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文化改革发展进行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充分体现了我党对所肩负历史责任的深刻把握,对文化建设的高度自觉,  相似文献   

2.
3.
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是依法治国方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存在的意义,不在于宣传教育本身,而在于通过长期的法治实践逐步使全社会树立以宪法为核心的法治信仰,促进政府依法行政、公民依法维权。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法制观念教育”;同时强调,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并对“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行了系统全面部署。  相似文献   

4.
关于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于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方式或行为方式,包括人们的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思想、法律价值取向等。法治文化是法治的灵魂和源泉,是法治社会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要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离不开法治文化的支撑。新形势下法制宣传教育一定要将促进法治文化建设作为工作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努力适应法治文化建设的要求,为推动法治文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5.
杨靖 《中国司法》2011,(10):84-86
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是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基础性和源头性工作。历经25年的发展变化后,北京市的普法工作目前已从单一、灌输型的传统化工作模式,发展为与热心公益事业的法制宣传志愿者广泛参与的市场化工作模式,与社会大众互动进行的网络化宣传模式共存,为提高市民法律素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人文北京”,奠定了思想基础。然而,当今社会城市化、高科技化、网络化急剧推进,各种新的事业和现象不断涌现,不利于社会稳定的因素随时可能出现,这对法制宣传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认为,做好新时期的法制宣传需要实干、巧干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创新宣传形式,注重宣传实效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是新时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理论指引和行动指南,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法制:  相似文献   

7.
法治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重要组成,正强劲推动着中华民族发展壮大和人类文明进步。近日,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全面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党中央发出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这对当前和今后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组织实施部门,司法行政机关应充分履行职能作用,在如何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上进行认真思考与探索,努力取得新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为了弘扬法治精神,提高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媒体作为法制宣传的重要载体之一,承担着不可替代的社会重任.但有些媒体在开展法制宣传工作中存在违背法治精神的报道思路,偏离了法治文化建设的轨道.为此,本文将深入剖析媒体在法制宣传工作的问题及缘起,认真审视媒体的法制宣传优势,通过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素养、规范媒体行业的管理机制及强化媒体与外界的互动交流等方面入手,净化媒体的法制宣传环境,充分发挥媒体在我国法治文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周文 《中国司法》2009,(1):40-42
普法走过了23年的历程。从“一五”到“五五”,普法活动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调节为辅,再到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变过程;参与了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民主法制建设的实践。当普法从“拨乱反正”时期的普及法律常识到今天“定纷止争”时代的弘扬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11.
周文 《中国司法》2008,(10):92-93
在倡导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特别是在党的十七大提出弘扬法治精神之后,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理论思考和形式创新。经过总结二十多年的普法历程,新时期的普法和依法治理的宗旨、内容和形式都有了新的调整,并且逐渐走向了理性成熟,正在向时代贴近,向文明靠近,向文化挺进。  相似文献   

12.
普法教育与法治观念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锐 《中国司法》2005,(10):79-80
2005年是“五五”普法规划的研究论证之年,本文认为,“五五”普法乃至以后的普法工作应以培育现代法治观念、树立人民法律信仰为根本目标。一、现代法治观念的概念法治观念是指以人们的法律观、法制观和法感情为基础的一系列法律观念,它是人们在参与有关法律的社会实践过程中自身认识发展的内化与积淀,是主体将自己的经验和法律知识加以组合的结果。所谓现代法治观念是以主体意识为基点,以权利和平等思想为核心内容,以对法律的认同和信仰为最高层次的关于法治的正确认识。一方面,法律信仰的形成要以主体意识的觉醒为前提,以对权利和平等的正…  相似文献   

13.
王国龙 《法学论坛》2012,(3):126-134
发生在陈金钊和范进学之间有关法律解释问题的争论,扩及到对诸多相关法律理论问题上的争论。双方秉持各自"反对解释"抑或"如何解释"的立场,从对"法治反对解释"命题的"真/假"之争不断地上升到对相关法律解释学的学科属性之争、司法观之争、法律观之争以及法治观之争等。无论是主张守法主义的法律意识形态,还是主张能动主义的法律意识形态,实际上,法治时代同时需要这两种不同的声音。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五五”普法规划研究论证年,本着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坚持与发展相结合、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的原则,就“五五”规划中把依法治理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个重要问题谈几点粗浅思考。一、在“五五”规划中突出依法治理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政法学刊》2019,(6):15-20
农村政治生态治理与建设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法治与政治生态治理和建设密切关联,具有内在逻辑的统一性,法治思维是推进农村政治生态治理与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探寻农村政治生态治理与建设的法治路径,应当注意从法治建设的不同层面形成合力。完善规范农村政治生活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农村政治生态建设的基本法治保障;狠抓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是治理和优化农村政治生态的重中之重;深化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是改善农村政治生态的重要切入点;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弘扬法治精神,是治理和建设农村政治生态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抓手。只有以法治思维为考量,才能合理回应农村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现实诉求,为农村政治生态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法律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宝贵财富和软实力。建设法律文化博物馆,是弘扬法律文化,宣传社会主义法制,弘扬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加快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个途径和载体,也是建设人文北京、建设首都精神家园的一项内容。通过法律文化博物馆展示我国的法律文化特别是社会主义法律文化成果,展示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成果和最新发展,展示我国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辉煌成就,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必将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17.
马灵喜 《中国司法》2009,(11):40-42
明年是“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总结验收年,新一轮普法和依法治理规划正在筹划之中,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入了发展的关键时期。当前,有关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争议很多,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全民普法开展近25年了,普及法律常识的阶段早已经过去,公民的法律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普法教育有没有必要继续搞?  相似文献   

18.
鲍禄 《政法论丛》2014,(1):30-37
按照时间顺序和发展内容,可以对现代法制进行三个阶段的划分,分别用“法律1.0时代…法律2.0时代”和“法律3.0时代”来标识。当代世界,以各国的国家法、国与国的国际法和区域一体化的超国家法为三种法律形态,已经步入“法律3.0时代”。三种形态共存构成了全球法律复杂多样的面貌,三者之间的互动使得其中任一类型法律的属性、存在和运行,都会直接受到其他两个的作用和影响。我国目前面,临从“法律1.0时代”到“法律3.0时代”三重任务叠加的情形。向内,这指向从民主与法制到“法治中国”的全面建设;向外,这意味着应对、合作、参与全球性的法律秩序建设,其中包括法律规则制度、甚至原则理念的竞争。  相似文献   

19.
新形势下加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大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和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实现我省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新突破、新发展?最近我带着这个课,题,深入部分市州、县区、乡镇基层单位进行了调研,下面,我结合调研情况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实际,就加强新形势下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谈点认识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40年在法治领域取得的最重大成就,是开辟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这条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规定和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制度属性和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前进方向。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目标,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努力开启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