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以民  王艳华 《世纪桥》2013,(10):73-74
中日复交前,两国政治关系总体处于冰冷状态,其成因主要在于:两国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美国对战后日本对华外交的制约;战后长期执掌日本政权的右翼保守政客的破坏;中国"文革"时期的"左"倾思想对我国对日外交工作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1859年10月27日,吉田松阴因宣传及参与"倒幕"被斩首。此后,在他的亲传学生中,出现了大批为明治维新立下功绩的精英和领导人,吉田松阴也因此被称为"明治维新思想之父"。日本军国主义前后对中国进行的长达70多年的持续系统侵略,其步骤与对外政策也是沿着吉田松阴当年的规划进行的。有专家评论说:吉田松阴是日本右翼势力的思想之源,不了解吉田松阴,就不了解日本的政治。  相似文献   

3.
<正>从1868年明治维新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70多年侵华史和德富苏峰近一个世纪的生命证明,日本军国主义称霸之梦不但在亚洲走行不通,在世界也难于前行。德富苏峰辈针对中国制定的"脱亚入欧论""大日本膨胀论""大东亚共荣论",都是基于武力扩张、军事侵略、占领邻国乃至称霸世界来维持日本生存的极端狭隘血腥的国策,最终将日本引入了死胡同。正如野村浩一在《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中所说:"近代日本的历史,是一部在对华认识上失败的历史。"这是一句由衷的心声,也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4.
<正>福泽谕吉(1834—1901)是近代日本的著名人物,被誉为日本的"启蒙教育家""启蒙思想家"。他游历欧美,主张向西方学习,开启了日本的民智,但同时他又鼓吹"脱亚入欧",污蔑邻国,不遗余力地为吞并朝鲜、侵略中国造势,提出"国权扩张论"和"武力侵华论"等理论,为日本逐渐成为蔑视邻国、企图武力称霸世界的法西斯军国主义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奠定了思想基础。他集路线设计、理论舆论呼应和教育植入于一身的文人侵华模式,大大强化了日本侵华的内在理念和外在成效。  相似文献   

5.
论尚德思想     
张琳 《学习月刊》2013,(2):30-32
毛泽东曾提出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达到这个目标重要的途径就是提升国民素质,而提升国民素质最根本的还是要注重人的"德行"。二宫尊德是日本江户时代末期的著名思想家和农政学家。他的"德"思想影响了无数日本人。对他思想的研究有助于推动中日之间思想文化的学术交流和加强现代人道德修养,是极具现实意义的。关于二宫尊德的尚德思想,他的两个高徒福住正兄、斋藤高行分别记录他的语  相似文献   

6.
从2010年以来,美日对华政策都进行了明显的调整。美国一改奥巴马上任初期的对华合作姿态,转而采取合作与施压并举的双重举措;日本则从鸠山由纪夫在任时强调的"对等对华关系"转向防范为主接触为辅的强硬对华路线,同时两国还相互协调配合默契,联合一致对华的态势愈发明显。美日政策转变有其深刻的现实背景,也给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增添了更多的变数,值得中国深思。美日联合对华咄咄逼人2011年6月21日,美日两国政府公布了共同战略目标,其中强调了几点重要内容:一是"将敦促某些国家  相似文献   

7.
分化瓦解在联合制裁中国的各国中,日本一直扮演着一个不太情愿的角色,只是为了维护西方各国立场的一致,才勉强同意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制裁中国的决议。 1989年8月1日,我在巴黎出席柬埔寨问题国际会议时,见到日本外相三冢博。他对我说,在半个月前举行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上,日本为中国做了解释,劝告西方不要使对华制裁升级。随着中国恢复稳定,日本在1990年就恢复了对华第三批日元贷款。  相似文献   

8.
问:编辑同志,您好。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不久前突袭式地宣布要从私人手中购买我国的钓鱼岛,在日本和中国都引起了高度关注。如何看待石的"购岛"阴谋?河南读者:张明张明同志:您好!年过80的石原是为数不多、但影响极大的极右翼政客,一生顽固地坚持蔑视和仇视中国的政治立场,可以称得上是老奸巨猾。他选择在美国宣布"购岛"狂想,有向美国示好,讨美国欢心的成分,但是主要是出于在国内的政治需要。他寻衅滋事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唯恐天下不乱,把事情闹大,刺激民众的狭隘民族主义情绪,丑化中国形象,以泄对中国的心头之恨;二是迫使民主党野田内阁在领土问题上对华采取更为强硬的姿  相似文献   

9.
《世纪桥》2016,(5)
日本军国主义妄图侵占我国东北的野心由来已久。日本通过一系列对华战争,强占了中国东北全境,扶植伪满洲国,并制定了"日本满蒙开拓团"移民政策。这项政策是对中国东北破坏力最强、最恶毒的侵略政策,妄图把中国东北永久占领,地处哈尔滨东部的阿城地区亦是开拓团掠夺的重灾区。本文通过对有关阿城地区日本开拓团的史料和日文资料进行研究,勾勒出了阿城地区日本开拓团的由来和最后归宿。  相似文献   

10.
正七七事变后,日本将侦研重点转向关内的中国军队,对华无线电技术侦察的机构也迅速膨胀,并在各个战略方向上取得很多成果。日方自称,战争初期对中国军队密码破译率达到90%,通过破译获得了中国军队情报,从而使日军在对华正面战场上占尽先机。1941年5月,日军发起"中条山会战",造成山西南部的中国军队严重伤亡。此役,中国军队阵亡4.2万人、  相似文献   

11.
笔者日前在日本国会图书馆东洋文库查阅资料时,看到有关李大钊的一则新史料。1920年6月1日,日本著名新闻界人士渡边已之次郎旅华之际走访了北京大学,和李大钊就当时的国内外问题进行了交谈(中途,罗家伦到场,也参加了谈话)。笔者查阅了在日本能够找到的3种李大钊年谱,对此史料均未记入,原因之一可能是取材均限于国内文献资料。这则史料对于了解李大钊当时的活动,同时对了解李大钊当时的思想(包括他的日本观)、他的人际交往有一定参考价值。另外也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日本舆论界人士的对华认识。故将这则史料介绍给国内学术界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初期日本对华外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主义是日本外交的传统.随机应变、攀附强者以发展自己的外交特征既符合日本的历史文化传统,也符合日本政治家对如何使国家利益最大化的路径判断.21世纪以来,日本政坛首相更替频繁,日本对华外交也经历着冷暖的交替.在变幻莫测的对华外交活动的表象之下是不变的日本现实主义外交传统.  相似文献   

13.
1931年9月18日深夜,原已根据不平等条约而驻扎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进攻.这就是关系中国命运、震动全国的"九一八"事变.这一事变,是日本军国主义者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又是他们为把中国变成日本独占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4.
在战时日本对华决策过程中 ,海军构成重要一极。其向中国腹地南侵的主张 ,既是出于加强决策权威地位的政争考虑 ,也是为了适应对美太平洋争霸战略调整的需要 ,以及一举实现既定的侵华目标。为加快确立对华全面开战的方针 ,海军双管齐下 :一方面在中国南部不断制造事端 ,渲染对华一战不可避免的紧张空气 ;另一方面 ,在中央层展开积极的国策统合工作 ,获取了全面侵华决策上的主导地位。从此日本侵略的兴奋点由华北向中国南部腹地转移 ,对华战争亦由北向南地全面蔓延  相似文献   

15.
<正>俄罗斯和日本都揪住北方四岛不放,事出有因。"俄罗斯多年来不愿放弃北方四岛,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北方四岛在俄罗斯整个战略体系里占有重要地位。"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俄罗斯问题专家盖狄告诉记者。在他看来,"这种重要性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16.
正日本侵略者垂涎厦门由来已久。早在1933年,日本海军即已派舰船完成了绘制精细的厦门港图、厦门港内港图等一系列军事地图。抗战爆发前夕,日本政府在《对华作战的设想》中称:"为保卫台湾并依据不割让福建条约之精神,必要时使用约一个师团的兵力,以主力占领福州,一部占领厦门。"为了窥探厦门军情,1936年以后,日本军舰开始不时驶至厦门"操演"、示威。随着侵略步伐的加快,日军  相似文献   

17.
陈克鑫 《湘潮》2010,(6):46-47
<正>邓小平的魅力基辛格与邓小平有长达10多年的交往,他与日本前首相中曾康弘谈21世纪领导人素质时这样评价邓小平:"领导人最重要的是勇气。领导人或政治家的任务,是把国民从现在引向未知的世界。能否  相似文献   

18.
日本对华经济侵略,一直是抗日战争史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而有关货币侵略的专题研究更是寥若辰星。本文拟根据近年来日本公布的档案、文献,剖析这一时期日本在上海及华中地区推行的货币金融侵略政策,以冀有助于揭示日本在各占领地区实行金融统制与侵略的不同特点,认清日本对华经济侵略的实质及其失败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正20世纪40年代初期,正值日本侵华的最疯狂时期,蒋介石写了一本书,名为《中国之命运》,关于中国过去的"耻辱"与未来"重建"。但他更应该把这本书定名为"我的命运"。他看不出自己的命运与这块他统治了20多年的辽阔、散乱、贫穷的土地的命运有什么区别。蒋介石于1975年因心脏病在流亡的台北病逝,终年88岁。直到他死的那一刻他还抱着他那神圣的  相似文献   

20.
许以民  王艳华 《世纪桥》2013,(14):73-74
中日复交前,两国政治关系总体处于冰冷状态,其成因主要在于:两国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美国对战后日本对华外交的制约;战后长期执掌日本政权的右翼保守政客的破坏;中国“文革”时期的“左”倾思想对我国对日外交工作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