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静村,男,1940年11月7日生,四川江安人,中共党页。1963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法律系,之后,在四川省公安厅和公安干部学院从事公安业务工作和教学工作,1979年起在西南政法大学任教,曾任《现代法学》主编。现任西南政法大学教授,诉讼法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副校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学位委员会副主席、国家教委高等法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徐静村教授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诉讼法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是部级和省级重点学科诉讼法学学术带头人…  相似文献   

2.
《中国法学》2012,(2):2
<正>广东商学院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体,经、管、法、文、理、工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目前有5个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扶持学科、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市级重点研究基地,有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为建设高水平财经  相似文献   

3.
本项目属于法学领域。主要涉及理论法学、部门法学、法律史学、比较法学等学科和研究方向。本项目建设以法学理论学科(江苏省政府重点学科、硕士学位点)为龙头.诉讼法学(硕士学位点)、民商法学、经济法学等学科为依托。南师大法学理论学科于SO年代中期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法制现代化问题的研究。80年代后期开始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过程”的研究工作.并于1981年顺利完成。此后,又承担了6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相关科研项目。到目前为止.本项目组成员共出版专著、教材50余部,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在核心刊物上发表的近1…  相似文献   

4.
<正>河北经贸大学是河北省属重点骨干大学,法学为其主干学科。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建立于1998年,是河北省内第一家以法学院命名的教学与科研单位,在省内最早获得法学硕士学位授权点、法学类省级重点学科和国家级法学特色专业。法学院先后发起成立了河北省经济法学研究会、世界贸易法研究会、财税法学研究会、法哲学研究会等专业学术团体,并设有立法评估中心、社会治理法治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5.
<正>黑龙江大学法学理论学科始建于1981年。近年来,在全国法学界同仁的关怀、支持和帮助下.获得了长足进步,并在新时期实现着跨越式发展,成为全国法学理论研究平台上的重要一员,、本学科现有成员11人,平均年龄38岁。其中有教授5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已取得博士学位5人,在读博士3人。本学科于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2004年本学科附设的“法学理论与法治发展研究中心”被评为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近年来,本学科在商务印书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科文献出版社、法律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中外法学》、《政法论坛》、《环球法律评论》、《法律科学》、《华东政法学院学报》、《法制与社会发展》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报刊文摘全文转载或摘编40余篇次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0余人次;承办了“俄罗斯法学与法制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2003年年会”、“中国西方法律思想史2005年年会”等国际及全国性学术会议。在法学理论与法治发展研究方面,带头人为马长山教授。该方向以市民社会与法治、法治进程中的民间治理、公共领域与法治秩序等为研究重点,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马长山教授为首批“龙江学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带头人和梯队成员形成了颇有特色、颇有影响力的研究群体。在公法研究方面,带头人为钱福臣教授。该方向以宪政理论研究、宪政基因与法治、中俄宪法行政法比较研究为重点,发表了一系列有影响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在俄罗斯、东欧宪法与行政法比较研究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政策优势和语言条件,在全15处于前沿地位。在中西法文化比较研究方面,带头人为孙光妍教授。该方向以中西法律制度比较研究、中西法文化比较研究、中西地方法制比较研究为重点,发表了有影响的系列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6.
刘蓓  戚瀚文 《河北法学》2023,(6):157-175
AI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促建法律职业的新业态,当法律职业人才需求侧接口人才供给侧法学教育,会导致法学教育供给侧发生一场应运而起的革新。为寻求法学教育改革的科学进路,研究首先应突破教育本体封闭,从法律职业“需求侧”参考系的精细标准去考察变革,发现法律职业人需要增补两个能力板块,一方面是不断提高法律人熟练驾驭AI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倾斜发展法律人相较AI的优势能力。进而以两个能力板块补给为指引,探索中国法学培育改革的具体进路包括形成改革总体步骤与策略,勾勒人工智能法学二级学科建设现状、学科性质及内涵,并从传统法学学科与人工智能法学二级学科两者在生源、培养方案、师资、教研体系几方面尝试“梯次”共建方案。  相似文献   

7.
法律部门与法学部门的非对应性往往被众多学者所忽略,致使在诠释某些法学概念时造成混乱,尤其在国际经济法这个新兴概念上,最终必然导致概念层面上的循环论证,实际问题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国际经济法”这个概念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法律部门意义上的国际经济法,二是法学学科意义上的国际经济法。只有在明确了这两层含义后,讨论国际经济法的概念才有意义。从法律部门的意义上讲,并不存在真正的国际经济法,即有关于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应归入国际公法和国际私法的范畴,不构成独立的部门法,;从法学学科的意义上讲,国际经济法学对国际经济关系有其独特视角和现实意义,应成为独立的法学学科,与国际公法学、国际私法学并行。  相似文献   

8.
2011年1月12日,江西省九江市九江学院政法学院院长李长江被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凶手竟然是该院的副院长、法学教授张俊。沉稳内敛的张俊作为2010年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曾被誉为“师德高尚,为人师表,实为人范”的代表.  相似文献   

9.
北京大学国际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创建于2008年12月,是隶属于北京大学的专业教学研究机构。研究中心依托北京大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优势,利用国内外学术资源,以组建世界一流的知识产权学术团队,服务于政府、国际组织及企业,推动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为宗旨。  相似文献   

10.
武汉大学在1979年恢复法学教育以后,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本文回顾和总结了武汉大学法学院教师在法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方面的主要贡献:主要包括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广义国际经济法学、新中国大国际私法学等二级学科的创立,国际投资法学、国际组织法学、区际冲突法学、欧盟法学、新中国比较宪法学、新中国比较刑法学、国际环境法学的构建,以及在一些重要法学领域提出的若干有影响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11.
窦玉珍 《政法论丛》2009,(2):F0003-F0003
中国环境法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经过广大法律学人近30年的艰苦探索,已经成为中国法学体系中颇具生命力的一门学科。2006年,教育部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对法学核心课程重新进行了调整,除了原有的14门核心课程之外,新增了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两门课程作为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这一调整反映了新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法学趋于繁荣的标志之一是法学新学科的迅速崛起,越来越多的法学工作者日益钟情于新学科的研究,一个个富有开拓性的构想被提出,新学科建设方面的理论问题也开始引起了一些同志的研究兴趣。在法学新学科的发展过程中,有关新学科的命名问题已逐渐突出起来。  相似文献   

13.
<正>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坐落于我国南昌市。法学是江西财经大学的支柱学科之一。学校从1993年起开始招收法学专业本科生。199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经济法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后陆续获得刑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诉讼法学和民商法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取得法律硕士授予权,填补了江西省法律硕士教育的空白。目前,经济法学是江西省唯一重点学科,法学专业是江西省品牌专业。法学院依托江西财经大学财经类学科的优势,强调法学学科与财经学科的交叉融合,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拼搏,形成了高等财经法学教育的特色;培养和造就了一支造诣较深、素质较高、科研实力比较雄厚的师资队伍。在学科建设方面,学院已初具规模,逐渐形成了以财经法学为龙头的专业特色。法学院现有教职工54人。在专任教师中,教授15人,副教授13人,取得博士学位的教师8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12人,形成了一支以全国知名经济法学者邱本教授为学科带头人,以邓辉、龚汝富、袁明圣、蒋岩波、殷洁、蒋悟真等中青年教授为骨干的学术团队。现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才人选2名,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名,中青年骨干教师8人。学院聘请了著名经济法学家杨紫烜教授担任名誉院长,全国十余位著名法学家担任客座教授与兼职教授。学院十分重视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成功承办了2005年全国经济法年会,并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南澳大学、台湾实践大学、东吴大学等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学术合作交流联系。学院大力推进科研工作,近五年来,先后出版各类专著、教材20余部,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国家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40余篇,主持国家级与省部级课题30余项。法学院历来重视学生的培养。除了法学本科专业学生外,还招收第二专业学生,培养复合型本科人才。目前,在校本科生585人,第二专业学生1200人,各类研究生达520人。毕业生中每年考入全国名校的硕士与博士生达20余人,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在全国名列前茅。“信敏廉毅、厚德明法”已成为江西财经大学法律人的团队精神。立足江西,面向全国,适应国际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要求,培养特色人才,打造法学品牌,是法学院多年来的办学理念。在中部迅速崛起的大好形势下,我们渴望法学界的领导、专家、学者一如既往地给予帮助、指导与提携,也期待更多的学者加入到我们团队中来,为共同建设一个在中部有优势、同类有特色、全国有影响、海外有发展的法学院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4.
法律社会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法学中的一个横断学科或综合学科法律社会学早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就已在西方国家兴起。但就我国自1949年建国后的法学而论,它还是一个正在创建的新学科。本文所指的法律社会学是法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按照国际社会科学中传统,不仅法学,而且社会学,都有法律社会学这一分支学科。从这一意义上讲,法律社会学也可以说是法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个边缘学科。事实上,法律社会学的研究往往要涉及到法学、社会学以外的其他许多学科,包括自然科学在内。因  相似文献   

15.
法学理论学科是西北政法学院复校以来重点建设的法学学科之一 ,也是司法部、陕西省重点学科。 2 3年来 ,在各级学科建设主管部门和学院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在马朱炎、邵诚、王天木、严存生等历任学科带头人以及林景仁、段秋关、武步云、刘作翔等曾在该学科点工作的知名学者的共同努力下 ,该学科已经成为西北政法学院最具综合实力和学术影响力的学科之一。该学科点现有教师 2 3人 ,其中教授 7人 ,副教授 8人 ,讲师 5人 ,助教 3人 ;教授、副教授中有博士学位者 3人 ,正在攻读博士学位者 1人 ,有硕士学位者 4人 ,讲师和助教均有硕士学位。在…  相似文献   

16.
黄海之滨,浮山脚下,坐落着一所拥有法学各综合学科,集教学、科研、教育合作、社会服务等多项优势于一体,专门培养法学人才的摇篮——青岛大学法学院。青岛大学法学院成立于2000年12月,是山东省综合性大学法学院之一。青岛大学法学院拥有国际关系、诉讼法学、法律史、中外政治制度专业四个法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参与法医学和MPA硕士点的工作。现有四个专业教学系:分别是法律系、国际关系系、政治学与行政学系、社会学系,设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社会工作、边防管理五个本科专业。拥有山东省世界经济研究基地东北亚研究中…  相似文献   

17.
国际法学的概念对象与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法学的概念对象与研究方法慕亚平周建海一、国际法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国际法学是研究国际法的法律规范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和学科,是以国际法的主体、额体和内容以及国际法的体系和规范的产生和发展、本质、概念、特征、作用、渊源、效力为对象的一门理论法学。国际不学...  相似文献   

18.
国际经济法学是新兴的独立法学学科。中国国际经济法学应改革开放之运而生,近二十年来,在学科体系的创立、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专题研究和学术团体活动等方面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从历史的观点看,该学科目前尚处于艰苦创业阶段,中国国际经济法学者任重而道远。为促进该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需要继续加强学科基本理论和重要专题的研究,坚持和发展立足本国实际、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综合研究、比较研究、法律与经济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同时,继续借鉴和吸收外国的相关研究成果,积极主动地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  相似文献   

19.
李发林 《公民与法治》2011,(20):F0003-F0003
创建于1955年的井陉一中是井陉县睢一一所省级重点高中,是井陉人才的摇篮。2011年高考本一上线人数达到143人,本二上线人数达到387人,本二上线率达到36.7%,创历史新高。向2007年王建明校长上任以来,井陉一中四年四大步,本二以上上线人数增长了近3倍,迅速成为石家庄地区的一所明星学校。  相似文献   

20.
黄文艺 《法学家》2023,(2):16-30+191
加快法学学科推陈出新、迭代更新、交叉创新的步伐,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法学学科体系,是当代中国法学学科发展的时代主题。这具体包括,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统领法学学科建设,与时俱进推进法学基础学科转型升级,立足中国法治实践发展法学新兴学科,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推进法学交叉学科建设,坚持胸怀天下推进涉外法学学科建设,坚持不忘本来,扶持法学冷门学科发展。随着法学学科疆域的大规模扩展和改写,新时代法学学科体系应划分为法学理论学科群、法律史学科群、部门法学科群、法治运行学科群、国别法与比较法学科群、国际法学科群、党内法规学科群、法学交叉学科群等8个学科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