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文化大众化,是指网络文化由其互动性、匿名性、娱乐性等特点所决定的受众面、参与度、丰富性、多样化不断增加的趋势和过程,具体表现在传播主体的大众化、传播对象的大众化、传播形式的大众化、传播内容的大众化、传播媒介的大众化等五个方面.网络文化大众化给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诸多问题,当前要注意从建设高质量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提高网络过滤技术、开发网络文化产品、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重视网络道德建设、开展网络心理咨询等方面采取措施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2.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举措。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渠道。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评价思想为研究对象,从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价值、目标、主体、方法、效果等方面的评价,发掘概括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评价观,对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研究设计适合当代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传播方式,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传播效果。本文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在青年中的传播方式,应利用群众化语言进行传播、利用现代网络进行传播、发挥榜样在传播中的作用、结合红色文化产业化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4.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过度注重政治功能,忽视了其文化功能的发挥,故其效果并不理想。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文化传播功能,文化传播也有利于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因此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传播功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传播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就必须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随着微博在大学校园里的极速推广,大学校园里逐渐形成了蕴涵着文化传播、人际交往、社会心理、生活方式等多种复杂语义的微博文化.借助微博文化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可凸显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减少教育过程的局限性,提高教育效果的交互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6.
网络——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视的新载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万柏 《理论月刊》2003,(5):111-115
在信息网络化的条件下,网络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视的新载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具有信息的海量化和专门性,信息传播和更新的快捷性,传播手段的兼容性,传播方式的交互性的特征.以网络为载体是用先进文化占领新的思想阵地的迫切要求,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要求.通过网络大力传播与我国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点、道德规范以及其他先进文化,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思政网红"生产和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富媒体时代下非娱乐化、非利益化、有价值导向的"另类儿",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革新派",更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佼佼者"。在传播特质方面,"思政网红"具有个性化的符号、以受众为中心的意识以及线上线下的融合机制。在生成机理方面,网络场域与技术文化是其萌芽的土壤,青年需求与教育要求是其生长的条件,青年追捧与自身助力是其成熟的催化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成功经验,这为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供了积极和生动的经验,启示思想政治教育者应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有"我"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和高校要重视网络阵地,把握时机契机,协同做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8.
针对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途径和方法的难点,破解之法在于大宣传理念的固化,分层分众的精细化,基层传播载体的亲民化,网络传播的活化,保障机制的强化及经典文本的通俗化等。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途径和方法有赖于全面深化改革成就的取得、民生问题的根本解决、政治生态的改善、思想文化环境的优化及海外传播的拓展等。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节日是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就内容而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涵盖了天人关系、伦理关系和生命意识;就形式而言,中国传统节日具有规范性、审美性和参与性等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传统节日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从理论建设、仪式教育以及网络创新等三方面开发和利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0.
论思想政治教育与社区文化建设的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论述思想政治教育和社区文化建设关系的基础上 ,指出社区文化建设是搞好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同时 ,思想政治教育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具有导向功能、文化传播功能和文化创新功能。  相似文献   

11.
自媒体时代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环境、内容、形式、观念等方面带来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政治文化冲击、内容低俗、学生网络依赖等诸多严峻挑战.在自媒体时代应该通过加强自媒体交流平台建设、自媒体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建设、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等措施来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教育的新领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开拓网上新空间,构建网络阵地。大力加强校园网络建设,把好校园网信息传播入口关,增强网络思想教育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新任务,为研究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人们头脑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要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被广大人民群众真正理解、掌握与接受,并转化为投身社会主义改革建设事业的内在动力,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与时俱进,从其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不断创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的大众化。本栏目发表的两篇文章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方法的大众化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供政工师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朱慧  吴东华 《理论月刊》2013,(3):153-15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文章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大众化面临着西方民主理论的渗透、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人民民主意识的淡薄,以及民主制度发育的不健全等诸多问题与挑战.于是提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合理吸收中国政治文化传统的民本思想,加强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的传播和教育,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话语权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牢牢把握网络话语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话语权应该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交流方式、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构建网络意识形态宣传机制等方面进行发力,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吸引力。  相似文献   

16.
高校网络舆情有传播主体与传播渠道虚拟化、传播过程不确定性强、传播效果容易群体极化等特点,其发酵传播对高校的社会形象和声誉等方面,具有较大影响。为应对信息时代引发的挑战、抓住信息时代赋予的机遇、紧跟信息时代呼唤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经历一场从理念到方式的全方位变革,逐渐走向科学化。在高校网络舆论事态苗头时期如何防微杜渐、高校网络舆论事态发展中如何控制引导、高校网络舆论事态后续如何持续教育、高校网络舆论事态不良影响如何修正等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奎刚  曹源 《传承》2012,(22):44-4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校园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将会越来越密切,充分发挥网络文化载体作用,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提出在校园网络文化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以促进校园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校园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将会越来越密切,充分发挥网络文化载体作用,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提出在校园网络文化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以促进校园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平等性、快捷性、广泛性、多样性、非控性、多元性等特点。网络文化的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变化,它既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又对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应该大力研究网络文化,发展网络技术,全面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迎接网络时代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王宇航 《前沿》2004,(12):184-187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发展、自我体认、人格形成等方面产生了很多负面的影响 ,通过多维建构的设计 ,从导向基础、双元互动、分层、教育系统化等几方面打造“思想政治工作教育链” ,实施“攻心”战略 ,整合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