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二月革命是俄国民主发展的历史分界线.但半年之后,就发生了十月革命,民主体系瓦解,20世纪俄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也就此根本改变.俄国第一个共和体制垮台的主要原因是,在等级社会、资格选举体系和群众政党缺失的条件下,建立经典议会制的思想却在革命领导人的意识中占居统治地位.二月革命虽然没有完成,但它的历史意义非常重大:由它宣告的自由主义改革纲领在后苏联时期开始得到实施.二月民主体系破产的经验,对20世纪末宪法危机的解决也产生了影响.在廓清会导致民主改革间断的社会因素时,重要的是要及时地用详细制订的解决冲突的方法与这些因素相抗衡.  相似文献   

2.
洪韵珊 《俄罗斯研究》2003,(3):76-80,91
超越历史阶段是苏共失败的最大教训。超阶段思想从列宁在1917年二月革命后提出的《四月提纲》关于革命性质的转变即已开始,由此导致十月革命后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  相似文献   

3.
姚海 《俄罗斯研究》2007,2(4):69-74
俄国现代化进程的结构失衡造成的系统性危机,是导致俄国革命的客观前提。第一次革命迫使沙皇政权进行改革,但斯托雷平体制的失败造成了危机加剧的形势,酝酿了新的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既有矛盾,与此有关的一系列事件把俄国引向1917年革命。  相似文献   

4.
(1997年7一8月)前苏联东欧近年来国外学者关于俄国十月革命观点的综述刘淑春美国学者塞·法伯谈列宁思想的现实意义与西方左翼刘金始编写苏联剧变深层原因初探王金存如何评价建国初期学习苏联经验李利俄国关于十月革命的研究概况及若干争论孙凌齐中国与苏联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对比研究骆美玲新的世界大战?—评斯大林对战后战争形势的认识张祥云列宁的“帝国主义论”与代资本主义肖枫和谐地结合:列宁怎样处理非对抗性矛盾何小平俄学者雷巴科夫论苏联及俄罗斯改革时期的“官僚资产阶级”现象门姗姗编写近年来国外学者关于俄国1月革命的观点综述(…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1990—1995俄罗斯对摩尔多瓦政策变化的内在动因,我们可将其分为四个阶段,这一划分的根据不是摩尔多瓦军事冲突的升级或它与罗马尼亚合并的趋向,而是俄罗斯政府内主要外交精英集团的变化。 第一阶段,可称为“苏维埃”时期,开始于叶利钦当选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到反戈尔巴乔夫政变为止。第二阶段,从8.19政变到1992年春,是“大西洋主义者”的统治时期。第三阶段,从1992年晚春到盖达尔内阁辞职。第四阶段,从盖达尔辞职到现在。  相似文献   

6.
俄国1917年革命开辟了一条由农民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演进之路,它引起了俄国内、外学界的关注。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俄国学者虽然积累了可观的研究成果,但并没有对“农民俄罗斯走向斯大林之路”得出清晰的认识。西方关于苏联农民史的研究比苏国内更为多元化,但他们研究方法缺乏变革中社会人们所具有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7.
在从1789至1814年的法国革命全部发展过程中,发生过两次政变。第一次是1794年7月27日的“热月政变”,第二次是1799年11月9日的“雾月政变”。在这两次政变中,第一次政变无疑具有更关键的意义,它摧毁了革命资产阶级最激进的派别即雅各宾派的革命民主专政,结束了法国大革命中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联盟,一步步把人民群众从政治生活中驱逐出  相似文献   

8.
目前关于十月革命的历史叙述有两类,无论是拥护十月革命的苏维埃历史叙述,还是反对十月革命的反苏维埃叙述均出自不同的立场,以至于对十月革命的实际过程及性质的认识仍陷于模糊混乱之中.为从纯粹客观的历史学立场出发,根据充分的史料,重新勾勒出十月革命的真实过程,需要新的问题域.二月革命不是反苏维埃叙述中的民主革命,而是一场由沙皇政府高层官员发动的政变;十月革命也不是苏维埃叙述中的无产阶级革命,而是在国家已经陷入无政府状态下布尔什维克领导的重建政治秩序的强力活动.通过这种叙述,对造成政变和权力重建的原因进行了全新解读,并由此挖掘出十月革命与后来的苏联政治制度及其解体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研究》2021,(1):25-42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开创了20世纪的世界革命运动。共产国际承担了世界革命的组织和指导功能。从共产国际二大开始,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将世界革命的战略重心转向东方国家,重点在东亚地区的中国(及外蒙古)、朝鲜、日本、印度支那组建共产党,开展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共产国际东方战略的制定及东方革命的展开,促进了东方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同时也确立了苏联对这些国家共产党和革命运动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前苏联是由15个加盟共和国平等组成的联盟。但俄罗斯的老大哥地位,俄罗斯与苏联实际上融为一体,那是公认的事实。把苏联称为“苏俄”,甚至称为俄国也常常见诸报端。15个加盟共和国分崩离析对俄罗斯这个老大哥自然关系重大,影响深远。联盟解体对俄罗斯来说孰得孰失?正面影响大还是负面影响大?这颇使人们关注,俄国舆论对这个问题也有不少议论,但说法不一,看法不同。“有失也有得”,这是较为普遍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1917年十月革命后列宁在俄国进行的社会主义实践显示,作为落后国家的共产党人,他相信可以人为地创造先进的生产关系,进而改造提升落后的生产力,以实现社会主义.基于这一认识,列宁不可避免地过分强调了革命和暴力的作用,并且对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列宁生前虽然没有能够成功地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但是,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和主张,却影响了以后几乎所有落后国家的共产党人.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列宁对社会主义的基本认识,虽然与马克思、恩格斯原先的设想有所不同,却还是在相当程度上依然继承了马克思的某些思想和主张.  相似文献   

12.
高升 《俄罗斯研究》2006,3(4):72-77
马克思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从历史的角度分析,马克思提出这一设想是与马克思思考当时俄国的实际历史相联系的,是为了使俄国革命与西欧革命相配合而提出的一种设想,并不是一种成熟的革命理论.历史证明这一设想也是不能实现的.因此后来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并不是马克思跨越设想的实现,而只是在俄国生产力不发达的历史条件下的一次社会主义实践,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性.但是,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实践严重违背经济发展规律,企图人为地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结果带来的却是历史的倒退和人民的灾难.  相似文献   

13.
俄国学在阿·克尼亚泽夫撰写的<谁发动了"郁金香革命"--2005年吉尔吉斯政变纪实>(莫斯科2006年版),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吉尔吉斯政变的全过程.主要内容包括政变过程、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美国的干涉、制造社会舆论、部族的传统基础、强力部门的软弱、阿卡耶夫沽名钓誉的苦果、新领导人的组成、对华关系与上海合作组织等.  相似文献   

14.
针对俄罗斯90年代以来的社会变迁,学术界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视角进行了诸多的分析.而能否把这场变迁作为革命来研究,也就是说俄罗斯的转型能否被称为一次革命,则存在着很多争议.因为俄罗斯的转型不具有经典革命的特征,如暴力、新意识形态的萌发等.一些革命理论专家对新时代的革命进行了重新定义.通过对革命的发生、过程、后革命时期的权利集中等现象的分析,可以认为俄罗斯的这场变迁能够被归于革命的范畴之内.  相似文献   

15.
(1997年9—10月)前苏联东欧读‘苏联解体亲历记》摘记(续) 钟 民苏联新经济政策时期市场发展状况与私商——兼论二十年代市场的特点 胡舟白关于列宁“直接过渡”思想的再探讨——与俞良早同志商榷 陈波俄学者罗伊·麦德维杰夫谈新大林与语言学问题 邢艳琦十月革命与列宁战略思想的两次转变 俞良早重评斯大林的“一国建成”论 李心华斯大林的“一国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左凤荣俄国十月革命在中国的反响 刘志清关于十月革命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张建华千秋功过,谁人曾予评论 ’——近年来俄学术界有关十月革命的评论 聂锦芳试论意识形态在苏联解…  相似文献   

16.
推行私有化债券是俄罗斯实行私有化的主要手段。按俄罗斯学者的观点,私有化债券如能顺利实施,将是历史上所有制改造的重大举措,其意义不亚于1917年的十月革命,所不同的是:这一举动却是走向反面,将国家所有制“归还”私人手中,这是对历史合理性的否定。俄罗斯推行私有化债券工作,如按原定计划即将结束。那么私有化债券实施后对俄罗斯经济改革和社会政治稳定带来什么后果呢?  相似文献   

17.
乌克兰历史文化复杂,乌克兰三次争取独立的历史都与国际地缘政治的变化相关联。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俄国革命及俄国内战导致的地缘政治变化为乌克兰提供了在帝国废墟上建立自己国家的客观条件。但由于乌克兰地区各种势力的不同要求,各种力量在乌克兰地区激烈博弈,最后布尔什维克取胜。一战前乌克兰地区分属于俄罗斯帝国和奥匈帝国两国,一战后,则分属于四个国家:苏维埃俄国获得了乌克兰的大部分,波兰获得了加利西亚和从前曾属于俄国的沃伦部分地区,捷克斯洛伐克获得了喀尔巴阡罗斯,罗马尼亚获得了比萨拉比亚和布科维纳。当时与俄罗斯及乌克兰问题利益相关的各国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也对乌克兰采取了不同的态度。研究俄国革命及内战期间乌克兰地区各种力量的争夺,对理解和认识当今俄乌冲突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苏联《戏剧》杂志1984年第11期发表苏联著名演员邦达尔丘克与普里亚什尼科夫合作的剧本《拖延就是死亡》。该剧描写1917年十月革命前夕布尔什维克准备武装起义时在党内外展开的尖锐而又复杂的斗争。引人注目的是,剧本对斯大林在十月革命时的活动十分肯定,他坚定地站在列宁一边,支持列宁的主张,并为“革命军事中心”的成员之一。同时,舞台上出现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等反面人物的印象也是不多见的。  相似文献   

19.
目前俄罗斯许多人都在谈论建立两党制或三党制的问题。普京总统在2000年2月27日“团结”全俄社会政治运动成立大会上发表的讲话中说,要在俄国实行“有两三个或四个政党参加的多党制”。俄国的报刊上就此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有的认为,俄国已具备建立两党制或三党制的前提。有的则认为虽然俄国的政党很多,但还没有形成西方那样的多党制,而只能说处于多党制的萌芽阶段。为了对俄国的政党制度进行多方位的研究,本文拟对俄国政党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作一考察。  相似文献   

20.
俄国现代化运动中产生的“思想性散文”,在19-20世纪之交白银时代得到了空前繁荣:因为“高尔基之争”和《路标集》之争显示了这种文体表达俄罗斯民族性问题的魅力,由此引发用感性措辞表述俄罗斯思想、革命、传统、现代主义等重大问题的潮流,从而使得俄罗斯民族性问题自然成为社会公共论题,思想性散文也随之成为跨越文体的公共言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