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追寻彝族女性的历史足迹,不难发现彝族妇女不仅在政治、军事上有过抗元王朝统治的杰出领袖奢节和明代西南最有作为的女政治家奢香,而且有过著名的文学家和文艺理论家。如果从女性的角度看文学,或从文学的角度看女性,则彝族的女性在文学生的造诣及影响丝毫不逊色于在政治上的贡献。然面以往彝学研究的注意力有明显地偏露于女政治家面忽视女文学家的倾向。事实上,历代彝族的女文学家曾为她们所热爱的民族献出过很多的爱,在彝族文学史上占有很高的位置,不应以冷漠的态度对待她们和她们的传世佳作。值得提及的是,本文所论的女性文学,包括女性作者及以女性为主体骨容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2.
正彝族,支系繁多、分布地域较广,每个区域的彝族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服饰,其中,居住在红河地区的花腰彝族(属云南彝族尼苏支系,俗称"花腰彝"),因其服饰颜色绚丽夺目、独具特色而引人关注。独特的服饰工艺石屏县约有花腰彝3万多人,80%居住于县域北部的哨冲、龙武和龙朋三个乡镇。其服饰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颜色搭配运用、剪纸工艺与刺绣手法的结合以及彩虹纹饰的运用等方面。花腰彝除了与其他彝族支系一样崇尚红色和黑色外,特别长于多色彩的大胆运用。如花腰彝女性服  相似文献   

3.
正彝族服饰,蕴藏着民族信仰崇拜与民族文化内涵,展示着彝族女性心灵手巧与智慧灵气。近年来,楚雄彝族刺绣工艺通过产业化方式,在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间寻找到了契合点。产业化实践目前,彝绣企业运作的方式主要为"企业+行业+绣娘"的模式,企业指刺绣企业,行业主要指协会,如  相似文献   

4.
彝族舞蹈是彝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彝族舞蹈种类丰富,动作技巧多样,需要表演者有极高的动作协调性,非常具有观赏性。同时,彝族舞蹈是彝族人民娱乐或庆祝的方式,其动作来源于彝族人民的劳动生产、娱乐活动以及婚恋场景。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彝族舞蹈表现出其独特的审美特质。彝族舞蹈的形体动作极具魅力,具有原始古朴之美、纯真质朴之美、朴素简洁之美、自然和谐之美以及情感细腻之美。  相似文献   

5.
"死给"作为彝族地区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国家法和彝族习惯法对此都有不同的认识和处理方式。彝族习惯法作为该民族历经千百年发展而得的产物,至今仍然具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在彝族地区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们要推进彝族地区的和谐与法制建设,就不能忽视彝族习惯法的影响力和其对国家法的补充作用。因此,从彝族习惯法和国家法对"死给"现象的不同界定入手,分析彝族习惯法与国家法二元并存的成因,并进一步基于"死给"现象来进一步的探讨彝族习惯法和国家法的互动路径。  相似文献   

6.
毕摩是彝族原始宗教祭祀的主持人,不仅拥有古代彝族文书典籍的编撰权力,还履行着占验民族吉凶的"神判"职能,对彝族宗教文明传承起着决定性作用,彝族毕摩档案是毕摩以历时性的书写方式记录整理的直接反映彝族社会面貌的历史文献,由于毕摩是其创作、沿用、传抄与保存的唯一主体,使得彝族毕摩档案具备了鲜明的宗教属性,并以其"准道德"的伦理关怀、非宗教范畴的情感超越性以及体察生命的人性哲思,构筑了原始宗教的美学框架。  相似文献   

7.
彝族花腰服饰刺绣中的原始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春玲 《今日民族》2006,(11):45-46
彝族支系众多,分布较广,各支系除生活习俗和居住环境的不同外,其服饰也各有特点。居住在石屏境内的彝族尼苏花腰人的服饰刺绣不仅做工精细,花样繁多,色彩艳丽,而且它的每一个图案都记载着花腰人的生活愿景和神话传说,折射着彝族的历史、分支、迁徙,寄托了彝族花腰人的原始图腾崇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是一部展示彝族花腰文化史的经典作品。花腰服饰的形成与其周围的山川景物和自然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是彝族花腰人在长期的生活生产积累中认识世界和审美意趣的总和。走近彝族花腰人,欣赏花腰服饰刺绣,你会感受到那古朴、清新、粗犷而…  相似文献   

8.
万志琼 《创造》2011,(5):86-87
彝族妇女勤劳、智慧,她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手工艺刺绣与服饰文化。然而,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彝族妇女的刺绣与服饰面临传承危机,传统手工艺艺人不断逝去,年轻人不会刺绣,也很少穿本民族刺绣服装。因为,在以往的教科书中缺乏对少数民族女性民族民间文化知识、经验的介绍,更没有少数民族女性知识和经验的记载。  相似文献   

9.
《中国妇运》2020,(4):16-17
昭觉县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县,全县辖47个乡镇,34.18万人口,其中女性16.83万人,彝族占比为98.53%。截至2019年底,未脱贫户有0.71万户,未脱贫人口3.31万人,其中女性1.62万人,贫困发生率降到11.3%。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赴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解放乡火普村,考察脱贫攻坚,为彝区人民带来了党中央的关怀和温暖;2019年1月,全国妇联主席沈跃跃到昭觉调研指导妇联工作,给昭觉妇联和广大妇女以极大的鼓舞和鞭策。  相似文献   

10.
四川彝族民歌音乐风格及传承价值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彝族民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记录了彝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民风民俗等多样的彝族文化,在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研究四川彝族民族的音乐风格,探索其艺术价值,能更好帮助我们从四川彝族民歌中汲取养料,创作出更多的好的音乐作品。现代音乐的发展离不开民歌的滋养,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深入探索四川彝族民歌音乐风格及传承价值,以期更好激发民歌的原生态的丰富意蕴,做好民歌的传承与保护工作,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四川彝族民歌,了解我国悠久的民歌音乐文化,让四川彝族民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1.
以普雄地区习惯法为考察重点,介绍凉山彝族习惯法的概念以及普雄地区习惯法的具体内容,剖析了凉山彝族习惯法的特点和作用。凉山彝族习惯法在弥补国家法的不足,维持社会秩序以及传承彝族法律文化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并发挥其积极作用,努力克服其消极影响,从而在凉山彝区社会中实现法治现代化与传统法文化的和谐发展,推进民族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2.
黔西北彝族服饰及其图纹美学试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彝族服饰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黔西北彝族服饰传统纹样蕴含着深层的民俗内涵,服饰图案中还隐现着原始图腾崇拜的影子。多元化整体美,以自然美作基调加上崇拜性思想的反映,是彝族服饰图纹艺术特点的组成元素。受这些元素的影响,形成了彝族服饰图纹的美学观念,并以此为尺度指导、衡量服饰图纹的式样、色彩和装饰的方式与布局,形成彝族服饰的独特风貌,表现出其个性化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3.
黄忠瑶 《传承》2010,(12):158-159
生存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相对隔绝的彝族具有相对独立封闭的传统文化。其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在祭司"腊摩"手中延续、散布和流传至今。但在经济全球化冲击下,彝族传统文化渐失,祭司"腊摩"呈现后继无人的局面。通过分析祭司"腊摩"在彝族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希望引起广大学者对彝族传统文化的关注,意识到祭司"腊摩"在彝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彝族传统社会存在的几种不同社会形态的道德入手,探讨了彝族传统道德的几种主要表现形式,并对其在当代的意义做了一些尝试性的分析,希望能对今天彝族地区的道德建设提供一些可参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石屏是云南省彝族人口比例较高的县,其主要聚居地是龙武、哨冲、龙朋、牛街四个乡镇,其他乡镇有零星分布。彝族属于石屏的土著民族,其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二世纪我国的古籍就有彝族的记载,直到民国年间,仍沿袭旧称“倮罗”、“夷族”。石屏的彝族支系有花腰、三道红、仆拉、山苏。  相似文献   

16.
《查姆》是彝族的重要史诗之一,全面展示了彝族先民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对自然万物起源的看法,在阐发观点时融入了大量阴阳五行观。通过对文本及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后发现,彝族史诗《查姆》的阴阳五行观是在彝族、汉族文化理念相互交织后的结果,确立了阴阳五行观之后,被运用到彝族群众的日常生活中。阴阳五行观作为彝族人民传统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以该世界观为基础,创造了"十月太阳历"等令世人赞赏的优秀传统文化。因此,研究彝族史诗《查姆》中的阴阳五行观,对全面掌握其内容及运用,提升对阴阳五行观的认知水平,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生存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相对隔绝的彝族具有相对独立封闭的传统文化.其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在祭司"腊摩"手中延续、散布和流传至今.但在经济全球化冲击下,彝族传统文化渐失,祭司"腊摩"呈现后继无人的局面.通过分析祭司"腊摩"在彝族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希望引起广大学者对彝族传统文化的关注,意识到祭司"腊摩"在彝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生活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西山的彝族同胞,逢农历六月二十四日都要举行隆重的“咪枯骷”祭祀活动。“咪枯骷”是彝语,意为“叫地脉魂”,因为整个活动不准女性参加,今人给它取了个时尚的名称——“男人节”。如今,“咪枯骷”活动保留最完整的地方要数弥渡县石甲彝族村委会的石佛哨村。  相似文献   

19.
彝族是我国西南地区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有“纳苏”、“诺苏”等20多个支系,早在远古时代其先民就已在滇池、邛都(今四川西昌东南)等地生息繁衍,过着游牧或农耕为主的生活。云南是彝族人口最多的省份,全省大部分市县都有彝族分布,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彝族的主要聚居区。据1997年底统计,全省彝族人口4284万人。彝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为六大方言;彝文文献达万卷之多,真实地记述了彝族历史、哲学、宗教、医药卫生等方面的内容。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彝族创造了自己富有特色的科学文…  相似文献   

20.
古彝文和现行规范彝文同是彝族人民的文字,应当受到彝族人民同等的爱护和重视,使其在不同的使用范围内起到各自应有的彼此不能替代的作用。在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如能使其配合得当,分别使用,将可发挥二者的作用,促进彝族地区文化科学事业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