》(中国书店2007年版)。新文学史上"鲁郭茅巴老曹"六位大师之一,老舍,他有怎样的"谜"呢?蒋泥共列出"出生"、"出道"、"情爱"、"创作"、"离乱"、"个性"、"地位"、"自杀"8个"谜"。至于穿插在8个"谜"中的数十个"问",也大致概括了老舍的一生与创作。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通过"价值"概念与人的存在方式的相关性,开启了"规训政治学"的思考。"价值"不仅成为人的劳动乃至人的生存的"规训"手段,也是"人受抽象规训"的存在论基础,而"剩余价值"则揭示了现代世界"规训"的根本秘密。在认识论方面,"价值"的实体化"错认"构成了人的拜物教"支配方式"。在马克思看来,拆解"价值"规训必须瓦解资本主义生产的占有原则,因此,只有辩证地处理"价值"规训问题,才能走出资本逻辑为主导的社会。  相似文献   

17.
"饭局"一词源于宋代。"局"原是下棋术语,后来再引申出"圈套"之意。"饭"与"局"组合,意为把"局"设在饭里,形象生动。历史上饭局的故事不胜枚举:春秋的齐相晏子"二桃杀三士";蔺相如渑池会上屈秦王,保赵国  相似文献   

18.
从"郑"、"声"两个概念入手,即可发现"郑声"含义的广泛性及其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所起的变化,进而发现"郑声淫"即"郑声"在形式和内容上"过其常度",因此在春秋时期"周室衰微"、"礼坏乐崩"的特殊时代背景下,为维护代表旧秩序的"雅乐",孔子要求取缔代表新秩序的"郑声"而呼吁"放郑声"。自孔子提出"放郑声"、"郑声淫"、"恶郑声"以来,学术界对于相关问题一直聚讼不已,迄今仍无定论。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郑声"为何、"郑声淫"之"淫"该作何理解以及孔子"恶郑声"、"放郑声"的原因何在,以期对相关问题做出较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姬建民 《前进》2016,(5):56-57
正繁荣文艺创作、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精神"都离不开文艺批评。盖因"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导风尚的重要力量"。然而,文艺批评必须"说真话"。"说真话"是文艺批评的"良心"。文艺评论的现状需要"说真话"。目前,文艺批评总体是好的,但"不说真话"的现象大有存在。一  相似文献   

20.
沈善增 《传承》2011,(19):66-67
古往今来,人类文化以价值取向定位,只有崇德文化与崇力文化两大种。中华文明之所以优越,就因为两千五百多年前,《老子》明确提出了"道德"的概念,确立了崇德文化话语。但《老子》所言之"道德",与今天使用的与"法律"相对而言的"道德"概念有所不同。今天所指"道德",在古时属于"礼"的范畴。"道德"属于伦理范畴,但处于伦理的高端,"礼"则属于伦理的底线。今天通常认为"法律"是约束人的行为的底线,其实"礼"(游戏规则)也是约束人的行为的底线,只不过这是一种文化观念的底线。崇德文化之"德",使用的是"道德"的古义,或谓"本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