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本文从契约主导制度、行政主导制度和国民权利与自由三个维度对中俄两国的"转轨度"进行测量和比较分析.文章通过综合转轨度指标和转轨速度分析,指出了中俄转轨的四个基本差异:一、就转轨度而言,由于俄罗斯有较高的起点,其得分大多数时间高于中国;二、就制度建设稳定性而言,中国显示出平稳渐进的特点,而俄罗斯则大起大落;三、就转轨各个维度的耦合而言,中国三个维度的走势相当一致,而俄罗斯的三个维度的数据则有明显的背离;四、从最终结果来看,截至2003年,中国的转轨度指数已经超过俄罗斯10个百分点,就是说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制度建设方面确实已经走在前面.这不仅表明渐进的转轨方式优于激进的方式,而且表明三个维度不能各自单项独进,市场化、政府改革和国民对改革实惠的分享必须步步耦合,才能保证经济转轨既稳步又快速地前进.  相似文献   

2.
在苏联解体后20多年来的当代俄罗斯社会,东正教在各个方面均得到了复兴和发展。皈依东正教的俄罗斯国民人数不断增长,教会组织迅速扩大,东正教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加强。然而,在探究俄罗斯国民东正教信仰状况时会发现,东正教追随者与信仰者并不完全重合。这一现象反映的是东正教对俄罗斯国民精神、心理及民族文化自我认同上的影响力和作用力。  相似文献   

3.
张佳琳 《俄罗斯学刊》2022,12(1):115-127
反思与批判现代性是处于现代化与后现代化夹缝中的俄罗斯哲学的重要内容.俄罗斯文化作为俄罗斯哲学反思现代性的理论工具,其人文性、浪漫性、集体性和宗教性的基本特质决定了俄罗斯哲学现代性批判思想以俄罗斯哲学世界观的本体主义、生命体验、精神共性和实践意向为核心阐释原则.再加上俄罗斯哲学的终极关怀价值取向促使其对一般社会历史过程发起整体反思,在一定程度上跳出了现代性思想的思维定式来审视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呈现出后现代性建构指向.当代俄罗斯哲学在经历了苏联解体的痛苦蜕变之后,开始重新认识俄罗斯传统哲学的精神价值,其产生到走向成熟到再度复兴的演进逻辑正是对现代性的批判性反思初步洞悉到逐步深入并走向世界的过程.因此,对俄罗斯哲学现代性批判思想的理论工具、阐释原则、建构指向进行论证与分析,可充分挖掘其现代性批判范式的内在逻辑并把握其当代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4.
如何看待俄罗斯150多年来所经历的艰难曲折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如何看待俄罗斯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个体性“路径选择”与迈向现代化的整体性世界历史进程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俄罗斯的现代化进程既展示了其作为后发型、外源性现代化国家所经历的普遍规律,又鲜明地反映出具有显著民族性格和文明特征的特殊性。俄罗斯道路的这种现代普世性与传统特殊性的合一,显示了现代化“路径依赖”的多元维度,是历史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5.
斯拉夫派是俄国19世纪上半叶思想本土化运动中一个醒目的集政治、哲学、宗教学、文艺美学、经济学、历史文化学于一身的重要思想理论派别之一。其民族主义文化意识的建构,以俄国国民性理论,即俄罗斯国民精神生活独特性探讨为基础,包括国家(含家庭)论述、宗教(信仰)论述,以及文化论述等若干部分,其中又以宗教论述为核心。斯拉夫派民族文化意识建构的实质,是对俄罗斯及俄罗斯国民作为生命共同体的民族主义想象。  相似文献   

6.
多重三边关系影响下的中亚地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通过总结和分析中亚的态势,提出在中亚存在的多重三边关系.首先,作为中亚区域的核心三角关系:例如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中亚国家、俄罗斯、中国三边关系; 其次,跨欧亚区域的三边关系,包括俄罗斯、欧洲、中亚国家,其中包含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国家; 第三,全球层面的三边关系,例如:俄罗斯、美国、中国的关系,俄罗斯、欧洲、美国的关系.从长远来看,中亚地区内部的多元化以及外部的多样化共同深刻地影响这个区域的发展.作为中亚外部环境的基本形式,三边关系应以尊重国家基本安全利益为目标,并考虑在不可避免的合作与竞争的外部行为过程中采用共同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7.
大韩民国虽然对儒教传统进行了批判,但是依然尊重过去受儒学影响的政治家和学者们,并恪守中国古代思想特别是孔子的思想理念.这在韩国发行的诸多论文、思想评论家的文章,以及电影作品等中都有所体现.大韩民国国民对孔子的热爱之心是出自对儒学的尊崇,儒学如同作为大韩民国最初使用的语言中国的汉字一样,是最初的价值观的规范框架.这是颇受大韩民国人民信赖的基本原因.大韩民国即使在接受现代化和西方化的过程中,依然非常尊重过去的传统.因为大韩民国认为,这样可以丰富国民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国民性格的二律背反及成因简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民性格是一个国家人民的精神特质 ,在该国人民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是这些国家造就辉煌的秘诀所在或招致灾难的根本原因。俄罗斯作为世界上少数有影响力的国家 ,对其国民性格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于苦难,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理解方式。在俄罗斯,人们崇拜苦难,甚至享受苦难。在他们看来,受难者往往是圣人,受难的民族也往往是英雄而神圣的民族。在俄罗斯整个历史发展进程中,一方面,苦难意识“往下走”,进入到历史发展的社会层面,进入到寻常的生活中;另一方面,苦难意识“向上拔”,提升到宗教哲学层面。二者相互渗透、影响、作用, 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成为特殊的民族心态之一。苦难意识使得俄罗斯人能够勇敢地面对灾难,具有在灾难中生存的能力;但同时,它也会盲目地自我崇拜,居功自傲,甚至夜郎自大。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从传统政治体制向代议民主制的转型已经经历了十余年,在对俄罗斯政治转型的研究中,西方学者依据不同的视角和切入点,对俄罗斯政治转型的过程、现状和未来做出了各不相同的判定.在很多研究者看来,俄罗斯政治制度民主化的改造远未完善,俄罗斯尚未彻底地与其漫长的专制主义传统最终告别,俄罗斯政治转型的前景堪忧;而在另外一些西方研究者眼中,俄罗斯的政治转型展现了另一种很不相同的景象,他们对一个结束了一党专制、建立了多党竞争、自由选举的民主政治的俄罗斯的政治转型的现状和前景作出了较为乐观的评价.这些或乐观或悲观的评价,对于我们完整而真实地了解转型时期俄罗斯的政治发展进程,全面、客观地判断俄罗斯政治转型的现状与前景,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发展道路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价值取向,概括了俄罗斯社会发展的本质和目的,体现了传统与现代、民主化与国情的深刻辩证关系,并要求建立可以确保实现俄罗斯发展理念的机制。俄罗斯发展道路的调整与完善,是第六届国家杜马选举和总统大选的主要议程。当前,俄罗斯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加强政治竞争性是新阶段的新特点,其实质是俄罗斯新权威主义政体的改革问题。俄罗斯发展道路的调整面临挑战,主要包括国家资本主义模式的前景、国家与市场关系的协调、"统一俄罗斯"党的政党现代化、行政管理模式的改变、民意政治的挑战、社会政策的实施,以及国际战略的调整等一系列问题。俄罗斯究竟具有怎样的国家特性,如何看待俄罗斯的民主,如何看待发展道路的间断性,如何在俄国历史中理解历史俄国,这些都是研究俄罗斯发展道路的基础性问题。俄罗斯的国家身份认定从历史上就与帝国意识紧紧捆绑。这种自我意识在本质上缺乏对他者文化的尊重。这是当今俄罗斯如何融入世界的关键问题。精英阶层关于俄罗斯是"欧洲太平洋国家"的身份认定、新民族主义的思想倾向与"欧亚联盟"战略互为影响,是俄罗斯发展前景中值得关注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examines how “spiritual-moral values” (SMV) became securitized, or defined as a matter of national security in Russia. I analyze speech acts to show how moves to securitize SMV spread from the political fringe to the center of power, and from individual sectors to the strategic level. This “moral turn” in Russian politics is not merely a superficial attempt of the elite to distract the masses and rally the conservative electorate. The securitization of SMV has wider implications: It is, in the most direct way, the regime’s way of preventing a “color revolution.” By introducing a “state of siege” to the sphere of fundamental moral values, this securitization aids the construction of a national identity that is incompatible with basic human rights. An existential threat is constructed in order to justify extraordinary measures and establish a new social contract in which modernization is sacrificed at the altar of security.  相似文献   

13.
民族主义问题是俄国思想界长期讨论的主题。俄国学者1916年关于民族主义的争论中提出和讨论的哲学问题可以归纳为四种观点:(1)民族主义的本质是爱欲,本身无善恶;(2)民族情感不应是盲目情感,而应服从道德规范;(3)民族情感既是爱欲也是道德义务;(4)民族情感高于伦理道德,具有审美属性。对民族性的认识不仅是客观的科学研究,而且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形而上学的前提——从唯名论立场来看,民族性是一个集体概念或逻辑抽象物;从实在论立场来看,民族性是一种实在的精神有机体。  相似文献   

14.
后苏联时期的俄罗斯政治领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政治领袖是苏联和俄罗斯政治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后苏联时代的俄罗斯政治生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俄罗斯政治文化一直偏爱强势而有个性的政治领袖,从1917年以来的苏联领袖大多都秉持了这一特点。改革派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由于自己的优柔寡断而丧失了对于改革乃至国家的控制,而与其个人风格和成长经历迥异的叶利钦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政治斗争,最终成为了新生的俄罗斯联邦的领袖。他推动俄罗斯进行了激进的市场化改革,希望使俄罗斯走上以市场经济为特征的"文明之路",但由于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以及政策方面的失误,这一尝试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虽然他是俄罗斯第一任民选总统,但叶利钦自相矛盾的执政风格、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诸多生活上的不良习惯都令人诟病,他虽然赢得了竞选连任,但由于身体原因和杜马掣肘,很难有所作为。在经历了复杂的甄选之后,他选择了普京作为自己的接班人,并且帮助普京顺利当选。有克格勃背景的普京是一位具有开拓精神和无比坚韧的性格的领导人。在接任总理之后,很快凭借自己的超群才能,解决了车臣问题,并且有效提高了社会福利,从而迅速提高了自己的威望,以绝对优势当选总统。执政之后,普京很快推动了俄罗斯政治制度新的"转型",他通过除了暴力之外的一切手段强化国家权力,打击"寡头",取消地方选举,限制独立媒体,通过"西罗维基"掌控权力,最终使整个政权集中于自己的手中,形成了被称为"可控民主"或"主权民主"的普京体制。在八年任期结束后,普京拒绝了第三个总统任期,而选择了一项略显复杂的政治安排。将总统职务交给自己的亲信梅德韦杰夫,本人则以总理和统一俄罗斯党主席的身份继续参政,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双头制"政权,直到2012年重返克里姆林宫。随着时代的变迁,俄罗斯正处于发展的十字路口。普京的重新执政对于俄罗斯未来的改革可能将会是一个积极的因素,因为他拥有足够的权力推动改革的进行。虽然面对诸多不确定的挑战,但仍然有成功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Analysing and comparing the various conventional and revisionist narratives on what is known as the ‘Tatar Yoke’, this article aims to show that Western historiography has long been critical of the dominant negative view on the Tatar–Mongol rule over Russian principalities and that in Russia we find similar revisions in history – with some exceptions – only in post-Soviet times. This article aims to demonstrate how the revisionist views on the Tatar–Mongol rule contributed to the political and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of contemporary Russia. In the part which analyses the revisionist discourse in Russia the emphasis lies on the new Tatar narrative. For Tatars the new interpretation of the Tatar–Mongol rule is of outstanding importance because it functions as a means to enhance Tatar national pride, and it contributes to Tatarstan's sovereignty project.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whether, as part of a broader “Asian Energy Pivot,” Russia’s energy giant Gazprom refashioned its export strategy away from Europe, and what impact such a reorientation might have on the EU–Russia gas relationship. It uses four empirical cases to emphasize the domestic movers underlying Russia’s eastward shift in energy trade, developing a constructivist theory rooted in the dynamics of Russia’s dominant public narrative and the contours of domestic politics. It argues that Russia’s national interests changed as a result of how Russian policy-makers interpreted and reacted to the stand-off with Europe, in response to what they perceived as Europe’s attempt to isolate it economically and geopolitically. Russia’s Eurasianists, who had advocated the notion of a necessary turn to the East for a long time, positioned themselves as norm entrepreneurs and their new interpretation of the preexisting material incentives shaped the future course of action.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据安全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俄罗斯政府也给予该问题高度重视。普京总统曾多次强调数据保护在推进俄罗斯经济社会数字化进程中的重要性。俄罗斯国家数据安全治理制度体现在四个重要方面:信息安全贯穿俄罗斯国家数据安全治理始终,个人数据安全突出俄罗斯国家数据安全治理特点,网络数据安全凸显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的密切关系,人工智能数据安全则是俄罗斯国家数据安全治理发展新方向。俄罗斯数据安全治理机构的权责分为三个层次:俄联邦总统(总统办公厅和国务委员会)、联邦会议、宪法法院为第一层,俄罗斯联邦中央政府及其分支部门为第二层,俄罗斯联邦地方政府及其分支部门为第三层。在相关制度的保障下,俄罗斯为保障数据安全治理从提升数据安全防御策略、打造数据安全人才培养体系、加强该领域国际合作等层面实施了一系列举措。未来一段时间,俄罗斯国家数据安全将重点聚焦于人工智能数据安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中央与地方关系是保证国家稳定发展的重大问题。俄罗斯联邦宪法及具有宪法性法律文件是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重要载体。从动力上,中央和地方对宪法的凝聚力是在强总统推动下逐渐实现的,总统—威权体制是中央与地方关系嬗变的动力;从趋势上看,中央与地方关系结构从分散联邦制走向了集中联邦制,职权从地方向中央聚集,并最终集中于总统;从控制上看,中央对地方官员的问责从横向政治问责转变为垂直行政问责,中央控制地方的重要手段是问责,对地方最高官员问责的提出与决定权集中于总统。实践证明,完全照搬西方的联邦制并没有带来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建立符合俄罗斯国情和现代化要求的联邦体制是中央与地方关系模式的基石,明确中央与地方权责的合理边界,是二者关系的核心;顺应民主法治化潮流,注重以法治方式构建长效稳定的关系格局,加大权力制约力度,这是维护良性关系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民族、语言和宗教信仰的特殊性与其广博的文化地理空间有较大的关系。在文化地理学视域下,可将俄罗斯划分为12个文化地理大区,每个大区的文化、生态和经济资源不同,在民族、语言和宗教信仰方面表现出的特征也各有差异。俄罗斯空间最重要的属性包括完整性、向心性、多标准性。俄国文化空间的完整性是指,作为国家的历史核心使用了“俄罗斯的”这个形容词;向心性属性可以认为是俄国空间组成中的基本属性之一,其空间的中心则是莫斯科;多标准属性是指在分出大的文化地理区域时使用了(历史国家文化空间形成史)标准和民族文化标准。在文化地理方面俄罗斯与中国有许多共同点,民族、语言和宗教的多样性是俄罗斯也是中国文化空间的重要属性。因此,像“一带一路”这样大规模的项目,就不仅应当考虑各国和各地区经济和基础设施的现实情况,而且要考虑各国和各地区的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20.
Russia and China rapidly restore communication after the Cold War, but the Chinese immigration issue is also widely exaggerated and even described as “Yellow Peril again” in Russia. The so-called Yellow Peril is not only a Russian object perception but also a cross-generational conflict between Russia and China. Furthermore, it will be related to the subsequent development of the Russian Far East and Siberia. The Chinese immigration constitutes psychological and survival non-traditional security impacts on Russia and also forms some kind of social competition with Russians. It is vital for Russia to cooperate with its eastern neighbor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ssian Far East and Siberia, but national security and social stability are the prerequisites for cooperation. Nevertheless, it is more significant to rebuild self-confidence of the Russians in the Russian Far East and acknowledge that the East will not be a threat to Russia. As long as Russia realizes that it can enjoy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in the East, the non-traditional security impacts caused by the Chinese immigration will automatically alleviate and even disappear. Today, most Russians are trapped in the dilemma of welcoming or refusing the Chinese immigrants; however, cultural exchange still has some effects and at least causes Russians to begin to positively treat the Chinese immigration and consider whether to accept China and cooperate with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