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党课》2011,(6):118-120
伊拉克战争以来,位于伊拉克南部的古城巴比伦遗址的命运就一直备受关注。战争不仅给许多古迹带来了灭顶之灾,还给盗墓者以可乘之机。巴比伦文明守护之神的诅咒,让盗墓者闻风丧胆,一尊古老的神像,引发了一连串诡异的死亡事件,这其中究竟有着怎样的奥秘?  相似文献   

2.
《党课》2011,(20):21-21
9月11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美国总统奥巴马在“9‘11”纪念音乐会上讲话。奥巴马表示,自“9·11”恐怖袭击事件以来,前总统小布什发动的两场反恐战争代价巨大,并称“战争并不光荣”,美国的强大并不是用驻军来衡量的。奥巴马说,“9·11”事件后,200万美国人参与了战争,但他们中很多人从此再也没有回来,即便是平安回来的人,也长久留下了心灵创伤和对逝去战友的黑色记忆。  相似文献   

3.
汤家玉 《党史纵览》2008,(11):35-40
军事战略方针是一定时期内规定战争准备与战争实施必须达到的总目标以及应该遵循的基本指针。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要在波谲云诡、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中站稳脚跟,必须要有正确的军事战略方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果断调整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并对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实行的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最终形成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它的形成和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军队的改革和建设,并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4.
英时 《党建文汇》2001,(12):40-40
新世纪的第一年,人类面临着各种新的挑战。特别是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放慢,9月11日发生在美国的恐怖袭击事件和正在进行的对塔利班的战争,给世界经济发展前景带来了一些新的不确定因素。世界会怎么样,引人思考。在这关键的时刻,中国以自己的持续发展和稳定,对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给人以鼓舞,可以说是当今世界的一缕亮光。  相似文献   

5.
加强东北边防,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决策1950年6月,全党和全国人民正在按照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确定的关于恢复国民经济的方针和部署,有条不紊地、卓有成效地工作着。然而,一件毛泽东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发生了——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顷刻间,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东北亚的这个半岛上来。美国对朝鲜半岛的事态迅速作出反应。它的反应,不仅针对朝鲜,也针对中国。  相似文献   

6.
与同时期的世界经济危机、两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和罗斯福“新政”等历史事件相比,长征以自己的鲜明特色对人类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货币战争"已成为眼下全球最关注的经济话题,全球主要经济体都随着它卷入了"汇率大战",然而这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宏观经济层面,货币战争的发生也直接影响着老百姓钱包的厚薄。  相似文献   

8.
刘洪清 《党建文汇》2002,(14):37-37
从辽宁丹东乘上火车,10分钟的车程便抵达了一江之隔的朝鲜新义州,鸭绿江畔耸立的断桥见证了50年前朝鲜土地上血与火的战争。如今这片曾经浸染血雨腥风的热土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企盼着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9.
王梦悦 《世纪桥》2010,(22):54-57
这是一次秘密国宴,有关这次宴请的一切事先都没有对外宣布,但由它所开始的一系列外交事件,却永远载入了中美关系发展的史册,从此世界的格局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0.
六十年前发生在鸭绿江彼岸的那场战争,曾经令世界深深震动,也对新中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对这场战争,作为中方最高统帅的毛泽东有许多重要的指示和论述,这些指示与论述,在教育全国人民、统一全党思想,赢得战争的胜利上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也反映了他本人对这场战争的独到看法和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1.
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冷战结束后,“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不绝于耳,战争与冲突的硝烟弥漫。进入21世纪以来。“9.11”恐怖事件、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以黎战争等频频出现,矛盾纷争不断。朝鲜核危机、伊朗核危机升级,国际安全缺失加剧。  相似文献   

12.
《党建文汇》2014,(10):50-50
随着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的进行和战后形式的发展,无人机在这些低烈度不对称战争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得到了作战官兵的一致好评。由于无人机可以执行最危险的任务,所以一旦用于军事,它在战场上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相似文献   

13.
战争责任不容推卸耿百峰关于50年前那场战争的性质、战争责任等问题,历史早已定论。遗憾的是,直到今天,在日本仍然屡屡有人发表言论,歪曲历史,推卸战争责任。仅仅去年的日本政界就连续发生了数起内阁大臣公开歪曲历史,推卸战争责任的事。譬如,去年5月3日,日本...  相似文献   

14.
薛涌 《党建文汇》2006,(3):23-23
1969年3月至8月间,中苏边境接连爆发了几起冲突事件,之后,大军压境的苏联于下半年又私下向美国等国试探对中国核设施发动突然袭击的可能性。在此背景下,我国开展了防范“新沙皇”侵华战争的紧张战备和疏散在京中央领导人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军事威慑是指在军事实力的基础上,通过作战或非作战行动,对敌方施加压力,使敌方产生畏惧而不敢冒然发动战争,从而达到抑制战争目的的一种军事手段。它在世界战争  相似文献   

16.
康丹丹 《世纪桥》2004,(2):48-49
国家的安全是国家利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最基本的要求和保证,没有国家安全,就毫无国家利益可言。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深入研究冷战后国际安全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明确提出了新安全观,实现了国家安全理论的发展创新。由于传统的安全观是在革命与战争的时代形成的,它主要从政治、军事、外交角度去判断安全环境和安全威胁,认识安全性质和安全利益,确定安全战略和安全目标,以选择寻求和维护安全的途径方式。于近半个世纪的东西方两极的对峙,对抗安全观、集团安全观、单边安全观和绝对安全观…  相似文献   

17.
一、最近关于日中战争的论调确立并向世界表明日本国民对日中战争的共同认识,这是日本国民在当今国际社会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一)关于重新评价“大东亚战争”的论调关于日中战争及太平洋战争虽然国际上已经有了定评,但是最近在我国明显地出现了企图重新认识或认为应该重新认识的动向。当然,“重新认识”战争的议论,并不是现在突然出现的。早在远东国际军事审判时,就已经潜伏着对它的批评。林房雄的“东亚百年战争”论(《大东亚战争肯定论》,1964年番町书房刊)是于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的,这种史论一直把从慕府末年到“大东亚战…  相似文献   

18.
一、南北朝鲜打起来了 “三八线”——朝鲜半岛美苏战略棋盘上的楚河汉界 20世纪50年代,在朝鲜半岛上爆发了一场战争,18个国家的军队在三千里战场上展开较量,历时三年零个月,最终使战争停止于它开始的地方一一北纬三十八度线。当我们回顾这场战争时,目光首先落在了这条分裂朝鲜、给朝鲜人民带来战争灾难的军事分界线上。它是如何被确定的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快结束的时候,盟国首脑在商议战后国际安排时对朝鲜的命运提出了构想。1943年11月在开罗会议上,美英中三国首脑在共同签署的(开罗宣言》中写道:“我三大国轸念朝…  相似文献   

19.
新书推荐     
卢臻至 《当代贵州》2007,(24):41-41
滑铁卢战役,那场发生在1815年6月18日的战争,决定了拿破仑的命运,而那场战争的背后,进行着另一场没有硝烟的金融战。拿破仑说过:“金钱没有祖国,金融家不知道何为爱国和高尚,他们的唯一目的就是获得。”宋鸿兵编著的《货币战争》,开篇为我们披露了滑铁卢战役背后那一段发人深醒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杨言 《党员文摘》2006,(8):26-27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已可以利用软件预报天气。那么,战争的结果是否也能通过软件计算出来?美国一家名为杜普伊中心的军事智库自称能够做到,它开发的软件,对战争结果预测的精确性甚至令五角大楼的军事智囊自愧弗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