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农村社会阶层的土地价值认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价值认知是农村社会各阶层进行土地流转的心理基础,它直接决定着农村社会各阶层对待土地的态度与行为、土地流转的速度与规模。农村社会阶层对土地价值的认知存在着显著差异:从农村整个阶层体系来看,不同阶层对同一种土地价值的认知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从土地价值的类别来看,农村社会阶层对不同土地价值的认知也存在显著差异;农村社会阶层对土地价值认知的差异是由不同阶层的构成特征所决定的。因此,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必须要区分不同阶层的构成特征,选择不同的土地流转方式。要结合各地实际,因地制宜,促进土地流转的有序化。  相似文献   

2.
正"土地流转"是我国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它在促进土地、资金、生产技术等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也为农民带来了传统经营方式难以企及的效益,使农村经济改革有了新的突破。看了《当代广西》今年第4期刊发的《土地流转"转"出富民路》,在为隆安农民致富感到欣喜的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农村"土地流转"还存在口头  相似文献   

3.
农村社会阶层的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选择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农村社会阶层的土地流转意愿和行为选择是农村土地流转顺利进行的基础。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农村社会阶层的土地流转意愿、行为选择各不相同;阶层意识和阶层特点是影响农村社会阶层土地流转的意愿和行为选择的主要原因。要实现土地流转的有序性,从政策层面来看:一是要区分阶层特点,遵从不同阶层土地流转意愿,实现土地流转的自愿性;二是要区分阶层特点,合理选择土地流转形式,实现土地流转的多样性;三是要区分阶层特点,明确土地流转参与主体,实现土地流转的高效性;四是要区分阶层特点,转换村级管理者阶层角色,实现土地流转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4.
<正>应尽快出台《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实施细则》,建立健全规范土地流转的长效机制。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是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发展的大事。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这再次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对土地流转工作非常重视。"土地流转对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意义重大,但也仍存在一些需要适应新常态的问题。"全国  相似文献   

5.
张引  杨庆媛 《求索》2014,(8):32-36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改革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具体体现在流转方式和收益分配、监管制度建立等方面。通过分析上海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践,发现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改革中,土地流转方式主要有公开出让复垦土地、出让指标并就地落地和出让指标异地落地三种,流转模式按宅基地、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建设用地指标不同划分为"宅基地置换"、"建设公共租赁房"、"征地留用"等十种。当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面临集体土地产权不清、流转收益分配及监管制度不完善、流转程序和机制不健全、现行法律制度存在矛盾和盲区等问题。反思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改革对我国土地制度改革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土地流转一定要尊重农民意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力 《政策瞭望》2003,(12):27-28
“农户在承包期内可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善流转办法,逐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这是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一贯政策精神的进一步明确和重申。这既是对农民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充分肯定,也体现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对保护农民权益、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土地流转是农业和农村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近年来,特别是在土地二轮承包后,土地流转的规模有所扩大,开始由沿海和城郊向内陆扩展。在实践中正确引导土地流转、确保中央的土地流转政策不走样,确保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在流转中不受侵害,这是有关专家和政府官员从不同的层面反复强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燕 《重庆行政》2017,(4):70-72
<正>一、现行土地流转制度与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立的适应性分析我国农村现行的土地制度,主要是贯彻执行国家第二轮土地使用权延包"30年不变"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政策。这一政策是改革开放初期第一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延续。现行土地流转制度由于自身制度缺陷的存在,使得它与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不相适应,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农村土地流转的体制性  相似文献   

8.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在中国目前法律框架下是不受肯定的,但是出于对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农民合法利益的保护,流转是十分必要的,且事实上存在的地下流转市场呈失控状态。因此,立法对宅基地流转予以确认,建立良好的流转管理体制,对维护农民的利益是十分必要的。土地权利和利益的合理配置,也是实现社会公正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自上世纪80年代我国在农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国家又逐步放开了对农户土地经营权流转(简称土地流转)的限制,党和政府先后制定了多部法律法规及涉农文件对农村地区土地流转进行鼓励和规范。实践证明,推动土地有序合理流转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时代进步的表现,对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重庆秀山自治县梅江镇的杨平,以前对土地承包政策不了解,怕吃亏上当,对土地流转很是排斥。而现在,他却放心大胆的将土地流转出去,安安心心的在承包了他家土地的三磊田甜公司务工,除了土地流转收入外,每月又有了固定的工资收入。之前在秀山自治县,像杨平这样"无知"的农民有很多,由于不懂土地承包政策,排斥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今年初的县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县人大代表糜良政提出的一条建议,让很多原本"无知"的农民变成了"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土地流转成为工业化进程中,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也是新形势下农民发展的诉求。土地流转旨在保障农民在市场中获得充分的经济利益,应充分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规范土地流转的方式,形成合理有序的流转机制;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增加土地经营收益;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罗迈钦 《求索》2014,(6):77-80
基于湖南旨60县、1500乡镇、4500个行政村、225792个农户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发现,制约农地流转的瓶预主要是:农地流转服务平台缺位导致的信息不对称;缺乏新型土地流转主体导致的农地流转需求不足;农地流转价格机制不健全导致的农民利益受损;农村社保体系不健全导致农民无法解除后顾之忧;部分农民就业渠道狭窄导致对农地的过度依赖。要破解这些瓶预必须打造农地流转服务平台,培育新型土地流转主体,建立价格评估机制,完善农村社保体制和增加农民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3.
土地流转是农村土地改革的基本方向。家庭农场作为新型的土地规模经营主体,需要实现土地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在土地流转中面临众多困难和问题。本文以山西省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为样本,从家庭农场建设的视角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进行了新的审视,为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提供建议,包括统筹农村土地资源,节约土地交易成本;规范土地流转程序,降低土地流转风险;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农户土地流转;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坚持自主自愿流转。  相似文献   

14.
<正>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在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新阶段,推进以土地流转为重心的农村经营机制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需要。一、国内外农村土地流转实践的启示虽然存在国情的差异、地域的特色,农村土地流转都是很多国家农村产权制度的重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流转中的农民权益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流转是我国进一步释放农村生产力以及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具体实践中,本来应该基于农民自由、自愿基础上的土地流转却经常出现违背农民意愿的强制性流转行为,这给农村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因此,必须建立有效机制来约束土地流转中的地方政府强制行为.  相似文献   

16.
实行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合理地流转,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有利于合理规划和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现代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集中连片种植,向局域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帮助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下面,笔者就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谈几点粗浅的体会和认识。一、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平台建设。县  相似文献   

17.
<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以下简称土地流转)问题,是现阶段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解决好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村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也关系到首都和谐稳定的大局。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推动土地流转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流转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对甘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特点与模式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前甘肃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土地流转政策宣传,消除农民思想顾虑;健全土地流转机制,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弱化土地保障功能;发展土地流转市场,培育市场中介组织;构筑土地流转体系,强化土地流转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周正宾 《传承》2008,(12):50-5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动态性、长期性、主体性和全面性等特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改革"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制度,建立土地流转市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建设现代化的农业;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培养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20.
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城镇化进程","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城镇化与土地使用权流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建立是城镇化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可为土地使用权流转提供契机和空间.当前特别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