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千 《党史纵览》2024,(3):35-37
<正>童长荣,字灿华,曾化名张树华、张长荣,1907年11月出生于安徽省桐城县枞阳镇(今属铜陵市枞阳县)。童长荣是遗腹子,出生前3个月父亲童祚祥因病去世,孤儿寡母在亲戚的帮助接济下相依为命。童长荣自幼入私塾读书,七八岁时就能拿大毛笔帮家里和邻居们写春联,再长大一点就时常帮助家里和邻居们写家信了,街上人都非常喜欢他,  相似文献   

2.
“冬至到了,我想着外面天气冷,湖北来援疆的亲戚还没过过这么冷的冬天,就叫着他们来家里包个饺子,过一个热乎乎的冬至,表示一下我的心意.” 冬至前夕,12月18日,五师九○团回族职工马仲清邀请湖北孝感、安陆市的几位“亲戚”来到家中,和他们一起包饺子、话家常. 今年45岁的马仲清是该团四连职工,因为妻子常年患病,生活压力比较大.自湖北省与博州、五师少数民族家庭开展“结亲戚、结对子,促民族团结、促长治久安”的“双结双促”活动以来,孝感安陆市便与马仲清结为“亲戚”,给了他很多帮助.  相似文献   

3.
我是山东掖县人,1935年14岁时,为生计所迫,告别妈妈和奶奶,弃书辍学与一个亲戚结伴搭船闯关东。到奉天,进了印刷厂当徒工。1940年,经人介绍到奉天省城内关东印书馆干起排字工。工友杜亨善见我诚实肯干,就以进步思想影响我。他与我秘密起草了“向美国芝加哥工人学习”的宣传材料,然  相似文献   

4.
吕正操是张学良的知己,也曾是他的爱将.1922年,17岁的吕正操参加了东北军,不久,经亲戚举荐,来到张学良卫队旅当兵.张学良见他写一手很好的正楷字,便推荐他报考东北讲武堂.  相似文献   

5.
结“穷亲”     
这篇文章是受吴天祥的启发而做的。 结“穷亲”,并非指血缘意义上的“亲”,而是吴天祥所说的:“一名党的基层干部要热心同人民群众攀穷亲戚”。 吴天祥是我们党员干部队伍中一个不起眼、没有多大实权的副“官”(现任武汉市武昌区信访办副主任),他没有创造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他所做的只不过是把全部精力都花在与他非亲非故但求助无门的普通老百姓身上,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因而也就自然而然地交结了许多既无权又无钱的“穷亲戚”。但是,他的事迹却震憾人心,他成了现时代老百姓传颁的基层党员干部的楷模。 也许是人们对时下傍“大款”的现象见多了,忽然发现吴天祥这么一个乐于交结“穷亲”的干部,不免感到特别珍贵。其实,结“穷  相似文献   

6.
一路有你     
陈志扬 《共产党人》2013,(10):53-54
最初的记忆中是没有电话的。 那个时候,有啥要紧事,需要给十里开外的亲戚、朋友递个话,要么就是徒步翻山越岭去登门拜访,要么就是遇上有顺便去亲戚朋友那村办事的人捎个口信、带个话过去。若是更远一点,就得写信了,一封信十天半个月能到算幸运的了,杳无音信也是常有的事。我在兰州的建筑工地打工搬砖头的时候,就经常给远在天水乡下山里的父母写家信,诉说着我的苦闷、我的孤独;我也从父母的回信中贪婪而急切地获取着精神上的安慰,并将之转化成了我搬砖头的力量。那个时候,之所以不打电话。是因为我们乡下农村是没有电话的。  相似文献   

7.
刘福喜今年76岁,在职时一直从事房管工作。1987年,57岁的老刘走进了中华全国律师函授中心的校门,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法律知识,决心离休后做一名律师。回忆起学习的那段日子,他老伴儿的印象比他还要深刻:“那才叫没日没夜,屋里头全是法律书。喊他才出来吃饭,困了躺下就睡。连外孙子来了,他也就是亲热一下,然后就回房看书,闺女们都说他执著,我说他是‘魔症’。”  相似文献   

8.
<正>自古以来,人们常常感叹:"用人难,识人更难。"周恩来作为党和国家杰出的领导人,有着自己独特的识人方略,为党和国家选拔了大批优秀人才。在周恩来看来,人才有一个从"潜"到"显"的发展过程。识人贵在善于在一个人未显之时识别其潜在的才能。1934年9月,丁振愈来到周恩来身边当警卫员,这个小战士机灵又勇敢。刚来的时候,写个"丁"字还要费好大力气。跟周恩来学习几个月,就能写家信了。长征以后,碰到打仗,总想冲到战场上去。遇到敌机轰  相似文献   

9.
帮扶     
正时间:七月的某一天地点:职工家人物:老刘和妻子,单位连长、团工会副主席场景:三个凳子、一张桌子(老刘坐在凳子上烦闷地抽着烟,妻子围着围裙不高兴地走进来)妻子:(嘲讽的口气)你个窝囊废,天天就知道在家叼着你那破烟,你就不知道出去找点事做吗?老刘:(无奈地看了妻子一眼,继续抽烟)妻子:(不依不饶地走上前,用手指头戳了一下老刘的头,气呼呼地)  相似文献   

10.
明朝有个叫曹鼎的地方官,年轻时任山东泰和典史。一次,捕捉盗贼时,抓获一名绝色女子,来不及回县城,二人单独在一破庙中夜宿。这女子屡屡以色相诱之,曹鼎也春心荡漾。但自觉将要把持不住时,他就用纸片写下“曹鼎不可”四字。贴在墙上,过了一会儿,又揭掉用火烧毁。一会儿再写,再烧掉,如此这般十多次。写了烧,烧了写,一夜过去,好不容易盼到天亮,总算英雄过了“美人关”。曹鼎其人,确实认真可爱。英雄美女独处一室,他本可以利用职权,一夜销魂。但他心中有法,不敢如此。可是他又没有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本事,没有高僧心如止水的…  相似文献   

11.
舒同小时候对书法有特别的领悟能力和喜好,曾被老师称为“东乡才子.”青年时代参加红军后,他没有放弃练字,没有纸笔就在地上拿树枝写;行军转移骑在马上,用手指头在腿上写,毛主席看见说:“舒同,你成了马背书法家了!”从此他得了个“马背书法家”的雅号.舒同经常在延安的墙上写标语,得以有很多练字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打个不太确切的比喻 ,这就好比让地主领导土改 ,那土改能胜利吗?一大早 ,郭勤生又跑步上了大街晨练。他路过无线电厂宿舍区时 ,立即想起了前不久晨练认识的一位下岗工人老刘 ,郭勤生以为老刘师傅一定了解厂内情况 ,并且肯讲真话。当郭勤生在一个简易沙发上坐定 ,他端过一杯粗茶 ,便直截了当要刘师傅谈谈对郑克昌这个人的看法。“是个坏人!”刘师傅几乎是不加思索地一口咬定。这种毫不犹豫和不加掩饰令郭勤生多少有些意外 :“不至于吧?”“真的。”刘师傅又一次肯定 ,“我不是因为他解雇了我 ,我就说他坏话 ,其它的政治、经济方面的问题 ,…  相似文献   

13.
今年45岁的牟才年,1992年从内地来农十师一八八团一连投奔亲戚,依靠亲戚在连队种植土地.当时为了养家糊口,他拼命在地里出大力气,由于没有经验,到了年底,出了不少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报酬.连续几年中,他不断向连队有经验的职工请教,向有经验的亲戚学习,还积极参加团场和连队举办的各类培训班,不断充实自己.种植实践中,有时候为了一棵得病的农作物,他会把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请到地里为其指导.1996年4月,他正式参加工作,成为一名兵团职工.经过几年的磨练,他有了一套自己的管理和技术经验,收入年年递增.  相似文献   

14.
在三台县“北大门”芦溪镇,大家都说,许荣富是个不徇私情、清清白白的税官。 1984年许荣富由一名“军中骄子”转业到芦溪税务所当上了税务专管员。尽管他老家在中江县,但他的亲戚、朋友突然多了起来,就连几乎认不出的同学、战友也纷至沓来。可他以军人特有的品质,变“压力”为  相似文献   

15.
正1929年,刘志丹曾多次来到陕甘一带播撒革命火种,宣传革命真理。他的足迹踏遍了陕甘两省的山山水水,有一首歌谣这样唱道:"陕甘高原千条路,老刘走过每条路;陕甘高原山连山,老刘爬过每座山;陕甘高原沟套沟,老刘钻过每条沟;村村户户记心上,山山水水了如掌;行军打仗不用图,地图绘在脑里头;大家亲切称老刘,真是一张活地图!"有一次,刘志丹在周家硷地区  相似文献   

16.
“不要打我的牌子搞特殊” 1950年秋,一个20来岁的年轻人来到国家铁道部门口,被门卫拦住了。门卫见他穿一身山里人的装束,便盘问道;“你是哪里来的?找谁?”年轻人被问得低下了头,怯怯地答道:“我找父亲。”“你父亲是谁?”“滕代远”。原来,这个年轻人是滕代远在老家务农的大儿子滕久翔,他听说父亲当上了铁道部长,就千里迢迢来到北京探望。几经周折,终于见到日夜思念的父亲。久翔是滕代远离开家乡考入常德师范前一年出生的。滕代远参加革命后,一直没有机会回老家,如今见到阔别20多年的儿子已长大成人,心里分外高兴。  相似文献   

17.
同事们称他是公家的“铁算盘” ;熟人朋友称他是不开窍的“铁面孔” ;亲戚家人怨他是没有人情的“铁心肠”。也正是凭着这“三铁” ,使他在金钱堆里走得端 ,行得正 ,请看 :  相似文献   

18.
罗瑞卿大将,虽然离开我们已经15个春秋了,但他当年教我练射击的往事,仍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那是1977年夏天的事,罗瑞卿是在“文革”中受到“四人帮”严重迫害后刚刚获得自由,他在夫人郝治平陪同下,来到南京,下榻于风景秀丽的东郊中山陵11号(时为南京军区华东饭店第四招待所).一天傍晚,警卫班里的同志到礼堂执勤去了,我和另外一名同志在“家”留守.我见离天黑还早,就捡来一块砖头,用根带子捆好,吊在手枪上练起瞄准来了.刚巧遇到郝治平同志推着罗瑞卿同志坐着的轮椅山北向南漫步.他们在我身边停了下来,顿时,我的心“怦怦”直跳.罗瑞卿同志笑着对我说:“小鬼啰!你  相似文献   

19.
张闻天对亲属、子女的要求很严格。他常说:“革命者的后代应该象人民一样的生活。”他平时就对裙带风深恶痛绝,经常告诫子女亲戚:“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封建主义的思想文化根深蒂固”,“前人的亡灵也会在后人身上发生作用。”要求他们千万不要卷到这种歪风中去。1959年,他儿子张虹生报考大学时,曾要求父亲打招呼,张闻天不仅不同意,反而批评说:“不要说我没有后门,就是有后门我也不开!”1962年张虹生大学毕业时,张闻天即鼓励儿子去新疆建设兵团。张虹生一去就是15年,在那里他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72年,党中央恢复了张闻天的工资级别,并补发他以前被扣的工资。当他儿子从新疆到广东肇庆来看望他和刘英  相似文献   

20.
1950年春,陈毅任上海市长。妹妹陈重坤从四川老家来到上海。想让哥哥写张介绍信帮他联系上大学。一天,陈重坤直接了当地向哥哥提出请求,满以为不成问题。哪知陈毅却乐哈哈地笑道:“妹子,这张介绍信我不能写,我是共产党的市长嘛。这个头一开,我这个市长就没有资格当了。你有本事自己去考,考不上就回四川老家种田。”陈重坤万万没有想到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