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社会从近代向现代转型过程中,陈独秀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作为引领潮流的一位思想巨人,其社会变革活动与报刊活动密不可分。《安徽俗话报》作为陈独秀早期创办的报刊,是其阐述革命启蒙思想的最初阵地,蕴涵着他后来成熟时期思想的某些重要火花。  相似文献   

2.
作为近代中国著名政治活动家和启蒙思想家,陈独秀非常重视新闻媒体的巨大威力。从江南乡试接触《时务报》受启蒙,到反袁复辟创办《新青年》倡革新,再到国家危难之时创办《热潮》讲抗日,他创办过多种报刊。新闻实践长期伴随他的政治活动,并使他积累了丰富的新闻经验,具有精湛的新闻工作艺术。  相似文献   

3.
“五四”前后,瞿秋白称陈独秀为“尊师”“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这一时期,有一个名字几乎震动了整个中国,他就是陈独秀。陈独秀的祖籍是安徽怀宁,1879年生,他的家族可算是“安庆望族”。明岁时,他考中晚清秀才,22岁东渡日本,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回国后,lgu年在安饭创办(安徽俗话报),宣传革命思想。10年后的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更名为(新青年》。在创刊号上,他大声疾呼:“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淡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他利用(新青年)这块阵地,发表了…  相似文献   

4.
黄晓虹 《党史纵览》2008,(12):47-49
《安徽俗话报》由陈独秀创办于1904年.是我国近代重要的白话报刊之一。由于陈独秀不仅是该报的创办人.还是该报的主编兼主笔.他的思想无疑会对该报的宗旨和宣传内容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考察陈独秀早年所走过的道路和思想演变的轨迹.对《安徽俗话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反之,研究陈独秀.也不能不研究《安徽俗话报》。  相似文献   

5.
正毛泽东在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领导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非常关心和重视报刊工作。在大革命时期和建国后,毛泽东分别与广州的四份报刊结下了不解之缘。大革命时期,青年革命家毛泽东曾三下羊城进行革命活动。期间,他出任国民党代理宣传部长,分别主编和创办《政治周报》和《农民问题丛刊》两份报刊,在宣传革命思想和广东革命政府的成就、揭露国民党右派勾  相似文献   

6.
《青年杂志》的创办,确有陈独秀个人具体的现实考量,但更有其深刻的思想动因。这不但是受到其早年办报经历的直接影响,也是他对之前政治革命的参与和反思的结果,更与其深切的青年情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谭平山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广州地方党组织的一位创建者和领导人。他和谭植棠都是陈独秀的学生。在北京大学读书时,积极参加“五四”运动,热情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他们在上海创办《政衡》杂志,提出建立革命政党,改造农村,从根本上改造社会的政治主张。他们在毕业回到广州后,创办《广东群报》,宣传新文化新思想,传播马克思主义,目的在于改造社会,催促新社会早日实现,得到陈独秀的支  相似文献   

8.
香港最早的报刊是英文《香港公报》。第一份中文杂志《遐迩贯珍》创刊于1853年,除政治、科学、宗教等内容外,该刊首先登载商业广告,开中文报刊刊登广告之先河。 香港最早的中文报纸是1858年出版的《中外新报》,而第一份纯粹由华人资本经营的中文报纸则是1874年诞生的《循环日报》。 到1900年,孙中山先生授命陈少白在香港创办《中国日报》,该报馆成为革命党人聚集并传播革命思想的阵地,该报亦是香港最早的爱国报章。二十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历经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事件,内地不少文化人和报人南来香港,使香港报业人才辈出。如爱国报人邹韬奋流亡香港期间,于1936年创办《生活日报》,宣传抗日救亡。抗战期间,中共中央南方局总书记周恩来决定派夏衍、邹韬奋等来香港建立文化宣传阵地,于1941年4月创办《华商报》,由梁漱溟、萨空了、俞颂华创办的《光明报》也在香港出版,由乔冠华、胡一声主持的《香港中国通讯社》亦相继成立。这期间,香港进步新闻事业迅速发展,为宣传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呼唤民主,追求光明,传播真理,扫荡邪恶,他把最宝贵的青春年华无私奉献给了众多报刊,《瞿秋白的报人生涯》读来荡气回肠。  相似文献   

10.
王连花 《党史纵横》2014,(12):28-30
正《红色中华》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所创办的第1份中央机关报,也是中央苏区发行量最大、传播最广、影响力最强的一份报刊。毛泽东对这份报刊的创办、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主要表现在:创刊阶段,他亲自为《红色中华》挑选了首批编辑,引导报刊确定正确的宗旨、任务,并为其提供物质和技术支持;报社的成长阶段,他又密切关怀和经常指导报社的各项工作;更为重要的是,毛泽东亲自为《红色中华》撰写了大量稿件,阐述其革命思想,  相似文献   

11.
李虹 《党史文苑》2011,(5):4-12
在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革命活动中,一些优秀的知识分子积极创办进步报刊,在广泛宣传和传播党的主张、揭露黑暗势力、传递信息、唤醒民众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陈独秀创办并与李大钊主编《新青年》、毛泽东主编《湘江评论》、周恩来等创办《觉悟》、恽代英等创办《武汉星期评论》、李达主编《共产党》月刊、刘仁静和邓中夏等主编《先驱》半月刊、蔡和  相似文献   

12.
正1915年9月创办于上海的《青年杂志》,曾经风靡京沪风传全国,其影响力所及,延续了一个世纪。它所掀起的文学革命,所开启的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启蒙,整个地改变了国人的思维方式,推动着时代巨变的步伐。由《青年杂志》到《新青年》1915年6月中旬,陈独秀从日本回国后来到上海。当时,国内正弥漫着尊孔复古的乌烟瘴气。辛亥革命以来,政治革命不断,可是,旧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是安徽人,生于安徽,成长于安徽。他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安徽度过的。安徽也是他最早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地方。他对中国革命和安徽革命的贡献是巨大的,是永远不能磨灭的。对安徽来讲,他1904年创办的《安徽俗话报》,开始了安徽文化思想的启蒙,后  相似文献   

14.
1935年,中共中央到达延安后,相继创办了《解放日报》、《新中华报》、《解放》周刊、《共产党人》等十余种报刊,强化了革命根据地的宣传力量,扩大红军在全国范围的政治影响.1937年,毛泽东提出:"要创办广播电台,打破国民党的新闻封锁,让全国和全世界都能听到中国共产党的声音."但受设备、技术、人才等因素制约,创办广播电台的...  相似文献   

15.
熊霞 《学习月刊》2011,(20):16-17
20世纪初叶,随着湖北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西学和新学的兴起,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逐渐产生和成长,并在思想领域掀起一股反清排满、民主革命的思潮。他们十分重视报刊启发民智的精神教育功能,辛亥首义前夕一大批革命报刊因此大量发行。在林林总总的湖北人创办的革命报刊中,笔者拟通过透视三种影响突出、革命鲜明之报刊:《湖北学生界》、《江汉日报》和  相似文献   

16.
陈独秀认为,在进行“以鲜血洗净旧污”的政治革命的同时,必须辅以对“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的革命。早在1904年,他就在自办的《安徽俗话报》上,有意识地以小说、戏曲、诗词、杂文等文艺形式来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把它们作为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的一种武器来使用。 当时的陈独秀以思想家和革命家的战略眼光,敏锐地注意到了戏曲这一艺术形式的宣传对象之广泛和宣传效果之巨大,所以他对戏曲改革问题极为重视。在陈独秀的主持下,《安徽俗话报》从第3期起,就专门开辟了“戏曲”这一栏目,使这一方面的内容成了俗话报文学作品中的重点。总共只出了22期的俗话报,光剧本创作就刊登过6篇。陈独秀利用这个阵地大声疾呼地亮出了他对中国传统戏曲改革的意见。在该报第11期上发表的《论戏曲》,尤其集中地体现了他的戏曲改革思想。他在这篇文章中阐述的戏曲改革思想,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1922年冬,瞿秋白因深受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赏识,应邀从苏联回国,参与编辑中共中央机关报刊《新青年》季刊和《向导》周报,不久进入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5年多后,陈独秀犯错误被免职,瞿秋白成为中共中央最高领导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时期,在对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艰辛探索中,陈独秀与瞿秋白始而亲密合作,终因思想分歧加剧了矛盾。他们这种关系,无疑真实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早期发展之艰难曲折。相逢在莫斯科  相似文献   

18.
张家康 《广东党史》2002,(3):49-51,46
陈独秀年青时正处在时代变革的大潮中。为寻求强国富民的道路,他于20世纪初的14年间,先后5次东渡日本,其中除完成正常的学业外,则是积极投入留日学生的爱国革命运动。他的这段早期革命实践,是他全部政治生涯的基础和起点,他的激进的革命思想便是此时形成的,其中有的思想甚至贯穿了他的一生。  相似文献   

19.
正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方志敏涉猎了许多进步报刊,他经常给《新江西》季刊、《国民日报》"觉悟"副刊等报刊投稿,此后又创办了《新江西半月刊》《先驱》《寸铁》《锄头》《工农报》等红色报刊,这成为方志敏革命思想诞生与发展的重要平台。《新江西》季刊是方志敏走上革命道路的"领路人";南昌文化书社和《新江西半月刊》是方志敏大革命时期在江西点燃革命之火的阵地;《觉悟》副刊是方志敏早期革命文学的主渠道;《工农报》等苏区报刊成为方志敏探索土地革命和苏维埃政权建设的主要平台。可以说,方志敏是闽浙赣苏区红色报刊的奠基人之一,为我党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一举推翻满清的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掀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在辛亥洪流之中,陈独秀发起举办爱国演说会,参与组织安徽爱国社,创办和编撰《国民日日报》、《安徽俗话报》,发起成立革命团体“岳王会”,传播革命思想、联络革命志士、集聚革命力量,他虽没有亲身参加推翻满清的直接军事斗争,但也做出了自身独特的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