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9月以来,最高人民法院相继公布了《人民法院审判人员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人民法院审判纪律处分办法(试行)》和《最高人民法院督导员工作条例》。这不仅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的部署和要求、确保司法公正的具体措施,也是进一步强化人民法院内部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
苏泽林  李轩 《中国司法》2009,(12):12-16
为加强对司法审判工作的指导,弥补立法和司法解释的不足,确保司法统一,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在其《公报》上定期发布指导性案例,供各级人民法院参考。稍后,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庭室开始选编出版各种形式的连续性案例汇编,以指导下级法院特定领域的审判工作。1999年,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1999~2003)》(即“一五纲要”),明确规定从2000年起,经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适用法律问题的典型案件予以公布,供下级法院审判类似案件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改进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保证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司法公正,特制订本条例。 第二条 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是最高人民法院聘请的对人民法院审判工作、队伍建设进行咨询、提出建议的人员。 第三条 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由著名法学专家和知名人士担任。 特邀咨询员由最高人民法院聘请,每届任期三年。  相似文献   

4.
自上世纪80年代,最高人民法院即开始将发布案例作为指导下级法院审判工作的重要工作方法,理论界和实务界很多研究成果也呼吁在中国的审判实践中引入判例或者案例。进入新世纪后,最高人民法院在《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中第一次正式提出要"建立和完善案例指导制度”。  相似文献   

5.
为更好地发现人才,选贤任能,提高审判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改革干部制度,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和更好地完成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任务,最高人民法院决定,在本院书记员、助理审判员  相似文献   

6.
通过案例解释法律:最高人民法院案例指导制度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50年代,最高人民法院确认其"编纂案例"具有"比照援引"法律效力的法理学,是认为案例与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对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解释的两种不同形式。1985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创办公报发布案例实践编纂案例之初,又提出案例的法律效力为供各级人民法院"借鉴"。2000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开始"公布案例"并建立作为中国司法制度一部分的"案例指导"制度。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案例的经验及其建立案例指导制度的目的表明,公报案例与司法解释都是最高人民法院对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并同时构成最高人民法院指导全国法院审判工作的法律工具。  相似文献   

7.
全国法院审判管理工作座谈会日前在贵阳召开,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对会议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面总结全国法院开展审判管理工作以来形成的基本经验,进一步深化对加强审判管理工作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审判管理观念,进一步完善审判管理工作机制,规范审判管理行为,进一步创新审判管理方式方法,促进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工作科学发展。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沈德咏作了重要讲话,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刘学文作了工作报告。本刊特此约请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周建平对"贵阳会议"进行解读,并摘发部分法院成功经验,以期推动全国法院的审判管理向纵深发展,最终实现人民法院工作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2011年5月12-13日,由光明日报社、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和法学院、人民法院报社以及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共同举办的中国特色案例  相似文献   

9.
根据党中央的部署,由最高人民法院牵头承担、相关部门参加的9项改革任务现在已经基本完成。这9个改革项目分别是:死刑核准制度改革,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制度改革,民事、行政执行机制改革,民事、行政案件审判监督制度改革,人民法庭工作机制改革,未成年人司法制度改革,审判公开制度改革,人民法院诉讼收费监督制度改革,初任法官选拔和任用制度改革。为回顾改革历程,总结相关经验,本刊杂志社特邀请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办公室,以该9项司法改革任务的完成情况为内容,撰写相关专题报告,并自本期开始每期刊登1至2篇报告,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司法解释工作的若干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条 为规范司法解释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人民法院在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由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司法解释。 第三条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司法解释,必须经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 第四条 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并发布的司法解释,具有法律效力。 第五条 司法解释的立项,由最高人民法院各审判业务庭、室,根据审判工作中应用法律的问题,提出意见,经研究室协调后,分别报分管副院长批准。  相似文献   

11.
1999年,最高人民法院在第一个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中提出了建立法官助理制度的设想,旨在重新合理配置司法资源,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2004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确定了18家法院进行法官助理制度的改革试点,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作为试点法院之一,进行了积极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赵沨 《人民司法》2012,(21):50-51
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2012年年会暨人民法院文化建设与人民法院工作理论研讨会于10月18日在天津召开。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致信表示祝贺,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会长沈德咏出席会议并讲话。王胜俊首先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向一直以来热情参与审判理论研究、积极支持人民司法事业发展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3.
人民法院司法统计由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管辖,这种部门负责的垂直体制和工作机制从司法统计专业化特点出发,有利于司法统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有利于统计参与司法审判工作管理。但由于法院审判和执行工作的主导地位和司法统计工作的隶属性、辅助性、服务性角色,导致司法统计工作改革长期滞后于人民法院各项工作的改革和发展,司法统计工作地位越来越边缘化,呈现出许多困难和矛盾,影响司法统计工作的发展和整体功能的发挥,必须转变观念,以司法审判管理和信息咨询为进路作全面的改革和再造。  相似文献   

14.
审判庭是各级人民法院依法成立的审判机构,是各级人民法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人民法院组织法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可以设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庭、经济审判庭和行政审判庭,中高级人民法院设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庭、经济审判庭、行政审判庭,根据需要还可以设其他审判庭;最高人民法院设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庭、经济审判庭、行政审判庭和其他需要设立的审判庭。审判庭设庭长、副庭长。人民法院组织法和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对各级人民法院的组织和职权,以及审判委员会、合议庭等审判组织的设置、组成、职权  相似文献   

15.
合议庭与审判委员会作为审判案件的组织形式,两者之间的法律关系和地位如何?现行的《人民法院组织法》(下称《组织法》)虽然没有直接给出明确规定,但在我国司法实践的过程中早已形成了两者低与高、服从与被服从的法律地位和关系。这种法律地位和关系,随着《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的规定“审判委员会的决定,合议庭应当执行”和《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1999年-2003年)第二十二条“审判委员会作为法院内部最高审判组织”的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合议庭工作的若干规定》(下称《若干规定》)第十二条的职责划分,  相似文献   

16.
改版寄语     
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公报》通过公布最高人民法院文件、司法解释和由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的典型案例,指导各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宣传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展示人民法院的司法水平,内容和质量不断提高,权威性不断增强,较好地完成了党组交给的任务。 形势在发展,时代在前进,人类历史即将跨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审判工作将面临  相似文献   

17.
审判委员会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司法制度。《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其"任务是总结审判经验,讨论重大的或者疑难的案件和其他有关审判工作的问题。"2010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改革和完善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制度的实施意见》,再次肯定审判委员会在总结审判经验,指导审判工作。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2011年11月28-29日,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座谈会在浙江杭州召开。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对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奚晓明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浙江省副省长毛光烈和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齐奇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庭室、全国各高级人民法院、部分中基层人民法院、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的代表,最高人民法院特约  相似文献   

19.
2003年3月26-28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广东省佛山市召开全国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研究当前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任务。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出席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20.
正确处理好上下级人民法院在审判工作中的关系,对当前的审判实践是很有实际意义的。我国宪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最高人民法院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上级人民法院监督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很明显,这不同于行政机关的上下级关系。行政机关的上下级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隶属关系,在业务上,上级行政机关领导、指挥下级行政机关的工作,下级行政机关听命于上级行政机关。而上下级人民法院在审判工作中是一种监督关系,这种监督关系,根据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精神,又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