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日本的战后体制与战时的日本并没有断绝,日本的战时体制,即40年体制,在战后仍然延续下来,并成为战后日本经济结构的核心部分。例如,以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为主轴的、作为命运共同体的日本企业,就是战时总动员体制,即40年体制的产物。40年体制的基本特征,一是作为命运共同体的生产组织;二是“共生”的概念。40年体制在日本经济高度增长的过程中起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它又成为日本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桎梏。从产业结构的转换、终身雇佣制的变革、规制的改革等方面足以说明,如何克服40年体制,是日本当前结构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日本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推行企业劳务经营管理较之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起步要晚。它先是逐步建立了一套以终身雇用制为主要形式的劳务经营管理体制。近年来,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革,终身雇用制度正朝雇用多样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代日本企业改制困境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变革“终身雇用制”、“年功序列制”为基本内容的日本企业改制之所以陷入困境,其根源在于“终身雇用制”、“年功序列制”,虽然束缚员工自由,但它所同时带来的集体主义却为包括今天在内的所有时代的高效生产所必需。而这对于我国的国企改制极具借鉴意义,由于单纯的现代企业制度只有个体自主而无集体主义,中国的企业改制必须辅之以由员工持股计划所安排的集体主义,以构筑拥有个体自主的集体主义情景。  相似文献   

4.
拉美与东亚经济贸易合作的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拉美和东亚分别处于太平洋东西两岸。双方的经济贸易交往有着悠久的历史。进入90年代后,这种交往更趋活跃。笔者认为,这两个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关系正在走向一个更富活力的新的发展阶段。战后拉美与东亚的经贸合作不断扩展一、战后拉美与日本的经贸关系在战后拉美与东亚的经济贸易关系中,日本始终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因为双方合作的领域最广,规模也最大。这是由日本作为世界性对外投资和贸易大国的地位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1888年市制町村制和1890年府县制郡制发布后,标志着日本近代地方自治制度的形成。关于这一制度的研究也不久即开始起步,并在战前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战后,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日本学者从新的历史观念出发,继续从历史学、财政学、法学等多个角度对日本近代地方自治制度进行研究。本文即拟对这些成果进行综合性的概述。  相似文献   

6.
自80年代初开始,世界经济进入了战后以来的第三个发展阶段,即继50、60年代的高速增长阶段和70年代的滞胀阶段之后,进入了一个调整阶段。一般认为,调整阶段将持续至本世纪末。作为这一新阶段开始的标志,是世界上各种不同类型的国家,普遍进行了带根本性、转折性的经济改革与调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医治滞胀顽症,在战后实行几十年凯恩斯主义的基础上,采纳了供应学派和货币主义学派的政策主张,进行了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六十年代以来,拉丁美洲的农业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封建土地占有制——大庄园制正在逐渐解体。然而拉美土地高度集中的问题并未解决,致使拉美地区社会问题严重,政局不稳,并且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增长,战后大部分拉美国家先后进行土地改革。尽管这种从战后持续至今的土地改革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它对于改变拉美农村社会结构和封建土地占有制,建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是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本文拟就拉美土地改革(不包括古巴和尼加  相似文献   

8.
战后,美欧日经济关系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40年代后期到50年代末为第一阶段。当时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占据绝对的优势。50年代末,特别是60年代开始,美欧日经济关系逐步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美国相对衰落,渐渐地失去了它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占据的绝对优势地位。美欧日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愈益发展。进入70年代后,这种趋势进一步加强了,它使美欧日经济关系具有一系列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日本的政治走向是亚洲国家和国际社会长期关注的焦点问题。近年来,新保守主义左右了日本政坛,日本政治日益右倾并呈加速发展的态势,引起周边国家的忧虑和不安,为亚太地区的和平和安全蒙上了一层阴影。一、从“战后政治总决算”到“有事法制”的出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寻求与之相称的政治大国地位逐渐成了自民党的普遍认知。中曾根康弘当政时期,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口号,主张清算战后以来的经济主义政治,确立向政治大国迈进的目标。在其任上,日本展开了一系列政策行动以实现“战后政治总决算”确立的目标,如大力扩张…  相似文献   

10.
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及其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进入战后最长的调整期。此间经济增长乏力,民间需求极度萎缩,通货紧缩状况严重,财政状况空前恶化,金融市场动荡不安。日本经济持续萧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泡沫经济”破灭的负面影响所致,但最重要的是现有经济体制严重束缚了日本经济的正常运转。由于这一体制存在的问题根深蒂固,日本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也难能出现根本性改观。因此,日本经济要步入真正恢复的轨道尚需时日。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We offer a historically grounded analysis of major works in the study of Japanese politics with a focus on the period since the Second World War. The article traces an evolution from early assessments of Japanese democracy and modernization through the focus o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high growth to the current disciplinary-based emphasis on narrower but more empirically defensible research. We close with a call for future research to take greater risks at synthetic analyses of Japanese politics broadly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与西方列强相同的金融制度,日本明治政府于1897年建立了金本位制。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出于各种考虑,以禁止黄金出口的方式,暂时停止了金本位制。一战之后,日本执政者出于政治上的考虑,放弃了恢复金本位制的这一极好机会。"金解禁"问题经过20世纪20年代的长时间酝酿,民政党内阁终于在1930年1月完成了"金解禁"。"金解禁"虽然对当时日本经济有一定的作用,但这时"金解禁"却是在世界性经济危机已经爆发的情况下实施的,日本经济遭到双重打击。继而波及日本社会各个方面,给日本历史造成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日本政府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支持政策变迁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终身雇佣制"为基础的"企业培训"为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可以说是日本经济实现高速增长的支柱之一。但随着日本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为实现从后发展经济向工业化经济转变而形成的日本型经济体制开始动摇。支持日本经济发展的强有力的"日本型企业培训"由于失去了制度保障而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针对上述情况,为促进企业积极、持续地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以保持日本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日本政府在支持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方面政策采取了一些政策,值得我国政府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曹阳 《东北亚论坛》2011,(5):123-129
日本二战史观的形成,是由日本独特的政治文化决定的。在政治文化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观念形态政治文化"——民族心理、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等因素。正是由于日本独特的民族心理、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才造就了日本偏执的历史观和错误的二战史观。要想使日本政治文化朝着有利于反省战争罪责方向发展,就必须对日本政治文化进行改造,其途径是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的强大和日本内部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 饮食文化是代表饮食和人类之间的关系,并丰富人类饮食生活的一种智慧宝库。饮食是一种看似平常又极为重要的事情,“它是人类生存和改造身体素质的首要物质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前提”。“饮食文化是人类有关饮食实践的多方面经济社会生活的各种表现形式的总和,它是跨越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许多领域,又具有自己独特内涵和外延,是组成网络又具有独特神韵的一种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日俄、日苏关系是影响东亚地区国际关系格局的重要双边关系。在日本明治维新以前日俄关系具有西方殖民列强与亚洲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之间关系的特点,总体态势是“俄攻日守”。明治维新到十月革命前的日俄关系具有老牌的殖民主义列强与新兴殖民主义列强之间关系的特点,日俄在东亚既有争夺,又有合作,日本逐渐占了上风。十月革命后日苏关系既有社会主义国家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邻国关系的特点,又有较为浓厚的欧洲国家和亚洲国家之间关系的特点。这时期,两国之间始终未能建立真正的信赖关系,经历了“日攻苏守”到“苏攻日守”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7.
日朝关系是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方面之一,在战后半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日朝关系发展历程经过了“五起四落”。值此新世纪到来之际,与朝鲜半岛北南和平统一进程加速化相伴随,日本虽然有可能加大对朝关系正常化的谈判力度,但若不把以往对朝政策做一番战略调整,其对朝关系发展仍很难摆脱“起起伏伏”的局面,其邦交正常化目标亦很难尽快实现。  相似文献   

18.
二战结束至今,日朝之间仍未建立外交关系,因此,两国又被称作“近而远的国家”。目前,战争赔偿问题、日本人绑架问题、导弹发射及出售问题已成为日朝恢复邦交关系的一些障碍因素。尤其是朝核问题成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影响日朝关系的一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二战初期,英属马来亚华人就已展开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支持中国抗战。英属马来亚印度人则主要通过举行罢工等较为温和的方式,希望英国殖民政府给予他们公平合理的地位和待遇。日据时期,马来亚华人开展富有成效的抗日武装斗争。马来亚印度人则通过与日本人的合作,借助日军的力量,掀起了一场较有声势的独立运动,希望推翻英国人在祖籍国印度的殖民统治。从民族主义和身份认同的角度考察,二战时期马来亚华人与印度人的政治活动既有共同点和相似性,更有明显的不同和差异。  相似文献   

20.
李军  尚侠 《东北亚论坛》2011,20(3):125-129
战后日本能否始终坚持"无核三原则"的国家政策,是国际社会防止和控制核扩散的一个焦点所在,因此一直受到密切注视。作为学术选题,核政策问题通常是日本政治的领地,但日本政治在本质上是文化与人的产物,日本文化的独特性一直影响和制约着日本人关于核问题的思考与行为方式,而离开了这样的视角,对日本核政策的认识注定是不完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